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故事

本文已影響2.27W人 

家鄉的故事1

昨天都還是陽光明媚的天氣,今天竟然是烏雲滿布的天氣。

家鄉的故事

早上,媽媽非要叫我起來。我坐在牀上,生氣的說:今天又不讀書,你急什麼啊?真是的。”我三下兩下套好衣服,走出門。看到了一張怒氣衝衝的臉,媽媽又要叨叨了。媽媽說:“你一天只知道睡,快變成豬了……”我趕緊截住,要不然自己要在嘮叨下過了:“媽媽,你叫我起來幹什麼?”媽媽表情稍稍緩和一點:“妞妞叫你呢!”“哦!”我聽了飛快跑出去。

打開門,妞妞正在門檻下坐着。我也坐了下來,妞妞還沒發現。我叫了一聲:“喂,幹嘛呢你,一個人坐在這裏發什麼呆啊!”“哦,沒什麼。你看到了嗎?不遠處有一個人,我不認識,他好像在找什麼東西。我們過去看看吧!”我站了起來,望了望,又坐下來。對她說:“你不怕你爸打你?更何況這天氣,你不怕突然下雨?”她朝天看了看:“不怕啊,我爸今天蒲集市上賣草藥了,中午纔回來。下雨的話,哪就不去了。”“我還沒吃飯呢!”我回答她。“哪你先去吃,等到了,到了9點。我再來找你。”妞妞邊跑邊說,“你可要快點吃喲!”

終於到了吃飯的點了。我吃飯速度驚人,不到五分鐘就完了。媽媽總是說,你吃那麼快敢去投胎啊!我也就嘻嘻地對她笑笑。

千等萬等,終於到了9點。妞妞可真準時。她手了握着兩把傘朝我招招手,意思是說叫我過去,我趕忙跑去了。我們邊走邊笑,準備朝那邊走去。

家鄉的故事2

順昌是我的故鄉,是個美麗的地方。我從小就生活在這裏,這真美,有山、有水……是個如詩如畫的小縣城。最近電視裏記錄片《改革開放30年》一集集的播放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着,不時的聽見他們感嘆着:改革開放三十年,開啓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也開啓了海峽兩岸的經濟建設,也使得我家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於是今天,我和爸爸來到街道尋找家鄉的變化。一路上的發現還真讓我感到家鄉的美。爸爸回憶着說:“在這三十年,我的家鄉變化可多了。”原來的小平房改成了一座座高樓大廈,原來狹窄的街道上人力車、機動車擠在同一道上,現在街道寬闊平坦機動車井井有條如同一條長龍連接着東西。順着車流,我們便會來到連接南北兩岸的水南大橋,那座橋也經歷着許多磨難,幾次洪災都沒有壓跨它,爲了它能更好的給順昌人民服務,政府把原來狹小、破舊的橋修建成又寬又新的橋。水南大橋像一條巨龍橫臥在富屯溪上,爲順昌的建設做貢獻。乾涸了許久的富屯溪因洋口水電站的重建,終於重現碧波盪漾的人工湖美景,可以看見成羣結隊的魚兒在嬉遊,遊艇在又靜又綠的水面上行駛,漾起層層波紋,好看的很。還有在它的左側多了一條龍山索橋,有了這座索橋家鄉的人們常常漫步走向對面的龍山公園、江濱路、竹鄉公園、順昌縣體育廣場……

以前的家鄉人住土房,吃的是小米、野菜,穿的是粗布,交通工具沒有就是步行。如今我們住進了新樓房,家家電視、電腦、電冰箱、微波爐全是電器化樣樣不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花枝招展,出門有摩托車、小車,有事電話、手機一分鐘辦完事。大家不愁吃、不愁穿,原來在家鄉沒有的食物現在只要去超市就可以買來。

真是衣食住行的改進使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許多。每天都有一些中老年人在竹鄉公園練太極拳、跳舞、在體育場內年輕人會進行籃球賽、羽毛球賽、網球賽……以前家鄉的人們在忙於生活的時侯把健康看得很淡,把金錢看得很重;現在不同了,人們把健康看重了,都來到這體育廣場鍛練了,這也能說明人們的文體活動多樣化。改革開放後,人們不但生活水平提高了,思想也提高了。在這次的四川大地震中,家鄉人們爲災區人民踊躍損款損物,送上一份關愛,送上我們的一點愛心,我們學校也發起了賑災義賣活動,爲災區的小夥伴們送去我們的愛。從這也能看得出人們思想的進步。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不僅我的家鄉在變化,我們祖國也發生了更大的變化。神舟六號、七號的成功發射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順利舉行。望着家鄉的變化,我感到高興,祝順昌人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過得快樂,幸福,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家鄉的故事3

擺滿了高檔服裝的衣櫥、美味無比的山珍海味、拔地而起的小洋房、奔跑在公路上的汽車、孩子們在多媒體教室認真地學習……這一切,你可能已經熟視無睹,可在三四十年前,生活可不好像現在這樣豐富多彩。

每一次聽到我媽媽說起家鄉的故事,我都若有所思。當時,媽媽生活在農村,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極其艱辛:一年到頭若有一件新衣服穿那便是最好的享受。一件衣服老大穿不下了老二穿,老二穿不下了老三穿,如此循環,就連書包也是如此。雖然那時候窮,可是外婆還是讓媽媽去上學。求學的路是漫長的,她必須六點鐘就起牀,翻過一個近五六裏的山頭。路上,還有一座橋,那橋只是兩塊木板拼成的木橋,走起來搖搖晃晃,腳下邊就是一條大河,走在上邊,怎不叫人心驚肉跳?爲了上學,她就勇敢地走了過去。在學校認真學習後,回家還要上山收集柴火,每天如此。她的哥哥看她讀書太用功,沒有做農活,就把她的書摔在了地上,還罵了她爲何不多幹點活。她撿起書,抹着眼淚,倔強地說:“我讀書,就是爲了成才,孝敬母親!”

