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傳說故事(15篇)

本文已影響1.32W人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1

作爲“人文始祖”的黃帝,幾千年來,在華夏後裔中享有難以匹敵的殊榮,後世不僅以他作爲文明開端的象徵,更尊其爲共同先祖。歷史學家們更理性一些,衆口一詞地封他爲部落聯盟長,是“天下爲公”的楷模,禪讓制度的奠基人。歷史上,真實的黃帝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他真的做到了“天下爲公”麼?他建立的是禪讓制還是專制制度?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15篇)

部落聯盟長純屬想當然

當時,有熊國國君少典生有兩個兒子,其一是神農,也稱炎帝;其二是軒轅,就是黃帝。據《史記》記載,黃帝自小就十分聰明,等到長大的時候,更敦厚機敏,果斷剛毅。

黃帝年輕時,其胞兄神農氏繼承父親少典,成了國君,被尊爲炎帝。當時已進入農業社會,這是劃時代的重大事件。時代進步了,領袖以及大大小小權勢者貪慾也隨之膨脹起來。部落與部落、族羣與族羣,甚至一個部落一個族羣內部的衝突也自然地頻繁起來,叢林社會的特徵日益凸顯。

炎帝末年,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各路諸侯之間的相互掠奪日漸激烈,並發展成搶掠戰爭,民衆在戰火中不堪蹂躪。炎帝對此不管不顧,聽之任之,只是盡情享受着“天下第一家”帶給的榮華富貴。更嚴重的是,炎帝依仗手中權力,主動侵凌諸侯,導致天下更加混亂。

民衆需要英雄人物站出來,帶領他們推翻昏聵貪婪的炎帝,恢復良好的社會秩序。軒轅將這些看在眼裏,於是這個青年人挺身而出。由於軒轅的皇族血統,過人能力及敦厚品德,他登高一呼,天下人莫不響應。軒轅乘機將民衆組織起來進行訓練,待到兵強馬壯時,出兵討伐那些不服從中央命令、不向中央進貢的諸侯。在威德並用之下,各路諸侯紛紛脫離炎帝而歸順軒轅。

這時候,昏庸貪婪的炎帝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對胞弟的崛起不能容忍,雙方終於在“阪泉之野”爆發了內戰。內戰的實質,是積極進取的軍事集團與腐朽沒落的軍事集團之間的政權爭奪。在民衆的支持下,軒轅同炎帝展開了三次激烈的大戰。最終,軒轅取得了奪權勝利,炎帝很不體面地退出了歷史舞臺。

由此可見,後世史學家將那個時代稱之爲原始社會,將炎黃稱爲部落聯盟長之類,純屬想當然罷了。

中國沒有禪讓制度

軒轅取代炎帝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討伐蚩尤。當時,蚩尤依仗強大的兵力,不肯服從中央,還在邊界不斷地燒殺搶掠。軒轅對蚩尤的行徑難以容忍,決定御駕親征,討伐蚩尤。對蚩尤用兵的完全勝利,奠定了軒轅的領袖地位。回到中原,各路諸侯莫不臣服,共推軒轅爲天子,稱爲黃帝,同時盟約:天下有不順從者,願追隨黃帝予以征討。之後,諸侯們果然實踐諾言。

當時,華夏大地還處在從原始社會向文明社會過渡的階段。周圍諸侯臣服了,四邊還有不知黃帝、不服從號令的部落存在。黃帝乘全盛時期的餘威,將周邊一個個征服。隨着征伐戰爭的完成,黃帝隨即指揮部隊劈山修路,拓展交通。

當時中國的疆域已初具規模,西邊到甘肅平涼,東邊至東海、黃海,南邊到達湖南湘江,北邊至合符釜山,國都設於涿鹿附近。爲給天子地位蒙上神祕色彩,黃帝專門登泰山舉行封禪儀式,借禱告上天的名義,昭示天下百姓:軒轅黃帝是“奉天承運”,是得到上天承認的、唯一合法的天子。爲保衛自己的安全,黃帝特別抽調忠實將士成立御林軍。黃帝不在國都,考慮到對四方的駕馭,專門成立了中央政府。

當時的國體是分疆列土,相當於現在的聯邦制。諸侯們承認一統的國家,也承認黃帝獨一無二的共主地位。中央政府承認諸侯分治轄區的權力。爲了監督各諸侯,黃帝還設立“左右大監”,監督萬國。

由此可見,黃帝不是部落聯盟長,中國也沒有禪讓制度。黃帝之後,依次接班的是黃帝的直系子孫。可以說,自黃帝開始,中國已經開始了家天下統治,也即開始了專制社會,黃帝是專制社會的奠基者。

專制制度導致宮廷政變

黃帝發現兒子之間發生了權力的明爭暗鬥,爲了內部的和諧,他在荊山鑄鼎三隻,用作盟誓的信物,象徵天、地、人,要兒子們在集團內部找準自己的位置,不要做非分之想。

不過,黃帝的計劃落空了。當黃帝欣賞地審視着三隻剛剛打掉範模的寶鼎,思考着盟誓程序和誓言的時候,御林親兵未經召喚就衝了進來。他猛地一愣,尚未來得及斥責,大刀長矛已一陣亂砍亂戳,把他砍倒在血泊之中。後宮嬪妃也在一陣陣驚叫中倒在血泊裏。大臣們有的想拔刀抵抗,有的想拔腿外逃……然而都是徒勞。黃帝的兩個兒子玄囂、昌意早已佈置了絕對的優勢兵力,層層包圍,就連那些不太堅定的觀望者,也無一倖免地死於非命。

黃帝是海內推戴的共主,是國人敬仰影從的旗幟,如今怎能以一具血肉模糊的屍體向世人交代?玄囂、昌意在政變前早已熟慮,在祕密掩埋了屍體之後,他們遂對外宣佈:黃帝鑄鼎成功後,天上忽然飛下一條虯龍,迎接黃帝上天去了,同時騎上去的還有後宮嬪妃和大臣70餘人;那些位卑官小的(實爲弒君兇手),因龍背的地方有限,攀援中弄掉了黃帝的靴子、雕弓,還拔掉了虯龍的鬍鬚……說時,還指着地上的龍鬚草。

在愚昧時代,人們普遍相信這是真的。即使有些人懷疑,然而看着殺氣騰騰的陣勢,只好將想說的話嚥進肚子。爲穩定人心,喪事主持者以十分虔誠的態度,在陝北橋山給黃帝舉行國葬。黃帝雖御龍賓天,然遺物還在,埋葬遺物是對先帝的最好悼念,也是對民衆最好的安慰。聲勢很大,動員了幾十萬民衆,耗時幾年,巍峨雄壯的黃帝橋山陵終於完工。隆重的祭奠儀式,給這場血腥政變畫上了完滿句號。

在政變平定之後,玄囂、昌意開始分配勝利果實。昌意雖然是弟弟,但勢力最大,所以他的兒子顓頊接替爺爺做了皇帝。就像籃球主客場一樣,顓頊傳位於自己的侄子帝嚳,帝嚳傳位於兒子摯,摯不賢,由弟弟唐堯取代。該變換主客場了,唐堯在難以割捨中,又傳位給昌意一支的虞舜,虞舜傳位給兒子夏禹。該第三次改變主客場時候,夏禹沒有傳過去,而是傳位給兒子夏啓,遂引發甘亭之戰。

專制制度是一種不能自我救治的病態系統,由它本身激化的社會矛盾,統治集團內部實力派此消彼長的權力角逐等,都是專制社會崩潰的內在動因。黃帝確立的這種病態制度,讓自己也做了這種制度的犧牲品。

選自《傳奇故事·百家講壇》20xx.12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2

諸葛亮八、九歲時,還不會說話,家裏又窮,爹爹就讓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

這山上有個道觀,裏邊住着個白髮老道人。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觀門閒轉,見了諸葛亮便逗他玩,比比劃劃的問這問那。諸葛亮總是樂呵呵的用手勢一一回答。

老道人見諸葛亮聰明可愛,便給他治病,很快就把諸葛亮不會說話的病治好了。

諸葛亮會說話了,非常高興,跑到道觀向老道人拜謝。老道人說:“回家對你爹孃說,我要收你當徒弟,教你記憶識字,學天文地理和陰陽八卦用兵的方法。你爹孃同意,就天天來學,不可一天曠課!”

從此,諸葛亮就拜這位老道人爲師,風雨無阻,天天上山求教。他聰明好學,專心致志,讀書過目不忘,聽講一遍就記住了。老道人對他更加喜愛了。

轉眼七、八年過去了。

有一天,諸葛亮下山經過半山腰的一個廢棄的“庵”時,突然狂風大作,鋪天蓋地的下起雨來。諸葛亮忙到庵內避雨。這時,一個從未見過的女子把他迎進屋裏。只見這女子長的細眉大眼,仙姿嬌嬈,猶如仙女下凡。他不由動了心,臨走,那女子把諸葛亮送出門,笑着說:“今天我們算認識了,往後上山下山渴了累了就過來歇息用茶。” 諸葛亮從“庵”中出來時,覺的有一絲奇怪,怎麼以前從來沒見過這地方有人住呢?!

