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圓錐的體積》評課稿範文(通用11篇)

本文已影響2.72W人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數學《圓錐的體積》評課稿教案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六年級數學《圓錐的體積》評課稿範文(通用11篇)

六年級數學《圓錐的體積》評課稿1

教學目標

1.理解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2.會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3.培養同學們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讓同學們認識轉化的思考方法。

教學重點

圓錐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圓錐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提問:

(1)圓柱的體積公式是什麼?

(2)投影出示圓錐體的圖形,學生指圖說出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導入: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圓錐,掌握了它的特徵,那麼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圓錐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

(一)指導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1.教師談話:

下面我們利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老師給每組同學都準備了兩個圓錐體容器,兩個圓柱體容器和一些沙土。實驗時,先往圓柱體(或圓錐體)容器裏裝滿沙土(用直尺將多餘的沙土刮掉),倒人圓錐體(或圓柱體)容器裏。倒的時候要注意,把兩個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並想一想,通過實驗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分組實驗。

學生彙報實驗結果

①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相等,高不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裏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裝滿。

②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不相等,高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裏倒,倒了兩次,又倒了一些,才裝滿。

③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相等,高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裏倒,倒了三次,正好裝滿。

4.引導學生髮現:

圓柱體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體積的3倍或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 。

板書:

5.推導圓錐的體積公式:用字母表示圓錐的體積公式.板書: 。

6.思考: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7.反饋練習

圓錐的底面積是5,高是3,體積是( )。

圓錐的底面積是10,高是9,體積是( )。

(二)算一算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說說解題方法。

三、全課小結

通過本節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知識?(從兩個方面談:圓錐體體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和公式的應用)

六年級數學《圓錐的體積》評課稿2

【教材分析】

本節課屬於空間與圖形知識的教學,是小學階段幾何知識的重難點部分,是小學學習立體圖形體積計算的飛躍,通過這部分知識的教學,可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想象能力,較深入地理解幾何體體積推導方法的新領域,爲學生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本節內容是在學生了解了圓錐的特徵,掌握了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重視類比,轉化思想的滲透,直觀引導學生經歷“猜測、類比、觀察、實驗、探究、推理、總結”的探索過程,理解掌握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這樣不僅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還能培養學生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應放手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在觀察、操作、推理、歸納、總結過程中掌握知識、發展空間觀念,從而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求圓錐的體積,並且能運用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直覺猜想——試驗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結論——實踐運用”探索過程,獲得圓錐體積的推導過程和學習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自覺養成與人合作交流與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圓錐體積公式的理解,並能運用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教學難點】

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

【學情分析】

學生已學習了圓柱的體積計算,在教學中採用放手讓學生操作、小組合作探討的形式,讓學生在研討中自主探索,發現問題並運用學過的圓柱知識遷移到圓錐,得出結論。所以對於新的知識教學,他們一定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教法學法】

試驗探究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底等高圓柱圓錐各6個,水槽6個(裝有適量的水)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回顧舊知識

1、你能計算哪些規則物體的體積?

2、你能說出圓錐各部分的名稱嗎?

【設計意圖】通過對舊知識的回顧,進一步爲學習新知識作好鋪墊。

二、創設情景激發激情

展示磚工師傅使用的鉛錘體(圓錐),你能測試出它的體積嗎?

【設計意圖】以生活中的數學的形式進行設置情景,引疑激趣遷移,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揭示課題:圓錐的體積)

三、試驗探究合作學習(探討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

探究一:(分組試驗)圓柱與圓錐的底和高各有什麼關係?

1、猜想:猜想它們的底、高之間各有什麼關係?

2、試驗驗證猜想:每組拿出圓柱、圓錐各1個,分組試驗,試驗後記錄結果;

3、小組彙報試驗結論,集體評議:(注意彙報出試驗步驟和結論)

4、教師介紹數學專用名詞:等底等高

【設計意圖】通過探究一活動,初步突破了本課的難點,爲探究二活動活動開展作好了鋪墊。

探究二:(分組試驗)研討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的體積之間有什麼關係?

1、大膽猜想: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

2、試驗驗證猜想:每組拿出水槽(裝有適量的水),通過試驗,你發現了圓柱的體積和圓錐的體積有什麼關係?邊試驗邊記錄試驗數據(教師巡視指導每組的試驗)

3、小組彙報試驗結論(提醒學生彙報出試驗步驟)

教學預設:

(1)圓椎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3倍;

(2)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3)當等底等高時,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或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等等。

4、通過學生彙報的試驗結論,分析歸納總結試驗結論。

5、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它們的關係嗎?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什麼條件呢?(學生反覆朗讀公式)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分組試驗探究,在實驗過程中自主猜想、感知、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探索的意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突破了本課的難點,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探究三:(伸展試驗---演示試驗)研討不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題的體積是否具有三分之一的關係。

1、觀察老師的試驗,你發現了圓柱與圓錐的底和高各有什麼關係?

