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學書法有哪些方法

本文已影響8.93K人 

自己學書法有哪些方法,練書法也是屬於一種修身養性的方法,可以寫得一手好字對於我們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我們努力的練習了,下面就爲大家分享自己學書法有哪些方法。

自己學書法有哪些方法1

1、書法學習需要時間的保證。雖然書法講究悟性、天賦,這些先天的東西其實個人都差不了多少,最終還是落實到比耐心,比時間的投入上。耐心就是要做好長時間默默無聞的準備,深刻領會書法的精神,要對書法有感覺,或者說要“來電”。這個需要很多時間的投入,去不斷的領會的。

2、學書法要深入傳統,只有深入傳統,真正領會了傳統的精神,纔會深切愛上書法。傳統對於當代來說,不是枯涸的,它的資源仍然新鮮、活潑。對於傳統的挖掘程度和理解的不同,可以開出不同的書法走向。

3、清代的碑學運動,傳統的說法都認爲在帖學系統之外建立了另外一個不同的審美世界。其實,碑學雖然講究奇趣、古趣,他們的格調和品質仍然是在傳統之中的,可以說仍然符合傳統文人書法的審美的。我們看清末民初的碑學大家,如康有爲、沈曾植、于右任等等,他們的書法突破了傳統帖學,但是格調和品質仍然依歸傳統。

我相信,書法同繪畫一樣,繪畫強調所描繪對象的品格的塑造。比如說畫鬆,就要具備鬆的品格。這個都是客觀的對象所具有的基本品質。

書法也是一樣,我們寫的漢字,每個字也都具有基本的品質,書法也是要把這種品質展現出來。而現代的一些學碑的書法家,認爲奇趣就是變形,於是書法的取法對象走向民間化便成了衆向所趨。這種對形式感的過分強調,其實是完全損害了書法的核心精神,即現代的書法丟掉了格調和品質。

自己學書法有哪些方法

4、書法的正脈乃是魏晉以來到明清書法名家構成的巨大的譜系,就是帖學系統,包括帖學的筆法以及帖學所崇尚的審美價值,即格調和品質。但是帖學在宋以後爲什麼衰弱了呢?具體原因有很多。

其一:範本的差異性太大。刻帖的流行一方面擴大書法羣體,而一方面也引起了諸多誤會和混亂。刻帖的不斷翻刻,離原本會越來越遠,後人學刻帖,難免有霧裏看花的遺憾。這個是資料的限制,而我們現在的信息時代,完全可以突破古人資料匱乏的尷尬局面,這個可以說是我們學書法的有利條件。

其二:宋以後楷書的意識太強,可以說深刻影響了行草書的創作和審美。從唐代那時候開始,中國的文字就在走規範化道路,這個大概和印刷術有關係。

唐之前,文本的流傳都是靠手工抄寫來完成,對於每個閱讀者來說,每一個文字都是新鮮的、不同的。但是在唐以後,印刷術的流行,帶來了美術字在印刷行業的大量運用。美術字就是規範字,如宋體,雖然刻工的不同會讓規範字有所差異,但是總體來說,規範字確立了一個標準的書體形式。對於閱讀者來說,天天接觸的就是這些一模一樣的標準形式。

這種規範字的閱讀,深刻影響了書法家對於書法創作的理解。這些規範的字體會逐漸在閱讀者的心裏造成一種心理定勢——字的某種寫法就是完美的,字的筆畫安排符合某種規範就是完美的,等等等等。而這些心理定勢在魏晉人那裏根本沒有。

魏晉時代的書法遠紹漢代。漢代到魏晉這幾百年中,成熟的書體不是楷書,而是草書。也就是說,魏晉人學書法,面對的是一個成熟的草書系統,而不是如宋以後,面對的是一個成熟的唐楷系統。這樣差距就出來了。草書對於楷書來說,更加自由開放,從草書化到行書,行書必定具有草書的品格。