打這以後,諸葛亮每每到庵中來,那女子不僅殷勤接待,還盛情挽留,做好吃的飯菜。吃過飯他們不是說笑,就是下棋逗趣。與道觀相比,這裏真是另一個天地。諸葛亮開始迷迷糊糊起來。

諸葛亮思想出了岔,對學習厭倦了起來,師父講的他這個耳朵進去,從那個耳朵出來,印不到腦子上;書上寫的,看一遍不知道說的啥,再看一遍還是記不住。

老道人看出了問題,把諸葛亮叫到跟前,長嘆一聲說:“毀樹容易栽樹難哪!我白下了這些年的功夫!”

諸葛亮聽出來師父的話裏有話,就低着頭說:“師父!我不會辜負您的一片苦心的!”

“這話現在我卻不信。”老道人望着諸葛亮說:“我看你是個聰明的孩子,想教你成才,才治好你的啞病,收下你當徒弟。前些年你是聰明加勤奮,師父我苦心教你不覺的苦;現在你是由勤奮變懶惰,雖聰明也枉然哪!還說不辜負我一片苦心,我能相信嗎?”

老道人又說:“風不來,樹不動;船不搖,水不渾。”說着,他指着庭院裏被葛藤纏繞的一棵樹讓諸葛亮看:“你看那棵樹爲啥死不死活不活,不往上長呢?”

“讓葛藤纏的太緊了!”

“對呀!樹長在山上,石多土少,夠苦的。但它根往下扎,枝往上長,不怕熱,不怕冷,總是越長越大。可是葛藤緊緊一纏,它就長不上去啦,這就叫‘樹怕軟藤纏’哪!”

聰明人一點就靈。諸葛亮看瞞不過師父,問道:“師父!你都知道啦?”

老道人說:“近水知魚性,近山知鳥音。看你的神色,觀你的行動,還能不知道你的心事嗎?”停了一下,老道人面色凝重的對他說:“實話給你說了,你喜愛的那女子並不是人,它原是天宮一隻仙鶴,只因貪嘴偷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被打下天宮受苦。來到人間,它化作美女,不學無術,不事耕耘,只知尋歡作樂。你只看它貌美,豈不知乃是寢食而已,你這樣渾渾僵僵下去,終身將一事無成啊!若不隨她的意,還會傷害你。”

諸葛亮一聽有點心慌,忙問怎麼辦。

老道人說:“那仙鶴有個習慣,每晚子時要現原形,飛上天河洗澡。這時,你進她的房中,把她穿的衣裳燒掉。衣裳是她從天宮盜來的,一燒掉便不能化作美女了。”

諸葛亮答應按師父的吩咐去辦。臨行,老道人將一把龍頭柺杖遞給諸葛亮,說:“那仙鶴髮現庵內起火,會立即從天河飛下來,見你燒了她的衣裳,必不與你甘休。如果傷害你時,你就用這柺杖去打,切記!”

這天晚上子時,諸葛亮悄悄來到庵裏,打開房門,果然見牀上只有衣裳,不見有人。他立即點火去燒那衣裳。

仙鶴正在天河裏洗澡,忽覺心頭一顫,便急忙往下張望,發現庵內出現火光,“呼”的飛了下來。她見諸葛亮正燒她的衣裳,撲過來便啄諸葛亮的眼睛。諸葛亮眼疾手快,拿起柺杖,一下子把仙鶴打落在地。他伸手去抓,抓住了仙鶴的尾巴。仙鶴拼命掙脫,翅膀一撲一閃,又騰空飛去。結果仙鶴尾巴上的羽毛被諸葛亮抓掉了。

仙鶴禿了尾巴,便與天宮中的仙鶴個個不同。從此便再也不去天河裏洗澡,也不敢再混進天宮去偷可以化作美女的衣裳,永遠留在人間,混進了白鶴羣裏。

從此,諸葛亮爲不忘這個教訓,把仙鶴尾巴上的羽毛保存起來,以此作爲戒鑑。

打這以後,諸葛亮更加勤奮,凡師父講的,書上寫的,他都博學強記,心領神會,變成自己的東西。又過了一年,正是諸葛亮燒美女畫皮的那天,老道人笑着對諸葛亮說:“徒弟呀,你跟我已經九年了。該讀的書都讀了,我要傳授的你都聽了。常言道,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你已年滿十八歲了,該走出家門,幹你自己應該乾的事啦!”

諸葛亮一聽師父說他“滿師”啦,連忙懇求說:“師父,徒弟我越學越覺的學識淺薄,還要再跟你多學點本領!”

“真正的本領要在實幹中才能得到,書上學來的,還要看天地萬物變化,隨時而轉,隨機應變,纔有用啊!比如你上那仙鶴當的教訓,以後不要再被情色迷戀,這是直接的教訓;推而廣之,世上一切事物都不可被它的表像所迷惑,要小心謹慎從事,洞察其本質纔是。這算是我臨別的囑咐吧!今天我就要走了。”

“師父,你往哪裏去?”諸葛亮驚奇地問:“以後我到哪裏看望您呀?”

“四海雲遊,沒有定向。”

頓時,諸葛亮熱淚滾滾,說道:“師父一定要走,請受徒弟一拜,以謝栽培大恩!”

諸葛亮躬身拜罷,擡頭不見了師父,從此便再也尋不到他的蹤影。

老道人臨走,給諸葛亮留下一件東西,就是他後來常穿的八卦衣。

諸葛亮因爲懷念師父,常把師父的八卦衣穿在身上,只當師父永遠在自己的身邊。 諸葛亮不忘師父的教誨,尤其是那臨別的囑咐,特意把帶在身邊的羽毛做成一把扇子,拿在手中,告誡自己謹慎從事。這就是諸葛亮手中那把羽扇的來歷。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3

現在的人們都在企求長壽,但能活過百歲之人仍然爲數不多。但你能想到,在古代,曾經有許多長壽的國家存在過。

傳說中的小人和大人似乎和長壽聯繫在一起。

《神異經》記載,西北荒中有一個鶴國,國中的小人長七寸,他們爲人自然有禮,每個人都可以活到三百歲。他們行走如飛,可以日行千里,百物都不敢侵犯他們,但他們只怕海鵠,因爲海鵠看見這些小人就會把他們吞下去。令人稱奇的是,吃了這些小人的海鵠的壽命也可以達到三百歲,而且也可以“一舉千里”。《拾遺記》則記載了一個叫陀移國的國家,國中百姓只有三尺高,但卻可以活上萬年。《博物志·異人》記載,有龍伯國人,長三十丈,生萬八千歲而死。

這些可以活上上百年,乃至萬年的大人和小人真讓今人羨慕不已。

中國古籍還記載了許多海外的長壽國家。如東方海外的君子國。《山海經·海外東經》說:“君子國在其北,衣冠帶劍,食獸,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讓不爭。有薰華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屍北。” 《說文》中說“君子國乃是不死之國。”據說因爲他們喜好禮讓,不與人爭,所以稱爲君子國,國中的人都非常長壽。

再如西方海外的長壽國軒轅國。《山海經·海外西經》說:“軒轅之國在此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在女子國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山海經·大荒西經》中也說軒轅國中不長壽的人的壽命都可達八百歲。我們知道軒轅是黃帝的號,那麼軒轅國應該是由黃帝的子孫相聚而成國的。他們都是人面蛇身。離軒轅國不遠還有一個長壽國,叫白民國。《山海經·海外西經》說,白民國在龍魚所在地的北面,那裏的人都是白皮膚而且披散着頭髮。有一種叫做乘黃的野獸,形狀像一般的狐狸,脊背上有角,人要是騎上它就能活兩千年。此外,奇肱國和犬戎國的人也都很長壽。

有的國家之人,不僅長壽,而且似乎是長生不死。《山海經·海外南經》記載:“不死民在其東,其爲人黑色,壽,不死。”

另外,在西方的荒野上,還有氐人國和三面一臂國也是長壽國。不過,長壽國中最令人感興趣的應該是西北海外的無啓國了。無啓就是“無繼”的意思,就是沒有後代。《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無啓國在長股國的東面,那裏的人不生育子孫後代。”既然沒有後嗣,怎麼能成爲國家呢?原來他們是生活在洞中,不分男女,死後“其心不朽”,過了百十年後,還可以活過來。就這樣活了又死,死了又活,等於永遠不死,所以不需要後嗣。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4

清嘉慶年間,安慶潛山來了一位新縣令。與前任不同的是,新縣令上任後,並未急於坐堂理事,而是在師爺的伴隨下,到處走訪。潛山境內的商賈大戶,官紳之家,他是常客。凡大戶人家嫁女娶媳婦,長輩老人仙逝的,他都親臨賀喜弔唁。一時間,潛山老百姓都說新縣令好,體察民情。更讓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新縣令懂風水建築學,他在這方面的學問比那些地理先生和卦師都強。因他每到一處,都要觀察這家房屋的座向,門樓的方位,天井的形狀,院牆是否青龍高於白虎,室內門窗的佈局能否聚財等都要探討點評一番。

潛山縣城不是很大,二個月時間,新縣令就對潛山的概貌、風俗人情瞭然如胸。從他頒佈的文書佈告“尊老愛幼、獎勤罰懶、鼓勵農桑、興修水利、禁止賭博、不得擾民”的內容看,新縣令是一位親民廉政的好官。

但事又湊巧,在新縣令到任三個月後,潛山境內不時出現盜竊大案。被盜的都是大戶人家的金銀珠寶,這讓新縣令很難堪,當着衆多鄉紳和失竊家主的面,新縣令嚴令捕快衙役限期破案,否則嚴懲不貸。縣衙捕快頭領丁一,潛山餘井人,當差二十多年,破過不少案件。但面對這幾起盜竊案,他是一頭霧水,多次帶人查勘現場,都找不到竊賊的蛛絲馬跡,沒有破門撬鎖和翻牆入室的痕跡,東西似乎是不翼而飛了,捕快中甚至有人認爲是家人自盜。