2、觀察老師的試驗,你發現了不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的體積之間還有三分之一的關係嗎?

3、學生通過觀看試驗彙報結論。

4、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總結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條件。

5、結合探究二和探究三,進一步引導學生掌握圓錐的體積公式。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課件演示試驗,進一步讓學生明白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條件,更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圓錐體積公式理解,再次突出了本課的難點,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進一步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

四、實踐運用提升技能

1、判斷題:【題目內容見多媒體展示】獨立思考---抽生彙報---說明理由---師生評議

2、口答題:【題目內容見多媒體展示】獨立思考---抽生彙報---學生評議

3、拓展運用:【課本例題3】學生分析題意---小組合作解答---學生解答展示---師生評議

【設計意圖】通過判斷題、口答題題型的訓練,及時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鞏固了圓錐體的體積公式。而拓展題型具有開放性給學生提供思維發展的空間,讓他們有跳起來摘果子的機會,以達到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的目的。

五、談談收穫: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呢?

六、課堂作業:

1、做在書上作業:練習四第4、7題

2、坐在作業本上作業:練習四第3題

六年級數學《圓錐的體積》評課稿3

教學目標:

1.在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基礎上,能運用公式解決有關實際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 解。

2.培養學生觀察、實踐能力。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難點:

結合實際問題運用所學的知識

教學理念:

1.數學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2.學生動手實踐,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相結合

教學設計:

一 回顧舊知:

1.圓錐的體積公式是什麼? S、h各表示什麼?

2.求圓錐的體積需要知道什麼條件?

3.還知道哪些條件也能計算出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

投影出示:

(1)S = 10,h = 6 V = ?

(2)r = 3,h = 10 V = ?

(3)V = 9.42,h = 3 S = ?

二 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投影出示例2:一堆小麥圖)師:有這樣一堆小麥,你知道它的體積是多少嗎? 怎麼辦呢?

2.這些數據都是可以測量的。現在給你數據:高爲1.2米,底面直徑爲4米

(1)麥堆的底面積:__________________

(2)麥堆的體積: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道了體積,這堆小麥大約有多少重能知道嗎?(每立方米小麥約735千克)(得 數保留整千克數)

4.一個圓錐形沙堆,佔地面積爲3.14平方米,高1.5米。(1)沙堆的體積是多少平方 米?(2)如果每立方米沙約重1.6噸,這些沙子共重多少噸?(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5.用一根底面直徑2分米,高10分米的圓柱體木料,削成一個的圓錐,要削去多 少立方分米的木料?

(1)(出示圖)什麼情況下削出的圓錐是的?爲什麼?

(2)削去的木料佔原來木料的幾分之幾?

(3)如果這是一塊長4分米,寬2分米,高1分米的長方體木料,又在什麼情況下削出 的圓錐是的呢?

三 綜合練習

1.一個圓柱的底面積爲81平方釐米,高12釐米,和它等體積等底的圓錐高爲( )釐米;和它等體積等高的圓錐的底面積爲( )釐米。

2.將一個體積爲16立方分米的圓錐形容器盛滿水,倒入一個底面積爲10平方分米的 圓柱體容器中,水面的高度是( )分米

3.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的體積相等,如果圓柱的高是圓錐的4/5,那麼圓柱的底面積是 圓錐的幾分之幾?

六年級數學《圓錐的體積》評課稿4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實驗,推導出圓錐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2、理解並掌握體積公式,能運用公式求圓錐的體積,並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學生動腦、動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的綜合能力。

教具準備: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5套,大小不同的圓柱體和圓錐體5套、水槽5個,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舊知,做好鋪墊。

1、認識圓柱(課件演示),並說出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屏幕出示: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2、口算下列圓柱的體積。

(1)底面積是5平方釐米,高 6 釐米,體積 = ?

(2)底面半徑是 2 分米,高10分米,體積 = ?

(3)底面直徑是 6 分米,高10分米,體積 = ?

3、認識圓錐(課件演示),並說出有什麼特徵?

二、溝通知識、探索新知。

教師導入: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圓錐,掌握了它的特徵,但是,對於圓錐的學習我們不能只停留在認識上,有關圓錐的知識還有很多有待於我們去學習、去探究。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圓錐的體積”。(板書課題)

1、探討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

教師:怎樣推導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同學們先想一想,我們是怎樣知道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圓柱------(轉化)------長方體

圓柱體積計算公式--------(推導)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

教師:借鑑這種方法,爲了我們研究圓錐體體積的方便,每個組都準備了一個圓柱體和一個圓錐體。你們小組比比看,這兩個形體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學生操作比較後,再用課件演示。

(1)提問學生:你發現到什麼?(圓柱和圓錐的底和高有什麼關係?)