所謂古法,就是一套從草書中化出來的筆法系統。而宋以後,學書先學楷書的做法成了書法的常識,也可以說是偏見。我們一開始就被灌輸規範化的審美。這種審美的最終結果就是館閣體的出現。

明清的帖學籠罩在館閣體的陰影之下,奄奄一息。帖學的最後一位大家就是明代的董其昌。但是,我們看到董的書法結構平正(正是楷書影響的結果),筆法單調。唯一出色的就是墨法和格調。而到了清代,更沒有帖學大家。對於我們來說,困難也許更大。我們面對的是極其規範的閱讀文字,同時離魏晉時代有千年的距離。這些都給我們領會古法造成了困難。

5、那麼如何領會古法呢?最重要的是資料一定要豐富。這個可以說是我們的優勢。比如說,學習唐楷,必須廢除清代對唐楷的歪曲。

我們可以參看日本流傳下來的諸多書法作品。比如說日本空海和尚的作品中更多的保留了顏真卿的筆法;在嵯峨天皇的書跡中,我們看到了經典的'歐陽詢筆法,比歐書《千字文》要活潑的多、精彩的多。這些書跡對於我們理解唐人的筆法有着重要的意義。又比如說《蘭亭序》,馮承素的摹本現在流傳最廣,大家對《蘭亭序》的誤解也最深。

馮的摹本解體固然瀟灑,但是畢竟是鉤摹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露鋒太多,顯得尖刻和做作。有些筆畫明顯是違反運筆規律的,是假的筆畫。學習《蘭亭》如果不能認識到這一點,那就很麻煩。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禇遂良、虞世南的臨本遠比馮摹本和定武本重要。尤其是禇遂良的臨本,值得好好研究。因爲它是書寫的結果,保留了更多唐人的筆法。雖然結構風神不如馮本瀟灑,但是線條更真實。

6、學書法一定要佔有豐富的資料,可以互相比勘。我們佔據的資料多於古人,這個是我們時代的優勢。但是,我們的資料更多的是印刷品,於是問題又來了。印刷品說到底還是二手資料,雖然比刻帖要好的多,但是對於理解古人書法還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所以要看真跡,這個非常重要。多比勘資料,多觀摩真跡,我們就能發現原來被我們深刻誤解的東西。比如說《伯遠帖》,我們看印刷品覺得非常精彩。但是上次我去上博參觀的時候,發現《伯遠帖》的線條居然這麼軟弱,這個讓我很吃驚。

7、接下來講書法學習問題。要學好書法需要全面的訓練,最基本的就是技巧的訓練和積累。技巧說到底就是練筆性。這個需要手的靈活性和控制筆鋒的能力。所謂全面的技巧訓練,就是要拓寬手的敏感度。

書法經過歷史的積累,技巧非常多。但是真正能被書法家吸收和運用的也不過十多種。但是對於學習者來說,要擴大技巧訓練的範圍,不要侷限於幾種技巧的訓練。廣泛的接觸、涉獵,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生理和心理的技巧。而真正豐富的技巧在二王的書法體系中得到最全面的保留。

8、五種書體各有各的技巧要求,或多或少。論技巧的變化、複雜和難度,行草的技巧要求更多,也更難。但這個不是說技法相對簡單的篆、隸、楷不重要。相反,這些靜態書法的研習對於我們掌握動態書法(行、草)有着重要的意義。林散之先生是當代草書大家,他成功的基礎是隸書。老先生每天懸腕寫隸書,慢悠悠的。

這種對筆的控制力和穩定性的學習對他的草書影響巨大。而相反,我們看到現代的一些書家,專好寫草書,線條打滑,留不住筆,明顯是靜態書法的功力不夠。所以說,技巧的訓練要全面。

五種書體的學習可以同時展開。即把靜態書法和動態書法的學習結合起來。學會每種書體用不同的狀態書寫。美院那邊還有一種方法,同樣的一個內容,用同一種書體,嘗試用不同的狀態來表達,這種訓練難度更高,但也更有效。