隨後幾個月,不僅舊案未破,又添幾起新案。這一下,潛山境內如油鍋裏丟進了冰塊,一下子炸開了。人心惶惶,要求儘快破案的呼聲壓得捕快衙役們喘不過氣來。

這天,被竊人家的一羣人在商會會長的帶領下,來到縣衙,要求討個說法,在離縣衙大堂幾丈遠的地方,他們聽到縣衙大堂裏,有人撕心裂肺的'哭叫,來到大堂門前,眼前的一幕讓他們驚呆了,新縣令正氣急敗壞的命人將丁一和幾名捕快打的皮開肉綻。看到這情景,他們不僅沒說什麼,反而懇求縣令息怒,手下留情,新縣令盛怒未消地說:“看在父老鄉親的面上,暫饒了你們,限你們一個月內破案,否則革職查辦。”

在家躺了兩天的丁一,想着破案期限,心急如焚,就在他覺得走投無路時,忽然想到了他的師父,退職在家的老捕快汪寧。對,明天就去找他。

汪寧,潛山槎水人。他可不是一般的捕快,他有二項絕活,一是輕功,能平地彈跳到一棵大樹上,在拇指粗的樹枝上穩穩站住;二是他的鐵丸彈弓,百發百中,能打落空中的飛鳥,外號汪鐵子。他從事捕快四十多年,經他手破的案有幾百起,外地棘手難破案件,都請他協助。他已經七十多歲,退職十多年了,在老家槎水賦閒,不問世事。

丁一瘸着腿跑了幾十裏山路,來到師傅家,略作寒暄後,說明了來意,汪寧留丁一住了一晚,隨便問了一下城裏的情況,第二天一早就隨丁一來到縣城,住在丁一家。汪寧雖七十多歲,仍健步如飛,當晚,汪寧就在丁一的指引下到幾戶被盜人家四周看了看。隨後幾天,遍訪了所有被盜人家,瞭解了他們的家庭成員和傭人的背景情況。汪寧對丁一說,這不是自盜案件,也不是一般的小偷行爲,而是具有飛檐走壁輕功和有開鎖撥栓絕活的慣偷做的案,在他倆的印象中,潛山附近還沒有這等竊賊高手,或許是外地來此流竄作案,根據作案間歇時間,盜賊就住在縣城附近。

這天,汪寧來來縣衙看師爺劉方,他與劉方是表親關係。劉方,潛山水吼人,秀才出身,爲人忠厚,因熟悉錢糧文案,文筆精良,先後在懷寧潛山任師爺,看到汪寧,劉方很高興,拉了一會家常,無意間談到新縣令和近期的盜竊案。劉方說:“新縣令是河北人,名萬利,是由監生捐實職縣令的,雖然不是科班出身,而文墨尚好,通曉官場規則,但近來頻發的盜竊案讓他脾氣大壞,不時大發雷霆,縣衙上下人人提心吊膽,你來的好,破案有望了。”汪寧說:“我老了,不管閒事,今日熟人見面,隨便聊聊。”說罷拱手告辭。隨後,他又跑了幾家客棧,知道近期並沒有外地人歇店。回到丁一家,汪寧一邊喝茶,一邊思索,終於理出了頭緒。晚上二更左右,他一襲黑衣,腰插鐵丸彈弓,來到縣衙旁邊一棵大樹下,趁四周無人,縱身一躍,將身體隱藏在五米多高的樹杈上,三更不到,汪寧看到一團黑影從縣衙廂房裏出來,三踮二踮地就竄到圍牆的一處垛子上,接着一縱身,飛到幾丈遠的石橋墩上不見了。汪寧轉過身子,掏出彈子,注視着黑影飛走的方向,約莫五更,他看見一個黑影,像一隻燕子飛了過來,背上挎了個包袱,一眨眼,黑影就躍上了牆垛。就在黑影剛踮腳起飛時,一顆彈子擊中了黑影的頭部,只聽呀的一聲,黑影負痛飛入縣衙不見了。

第二天,丁一懊惱的告訴汪寧:昨晚又有一戶人家被盜,幸好縣令大人生病,未能起牀,不然我們又要捱打了。

汪寧對他說:“不要緊張,我有眉目了。明天,你只要如此,就可以了。”丁一驚駭的說:“那可不是玩的,能行嗎?”汪寧安慰說:“你儘管照我說的去做,不會有事。”丁一忐忑不安地趕忙找他兄弟們去了。

第三天上午一早,丁一等一班捕快,押來了一個人,說是盜賊,要求縣令審訊。縣令讓師爺傳話:“生病,改日再審。”但潛山城裏的老百姓,聽說抓到了大盜,都爭先恐後地來縣衙觀看,那些被盜人家,更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究竟。聽說縣令不升堂問案,都很生氣,人羣騷動起來,劉師爺趕緊請示縣令,新縣令怕事態鬧大,只得起牀。當他來到大堂,人們看到他官帽下露出了包紮的頭巾,他強打精神,問了竊賊的籍貫和作案經過。竊賊害怕用刑,承認了盜竊事實,問到贓物時,說被同夥拐走了,縣令發怒,要動大刑,丁一說:“讓他帶我們儘快找到同夥,追回贓物要緊。”縣令瞪了丁一一眼,說:“此賊就交由你們看管,限你們儘快抓到同夥,追回贓物。”說完宣佈退堂。

其實上面的一切都是汪寧導演,丁一和同夥實施的。審訊時,汪寧就在圍觀人羣之中。汪寧有二個目的,一是找出真正的竊賊,二是穩住竊賊,現在這兩個目的都達到了。而這一切其他人都矇在鼓裏。

當丁一將冒充的竊賊關進牢房,心神不定的回家後,汪寧說:“你去把師爺請來,我有話說。”待劉方、丁一坐下來後,汪寧說:“新縣令就是竊賊。”面對他們倆的驚詫和疑問,汪寧把如何懷疑竊賊就在縣衙,如何用彈子擊中竊賊,然後,逼縣令起牀審賊,以觀看縣令頭上是否有傷等等一一告知了他們。師爺劉方說:“怪不得他一來就到處走訪,是爲盜竊踩點啊。”丁一也恨恨的說:“他懲罰我們,原來是賊喊捉賊!”汪寧說:“對,這都是他掩人耳目的伎倆,現在就是想法如何進入他的房間找到贓物了。”劉方說:“此事我有辦法,萬利幾次想到三祖寺上香,都因事耽誤了,我回去提示他,如他去, 我讓丁一通知你,你們就可以進入他的房間了。”汪寧覺得此主意不錯,於是三人分頭準備去了。

劉方回衙後,向萬利問安,萬利說,他身體不舒服,近幾日縣衙裏的事讓師爺酌情處理。劉方說:“大人身體欠佳,何不上三祖寺看看,一來散散心,二來請佛祖保佑大人早日康復。”萬利一聽,說:“好!我正有此意,你安排一下,明天就去。”劉方心中暗喜,嘴裏答應:“老爺放心。”劉方將縣令明天上三祖寺的事告訴了丁一。

第二天,縣令與師爺帶了幾名衙役,坐了幾臺轎子,一早就去三祖寺上香,縣令離城不久,丁一和汪寧用劉方丟下的鑰匙,悄悄進入縣令的臥室。在臥室的牀下和書架後面,發現七八隻小箱子,打開一看,全是珠光寶氣的金銀手飾。他們挑選了幾件最好的首飾項鍊,帶在身上,然後將箱子放回原處,關上門退了出來。經與失竊的清單一一對照,手飾項鍊與失主描述的式樣、重量和成色絲毫不差。

萬利從三祖寺上香回來後,顯得很高興。他受到三祖寺住持的隆重接待。住持親自陪他禮佛抽籤。他抽到一支上上籤,籤辭上說他正走紅運,不久還要官升一級。

晚上,汪寧、師爺、丁一又碰面了。在坐實新縣令就是盜賊後,該是如何抓捕了。三人商議後決定,讓汪寧上省城安慶報告,這邊由師爺穩住萬利。

汪寧到了省城安慶,見了上任不久的按察使大人。按察使覺得事關重大,帶他面見巡撫張誠基。張誠基認識汪寧,對他十分賞識,一見面,張誠基“啊”了一聲,說:“馬鐵子,你怎麼來了?”當聽到汪寧的報告後,張巡撫當即與按察使交換意見。決定急召潛山、懷寧、望江三縣縣令來省城安慶商議長江防汛事宜。接到通知後,萬利有點猶豫,師爺劉方說:“每年防汛都這樣,我陪你去。”當萬利一走進巡撫官衙,剛彎腰向張誠基行禮時,張巡撫一聲斷喝,兩旁四名彪形侍衛立即上前,一把將他按住,捆綁了起來。面對物證、人證,萬利沒有抵賴狡辯,而是痛快的認罪畫押。並做了如下陳述:

我原是一名孤兒,被一位外號草上飛的戲班班主收留。班主武功輕功唱功都很好,我隨他學了很多東西,我識字、輕功、演技都是他教的。爲了生計,戲班明裏唱戲,暗裏也幹偷竊的事,但從不偷窮人的東西。有一位師哥精通開鎖,他用自制的小工具,能開各種名家制作的鎖,普通的鎖更不在話下,我的開鎖技巧就是向他學的,雖然演戲辛苦、盜竊危險,我卻習慣了與他們一起生活,覺得很快活。可好景不長,在一次應邀演出的途中。突降大雨,巨大的泥石流將我們戲班子的三輛馬車全部吞沒。我最先看到泥石流,大喊了一聲,“快跑”!就下意識地從車上縱身一躍,跳到了幾丈遠的一塊石頭上,又躍了幾次,才逃過這場浩劫,可憐我的那些師哥師姐和師父,二十幾人無一生還,全讓泥石流捲走了。我欲哭無淚,從此孤身一人四處飄蕩,好在我有看家本領,穿牆入室作案駕輕就熟,不但沒有餓死,還積累了不少財富,在河北定居後,我本可以生活得很好,但看到戲臺上和現實中的官都是威風八面,萬人仰望,也想過把官癮,於是花錢捐了個監生,後又捐了個實職縣令,來到了潛山,原以爲潛山是個山區小縣,憑我的能耐,可以邊做官、邊做賊,把買官的錢撈回來,沒有人能奈何得了我,誰知上任不到一年,我就栽了,栽在了高手手上。我心服口服,也心滿意足了,畢竟過了一把官癮。

萬利被判二十年監禁,畫出了一個“做賊---當官---做賊---入獄”的人生軌跡。此案當時轟動了整個安徽,連當朝皇帝嘉慶也知道。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5

古時候,江湖上多俠客,俠客們好馬,常常把寶馬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重。

有個俠客一愛一馬一愛一得癡迷,在江湖上遍尋寶馬,終於覓得一匹叫“千里雪”的白馬。那馬不但渾身雪白,沒一絲雜色,而且高大威猛,善登山會泅水,日行千里不在話下,它的嘶聲更是一絕,平時難得發聲,一旦嘶鳴起來,十里之外樹葉紛落,百獸皆驚。白馬的名聲於是在江湖上傳了開去,人們就叫這個俠客爲“白馬大俠”。

白馬大俠萬分寵一愛一他的寶馬,每到一處歇息,不問別的,先問可有好料餵馬,寧可委屈了自己,也決不委屈寶馬。那一日,白馬大俠來到河南境內,眼看天色漸晚,正好前面有一家客店,門前有一副很生動的對子:未晚先投店,雞鳴早看天;橫批是:馬有困時。白馬大俠覺得這對聯親切,就去叩那店門。

開門的是個白了鬚髮的老漢。白馬大俠問:“店家,你處可有上等的馬料?”老漢一看白馬大俠身後那匹白馬,不由得倒吸了口冷氣,連連搖頭說:“客官,休說上等的馬料了,有了你這匹白馬,便是有一根草我也不會給你的,你還是趕快走吧!”白馬大俠很奇怪:“此話怎講?”老漢說:“壯士休要問,問了便是禍在旦夕,只怕走不了你。”白馬大俠再問時,老漢只是搖頭,再不出聲,那神色極爲神祕。白馬大俠見問不出個所以然,只好拍馬前行。可走了沒幾步,他就停下了,行俠之人,遇到這種事不問個究竟是不甘走的。於是他又折了回去,再次敲開那家店門。

老漢見還是他,就只開了條門縫。白馬大俠說:“店家,前面沒了人家,今兒就容我住下吧?”老漢想了想,說:“客官要住便住,只是本店只留人不留馬,客官這馬是不能牽進小店的。”

白馬大俠說:“我不要你的馬料,我吃什麼馬就吃什麼,店家只管把它當人便是,銀子我自會給你。”老漢還是不肯:“如此也住不得!”

白馬大俠奇怪了:“店家,你自開你的店,我自付我的銀子,天經地義,有什麼住不得的?莫非偏要惹我一性一起,一把大火燒了你這破店不成?”老漢聽得白馬大俠如此說道,趕緊開門給他打拱作揖,附着白馬大俠的耳朵,如此這般地說了一番。

原來此地有一紅臉漢子,人稱“紅臉天王”,此人上山打得猛虎,下海捕得蛟龍,在地方上頗有威名。後來,紅臉天王也迷上了玩馬,也在江湖上遍尋寶馬,但終無所獲,於是便發了狠,稱但凡有好馬入境,必得先報與他,若有隱匿不報者,必視仇敵不容。

聽罷老漢所言,白馬大俠指指自己身後的白馬問:“店家看我這馬如何?”老漢說:“體寬嘴闊,氣宇軒昂,必是千年難遇的好馬。客官恕我直言,有此好馬相跟,你還是早早走了便是,若是住店,必出不了此境,怕是早有人給紅臉天王報信去了。客官休怪小店不留你,我年老體衰,哪裏得罪得起紅臉天王,老實人家以安分度日爲天,還請客官多多體諒。”

白馬大俠一聽,仰天大笑道:“我雖視此馬如命,但若能遇上比我更一愛一此馬者,我又何惜此馬?你自當放我和我的馬進去,好生款待,人要美酒大一肉,馬要細面白饃,有人來問時,你就說我特來此地將寶馬獻於一愛一馬之人,就看他有沒有這個福份。”老漢被白馬大俠這番話說得啞口無言,只好讓他牽馬進店。

當夜,倒也太平無事,不提。第二天,白馬大俠纔起來,門外就沸沸揚揚傳來一片人馬聲,白馬大俠出去一看,一夥人正圍着他栓在院裏的白馬指指點點,爲首的是一個身材魁梧的紅臉漢子。紅臉漢子見白馬大俠開了門,就迎上來,朝他拱手施禮道:“壯士,好馬,真是好馬,天下少有!”

白馬大俠斷定這紅臉漢子就是老漢說的紅臉天王,就回禮說:“天王如此誇我的馬,不知你意如何?”

紅臉天王迫不及待地問:“壯士,此馬可換?”

白馬大俠說:“壯士遊俠四方豈可******?我視此馬如命,命是不可以換的。不過,若是遇上有比我更一愛一它的,我便是把它送了又何妨?”

紅臉天王不明白:“此話怎講?”

白馬大俠說:“你若是比我更一愛一此馬,便牽了去;否則,休想要得!”

紅臉天王點點頭:“但請壯士說個明白,我也好思量。”

白馬大俠一字一頓地說:“此馬於我如同手足,離了它我便是斷了手足。天王若是要了它,須先斷手足。天王願意這麼做嗎?”

白馬大俠說完,兩道炯炯目光直一逼一對方,紅臉天王愣住了。

“哈哈哈哈!”白馬大俠仰天長笑,“原來天王只不過是個葉公,連一隻手臂都捨不得斷,何以緣求寶馬?我的馬不與俗人!”說罷,白馬大俠昂首挺胸,牽了白馬揚長而去,一路走一路長嘆:“天下人都說一愛一馬,其實一愛一的都是自己啊!”

白馬大俠走出沒多遠,忽然,紅臉天王在他身後高聲喝道:“壯士且慢!”白馬大俠迴轉身,只見紅臉天王從腰間拔一出劍來,朝他吼道:“壯士看真切了!”“嚓——”手起刀落間寒光一閃,隨着衆人一聲驚呼,紅臉天王的左手落在地上。“啊哈哈哈!”紅臉天王狂笑着,笑聲裏充滿了濃濃的血腥味。

白馬大俠當然看得真切,他先是一驚,好一會兒,臉上浮出一絲淡淡的笑意。紅臉天王走過來,要去接白馬大俠手裏的馬繮繩,可是白馬大俠絲毫沒有鬆手的意思。

紅臉天王說:“壯士,我自有大碗的酒於你喝,大把的銀子於你花,只是這白馬今後該歸了我。你若還要索回此馬,須拿了你的頭來換,如此方可證明你比我更一愛一寶馬。”說罷,他猛地就把白馬大俠手裏的繮繩奪了過去。

白馬大俠捶胸頓足:“老天啊,你爲何如此不公,既生此馬,又何生出一個紅臉天王來?你這是要了我的命啊!”他踉踉蹌蹌地衝出百步,一把拔一出佩在腰上的寶劍,往脖子上一抹,頓時血濺三尺之外。

衆人再次驚呼,一陣唏噓。

紅臉天王愣了愣,牽起白馬要走。只見白馬突然掙脫了繮繩,跑到百步之外白馬大俠的一屍一體跟前,仰起脖子一聲嘶鳴,只見四周的樹木紛紛落葉,那嘶鳴聲讓在場所有的人都心寒腿軟。白馬如同醉酒者一般,搖搖晃晃地圍着大俠的一屍一體轉圈,誰也拉它不走。

紅臉天王哪裏肯依,就想上去馴服白馬,誰知那白馬一抖身一子,把紅臉天王甩出好遠,然後揚起四蹄絕塵而去,無論紅臉漢子在後面怎麼吆喝,都不回頭。

眼看那白馬就要在遠處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站在一旁的店家老漢突然把兩個指頭放在嘴裏,打了一聲尖厲的呼哨,就見那白馬立刻就在遠處停住了,直直地豎一起耳朵聽着;老漢又打了一聲呼哨,那白馬仰天長嘶了一聲,竟晃着尾巴跑回來了。它徑直跑到老漢跟前,屈下一身一子,老漢“噌”的一下翻身跨上馬背,連聲大叫:“好馬!好馬!真是千載難遇的好馬!”一邊嘖嘖地誇,一邊就打馬向前跑了開去。那白馬奮蹄揚鬃,如踏雲霧,眨眼之間身後只留下一片紛紛揚揚的塵土,衆人這才真叫開了眼。

此刻,紅臉天王叫苦不迭,哭喪着臉正想轍要把白馬弄回來,卻見天邊蕩起一片塵土,不一會兒,老漢就策馬到了跟前。紅臉天王要去牽白馬,老漢眼一瞪:“且慢!若讓你把馬牽了去,天理何在?”

