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包括哪些內容

本文已影響2.69W人 

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包括哪些內容,健康的標準不單單是生理上的健康,還有心理的健康,現在壓力太大,很多人心理壓力都岌岌可危,需要舒緩,現在分享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包括哪些內容。

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包括哪些內容1

一、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能瞭解自我,悅納自我,能體驗自我存在的價值心理健康的中學生,不僅能現實的認識自我,承認自我,接受自我,而且還要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能力、特長和性格中的優缺點,能做到客觀、恰當的自我評價,即不自傲,又不自卑。能正視現實,生活、學習目標符合實際,不怨天尤人,也不自尋苦惱。對自己的不足或某些無法補救的缺陷,能正確對待,安然接受。

二、 樂於學習、工作和生活,保持樂觀積極的心理狀態心理健康的中學生應樂於學習、工作和生活。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發揮出來,取得成就,獲得滿足感。能夠從自己實際情況出發,自覺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而不以此爲負擔。在遇到困難時,能努力去克服,爭取新的成就。

三、 善於與同學、老師和親友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交往,尊重友誼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往往表現出樂羣性,有人際關係交往的慾望。能與周圍的人建立良好、穩定的人際關係,在交往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團結互助,對人善良、誠懇、寬容、公正、謙虛有愛心。能尊重他人的權益和意見,正確對待他人的短處和缺點,善於與各種類型的人相處。

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包括哪些內容

四、情緒穩定、樂觀,能適度的表達和控制情緒,保持良好的心境狀態心理健康的中學生主導心境始終處於輕鬆、活潑、快樂的狀態。雖然因學習、生活中的挫折、失敗或不幸,也會有悲、憂、愁、怒、煩等消極情緒體驗,但不會長期處於消極、悲觀不可自拔的體驗中,更不會因此而輕生。善於適度的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能隨時排解各種煩惱,喜不狂,憂不絕,勝不驕,敗不餒,謙而不卑,自尊自重。決不因一時衝動而違反道德行爲規範,能在社會規範允許的範圍內,滿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保持穩定、樂觀的情緒。

五、 保持健全的人格人格健全的中學生心理活動和行爲方式處於協調統一之中,有正確的人生觀,能以此爲中心,把需要、動機、目標和行爲統一起來,樂於生活、學習,興趣廣泛,性格開朗,胸懷坦蕩,辦事機智果斷,表裏如一,行爲上表現出一貫性與統一性。

六、 面對挫折和失敗具有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禦機制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時,能夠表現出較高的耐受性和平衡性,不因此而影響或改變自己的目標和正常的學習生活。能駕馭自己的情緒,以良好的意志力,克服前進中的困難。自覺運用自我防禦機制,隨時可排泄影響學習和健康的情緒困擾,消除各種焦慮、緊張、恐懼、煩惱等情緒現象,使其心理保持良好的平衡狀態。

七、 熱愛生活、熱愛集體,有現實的人生目標和社會責任感心理健康的青少年珍惜和熱愛自己的學習生活,積極投入有樂趣的生活中,自信自己的存在對社會和對國家有意義、有價值。能堅持不懈的努力,從事有意義的事業,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國家利益,勇於承擔社會義務,善於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爲社會服務。

八、 心理特點、行爲方式符合年齡特徵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其認知活動、情緒反應、性格特徵等心理特點以及行爲表現應與其年齡階段相符合,與其充當的社會角色相適應,保持一定年齡階段的共性與個性的統一。

九、 能與現實的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與適應心理健康的中學生能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快節奏的生活,保持良好的適應狀態。能夠根據客觀的需要,主動調整自己的言行,在暫時無法改變客觀環境的情況下,能主動改變自己,以適應社會環境的需要,保持平衡的心態,並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

十、 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過強的逆反狀態心理健康的中學生能保持相對穩定而常態的生活方式,不因生活的變故和學習環境、學習任務的改變而產生過度的焦慮和思危心理及不必要的負擔。能坦然處事,保持安寧的心理狀態。善於合理的提出和表達自己的意願及要求,不盲目衝動,不表現與成人的反抗對立的情緒。能有效的控制和改變消極的逆反心理與行爲,使之健康地成長。