(學生得出: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

教師: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用數學語言說就叫“等底等高”。

(板書:等底等高)

(2)爲什麼?既然這兩個形體是等底等高的,那麼我們就跟求圓柱體體積一樣,就用“底面積×高”來求圓錐體體積行不行?

(不行,因爲圓錐體的體積小)

教師:(把圓錐體套在透明的圓柱體裏)是啊,圓錐體的體積小,那你估計一下這兩個形體的體積大小有什麼樣的倍數關係?(指名發言)

用水和圓柱體、圓錐體做實驗。怎樣做這個實驗由小組同學自己商量,但最後要向同學們彙報,你們組做實驗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在體積大小上有什麼樣的倍數關係。

(3)學生分組做實驗,並藉助課件演示。

(教師深入小組中瞭解活動情況,對個別小組予以適當的幫助。)

a、誰來彙報一下,你們組是怎樣做實驗的?

b、你們做實驗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在體積大小上發現有什麼倍數關係?

(學生髮言:圓柱體的體積是圓錐體體積的3倍)

教師:同學們得出這個結論非常重要,其他組也是這樣的嗎?

學生回答後,教師用教學課件演示實驗的全過程,並啓發學生在小組內有條理地表述圓錐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板書圓錐體體積計算公式)

教師:我們學過用字母表示數,誰來把這個公式用字母表示一下?(指名發言,板書)

(4)學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組大小不同的圓柱體和圓錐體進行體積大小的比較,通過比較你發現什麼?

學生回答後,教師整理歸納:不是任何一個圓錐體的體積都是任何一個圓柱體體積的 。(教師拿起一個小圓錐、一個大圓柱)如果老師在這個大圓錐體裏裝滿了水,往這個小圓柱體裏倒,需要倒三次才能倒滿嗎?(不需要)

爲什麼你們做實驗的圓錐體裏裝滿了水往圓柱體裏倒,要倒三次才能倒滿呢?(因爲是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

(教師給體積公式與“等底等高”四個字上連線。)

進一步完善體積計算公式:

圓錐的體積=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1/3

=底面積 × 高×1/3

V = 1/3Sh

教師:現在我們得到的這個結論就更完整了。(指名反覆敘述公式。)

課件出示:

想一想,討論一下:?

(1)通過剛纔的實驗,你發現了什麼?

(2)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什麼?

學生後討論回答。

三、 應用求體積、解決問題。

1、口答。

(1)有一個圓柱的體積是27立方分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多少?

(2)有一個圓錐的體積是9立方分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是多少?

2、出示例題,學生讀題,理解題意,自己解決問題。

例1、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釐米,高是12釐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a、 學生完成後,進行小組交流。

b 、 你是怎樣想的和怎樣解決問題的。(提問學生多人)

c 、 教師板書:

1/3×19×12=76(立方厘米)

答:它的體積是76立方厘米

3 、練習題。

一個圓錐體,半徑爲6cm,高爲18cm。體積是多少?(學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饋。)

我們已經學會了求圓錐體的體積,現在我們來解決有關圓錐體體積的問題。

4、出示例2:要求學生自己讀題,理解題意。

在打穀場上,有一個近似於圓錐形的小麥堆,測得底面直徑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麥約重735千克,這堆小麥約有多少千克?(得數保留整千克)

(1)提問: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

(2)學生獨立完成後教師提問,並回答學生的質疑:

3.14×(4÷2)2×1.2× 1/3 表示什麼?爲什麼要先求圓錐的體積?得數保留整千克數是什麼意思?….

5、比較:例1和例2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1)例1直接告訴了我們底面積,而例2沒有直接告訴,要求我們先求出底面積,再求出圓錐體積;(2)例1 是直接求體積,例2是求出體積後再求重量。

六年級數學《圓錐的體積》評課稿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0~21頁例5及相應的 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四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組織學生參與實驗,從而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2.會運用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間觀念。

4.以小組形式參與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5.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理解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時體積間的倍數關係。

教學資源:

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容器一套,一些沙或米等。

教學過程:

一、聯繫舊知,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1.我們已經知道了哪些立體圖形體積的求法?(學生回答時老師出示相應的教具---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然後板書相應的計算公式。)

2.我們是用什麼方法推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是把圓柱體轉化爲長方體來推導的。板書:轉化)

3.(出示教具)大家覺得這個圓錐與哪個立體圖形的關係最近呢?(老師比較學生指出的圓柱與圓錐的底和高,引導學生髮現這個圓柱與圓錐等底等高。)

4.大家覺得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圓錐的體積可能轉化爲什麼圖形來研究比較簡單呢?能說說自己的理由嗎?