紅臉天王脖子一挺,說:“我斷臂換此馬,這馬理當我牽!”

老漢回答更振振有辭:“你斷臂,壯士卻斷了一性一命,論一愛一馬你不如壯士他;白馬棄你而去,你不知如何喚回,論御馬你不如老漢我。這寶馬如何就歸了你?”

紅臉天王頓時傻了眼:“那依你說,當如何?”

老漢道:“三十年前,我不惜捨去王侯之位,隱姓埋名專攻馴馬技藝,遍尋絕世好馬,直到如今鬢髮如雪,才尋得這匹寶馬。昨日一見此馬,我便決定取之,我故意不留大俠住店,乃是欲擒故縱,後來報信與你,無非是再看你的深淺,卻原來你等皆不該擁有此馬。老漢我本欲今日取之以慰平生,可眼見諸位英雄皆爲馬所累而忘了根本,方明白天下寶物皆誤人矣,不如無寶,不如無寶啊!”說完,老漢一把奪過紅臉天王腰中的寶劍,直向白馬劈去,只見那白馬長嘶了一聲,頓時就身首分了家。

眼看着絕世寶馬頃刻之間倒在了地上,圍觀者大怒,都跳起來要向老漢興師問罪。老漢跳開數步道:“罷罷罷,不勞諸位動手!我尋馬誤了一生,今番才如夢初醒,韶華不在,死又何妨?”說罷他揚劍自刎,撲身倒地。

腳下的黃土,頓時發出轟然的絕響……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6

除夕之夜,每個孩子都能夠得到壓歲錢。

最早的壓歲錢出現於漢代,又叫壓勝錢,並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鑄成錢幣形式的玩賞物,有避邪的功能。錢幣正面一般鑄有“萬歲千秋”、“去殃除兇”等吉祥話和龍鳳、龜蛇、雙魚等吉祥圖案。

關於壓歲錢,有一個故事。傳說古代有一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裏出來,專門摸睡熟的小孩的腦門。小孩被摸過後就會發高燒說夢話,退燒後也就變成癡呆瘋癲的傻了。人們怕祟來傷害孩子,整夜點燈不睡,就叫“守祟”。

據說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是老年得子,十分的珍愛。在年三十晚上,爲防止“祟”來侵擾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後,包着的八枚銅錢就放在枕邊。

半夜裏,一陣陰風吹過,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頭,突然孩子枕邊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

於是這件事傳揚開來,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夜用紅紙包上錢給孩子,祟就不敢再來侵擾了。

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壓祟錢”,“祟”與“歲”發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爲“壓歲錢”了。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7

乘興而來

乘興而來[chéng xìng ér lái] ,乘一時的高興。興沖沖地來到。比喻高高興興地到來。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王徽之傳》,徽之曰:“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安道耶?”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反。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王徽之是東晉時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三兒子,生性高傲,不願受人約束,行爲豪放不拘。雖說在朝做官,卻常常到處閒逛,不處理官衙內的日常事務。

後來,他乾脆辭去官職,隱居在山陰(今紹興),天天遊山玩水,飲酒吟詩,倒也落得個自由自在。

有一年冬天,鵝毛大雪紛紛揚揚地接連下了幾天,到了一天夜晚,雪停了。天空中出現了一輪明月,皎潔的月光照在白雪上,好像到處盛開着晶瑩耀眼的花朵,潔白可愛。 王徽之推開窗戶,見到四周白雪皚皚,真是美極了,頓時興致勃勃地叫家人搬出桌椅,取來酒菜,獨自一人坐在庭院裏慢斟細酌起來。他喝喝酒,觀觀景,吟吟詩,高興得手舞足蹈。

忽然,他覺得此景此情,如能再伴有悠悠的琴聲,那就更動人了。由此,他想起了那個會彈琴作畫的朋友戴逵。

“嘿,我何不馬上去見他呢?”

於是,王徽之馬上叫僕人備船揮槳,連夜前往。也不考慮自己在山陰而戴逵在剡溪,兩地有相當的距離。

月光照瀉在河面上,水波粼粼。船兒輕快地向前行,沿途的景色都披上了銀裝。王徽之觀賞着如此秀麗的夜色,如同進入了仙境一般。 “快!快!把船兒再撐得快點!”

王徽之催促着僕人,恨不能早點見到戴逵,共賞美景。

船兒整整行駛了一夜,拂曉時,終於到了剡溪。可王徽之卻突然要僕人撐船回去。僕人莫名其妙,詫異地問他爲什麼不上岸去見戴逵。他淡淡地一笑,說:“我本來是一時興起纔來的。如今興致沒有了,當然應該回去,何必一定要見着戴逵呢?”

成語感悟:

本來想去拜訪一個姓戴的朋友,去的時候興致很高、充滿期待,但是當去到這朋友那裏時卻發現已失去了本來的興致,於是原路返回。這個例子我們經常會用到,有時候我們很想去做某事,但是當事情快要進行或者將要被完成時,卻發現並不是那麼想去做,也就是說事情已失去了本來的意義,從而終止。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算是一種灑脫的人生境界。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8

不知道是什麼年代,有大黑、二白、三姑娘來造萬物。

也反正是很很遠的事嘍。那時,天王老子剛剛把天地分開了,大地上什麼東西也沒有。天王老子腋下摳出三條汗漬捏成大黑、二白兩個男人和一個姑娘(三姑娘)。因捏第三個人時,天王無意中把腋毛捏進去一根,所以捏出一個姑娘來了。

天王老子派大黑、二白、三姑娘去大地上造物。大黑、二白、三姑娘分別跟天王老子要了趕山鞭、聚水瓶和一個大葫蘆。三人各自帶上寶貝,分頭去大地上造萬物。

大黑到了地上,見到處奇形怪狀的石頭,便揮起趕山鞭,像趕羊子一樣,把石頭一堆一堆地趕攏。從此,石頭趕攏成堆的地方,就成了平壩。後來,他餓不住了,不待趕完大地上的石頭,扛起趕山鞭折回天上去了。

二白來到大地上,便倒舉起聚水瓶,想把大地填平,重另安排大地。他倒水倒了三天三夜,餓得清口水直淌,受不住了,收起聚水瓶,迴轉天上去了。二白倒在大地上的水,倒下聚得多的地方成了海,倒下聚不住的,流淌成了江河。

三姑娘來到大地上,摳開葫蘆嘴,倒一把葫蘆籽在手心裏。把葫蘆籽往天上一撤,即刻,葫蘆籽變成了成千上萬的雀鳥,變成了花、草、果樹、瓜菜、五穀;有的變成了魚蝦、蟲蟲……從此,大地上有了萬物。三姑娘就有了吃的東西,玩的夥伴,就在大地上定居下來。

再說大黑和二白,在天上看到了三姑娘造出了萬物,便來到大地上同三姑娘分東西。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9

相傳,在元代的時候,有一個大將軍,名叫張柔,威猛無比,是個常勝將軍,受到百姓的愛戴。死後,皇帝順應民意,在他戰鬥過的地方爲他選一處墓地,就派了風水術士到處尋找風水寶地。

話說到了中山(今河北滿城)城一帶,站在城北至高點眺望,西側乃陵山,東側平原一望無際,北側連綿羣山到此收尾,細看盡頭處雲霧繚繞,紫氣瀰漫,有九龍戲水之妙處。往北10裏靠西,此處乃一小村,此村北依九山,南臨漕水,羣山環抱,卻又地勢開闊,但見整體山巒成龜臥形態,中央則是九龍下山之氣勢,術士道:“此處乃絕佳之秒地也”。於是回朝向皇帝稟報,到了朝堂之上,皇帝問可曾尋得合適陵址。術士緩緩道來,此地依山傍水,西側山巒此起彼伏,有金山玉山,東側則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有大樓小樓,承山之威,繼樓之儀,而已。皇帝聽罷大悅,即命人在選址處劃定範圍,徵招附近百姓開山挖土,鑿石修路。

消息傳到了附近的百姓耳朵裏,他們很着急,爲什麼呢,因爲將軍的陵址將來要保密的,少不得現在爲他們出力的人,將來可能要被陪葬。正在人們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在村西的月明寺山坳處傳來陣陣佛聲,細看,才知道是明月老和尚,和尚掐指一算,沉思片刻對村民說,躲過此劫不是沒有辦法,但是你們要齊心協力方可。說吧對人們耳語片刻,人們就照辦去了。

也不知過了多少時日,陵寢終於修好,最後一道程序就是要附近山裏的漢白玉做石人石馬像,還有贔屓駝碑,上面鐫刻大將軍的功德,還有朝廷的評判等。這也是最苦最累的活,弄不好重大幾十噸的石料就會砸死人的,在即將樹碑的時候,按古法很多百姓要陪葬的,可是當把人們綁進即將填埋的大坑的時候,石碑就會無故倒下,而人們出了坑則石碑巍聳不倒,此事傳到皇帝耳朵裏,就命人前來查看,說是張柔顯靈,不想讓百姓付出勞動還要搭上性命,於是皇帝就赦免了百姓,不日陵寢修建完畢,落了個兩全其美的結局。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10

宋朝天禧年間,天南山流傳着這麼一段人人皆知的事:天南王家,一夜盡亡,家財萬貫,一炬成灰。鬼盜千裘,積金如山,江湖隱名,百姓平安……

母告孩兒露端倪

張一清剛到天南山古柳縣上任不到半年,一天,清早就有人鳴冤擊鼓,於是整理衣襟,吩咐師爺田會升堂斷案。

原告被告帶到,張一清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個三十出頭的婦女和一個十四五歲的男孩。那婦女頭上披金帶玉,臉上胭脂水粉,杏花眼直往上挑,刁鑽輕薄之態表露無疑,一到公堂便撲通一跪,嘴裏直呼:“請大人爲民婦做主,民婦陳李氏,狀告兒陳聰不孝”。那男孩頷首低頭,一副書生打扮,見到大人禮數周到,說道:“願聽大人安排”。

原來是一個母親狀告兒子不孝,當今皇帝極重孝道,在公堂上遇到不孝子可亂棍打死,眼看這孩子憨厚老實,不像是不孝奸邪之人,縣丞張一清心裏狐疑,繼而問婦人道:“這孩子是你親生骨肉?”

