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字經有感

本文已影響1.52W人 

讀三字經有感,《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啓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啓蒙教材,以下爲大家分享讀三字經有感。

讀三字經有感1

讀《三字經》有感

《三字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之作,自古以來便是兒童學習的啓蒙讀物。我在小學二年級時,第一次接觸到了這本書,雖然只有短短的十三篇,但每篇都言簡意賅,循序漸進,深入淺出,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它的魅力。

讀《三字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智慧和普世價值觀。例如,“人之初,性本善…… 君子之道,淡如水…… 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等章節,都是教育人不斷追求自我完善、不斷髮展創新的精神。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則強調了知識的傳承和學習互助的重要性。這些思想,都顯露了中國古人卓越的思考和古文化的深厚底蘊。

讀三字經有感
  

讀《三字經》,我還發現了許多有趣的規律和文化多樣性。這些規律包括中國古代文化中的音、韻和韻律;而文化多樣性則表現在對不同國家的地理、歷史和文化知識的涉及。雖然我還不夠成熟,但這本書的啓蒙積累了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讓我在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受益匪淺。

總的來說,讀《三字經》是一種傳統文化的體驗,也是一種文化教育。這本書爲我們的未來指明瞭方向,教育我們成爲有品格、有思想的人。我相信,這本書也將在更多人的成長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讀三字經有感2

這幾天我讀了《三字經》,書中的許多告訴讓我受益匪淺。在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源流長。

書中的每個故事、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吸引着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是我閱讀《三字經》裏的一句話。

這幾句講的十分好,它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過錯。老師如果教書不嚴厲,那是老師的懶惰。小時候不學習,將來長大想學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務必要更加努力學習,長大後回報自己的父母與老師。

讀三字經有感 第2張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爲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爲歷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那裏我們能夠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齊去讀這本好書吧。

讀三字經有感3

我們上小學的時候,校園發給我們一本《三字經》。我打開一看,就讀了起來。但是不管我怎樣讀就是不懂裏面的意思,之後經過老師的講解,我這才明白《三字經》中的意思。從那以後,我就越來越喜歡讀這本書了。

因爲它告訴我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這些大道理令我深受感觸。“幼不學,老何爲”呢?所以我們此刻要勤奮學習、刻苦鑽研。“人不學,不知義”的意思是:一個人如果不努力學習,就不會懂得道理。讀書時,務必懂得“學則智,不學愚,有不滿,則進步”……

書上還有“勤有功,戲無益。節旨在,宜勉力”。這兩句已成爲我的座右銘,它的意思是:勤奮好學的人務必事業有成;遊手好閒、不求上進的人是沒有作爲的。我常用這兩句告誡自己:抓緊眼前的光陰,好好的學習。

讀三字經有感 第3張
  

我也常想起這樣一個故事:李白從小聰明,但不喜歡學習。一天,他逃學去玩時,見到一個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杵。李白問:“老奶奶,您磨鐵杵做什麼呀?”老奶奶說:“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疑惑地又問:“這麼粗的鐵杵能磨成針嗎?”

老奶奶說:“只要我每一天不停地磨,鐵杵務必能磨成針。”李白聽了,後悔自己貪玩而浪費了讀書時間。

從此,李白立志努力讀書,之後成爲大詩人。李白的`故事教育我學習要勤奮,要持之以恆。經過讀《三字經》我明白了:學習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而不是讓別人去爲你努力。學習是需要有耐心的,總有一天你會從那裏面脫穎而出。

讀了《三字經》後,我更喜歡這本書了,因爲我還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說:“做人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奮鬥力,要有高尚情操等好的品質。

《三字經》真是我的好老師、好朋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