5.它們的體積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二、實驗操作、推導圓錐體積計算公式。

1.課件出示例5。

(1)通過演示使學生知道什麼叫等底等高。

(2)讓學生猜想:圖中的圓錐和圓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們體積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3)實驗操作,發現規律。

(用學具演示)在空圓錐裏裝滿黃沙,然後倒入空圓柱裏,看看倒幾次正好裝滿。(用有色水演示也可)從倒的次數看,你發現圓錐體積與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之間有怎樣的關係?得出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的 。

老師把圓柱裏的黃沙倒進圓錐,問:把圓柱內的沙往圓錐內倒三次倒光,你又發現什麼規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圓柱和圓錐都有這樣的關係?教師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圓錐、圓柱,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圓錐纔是圓柱體積的 。

2.教師課件演示

3.學生討論實驗情況,彙報實驗結果。

4.啓發引導推導出計算公式並用字母表示。

圓錐的體積=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 1/3=底面積高1/3

用字母表示:V= 1/3Sh

小結:要求圓錐體積必須知道哪些條件,公式中的底面積乘以高,求的是什麼?爲什麼要乘以1/3 ?

5.教學試一試

(1)出示題目

(2)審題後可讓學生根據圓錐體積計算公式自己試做。

(3)批改講評。注意些什麼問題。

三、發散練習、鞏固推展

1.做練一練第1.2題。

指名一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強調要乘以1/3 。

2.做練習四第1.2題。

學生做在課本上。之後學生反饋。錯的要求說明理由。

四、小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什麼內容?圓錐有怎樣的特徵?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爲什麼?

學生交流

五、作業

練習四第3題。

六年級數學《圓錐的體積》評課稿6

教學內容:

第25~26頁,例2、例3及練習四的第3~8題。

教學目的:

1、過分小組倒水實驗,使學生自主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係,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圓錐體積計算的簡單問題。

2、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過小組活動,實驗操作,巧妙設置探索障礙,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正確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係

教具準備:

每生準備一組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模具,大米,水,沙子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圓錐有什麼特徵?(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圓錐的特徵:底面、側面、高和頂點)

2、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指名學生回答,並板書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二、新課

1、教學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1)回憶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使學生明確求圓柱的體積是通過切拼成長方體來求得的.

(2)圓錐的體積該怎樣求呢?能不能也通過已學過的圖形來求呢?(指出: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一個,通過演示,使學生髮現這個圓錐和圓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們通過實驗,看看它們之間的體積有什麼關係?組織學生實驗分組合作學習

(4)先在圓錐裏裝滿水,然後倒入圓柱。讓學生注意觀察,倒幾次正好把圓柱裝滿?(教師讓學生注意,記錄幾次,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5)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 )

學生敘述實驗過程並總結結論,得出計算公式

板書:圓錐的體積= 1/3圓柱的體積=1/3 底面積高,

字母公式:V= 1/3Sh

2、教學練習四第3題

這道題已知什麼?求什麼?已知圓錐的底面積和高應該怎樣計算?

六年級數學《圓錐的體積》評課稿7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實驗,推導出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公式計算圓錐體的體積。

2.通過學生動腦、動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圓錐體體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我們每組桌上都擺着幾何形體,哪種形體的體積我們已經學過了?舉起來。

這是什麼體?(圓錐體)

(板書:圓錐)

上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圓錐體,這裏有幾個畫好的幾何形體。

(出示幻燈)

一起說,幾號圖形是圓錐體?(2號)

(指着圓錐體的底面)這部分是圓錐體的什麼?(底面)

(指着頂點)這呢?

哪是圓錐體的高?(指名回答。)

(用幻燈出示幾個圖形。)

在這幾個圓錐體中,幾號線段是圓錐體的高,就舉幾號卡片。

(學生舉卡片反饋)

你爲什麼選2號線段呢?爲什麼不選3號、4號呢?(指名回答)

那麼這個圓錐體的高在哪呢?(在幻燈上打出圓錐體的高。)

看來,同學們對於圓錐體的特徵掌握得很好,這節課我們就重點研究圓錐的體積。

(板書,在“圓錐”二字的後面寫“的體積”。)

(複習內容緊扣重點,由實物到實間圖形,採用對比的方法,不斷加深學生對形體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老師拿出一大一小兩個圓錐體問學生)這兩個圓錐體哪個體積大,哪個體積小?