“是民婦所生!”

張一清又向陳聰問道:“這婦人可是你親孃?”

“是!”

張一清頓了頓,又問陳李氏,道“你具體說說你兒子不孝之處?”

陳李氏嘴角一撇,“民婦命苦,丈夫一年前患惡疾去世,這潑孩兒在爲父親守喪期間,多次擅離父親靈堂,之後三番五次衝撞母親,民婦幾次勸導,仍不思悔改,民婦無奈,交予大人訓誡,最好受點棍棒之苦!”

張一清見陳聰依舊低頭無語,並不爲自己辯解,又向他問道:“你母親所說是否屬實?”

“屬實,願聽大人發落!”

“大人,不孝兒都已認罪,按大宋律例可亂棍打死!”陳李氏一副得意之態,話語間盡顯尖酸刻薄。

看來這陳李氏是想置自己親生骨肉於死地,從公堂表現來看,陳聰倒是像有情有義之人,倒是這婦人盡顯刁鑽,其中必有隱情,若遂了這婦人的意,豈不平添一樁冤案?張一清想了一會,一拍驚堂木,宣判:“案情明瞭,不孝孩陳聰收監暫押,待簽字畫押之後亂棍打死,陳李氏三日之後擡棺來牢房收屍!”

“謝大人!”陳李氏謝過張一清,滿意地退出了公堂。

待陳聰被帶到牢房後,張一清吩咐旁邊捕快關力和古青如此這般,關力和古青退去……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11

1、賣井

川南有個無名小鎮,相傳有位放牧人,實在口渴難忍,便俯下身子,手捧路邊溝裏的水飲用,發覺水很鹹,小鎮因此有了名字,叫鹽泉鎮。後來,當地商人發現了鹽業商機,紛紛在自己土地上鑿井,遇到鹽滷豐富的地方,就會有滷水自然噴薄而出。數年後,小鎮成了繁榮的大鎮。

有個陝西鹽商,名叫周繼發,他就是在鹽泉鎮發了大財,以至於舉家遷來,世代定居於此。周繼發發跡後,就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與其在東家手裏倒鹽,賣到北方,不如自己就地買井,或者買地鑿井,這樣,有了根據地,降低了成本,自己也纔好站穩腳跟,顯示勢力。

一天晚上,周繼發和唐大財喝酒,無意中就冒出了這個想法。唐大財是當地有名的大地主,經營着五十多口井,周繼發販鹽,都是從他手裏進貨。唐大財當時一聽,心裏不禁樂壞了,就動起了歪腦筋:“老弟,實不相瞞,我正想開個當鋪,可眼下苦於手頭銀兩緊張,一時半會兒還想不出個好辦法……唉,實在不行,我就只好賣井了。”

周繼發一聽,正中下懷,說如果唐大財願意賣井,他就願意買下,兩人一拍即合。

第二天,唐大財帶着周繼發,一口井一口井地查驗。每到一口井時,唐大財叫忙碌的工人,全部就地停下,不要動,然後,差人提取深井滷水,讓周繼發當場品嚐。周繼發一一品嚐後,鹹味均很濃,當即滿意點頭。就這樣,周繼發和唐大財簽了契約,買下了牛市壩一帶的十口鹽井。

2、神井

周繼發哪裏會曉得,唐大財賣的這十口井,其實都是廢井,他提前就做了手腳,把含鹽高的滷水悄悄注入到井裏,待周繼發來驗貨時,又製造出鹽場工人忙得熱火朝天的場面,周繼發自然上了套。

唐大財怕周繼發發現上當後,帶人找他生事,所以賣井後,吩咐好家丁,就出去遊山玩水了。一月後,唐大財玩夠了,回來了。不料,管家急匆匆上來稟報:周繼發買下廢井後,按照北方人做事嚴謹的習慣,首先在鹽井周圍修築起高高的圍牆,外面閒雜人等不得進入,然後纔開工取滷。按唐大財在鹽井做的手腳,滷水最多隻能開採五天,可奇怪的是,周繼發的十口井,不但沒停工,反而出鹽量越來越多!打探的人去過多次,親眼所見白花花的鹽巴,不斷從鹽場運出。

唐大財感到好蹊蹺,管家忽然想起什麼了,又說:“老爺,前天上午,周繼發來找過你。他見你不在,就走了。不過看他臉色,不像來生事的。”

唐大財緊張的思緒稍微鬆緩了,一揮手:“不管他,下去吧。”

接下來,唐大財心裏不平靜了,究竟需不需要去牛市壩走一趟呢?心裏很糾結。最後,還是決定以靜制動。

第二天,唐大財在下灣的幾口井,也發現沒滷水了。唐大財得知這不幸的消息,反而有些高興,這正好可以用來搪塞周繼發,這地下深井裏的事情,誰也難以預料,今天開採着,說不定明天就沒滷了。

這天中午,周繼發又來了。唐大財起身到客廳迎客:“哎呀,周老闆,什麼風把你給吹到寒舍來了?”

“是這樣,你賣給我的井,現在產鹽不錯,我來就是特意感謝你的,感謝你唐老爺看得起我這個外地人,給了我一個發財的機會!”周繼發說着,摸出一疊銀票,“這點兒小意思,請唐老爺務必收下,以後我們還得繼續合作呢。”

這周老闆演的是哪一齣呢?不過,看在錢的分兒上,唐大財也不管那麼多了,口裏客氣一番,心裏卻毫不留情地收下了。

沒過幾天,唐大財就坐不住了,迫不及待趕到牛市壩,想一睹究竟。唐大財在周繼發的陪同下,把牛市壩的十口井一一看過。每到一口井,看到的可不是當初自己製造的假象了,而是真真切切取滷的繁忙景象。唐大財好生奇怪,但又不好開口問。

五天後,唐大財一個人再次去了一趟牛市壩,悄悄暗查,發現景象依然,這哪裏還有假?

3、討教

眼看着自己的鹽井,產滷量與日減量,這樣下去,過不了多久,所有的鹽井都可能成爲廢井,唐大財寢食不安,只得厚着老臉,向周繼發討教了。

這天,唐大財吩咐家丁,他要熱情宴請周老闆。周繼發也不推辭,帶了個瘸子如約而來。

席間,唐大財喝了半斤酒後,故意裝醉,向周繼發檢討道:“周老闆,我唐大財今天得向你賠罪了,當初賣給你的十口井,其實都是廢井,是我做了手腳,才讓你矇騙上當。我現在要當着大家的面,償還你一半的買井銀兩,不然我心裏……”

周繼發擡手打斷唐大財的話:“唐老爺,你這是哪裏話!我做事向來不反悔,既然你承認在賣井上做了假,有你這句話,我心裏就滿足了,何必扯在金錢上,這聽起來多不親熱,哈哈!”

“只是……”唐大財想問鹽井的祕密,但見周老闆如此大度,始終羞於啓齒。

“我知道你要問什麼。”唐大財親自給周繼發滿上一杯酒,舉杯喝下後,喊過帶來的那個瘸子,對唐大財說:“我能有今天,除了你,還有他,王瘸子。”

唐大財看了看王瘸子,故作吃驚地問:“哦?難道他有什麼特異功能,會施法術讓廢井產滷?”

周繼發笑了笑說:“那倒不是,王瘸子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我買井的第二天,在鎮上遇到了他,他是個髒兮兮的乞丐,我頓時動了惻隱之心,帶他去飯館海吃了一頓,才得知他是從我老家來的,我便收留了他。”說到這裏,周繼發有意賣了一下關子。

唐大財已經猴急得不得了,又給周老闆滿上好酒,催他快說。

周繼發叫王瘸子自己說。王瘸子說,周老闆收留他後,他便在井場打理。三天後,滷水沒了,至此,大家才發現上當了。想到周老闆對自己有救命之恩,王瘸子閒來無事,坐在井口發悶,就想,這井難道真的就廢了嗎?忽然,他想起老家人打井,取地下水的事,腦瓜子靈機一動,就拿着工具獨自把井往深裏打。你別說,就幾天工夫,纔打了十幾米深,奇蹟就出現了:居然在下面發現了鹽岩層,注水融化後,取出滷水,濃度比自然滷水高。就這樣,廢井下厚厚的鹽岩層,讓周繼發因禍得福,發了大財。

原來就這麼簡單的事情,自己咋就沒想起呢?唐大財懊悔不已。

周繼發看了看十分難堪的唐大財,說:“要不是王瘸子,我面對廢井,可能也無計可施。但是,發現這個奇蹟後,我叫手下不能對外聲張,我想你遲早會來找我的。”

一聽此話,唐大財十分汗顏,沉默好久,才說:“唉,這一切都是天意,俗話說得好,天意不可違啊!看來,是你的善心,助你發了大財,我得向你學習了……”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12

人們常常說“太歲頭上不可動土”,意思是不能用雞蛋碰石頭,觸犯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人和事。那麼“太歲”到底是什麼呢?