9、技巧和人文。記得前幾年,國美和南藝的書法教學有過爭論。在國美一方,講究完全解剖技巧,“逼真模仿”,這種精微訓練見效快。而南藝講究長遠的修爲,見效慢。當然,對於我們來說,完全可以結合兩種學習的方法。首先,學習書法一定要學會運用理性剖析作品。

國美的方法很適合。其次要對書法作品保持新鮮感。如果一件書法作品換不起你的感覺,一是作品肯定沒有深度,二是你自己缺少深度。比如對於二王尺牘,需要經常產生新意,就是新鮮感,才能不斷深入。王字可以說大有文章可做。最後,當技巧掌握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加強人文、品格等等方面的修養。

10、學書法對於整個書法史發展脈絡要有清晰的把握。我們之所以說晉、唐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兩座高峯,就是因爲書寫在那個時候保持了最自由、最本真的狀態。前面說過,印刷術帶來的美術規範字對宋以後的書寫產生了重大影響。在晉、唐時代,書法家的書寫思維和現代人完全不一樣。

我們學傳統,尤其是學宋以前的書法,就是要打破自己對文字的“意象”,就是說要突破深藏在自己潛意識中的規範的美術字審美定勢。如果我們帶着這種潛意識去欣賞晉、唐人的作品,會發現很多奇怪的地方,也就是說超出了我們想象之外。

這些奇怪的地方對於古人來說是順理成章的,對我們來說卻是不可理解的。原因就是我們被固定的規範框住了。學習傳統,尤其是學習宋以前的傳統,說到底就是要打破原來的思路、規範(打破單一的美術字結構),如此才能真正理解古人。

11、“逼真臨摹”非常重要,就是要達到僞造的地步。很多人以爲臨摹只要抓住大概,他們自稱是書法的“氣韻”、“神”等等。其實,所有的氣韻神采都是建立在筆墨的基礎上的。如果筆墨無法達到或者接近古人,大談“遺形取神”等等都是空洞無物的。

所以,在臨摹的開始,要無條件的服從古人。要抓住古代作品中豐富多彩的差異性來臨摹。比如說,對於一些奇異的結構,很多人會認爲是偶然的效果,不必在意。其實這些偶然也透露了一種必然。我建議都要臨,臨的越像越好。也許一開始覺得很難,難就對了,那是因爲我們日常的規矩、定勢在作怪。

我們總是想把古人的作品在臨摹中套入自己的規範體系中。這樣就麻煩了。你越是重複,規範就越牢固。到最後,臨摹只是加深了自己的偏見,而沒有突破。精細臨摹古人作品就是要突破我們被美術字深刻影響的規範意識。

12、二王的書法體系筆墨要素更完善。從中可以學到非常多的東西。說二王是中國書法的源頭,是有道理的。深刻理解了二王,再學其以後的東西,會有“一覽衆山小”的暢快感。

13、要掌握“八面出鋒”的運筆方法,就是要加強用筆的豐富性、靈活性。切忌筆鋒偏在一邊,這樣字容易薄;也要忌諱把筆當作刷子一樣使用,那會讓線條變得單調乏味。

自己學書法有哪些方法2

(一)練眼。王羲之一本字帖,兩千多年來,大家都在看,都在學,但成功的屈指可數,當然有悟性的成分。大家在參考上古經典時,每個人的着眼點不同,理解的深度不同,所以抓住的信息也不一樣,這從臨作中都能表現出來。儘量一個字一個字看,一筆一筆看,對每一個細小的變化都不要放過。要練就差別人所不能察的本領,對觀察到的東西最好用不同彩筆塗一下,臨帖的時候多注意,要準、狠。

(二)體會手勢。手勢決定了一個字起始轉換,決定了行氣的貫通,決定了整幅作品的氣場。一筆一勢,顧盼生情,不理解這個關係,作品就會支離破碎,形成氣阻,或各自爲政,既沒有道理,也不合生理,即使有性情,也是低級的小趣味。