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包括哪些內容2

一、智力正常

智力是以思維爲核心的各種認識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總和,也是衡量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之一。 正常的智力是學習文化知識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智力發展水平要符合實際年齡的智力水平。

二、情緒的穩定性與協調性

兒童青少年經常保持輕鬆、愉快、穩定、協調的情緒,良好的心理狀態,可使整個心身處於積極向上的狀態。從而提高心理功能有助於發揮自身的.內在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成績。如果經常出現緊張、焦慮、抑鬱、恐懼等不良情緒會影響潛能的發揮,勢必影響學習效果。

三、較好的社會適應性

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標誌着心理健康水平,一個心理健康的兒童青少年能夠較快地適應變化了的環境。包括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自然環境及人際環境等。既使突然發生意外變化或身處惡劣環境中,也能較快地順應環境並保持心理平衡。有些獨生子女由於早期社會化的嬌生慣養,形成了他們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不能有效地處理與現實環境的關係,往往導致適應性障礙。

四、和諧的人際關係

心理健康的兒童青少年能夠與同齡人建立平等、互助、和睦相處的夥伴關係。

如果早期社會交往被剝奪,家庭不和睦、接受較多消極影響,易形成孤僻、敵意、敏感、過度警覺、自我爲中心、妒忌、自私等不合羣的不良個性,而導致人際關係的不協調。

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包括哪些內容 第2張

五、反應能力適度與行爲協調

健康兒童、青少年的心理活動和行爲模式和諧統一。對外部刺激反應適度,表現既不異常敏感也不異常遲鈍,並具有一定應變、應對能力。

七、心理自控能力

心理活動自控能力強的兒童、青少年,其注意集中水平高,記憶和意識活動有效水平也高。而自控能力較差者,其注意集中水平低,注意力難集中,缺乏專注性,其記憶和意識活動有效水平低,往往導致學習困難。

八、健全的個性特徵

個性(人格)是每一個人獨有的心理特徵及特有的行爲模式,具有相對的傾向性和穩定性。是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和後天環境的長期影響下形成的,是一切心理特徵的總和。自幼培養兒童青少年客觀而積極的自我意識,能適度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爲,使其行爲符合社會道德規範,形成良好、健全的個性是個體適應環境的重要保證。

九、自信心

自信心是對自我的客觀評價,實質上是一種自我認知和思維的分析綜合能力。如果自我評價過高、自命不凡,會因盲目自信導致意外失敗而沮喪,產生失落感或抑鬱情緒;若自我評價過低,會產生自卑感,因缺乏勇氣不能充分發揮自身潛能而失去機遇而一事無成。恰當的自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獲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十、心理耐受力

對突發的強烈精神刺激或長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以及對壓力、失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即爲心理耐受力。因爲兒童青少年正處於心理髮育和個性形成時期,其可塑性強,應及早培養他們不怕苦、不怕累、耐受失敗、挫折的堅強意志力,不斷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有利於心理健康。

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包括哪些內容3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心理健康的標準已經從以前的生存標準向發展標準過渡了,主要包括以下六大方面:

認知清醒健全——認知功能優異:不僅能客觀正確地認識他人,評價他人,對他人的長處優點不抹殺;而且能清醒全面地認識評價自己,對自己的缺點短處不否認。有敏銳的感知,穩定的注意,良好的記憶,豐富的想象,靈活的思維,流暢的語言。

情緒積極飽滿——精神狀態穩定振作:人的主導心境大部分時間是飽滿的,是穩定振作的,體驗到滿意,歡愉的。即便產生沮喪等消極情緒,亦有短時間內化解的能力。

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包括哪些內容 第3張

意志品質良好——意志堅強:有明顯的自覺的行動,能代表意志,自主程度高。不屈從,盲從,獨斷等。也有明顯果斷性,善於抓住機遇,合理迅速作出決斷,有堅持性,韌性。

個性完善同一——個性穩定,一致,健全:爲人誠實,熱情,富有同情心,不應冷酷,虛僞。要勤勞,富有首創精神。

人際關係和諧——樂於交往,與人相容:在思想,情感,態度上很快與人溝通。爲人熱情寬厚,容易被人接納。

潛能充分發揮 ——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能充分開發,利用自我的潛能。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