根據史料,太歲又稱太歲星君,或歲君,具體指的是天上的木星。戰國之前,人們根據木星的運行軌跡,將天空由北依次向西、南、東劃分爲十二段。因爲木星每十二個月運行一次,所以古人稱木星爲歲星或太歲。古人相信每一個星體都有神明掌管,因此太歲星君被民間奉祀爲值歲神。神話小說《封神演義》將殷紂王之子殷郊奉爲執年歲君太歲之神,管當年的休咎;以楊任爲甲子太歲正神,掌管人間之過。當天上的太歲星君運行到了哪個區域,相應的就在那個方位的地下有一塊肉狀的東西,它就是太歲的化身,在這個方位動土就會驚動太歲,因此就觸犯了神靈,會有災禍。

在人間太歲的化身又是怎樣的呢?在中國早期的地理著作、神話史書《山海經》中,將人間的太歲稱爲“肉芫”和“視肉”,書中記載:“聚肉有眼而無胃,與彼馬頗相彷彿,奇在不盡,食人薄味。”晉代學者郭璞在註釋《山海經》時,對“視肉”做的解釋是:“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唐代學者虞世南的《北堂書抄》中轉錄了《臨海異物志》關於“土肉”的記載,文中說:“土肉,正黑,大如小兒,臂長五寸,中有腹,無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釵股,浚克食。” 明代名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肉芫”稱爲“本經上品”,對“肉芫”是這樣描述的:“肉芫狀如肉,附於大石,頭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澤漆,黃者如紫金。”

根據漢代王充的《論衡》,至遲在西漢,人們就已經認爲動土起宅、遷徙嫁娶等必須避開太歲所經過的方位。“太歲頭上不可動土”,反映了古代人們對神靈的尊崇。古書中亦有不相信這句話而遭報應的記載,如唐代《酉陽雜俎》一書記載:有個叫王豐的人,“於太歲頭上掘坑,見一肉塊,大如牛,蠕蠕而動,遂填,其肉隨填而長。豐懼,棄之。經宿,長塞於庭。豐兄弟奴婢數日內悉暴卒,唯一女存焉。”

祭祀太歲原來並不見記載於國家祀典中,大概到了元代,才成爲一種國家祭祀行爲,明代還專門設置了祭壇。到了後來,太歲成爲道教神明之一,並被引用爲“神煞論”來推斷人的運程。比如,一般人的年庚,若與值年太歲相同,民間稱爲犯太歲,年庚對衝者,則叫衝太歲,這就是“太歲頭上不可動土”的由來。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13

辛亥年間,鄂北一帶無軍隊駐紮,爲防宵小滋事,遂廣貼告示,招募城內青壯男丁組成自衛軍。

年方十七的周炳年進自衛隊時,裏頭已有來自三教九流之人,最奇的當屬城郊青雲觀的道長。旁人皆着棉襖,獨他一身道袍,在人羣中頗爲顯眼。

道長冷淡,周炳年靦腆,兩人提燈巡夜,竟也能於沉默中相安無事。

某日,周炳年巡夜時,不小心看見道長的脖頸處露出一小段紅色,他就好奇地問起道長來。

道長摸進自己的道袍,自頸部拉出一條髒兮兮的紅繩,紅繩一端掛有海螺一枚,遞了過去。周炳年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只覺觸手光潔如玉,月光下泛有七彩貝光。

道長笑道:“你將螺湊近耳朵聽聽。”

周炳年依言將海螺貼耳,初時什麼也沒聽到,漸次有海濤擊岸之聲,慢慢地,海聲漸遠,卻有慘呼之聲傳來。周炳年以爲自己聽錯,專心一聽,那慘呼聲竟驟然大起,宛若數百人同臨大難,淒厲刺耳,令人聞之大駭。

周炳年嚇得手一抖,海螺險些落地。道長笑問:“如何?可聽到什麼了?”

周炳年臉色蒼白,抖了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他回去後仍心神不寧,閉眼彷彿置身修羅屠場,目睹屍橫遍野。

周炳年至此夜不能寐。一日,他偶過城門,忽而頭暈目眩,耳畔又響起各種慘呼聲不絕。周炳年忽而憶起,這城門附近,恰好是那夜道長給他聽海螺之所。

他連滾帶爬跑了回去,隨後收拾細軟辭別東家回了老家。數月後傳來消息,兵匪襲縣城,殺數百民衆於城牆下,當日巡城自衛隊幾乎盡數被屠。

周炳年僥倖逃生,心下卻對那海螺念念不忘,然青雲觀荒廢於兵禍,那道長生死未卜,卻是蹤跡難覓。

後來,周炳年跑水路做生意發了財,於是舉家遷居武昌,一家和樂美滿。忽一日,他於碼頭瞥見一藍衣道人,竟然是當年那位道長。周炳年急忙命夥計將其請至酒樓,答謝當年的救命之恩。

酒過三巡後,周炳年感慨萬分,求再看看那海螺。

道長猶豫半天,嘆息道:“這其實只是個尋常海螺,先師當年雲遊,帶回來給弟子們玩兒的。”

周炳年震驚道:“怎麼可能,我當年便是耳聽此螺,得了天啓,這才逃過一劫……”

“當時夜深人靜,風大得緊,風過海螺,聲音尖利,大抵似人哭號,卻被你誤認爲天啓也不一定,”道長耐心地道,“不信你再聽聽。”

周炳年忙將耳朵再度湊近海螺,聽了半日,果然全無神通。

周炳年再無心飲酒,草草用過飯後,便送道長離去。臨走時,他鬼使神差地問:“道長,可否再借海螺一聽?”

道長有些詫異,卻仍然遞過海螺,周炳年接過後仍舊貼在耳廓,不曾想一貼上去,忽而間風聲鶴唳,厲聲呼號,慘叫連連,其悽慘比之十年前有過之而無不及。周炳年聽得心驚膽戰,忙拿下海螺,一臉蒼白。

道長好奇地問:“周先生?”

周炳年將海螺還回去,鄭重鞠了一躬,道:“多謝道長,世道維艱,望再有重逢之期。”

說罷,他不再理會那道長滿臉疑慮,匆匆轉身離開。兩個月後,他陸續將自己在武昌的船舶生意轉手,房屋出賣,欲帶家眷離開。還沒等他走出漢陽,國民革命軍先遣部隊獨立團已打通了賀勝橋。漢陽守軍自動繳械投降,而武昌守將卻負隅頑抗,全城被困將近兩月,民衆吃完積糧,以樹皮草根爲生,城內一片頹敗,慘狀難言。

這個時候,周炳年躲在漢陽的客棧隔着窗戶看國民革命軍入城。他老婆感慨道:“幸虧咱們離開了武昌。”

“不,”周炳年在心裏道,“幸虧我又聽了一次海螺。”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14

牛郎織女

牛郎只有一頭老牛、一張犁,他每天剛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後還要自己做飯洗衣,日子過得十分辛苦。誰料有一天,奇蹟發生了!牛郎幹完活回到家,一進家門,就看見屋子裏被打掃得乾乾淨淨,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還擺着熱騰騰、香噴噴的飯菜。牛郎吃驚得瞪大了眼睛,心想:這是怎麼回事?神仙下凡了嗎?不管了,先吃飯吧。

此後,一連幾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個水落石出。這天,牛郎象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出了門,其實,他走了幾步就轉身回來了,沒進家門,而是找了個隱蔽的地方躲了起來,偷偷地觀察着。果然,沒過多久,來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進門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飯,甭提多勤勞了!牛郎實在忍不住了,站了出來道:“姑娘,請問你爲什麼要來幫我做家務呢?”那姑娘吃了一驚,臉紅了,小聲說道:“我叫織女,看你日子過得辛苦,就來幫幫你。”牛郎聽得心花怒放,趕忙接着說:“那你就留下來吧,我們同甘共苦,一起用雙手建設幸福的生活!”織女紅着臉點了點頭,他們就此結爲夫妻,男耕女織,生活得很美滿。

過了幾年,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過得開心極了。一天,突然間天空烏雲密佈,狂風大作,雷電交加,織女不見了,兩個孩子哭個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時,烏雲又突然全散了,天氣又變得風和日麗,織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臉上卻滿是愁雲。只見她輕輕地拉住牛郎,又把兩個孩子攬入懷中,說道:“其實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孫女,現在,天宮來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們自己多多保重!”說罷,淚如雨下,騰雲而去。

牛郎摟着兩個年幼的孩子,欲哭無淚,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夠讓妻子就這樣離我而去,我不能讓孩子就這樣失去母親,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織女找回來!這時,那頭老牛突然開口了:“別難過!你把我殺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編兩個籮筐裝着兩個孩子,就可以上天宮去找織女了。”牛郎說什麼也不願意這樣對待這個陪伴了自己數十年的夥伴,但是拗不過它,又沒有別的辦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淚照它的話去做了。