(再拿出不等底、不等高,但體積相等的一個圓柱體和一個圓錐體)這兩個形體哪個體積大,哪個體積小?(引起學生爭論,說法不一。)

看來我們只憑眼睛看是不能準確地得出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小,必須通過測量計算出它們的體積。圓柱體的體積我們已經學過了,等我們學完了圓錐的體積再來解決這個問題。

爲了我們研究圓錐體體積的方便,每個組都準備了一個圓柱體和一個圓錐體。你們小組比比看,這兩個形體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學生得出: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用數學語言說就叫“等底等高”。

(板書:等底 等高)

既然這兩個形體是等底等高的,那麼我們就跟求圓柱體體積一樣,就用“底面積×高”來求圓錐體體積行不行?(不行)

爲什麼?(因爲圓錐體的體積小)

(把圓錐體套在透明的圓柱體裏)是啊,圓錐體的體積小,那你估計一下這兩個形體的體積大小有什麼樣的倍數關係?(指名發言)

的大米、水和圓柱體、圓錐體做實驗。怎樣做這個實驗由小組同學自己商量,但最後要向同學們彙報,你們組做實驗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在體積大小上有什麼樣的倍數關係。注意,用大米做實驗的同學不要浪費一粒糧食。

(學生分組做實驗。)

誰來彙報一下,你們組是怎樣做實驗的?

你們做實驗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在體積大小上有什麼倍數關係?

(學生髮言。)

同學們得出這個結論非常重要,其他組也是這樣的嗎?

我們學過用字母表示數,誰來把這個公式整理一下?(指名發言)

(不是)

是啊,(老師拿起一個小圓錐、一個大圓柱)如果老師把這個大圓錐體裏裝滿了米,往這個小圓柱體裏倒,倒三次能倒滿嗎?(不能)

爲什麼你們做實驗的圓錐體裏裝滿了水或米往圓柱體裏倒,倒三次能倒滿呢?

(因爲是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

呢?(在等底等高的情況下。)

(老師在體積公式與“等底等高”四個字上連線。)

現在我們得到的這個結論就更完整了。(指名反覆敘述公式。)

今後我們求圓錐體體積就用這種方法來計算。

(老師在教學中,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採用分組觀察,操作,討論等方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鞏固反饋

1.口答。

填空:

2.板書例題。

例 一個圓錐體,它的底面積10cm2,高6cm,它的體積是多少?

(指名回答,老師板書。)

=20(cm3)

答:它的體積是20cm3。

3.練習題。

一個圓錐體,半徑爲6cm,高爲18cm。體積是多少?(學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饋。)

4.我們已經學會了求圓錐體的體積,現在我們會求前面遺留問題中的比大小的圓錐體體積了。

(幻燈出示其中之一)這個圓錐體,直徑爲10cm,高爲12cm,求體積。

(學生在小黑板上只寫結果,舉黑板反饋。)

你們求出這個圓錐體的體積是314cm3。現在告訴你們另一個圓柱體的'體積我已經計算出來了,它的體積也是314cm3。這兩個形體體積怎樣?(一樣)剛纔我們留下的問題就解決了,看來判斷問題必須要有科學依據。

5.選擇題。每道題下面有3個答案,你認爲哪個答案正確就舉起幾號卡片。

(1)一個圓錐體的體積是a(dm3),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是( )(dm3)。

②3a(dm3)

③a3(dm3)

(舉卡片反饋,訂正。)

(2)把一段圓鋼切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體,圓柱體體積是6cm3,圓錐體體積是( )cm3。

(學生舉卡片反饋,訂正。)

6.剛纔都是老師給你們數據,求圓錐體體積,你們能不能直接告訴我你們桌上的圓錐體體積是多少呢?(不能)

爲什麼?(因爲不知道底面積和高。)

需要測量什麼?(底面半徑和高。)

怎麼測量?(小組討論。)

(指名發言)

今天回家後,把你們測量的數據寫在本子上,再計算出體積。

這節課我們學了什麼知識?

出思考題:

現在我們比一比誰的空間想象能力強。

看看我們的教室是什麼體?(長方體)

要在我們的教室裏放一個儘可能大的圓錐體,想一想,怎樣放體積最大?(小組討論)

指名發言。當爭論不出結果時,老師給數據:教室長12m,寬6m,高4m。並板書出來,再比較怎樣放體積最大。

(四)指導看書,佈置作業

(略)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

一是始終注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新課一開始就讓學生觀察,猜測兩組圓錐的大小,激發學習的慾望。在公式推導過程當中又引導學生估計兩個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之間的倍數關係,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高漲。在應用公式的教學中,又把問題轉向了課初學生猜測體積大小的兩個圓錐,並引導學生邊測量,邊計算,終於使懸念得出了滿意的結果,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二是在教學中重視以學生爲學習活動的主體,整個公式的推導,是建立在學生分組觀察、實驗操作、測量的基礎上的,學生不僅參與了獲取知識的全過程,更重要的是參與了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三是教學層次清楚,步步深入,重點突出。