(三)把握節奏,變速行筆,找準發力點。大家每談行筆節奏,必談提按,這其實是最簡單的一種見解,古人的東西不只提按所能解決的。

(四)關於形象和意象的關係。開始階段最好形象,學一家重點在找規律,特質的東西,然後再參入其他東西,當對點畫有了相當深的理解後意象就自然出來了,不能刻求,一味談感覺,有時感覺會害人。

(五)舉一反三,臨創結合。在精臨階段對每個字都要深入地去研究,不能走馬觀花,從頭到尾寫,像鴨子吃蝸牛,直接吞到肚裏。我的方法是當臨帖時,遇到一個字不好寫就反覆寫,有時寫幾十遍,寫像了後通過記憶想一想這個字在其他字帖中的寫法,憑記憶想到幾個寫幾個,當然也可以在原來基礎上進行改造,這其實就是一種創作和臨帖的很好結合。

(六)臨帖效果檢驗。提供三種方法,供大家參考。

1、臨帖時可以適當加入別的內容,一個字、幾個字、一段話,假如和原帖風格接近,不唐突,說明字法基本過關。

2、可找來一篇和所臨字帖字數相近的一段文字,最好是古人手札(千萬不要古詩詞,因爲那是古人創作時爲了平仄湊的字,很多字不好寫),按原帖的形制、感覺臨出來,如果像,就算章法過關。

3、對其他法帖進行改造。比如,我就曾經按照董其昌的筆法對趙鬆雪的行書《赤壁賦》進行背臨,字法是趙鬆雪的,筆法是董其昌的。儘量除去原帖的影響,當然這要對二王體系有了深刻了解後才能這樣做。

自己學書法有哪些方法 第2張

學習書法要知道書法的工具

1、選筆。要學會選筆、要學會用筆。寫多大的字用多大的筆,從筆的性能上說,有硬、軟、中性三種,狼毫、羊毫、兼毫。狼毫筆適用於行草書創作,羊毫筆適用於隸書的創作,兼毫筆適用於楷書和篆書的練習,也適合於楷行書的練習。

2、選紙。我們進行書法練習和創作所用之紙爲宣紙,要了解紙的習性。我們初學者主要用毛邊紙或元書紙進行練習,搞書法創作可選半生半熟宣紙,這要根據自己的嗜好來定。

3、選墨。市場上墨汁有多種,我建議大家在練習時還是有一般的墨汁,如成都牌墨汁、渝江牌墨汁等,創作時用中華墨汁、一得閣墨汁等。

4、選硯。今天我們很少用硯臺了,多數用小碟子來代替。如果家庭允許可選用有蓋的硯臺來用。

5、選印石。在文房四寶店裏有印章石頭賣,可根據自己的喜好購買,請篆刻家或擅長篆刻的書法家刻印。一般常用印爲名號章和閒章。

學習書法的技巧

(一)讀帖

大家都知道讀帖,也都有自己的方法和心得。也有人是走馬觀花,不能細緻入微。這樣一來,眼睛看不到微妙的東西,自然手上表現就趨於直白。

在下面技法方面要具體講,不多贅述。

(二)如何選帖

很重要,選不好,就走彎路。現在大家選帖概率最多的是《蘭亭序》,目光都盯在這裏,而且是非蘭亭不寫,非宣紙不用,這就不好了。

《蘭亭序》是經典,是千古不朽之作,完美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了,王聖人用的紙上有塗布(唐以前),現在的宣紙根本無法表現。再者就是,那不是我們能參透的,歷代大家都想解決都沒法解決,而我們,不論才情、功力、學養,連歷史上的二流大家都沒法靠近,《蘭亭序》的神祕就連王聖人都不能重現,我們就根本沒法夢見。