到了天宮,王母娘娘不願認牛郎這個人間的外孫女婿,不讓織女出來見他,而是找來七個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樣的女子,對牛郎說:“你認吧,認對了就讓你們見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懷中兩個孩子卻歡蹦亂跳地奔向自己的媽媽,原來,母子之間的血親是什麼也無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沒辦法了,但是她還是不甘心織女再回到人間,於是就下令把織女帶走。牛郎急了,牽着兩個孩子趕緊追上去。他們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來,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頭上的金簪一劃,在他們中間劃出了一道寬寬的銀河。從此,牛郎和織女只能站在銀河的兩端,遙遙相望。而到了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萬的喜鵲飛來,在銀河上架起一座長長的鵲橋,讓牛郎織女一家再次團聚。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15

烏龍山深處有座老屋,老屋邊有座古墓。幾百年來,先後有十八位男人住在老屋裏,陪伴着古墓里長眠的逝者。

三百多年前的明朝末年,朝廷裏有位德高望重的武將,人稱元大將軍。元府裏有一個叫史廉的男子,主要負責元府的賬務。有一年,史廉的家鄉瘟疫肆虐。元大將軍聞訊後,親令史廉將老家親人接到元府中避難,並上書朝廷,大力賑災。史家因此躲過一場浩劫。

後來,元大將軍被奸臣迫害,滿門抄斬。元大將軍被處以凌遲,頭顱掛在示衆的旗杆上。史廉深知大將軍被冤枉,當天晚上,他冒着被滿門抄斬的危險盜取將軍的頭。隨即,日夜兼程,趕回老家,將元大將軍的首級安葬在烏龍山深處。史廉從此隱姓埋名,終日裏守着這座無碑墳。清晨灑掃,夜晚上香,春來花祭,秋來奉果,一守就是二十年,直到病危。

史廉去世前,將史家老少召集在一起,立下遺囑:死後將我葬在元大將軍身旁,史家要每世每代的長子爲將軍守墓,生生不息,代代不止……

史家子孫牢記先祖遺訓,開始了爲元大將軍守墓的漫漫長路。到了史豐收這代,這個義薄雲天的故事已經是演繹到第十八代了。

李小鵬生活在現代都市裏,當他聽到這個悲壯的故事後,決定實地探訪一下。他想知道,是什麼樣的一種信仰和力量支撐着史家的壯舉。他尤其感興趣的是,在現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世道里,史家人還能心靜如水滿懷虔誠地爲一個已經死去了幾百年的人守墓嗎?

李小鵬驅車來到烏龍山腳下的烏龍鎮。烏龍鎮美其名曰爲“鎮”,其實只是鄉級政府轄下的一個規模很小的街道。主幹道中段,林立着本鎮地標性建築──姚家龍大酒店。酒店樓高兩層,房間數近十間,牆壁外部一律貼滿淺白色的瓷磚。

史家人守的墓位於大山深處,離街道還有十幾裏山路,只能步行上山。李小鵬想把車停在姚家龍大酒店門口。酒店老總姚家龍骨碌着生意人精明的眼睛,提出要求:我經常到城裏,知道有停車費這一說,你看……李小鵬知道姚家龍的言外之意,爽快地說,不就是要停車費嗎,我給,下午回來一併給!

姚老闆很高興,車前車後地跑,聲音很大地引導李小鵬泊好車。

沿着一條若隱若現的山間小徑,李小鵬向目的地走去。

山路是十幾代史家人踩出來的,踩得別有用心。普通的山路,選擇在山勢相對平緩的地方,而史家人踩出的山路,在山林茂密的陡峭的山巒處蜿蜒,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保護元大將軍的墓。

中午時分,李小鵬來到傳說中的墓地,看到了傳說中的守墓者。

墓碑不大,藏在樹林中。守墓者住的小屋就在墓碑旁邊。小屋是用條石壘成,條石們都有了年紀,精神矍鑠地泛着青色的光澤。守墓者史豐收六十歲上下的年紀,面目和善,和一般的老農無異。史豐收的腳邊臥着一條名叫“雷子”的大狗。

史豐收對山外來客很熱情,有問必答。他說他是史廉的第十八代子孫,守墓已有三十年。他說每個星期下一次山,討些糧食和生活用品回到小屋。農忙的時候,他會一早回家幹活,但是晚上一定要回來的。

李小鵬問史豐收,你老了沒有力氣守墓怎麼辦?你的大兒子願意接班嗎?

史豐收很堅定地說,那是一定的。又說大兒子現在在廣東打工,但只要他做父親的一聲令下,兒子立馬就會回來守墓。

李小鵬又問,史家祖祖輩輩已經爲元大將軍守了幾百年的墓,中間遭受了很多磨難,按說,元家的恩情史家早就報答完了,史家爲什麼還要堅守下去。

史豐收想都沒想地答:沒有元大將軍,史家早在幾百年前的瘟疫裏消亡了。只要史家的煙火在延續,大將軍的恩就報不完……

不知不覺,已經下午五點多。李小鵬要告辭了,臨走前,他掏出皮夾,想資助點錢給史豐收。錢包掏出來,才發現錢包裏除了一張擠一張的銀行卡,一分錢現金也沒有,只好遺憾地向史豐收解釋。史豐收說,你別客氣,我不會要你的錢,史家人怕無功受祿。

天黑之前,李小鵬順利回到烏龍鎮,他剛來到大酒店前,姚家龍迎了上來。李小鵬問姚老闆,鎮上哪裏有取款機,他要去取錢。姚老闆得知李小鵬沒錢,勃然變色說,你糊弄誰啊,機器還能吐錢出來?廢話少說,你給錢吧!

李小鵬傻了,汽車要加油,自己的肚子也要加油,還有這停車費,這些都得靠現鈔來解決,怎麼辦?

李小鵬正着急得抓耳撓腮時,忽然感到腿被什麼東西蹭着,低頭一看,是雷子!雷子圍着李小鵬打轉,嘴裏嗚嗚地叫着,好似看到了久別的老朋友。沒等李小鵬說話,姚老闆道,這不是史大伯家的雷子嗎?咦!雷子的脖子上還粘着一張紙呢。

姚老闆把紙摘下來。

李小鵬歪頭看過去,這是張紙菸盒,被撕成了半張。紙菸盒的背面寫着一個數字──100。下面是三個歪歪扭扭的字:史豐收。

李小鵬看清楚了字,卻不明白什麼意思。

這時姚老闆說,妥了,你剛纔不是說還要吃飯加油嗎?飯你在我這裏吃,停車費免了,油呢,我來幫你加。

李小鵬苦着一張臉說,我沒現金啊,吃什麼飯,加什麼油?

姚老闆晃着那半張紙菸盒說,這不錢嗎?一百塊呢!史大伯借你的。

李小鵬的眼睛瞪得圓溜溜的,一下想明白了,一定是他離開後,史豐收忽然想到他身無分文,寸步難行,要幫他忙。而史豐收身上也沒有現金,就在紙菸盒上畫了一百塊錢,讓雷子送過來。

李小鵬問姚老闆:史豐收在煙盒上寫個“100”、籤個字就能當一百塊錢人民幣用?

姚老闆說,只要史老伯親筆寫的,親筆簽字的,那“100”後面再加兩個“0”,同樣管用。幾年前,前莊有個姓高的小夥子,娶媳婦差三萬塊錢彩禮錢。高家人找到史豐收,求他幫個忙。史豐收覺得高姓小夥子還算可靠,就在紙菸盒上寫了“30000”這個數,簽上自己的名字。女方家人拿上紙菸盒,就把閨女送來了。

說話間,姚老闆把李小鵬請到雅間,炒了菜上了酒後,說你慢慢吃慢慢喝,我去給你搞油去。

李小鵬問鎮上有加油站嗎?姚老闆說,沒有,但是有開摩托車的,我拿個大塑料桶,一家一家找,每家給一點,不就齊了?

李小鵬問,那些開摩托車的也認史豐收的紙菸盒?姚老闆說,史豐收畫的這錢,在烏龍鎮就是硬通貨,不貶值!

不一會兒,姚老闆回來了,扛着一大桶汽油。李小鵬敬了他一支菸,和他拉起家常。李小鵬問,史豐收畫錢,說到底是拿自己的信譽抵押、擔保。這些年來,有沒有人利用了史豐收的信譽,賴皮賴賬的。

姚老闆說,有,但只有一個,就是高家人。高家把媳婦娶來後,不提給彩禮的茬了。這讓女方父母左右爲難。按理說,他們得找史豐收要那三萬塊錢,因爲這錢是史豐收擔保的。但他們不忍心,史豐收這樣忠誠大義的人,稍微有良心的誰能讓他難堪?

那怎麼辦呢?李小鵬問。

姚老闆說,烏龍鎮的老百姓把這個問題解決了。高家老老實實地把三萬塊彩禮錢給了女方父母。

李小鵬問老百姓怎麼解決的。

姚老闆說,高家不還錢,倒黴事情就一件接一件:煙囪一天被堵三回;下蛋的老母雞雞屁股被塞上木樨;秧田的水,上午放滿,下午漏光……這些事情都是烏龍鎮人乾的,他們不能允許有人往史豐收身上潑髒水……

離開烏龍鎮,已是深夜,開着越野車的李小鵬心潮澎湃,他終於找到一代又一代史家人堅守忠誠大義的支撐點。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