四是練習有坡度,形式多,教學反饋及時、準確、全面、有效。

六年級數學《圓錐的體積》評課稿8

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40~42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圓錐的各部分名稱,探索並掌握圓錐的體積公式,會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討論、實驗等活動,經歷認識圓錐和探索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積極參加數學活動,瞭解圓錐和圓柱之間的聯繫獲得探索數學公式的活動經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瞭解圓錐的特點,探索並理解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教學難點:

理解圓錐的高和圓錐體積公式中“Sh”表示的實際意義。

教具學具:

1、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型容器,一些沙子。

2、多媒體。

教學流程:

一、炫我兩分鐘

主持學生指名叫學生回答下列問題:

1.圓柱有幾個面?各有什麼特點?

2.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

學生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主持炫我兩分鐘,使學生複習以前學過的相關知識,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自然引入本節所學知識。】

二、創設情境

1、教師先出示一個圓柱形容器,提問:如果想知道這個容器的容積,怎麼辦?

2、出示問題情境:

最近老師家準備裝修,準備了一堆沙子,可是老師遇到了一個難題,大家和我一起解決好嗎?(出示沙堆圖片),這堆沙子的底面半徑是2米,高是1.5米,工人告訴我要用6立方米沙子,我不知道我準備的這些沙子夠不夠?怎樣計算這堆沙子的體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在談話、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從而產生求知慾望。】

三、探究新知

嘗試小研究一(課前):瞭解圓錐的特點

1.觀察圓錐形的物體或圖片,它們有哪些特點?

我的發現:

2.圓錐由1個( )面和1個( )面2個面組成,圓錐的底面是一個( ) ,圓錐的側面是一個( ) 。

3.從圓錐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 ),用字母( )表示。

4.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

我的猜想:( )

嘗試小研究二(課上):推導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1、引導學生藉助圓柱,探討圓錐的體積公式。

①、猜: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呢?大膽猜一下。真的是這樣嗎?

②、是怎樣推導的呢?你有什麼想法?

下面我們就用實驗的方法來推導圓椎的體積公式。

老師提供了實驗用具,拿出來看看:(有圓柱,有圓椎,有沙子,有水)都有嗎?

2、用實驗的方法,推導圓錐的體積公式。

①、引導學生觀察用來實驗的圓錐、圓柱的特點。

其實老師已經準備好了材料,在你們的小組長手中,看一看,比一比,有什麼特點嗎?(學生髮現等底等高)(師板書等底等高)

②、學生實驗:

你想怎麼實驗?(小組可以議一議)(老師指導:倒一下)

請大家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實驗,在實驗中,注意作好記錄,思考三個問題:(大屏幕出示這三個問題)(學生讀一讀思考題)

A:你們小組是怎樣進行實驗的?

B:通過實驗,你們發現了所給的圓錐、圓柱在體積上有什麼關係?

C:根據這個關係怎樣求出圓錐的體積?

(教師指導:爲了讓實驗更準確些,可以用尺子將沙子刮平再倒入)

③、學生交流彙報,完成計算公式的推導:

小組彙報,師板書。

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V=1/3Sh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觀察、討論、實驗等活動,經歷認識圓錐和探索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過程,知道圓錐的各部分名稱,探索並掌握圓錐的體積公式,會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四、解決問題,鞏固練習

(一)運用這個公式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幫助老師解決問題。

1、 學生試做。

2、對子同學交流。

3、小組交流。

4、展示彙報。

(二)判斷: 用手勢來回答

1、圓柱的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 )

2、一個圓柱,底面積是12平方分米,高是5分米,它的體積是20立方分米( )

3、把一個圓柱木塊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削去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二。( )

(三)完成教材第42頁“試一試”。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加深對本節課知識的瞭解,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本節課所學知識,並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盤點收穫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想了解哪些知識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行小結,培養學生的探究慾望,有利於知識的積累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六、拓展延伸

教材第42頁“練一練”第4題。

【設計意圖: 把課上的知識延伸到課外,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

六年級數學《圓錐的體積》評課稿9

教材分析:

圓錐的體積是傳統的教學內容,對這部分內容的編排,在內容和要求方面沒有大的變化,實驗教材的編排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使得教材的面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具體來說有這樣幾個變化:

(1)加強了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教材通過列舉大量現實生活中具有圓錐體特徵實物直觀引入,讓學生觀察思考這些物體形狀的共同的特點,並從實物中抽象出它們的幾何圖形。當學生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徵後,又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更多的具體如此特徵的實物,從而加強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進一步感受幾何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加強了對圖形特徵,體積、方法的探索過程。在以往的教學中,這部分內容的編排更側重於理解和掌握圖形的特徵、體積的計算方法,而對於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在學習素材和實踐操作方面都顯不夠。實驗教材加強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獲得較多的有關自主探索和空間觀念的訓練機會。