但一些人根本看不到這種差距,就像是幼兒園的孩子矢志不渝地在研究“歌德巴哈猜想”。

像祭侄稿、寒食、蜀素都是這樣,像精美的元青花,我們可以喜歡它,欣賞它,但把它打碎了,再造一個出來,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利用空間幾乎爲零(董其昌評蜀素如獅子捉象,是何等的生猛,我們也沒有魯公的悲憤和東坡受貶的淒寒,時過境遷啊)。古代大師們留傳下來的東西很多,手札、詩冊,相對性情的東西要多很多,可利用、再造的空間也很大,這纔是我們要學的。

(三)如何臨帖

1、吃猛藥。一天10000字,連續一週的效果比一天寫100個字寫半年管用,大腦存盤也牢固。時代的約束,我們只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有曬好了網,才能打到大魚。

2、相對專一,集中突破。在一段時間內,一定要專一,集中力量找規律、抓特點。比如,學米,半年之內就學米,別的先放下,要大量的臨帖,最好一天要從前到後趟一遍,第二天選重點(自己喜歡的,容易上手的,難度特別大的)進行精臨,做到細緻入微。

這樣日復一日,即使進入視覺疲勞期也不要停(非常關鍵,正是上臺階的時候),挺過去,半年後再看(不要半年),每個月在手法、認識上都會有大的飛躍,也牢固。

千萬不要朝三暮四,看別人獲獎、入展就得紅眼病,就跟風,這樣只會毀掉您辛苦建立起來的原有體系,就像電腦染了病毒,有百害而無一益。另外,別人適應,您不一定適應,就像臭水河的魚蝦,換到清水中就會死掉。

3、適時遞進,見異思遷。上面提到的專一隻是相對的,當寫到一定程度後,就要及時換帖。如何換帖,不要盲目,最好是找相近體系的東西,千萬不要作大的變動。

比如:學米,可參考宋人的東西(其他三家的東西,陸游、吳琚父、蔡三家、蘇老泉等等)。同時,爲了豐富筆法可涉獵二王、書譜等東西,也可學習趙鬆雪的手札、董其昌的手卷題跋等,近親繁殖,在吸收借鑑的基礎上保持純度,就像蓋大樓,一層一層往上壘。

4、朝花夕拾。過一段時間再回來,拾遺補漏,會有新的發現,及時調整。重點精臨,定型。

5、吃千家飯,穿百衲衣,集腋成裘,裂錦成衫。與古爲徒,廣涉博取,集古字。有了上面的定型,學什麼都可以,儘量走的遠些、深些,不要怕回不來。

自己學書法有哪些方法3

1、先到書店買一本大學用的學習書法方面的書法教程,認真讀完,對書法首先有一個全面的瞭解,掌握比較全面的基礎知識。這對你在書法方面的發展,堅持正確的方向和路子是十分必要的。

2、選一本名家的並且是自己喜歡的字帖,認真臨摹。一般說來,應該按楷行草的順序學習。達到自己覺得比較滿意的程度時,(如果你天天堅持練習,這段時間估計要半年至一年半),你就可以拿着自己的習作去拜師了,這時拜師求教才能領會老師的指導,因爲你有實際體會。

先從楷書入手,因爲楷書可以規範你的結構和筆畫,建議從顏體和柳體練,歐體和趙體有一定難度

書法是一門很高深的藝術和學問,要想搞好,必須刻苦練習,持之以恆,堅持一生。除了有決心有信心以外,就要隨着水平的不斷增長,不斷地擴大知識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和修養,這對學好書法都是有作用的。

自己學書法有哪些方法 第3張

初學書法用什麼筆和紙

兼毫筆和毛邊紙、元書紙。

兼毫筆的主要特徵就是軟硬適中,特別適合初學者,對於初學書法的人來說,學書法最好是使用毛邊紙和元書紙這樣的練習紙。剛開始學書法不需要使用特別好的紙張來進行練習,以免浪費紙張。

使用毛邊紙的時候最好是選用手工製作的毛邊紙,這種紙兩面都是粗糙的,如果是機器毛邊紙,建議使用比較粗糙的那一進行書寫,這樣的好處是可以鍛鍊你的筆力,增加摩擦力,培養你對紙的感覺能力和書寫能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