兒童用藥你是達人or菜鳥?

本文已影響5.48K人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決定調整抗炎鎮痛藥尼美舒利的臨牀使用,禁止其用於12歲以下兒童,這等於承認了尼美舒利對兒童的健康威脅程度較高。同時再次激起了爹孃們的神經:治病需用藥,用藥需謹慎!咱家寶貝可不能成爲下一個受害對象!

兒童用藥你是達人or菜鳥?

小寶寶的確是一棵嬌苗苗,“傷在兒身,痛在娘心”。由於病急亂投醫或其他原因,一些對寶寶來說不安全的藥物或剛好對特殊體質寶寶有刺激作用的藥物就被灌進了寶寶的肚子、輸入了寶寶的血管。因爲寶寶的生理解剖特點均不同於成人,各臟器發育尚未完全,因此更容易造成意外和傷害,這往往讓爸媽們措手不及。資料顯示,我國兒童服藥不良反應率達到12.9%,新生兒高達24.4%,而成人只有6.9%.

據世衛組織(WHO)兒童用藥安全報告(2007年):由於小兒劑量不易計算,導致兒童用藥錯誤發生率爲成人三倍。對寶寶來說,生病很危險,吃藥有風險!

兒童藥物意外和傷害,有的是不可預計的,而有的是可以避免的。測測你在給寶寶選用藥方面是不是有問題,找到你的問題,就是找到了對應的解決辦法。

兒童用藥意外,過敏最常見

藥物過敏反應不只起疹

藥物過敏的反應千奇百怪,癢癢、出皮疹、發燒、休克都可能是藥物過敏的一種症狀。“藥物過敏可不只是皮膚起疹子,有的會直接發生過敏休克。”廣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兒科朱美華主任醫師說,一旦應用了導致過敏的藥物,便可能在短時間或一週內出現藥物過敏反應,輕的僅出皮疹,嚴重的會在皮膚起過敏皮疹的同時還伴有喉頭水腫,或引起過敏性休克,不及時搶救可造成生命危險。

注意!起皮疹≠過敏

“醫生,這藥不行,我家寶寶會過敏……這個也不行,也會過敏……哎呀,我就跟你說啊,我的孩子對頭孢、青黴素都過敏!”寶貝兒子病了,景女士帶他到醫院就醫時,在病歷本上寫了長長的一串過敏藥物。醫生一看懵了,這藥都不能吃,還怎麼治病啊!多了個心眼的醫生仔細一問,景女士所謂的過敏,就是孩子曾在生病時用過頭孢藥物後,出過皮疹,這被景女士認爲是藥物過敏的鐵證!實際上,孩子得了“幼兒急疹”,發熱3-4天,退熱後出疹。這是大多家長對藥物過敏認識上的誤區———將服藥後起皮疹等同於藥物過敏。

不應靠皮疹就判斷孩子對藥物過敏。朱美華告訴記者,一些家長以爲孩子對多種藥物過敏,因爲孩子曾經有服藥後出現皮疹的經歷,但實際上未必是孩子對藥物過敏。“首先,這些皮疹未必是藥物過敏的反應,有可能是病毒疹,即是感染的病毒引起了皮疹。”她表示,接受抗生素治療的年幼兒童中,10%的兒童可發生皮疹,其中大多數不是真正對藥物過敏,且日後再次給藥時也不會復發。病毒疹在兒童中極爲常見,所以當孩子在用藥過程中出現皮疹時,醫師尚且常困惑該如何鑑別診斷,家長更分辨不清了。

辨別!須區分是否藥物過敏

一項對門診過敏患兒進行的研究發現,在62例考慮與抗生素相關的皮膚不良反應中,再次用藥後僅有8例會又一次誘發了皮疹。“也就是說,大部分不是藥物過敏反應,否則再用藥就會再出皮疹。”因此,很多病毒感染沒必要使用抗生素。

辨別是藥物過敏起疹還是病毒疹,非常有必要,因爲如果已知患兒對某種藥物過敏,則在下次開藥時就會禁忌再使用該藥物,而且還可能包括同一類藥中的其他所有藥物。朱美華認爲,輕率地將服藥後出現的皮疹都歸爲藥物過敏反應,會對治療不利,限制了治療方案。

因此,在孩子出現皮疹後,父母不能自己妄加判斷,而是請兒科有經驗的醫生判斷是否爲藥物過敏反應。

體質!兒童藥物過敏多與之相關

醫生爲小美注射青黴素前,按規定給孩子做了小劑量的皮試,可皮試纔打上去,孩子就立即出現了過敏休克,醫生趕緊搶救下孩子才死裏逃生。醫生說,小美是過敏體質,對青黴素有超敏反應,這在皮試前是不可預知的,若孩子到了條件不大好的小診所接受青黴素注射,有可能因過敏休克搶救不及時而死亡。

一般而言,藥物過敏有AB類,A類藥物過敏反應會在藥物說明書中註明,它與已知的藥理作用相關,是可預知的,反應也比較輕;B類則是與藥理無關,兒童的藥物過敏皮疹通常屬於這一類,它與孩子過敏體質相關,而且不可預知,反應通常很嚴重,前文提到的小美就是這種情況。有的時候,某些病毒還會讓機體一段時間內處於超敏狀態,因此導致對很多藥物都過敏,形成超敏綜合徵。