(3)加強了學生在操作中對空間與圖形問題的思考。

學情分析:

加強了學習方法的引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材注意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對新學習的內容進行聯想和猜測,再通過實驗和推理驗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和思考習慣。如:聯繫圓柱體公式鼓勵學生猜測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圓錐體積的教學是按照引出問題聯想、猜測實驗探究導出公式的思路設計的,在猜測的基礎上進行試驗和推理,使學生受到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的訓練,發展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圓錐的體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提高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

3、培養學生利於學習,勇於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圓錐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進一步理解圓錐的體積公式,能運用公式進行計算,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動手操作

教學準備:

同樣的圓柱形容器若干,與圓柱等底等高的圓錐,與圓柱等高不等底的圓錐,與圓柱不等高不等底的圓錐,沙子和水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提問:援助的體積公式是什麼?

2、出示圓錐的幾何圖形,學生說出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3、導入:同學們,前面我們認識了圓錐,掌握了它的特徵,那麼,圓錐的體積公式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圓錐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

(一)指導探究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

1.師:下面我們用實驗來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

(1)老師給每組同學都準備了圓柱體和圓錐體容器、沙子和水

(2)實驗要求

做一做:實驗時先往圓錐裏裝滿水往圓柱裏倒,直到把圓柱裏得倒滿水爲止。

比一比:實驗前比一比援助和圓錐底面和高的關係。

想一想:通過實驗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分組試驗,邊實驗邊做記錄

3.學生彙報試驗結果

4.分析數據,做出判斷

觀察全班數據,發現了大多數情況下圓柱能裝下三個圓錐的沙和水

5.進一步觀察分析,什麼情況下圓柱能裝下三個圓錐的沙和水

6.教師強調:只要是等底等高的就存在上面的現象。

7.師演示(實驗)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

板書:V圓柱=3V圓錐或V圓錐=1/3V圓柱

8.你們能用字幕表示他們的關係麼?

V圓錐=1/3V圓柱=1/3sh

9.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什麼?

(二)解決實際問題

導言:同學們對本節課的知識學得很好,下面請同學們解決一下實際問題。

出示例3:

(1)指名讀題,分析題意

(2)指兩名同學板演,其他齊做

(3)彙報,說解題思路

(4)拓展:如果就給出這堆沙子,沒有任何數據,說說你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三)質疑

三鞏固練習

(一)實戰訓練營:填空

1、圓錐的底面是一個()形,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

2、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的圓柱體體積的(),所以圓錐體的體積()

3、把一個圓柱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這個圓錐的體積是原來圓柱體積的(),削去部分體積是圓柱體體積的()。

4、一個圓錐體體積是5.4立方分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是()。

(二)數學門診部:判斷對錯

1、兩個圓錐體的底面積相等,他們的體積也相等.()

2、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

3、圓柱的體積一定大於圓錐的體積。()

4、一個圓錐與一個圓柱等底等體積,那麼圓錐的底面積是圓柱的1/3。()

(三)求下列圓錐的體積

1、底面半徑是2cm,高是8cm

2、底面直徑是2dm,高是5.8dm

3、底面周長是6.28cm,高是7.6cm

4、高是16dm,底面直徑是高的5/8。

(四)解決實際問題

一個圓錐形小麥堆,底面周長是31.4m,高是4m,如果每立方米小麥重750kg,那麼這堆小麥重多少千克?

(五)維訓練題

一個圓錐形的小麥堆,量得其佔地面積是12平方米,高是1.8米,把這堆小麥裝入一個糧倉裏,正好站這個糧倉容積的2/15,這個糧倉得的容積是多少立方米?

四總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五作業練習四3478題

板書設計圓錐體的體積

V圓柱=3V圓錐或V圓錐=1/3V圓柱

V圓錐=1/3V圓柱=1/3sh

六年級數學《圓錐的體積》評課稿10

教學目標

1、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2、會運用圓錐的體積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重點難點

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圓錐的體積”(板書課題)。

二、出示目標

理解並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三、自學指導

認真看課本第33頁到第34頁的例2和例3,邊看書,邊實驗,理解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並將例3補充完整。想:

1、圓錐的體積與圓柱的體積有什麼關係?

2、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是什麼?用字母如何表示?

5分鐘後,比誰能正確地回答思考題並能做對檢測題!

檢測題

完成課本第34頁“做一做”第1、2題。

小組合作,校正答案

後教

口答

一個體積是1413立方分米的鐵塊,可以製造成多少個底面半徑是3分米、高是5分米的圓錐形零件?

小組內互相說。

當堂訓練

1、必做題:

課本第35頁第5、6、7題。(做在作業本上)

2、選做題:

有一個近似圓錐形的沙堆,底面周長是12.56米,高1.2米。把這些沙鋪在一個長4米、寬3米的長方形沙坑裏,可以鋪多厚?(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六年級數學《圓錐的體積》評課稿11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參與實驗,發現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從而得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2、能運用公式解答有關的實際問題。

3、滲透轉化、實驗、猜測、驗證等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動手能力和探索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猜想

1. 電腦呈現出動畫情境(伴圖配音)。

夏天,森林裏悶熱極了,小動物們都熱得喘不過氣來。一隻小白兔去動物超市購物,在冷飲專櫃熊伯伯那兒買了一個圓柱形的雪糕。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狐狸看見了,它也去熊伯伯的專櫃裏買了一個圓錐形的雪糕。小白兔剛張開嘴,滿頭大汗的狐狸拿着一個圓錐形的雪糕一溜煙跑了過來。(圖中圓柱形和圓錐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2. 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展開討論。

問題一:狐狸貪婪地問:小白兔,用我手中的雪糕跟你換一個,怎麼樣?(如果這時小白兔和狐狸換了雪糕,你覺得小白兔有沒有上當?)

問題二:(動畫演示)狐狸手上又多了一個同樣大小的圓錐形雪糕。(小白兔這時和狐狸換雪糕,你覺得公平嗎?)

問題三:如果你是森林中的小白兔,狐狸手中的圓錐形雪糕有幾個時,你才肯與它交換?(把你的想法與小組同學交流一下,再向全班同學彙報)

過渡:小白兔究竟跟狐狸怎樣交換才公平合理呢?學習了圓錐的體積後,就會弄明白這個問題。

二、自主探索,操作實驗

下面,請同學們利用老師提供的實驗材料分組操作,自己發現屏幕上的圓柱與圓錐體積間的關係,解決電腦博士給我們提出的問題。

出示思考題:

(1)通過實驗,你們發現圓柱的體積和圓錐體積之間有什麼關係?

(2)你們的小組是怎樣進行實驗的?

1. 小組實驗。

(1)學生分6組操作實驗,教師巡迴指導。(其中4個小組的實驗材料:沙子、水、水槽、量杯、等底等高的圓柱形和圓錐形容器各一個;另外2個小組的實驗材料:沙子等,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圓柱形和圓錐形容器各一個,體積有8倍關係的,也有5倍關係的。

(2)同組的學生做完實驗後,進行交流,並把實驗結果寫在長條黑板上。

2. 大組交流。

(1)組織收集信息。

學生彙報時可能會出現下面幾種情況,教師把這些信息逐一呈現在插式黑板上:

① 圓柱的體積正好是圓錐體積的3倍。

② 圓柱的體積不是圓錐體積的3倍。

③ 圓柱的體積正好是圓錐體積的8倍。

④ 圓柱的體積正好是圓錐體積的5倍。

⑤ 圓柱的體積是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3倍。

⑥ 圓錐的體積是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 。

(2)引導整理信息。

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把黑板上的信息分類整理。(根據學生反饋的實際情況靈活進行)

(3)參與處理信息。

圍繞3倍關係的情況討論:

① 請這幾個小組同學說出他們是怎樣通過實驗得出這一結論的?

② 哪個小組得出的結論更加科學合理一些?

圓錐的體積是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

(突出等底等高,並請他們拿出實驗用的器材,自己比劃、驗證這個結論。)

③引導學生自主修正另外兩個結論。

3. 誘導反思。

(1)爲什麼有兩個小組實驗的結果不是3倍關係呢?

(2)把一個空心的圓錐慢慢按入等底等高且裝滿水的圓柱形容器裏,剩下水的體積是多少?這時和圓柱體積有什麼關係?

4. 推導公式。

嘗試運用信息推導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

(1)這裏Sh表示什麼?爲什麼要乘1/3?

(2)要求圓錐體積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5. 問題解決。

童話故事中的小白兔和狐狸怎樣交換才公平合理呢?它需要什麼前提條件?(動畫演示:等底等高)之後播放狐狸拿着圓錐形雪糕離去的畫面。

三、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1. 教學例1。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積是19平萬釐米,高是12釐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2. 學生嘗試行算,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3. 引導小結:不要漏乘1/3;計算時,能約分時要先約分。

四、鞏固練習,拓展深化(略)

五、質疑問難,總結昇華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探索到了什麼?怎樣推導出圓錐體積公式的?

回到童話情節。我們發現三個圓錐形的雪糕換一個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形雪糕公平合理,如果狐狸只用一個圓錐形的雪糕和小白兔交換,而不使小白兔吃虧,那麼圓錐形的雪糕應該是什麼樣的?配合用課件演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