“平常吃蝦蟹等食物都過敏的孩子,其過敏性體質可能導致對某些藥物也容易過敏,但並非絕對的。”她指出,不少家長有個誤區,覺得有食物過敏的孩子,對藥物也一定很容易過敏;認爲家中有人對某種藥物過敏,全家都會對這種藥過敏,是沒必要的。

6類常見不同反應

1皮膚

在兒童用藥不良反應和意外中,皮膚損害最常見,皮疹、紅斑、水腫等皮膚損害最爲常見表現。

2胃腸

口服給藥是常見的導致兒童胃腸道損害的給藥途徑,靜脈滴注和肌肉注射的方式也可以造成胃腸損害。胃腸系統的損害主要表現爲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如腹瀉、胃痛、噁心等。

3肝膽

胎兒、新生兒肝臟體積相對較大,佔體重的1/20;兒童期肝臟絕對重量和體積不斷增大,但其相對體積和重量卻不斷減少。肝臟是體內代謝最主要的器官,有多種多樣代謝功能,新生兒肝臟對外來物質代謝能力較弱。若超劑量、合用藥物或亂用中草藥,可能導致藥物性的肝損害,導致肝功能異常,出現厭食、乏力、黃疸、肝區隱痛和肝大等症狀。

4泌尿

新生兒腎功能的成熟過程需要8~12個月才能達到成人水平,很多家長在兒童感冒咳嗽稍微有些體熱時就使用解熱鎮痛藥,造成腎臟損傷、腎小管損害、血尿等。國內外已有數據表明,多黏菌素、去甲腎上腺素能引起兒童的腎臟損傷,感冒通能引起兒童血尿。

5血液

解熱鎮痛藥、鎮靜劑、抗結核藥、抗癲癇藥等,可由於藥物本身或使用不當而對小兒血液系統有損害。

6全身

全身性損害主要表現爲過敏性休克、過敏樣反應、發熱、寒戰、紅頸綜合徵等。

小寶在吃了退燒藥後又出了一身的紅疹,他兩個月前也發生過一次。可他才1歲半,不會說話,只會哇哇大哭。小寶的媽媽手忙腳亂。“到底是怎麼回事?”她向兒科醫生求救。

兒科專家指出,由於兒童藥物代謝酶分泌不足或缺少,腎功能發育不完善,藥品清除能力差,對藥品的敏感性較高,藥品不良反應極易發生。近年我國兒童(1天~18歲)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爲10.7%,不良反應中,皮膚損害佔64.0%,全身性損害佔11.5%,表現爲過敏性休克、發熱、呼吸困難、短時意識喪失等。對孩子來說,生病很危險,但吃藥也有風險!

寶寶慎用中成藥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藥物過敏反應是西藥的問題,好像中藥、中成藥不存在類似問題。其實某些中藥也會產生藥物過敏反應。

朱美華告訴記者,中成藥一般有口服藥和針劑。其中口服藥給兒童用,要越簡單越好,即儘量只用一種中成藥,不要幾種中成藥一起吃,因爲多種中成藥藥效成分很可能疊加,一起吃會超量。朱美華認爲,某些中成藥提取中藥針劑,製作過程很難保證高純度,雜質的存在容易導致孩子藥物過敏。在魚腥草、清開靈、雙黃連注射液曾發生過危險事件後,兒科現在已很少用了。

多用單方藥少用複方藥

大多數兒童使用的OTC感冒藥,都是含有退熱藥、抗組胺藥成分,或是止咳嗽藥和祛痰藥等複方製劑。由於複方製劑的藥物也越來越多,一種藥物含有多種成分,同時可以起到多種作用。不過,“複方製劑對兒童並非最好的選擇”,藥物的成分越多,使用的藥物種類越多,因此發生不良反應的可能性就越大。專家主張,兒童最好服用單方藥,儘量少用複方藥。同時,有些醫生和家長在給孩子用藥時,一般是一兩種主要的藥物,再加上幾種輔助治療藥物,一些專家也提醒,爲避免藥物的不良反應,少用輔助治療藥物。

嬰幼兒時期禁用或慎用的藥物有:

一、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磺胺類、紅黴素、四環素類、抗結核藥、止吐藥等。使用時劑量宜偏小,不可長期使用。

二、對腎臟有損害的藥氨基糖甙類、磺胺類、頭孢菌素類、解熱鎮痛類、抗癲癇藥等。用藥時需精確計算劑量,療程不宜長,用藥期間觀察小便,必要時做尿常規化驗。

三、對消化道有損害的藥解熱鎮痛藥、補鐵生血劑、激素類、口服抗生素等。用藥期間觀察大便,必要時做大便化驗。

四、對血液系統有損害的藥解熱鎮痛藥、鎮靜劑、抗結核藥、抗癲癇藥等。用藥期間觀察小兒臉色、精神狀態,心要時做血常規化驗。

五、對神經系統有損害的藥氨基糖甙類、抗結核藥、氨茶鹼等。用藥期間注意小兒聽力、皮膚感覺、動作協調等方面有無異常,發現異常立即停藥。

六、對骨、牙齒有損害的藥四環素類、激素類、喹喏酮類等。小兒慎用或禁用。

七、可致過敏反應的藥青黴素類、鏈黴素、磺胺類、解熱鎮痛類等。可導致致命性休克、剝脫性皮炎、皮疹等。阿司匹林可誘發或加重哮喘,哮喘患兒應慎用。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