有一天,外婆遞給媽媽一個熟雞蛋說:“今天是你的生日,這是你的生日禮物,快吃吧。”她感動得熱淚盈眶:當時,雞蛋還是奢侈品啊!她把雞蛋放在口袋裏,捨不得吃,想等到割完麥子後再吃,幹完農活後,媽媽小心翼翼地把雞蛋拿出來,發現整個雞蛋都被壓碎了,還沾滿了沙土,實在不能吃了。爲此,她傷心了好幾天……每當提起這些令人心酸的陳年舊事,媽媽的淚花就充滿了眼眶。可當她看到外婆家富麗堂皇的三層小樓時,又從心底裏笑了。她笑得那麼開心,那麼欣慰。那會說話的眼睛似乎一邊訴說着過去那艱苦的生活,一邊品味着現在的甜蜜時光。如今,家鄉也發達起來了。高高的別墅蓋起來了,柏油路代替了坑窪的泥路,獨木橋換成了石拱橋,學校蓋起了一座又一座教學樓。你看我的家鄉:田野五穀豐登,青山鬱鬱蔥蔥,江河漁舟唱晚,城市璀璨霓虹。我們有那麼良好的學習環境,這麼好的老師,有電腦,電視輔助學習,應該更出色,更優秀。可是過慣了安逸生活的我們,把電腦當成了遊戲機玩遊戲,這是不對的。

重要的是我們得珍惜現在,好好學習,今後使家鄉更加秀麗!希望我的家鄉能夠繼續演繹着它那美輪美奐的故事。

家鄉的故事4

我的家鄉在江西省一個小村莊裏,那裏十分美麗,山好、水好、是個旅遊的好地方。

春天,小草柳樹發了芽,遍地的野花十分美麗。在花園裏,滿園子都是花有桃花、梨花、桔花………稻田裏,一眼望過去全都是金燦燦的油菜花,可美了!農民伯伯正在用播種機播種呢!你一定奇怪了,一個小小的村莊怎麼會有播種機呢?還是由我來告訴你吧,現在的社會先進了,什麼東西都改變了,就連寵物也有了電子寵物。你說一個小村莊能不有播種機嗎?

夏天,天氣十分炎熱,在河邊有許多小孩在那玩耍嬉戲。他們玩的可帶勁了,而此時此刻許多農民穿着背心在田裏勞動,而有些人怕熱不敢出來正在家吹空調呢!

秋天,是物產豐富的日子,在稻田裏農民伯伯正在笑不攏嘴地開着收割機收割呢!而“秋天舞會”當然少不了水果家族的參與。你瞧,他們正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參加舞會呢!

冬天,鵝毛大雪從天上飄下來,可漂亮了!鵝毛大雪下在小路上就像鋪滿了棉花一樣。大雪下在松樹上,松樹一下子就被大雪染白了,亮晶晶的,十分美麗!

我愛我家鄉,我對家鄉的千言萬語凝聚成一句話:“我愛我家鄉!”

家鄉的故事5

今年的春節我又可能不回家了,我已經好幾個春節沒回去了,不知家鄉今年的春節還會不會裝故事,不知今年的故事會不會裝得比以往更熱鬧。每個不在家鄉的春節,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家鄉熱熱鬧鬧的裝故事風俗,那是一種美在其中、樂在其中、薰陶在其中的風俗,至今想來都回味無窮。

裝故事就是以一種亮相的形式裝扮歷史或書籍中的人物或事件。在家鄉,裝故事的風俗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但後一直延續着,每年從初一晚上開始。那時我們那個小縣城只有兩條主街道,叫東關街和南關街。實際上是一南一北的兩條街。不知從哪一年開始,其中的一條街裝了臺故事到另一條街,於是另一條街第二天就裝兩臺故事回敬這條街。一來一往,故事越裝越多,一直裝到正月十五。兩條街就在無形中比賽故事的多少和精緻。但不管怎麼變,每年的故事都是從姜太公釣魚開始,一些耳熟能詳的故事每年都會出現,改革開放以後又增加了一些現代的故事。

一到初一晚上,市民們都會在火爐旁邊一邊吃着東西一邊閒聊一邊側着耳朵聽外面的動靜。大約在九點左右,鑼鼓、鈸聲便會從東關街或南關街的方向飄來,於是人們紛紛朝聲音的方向跑去。走到近處,你就可以看到,前面一位老翁打扮的人穿着古裝,頭上挽着髮髻,手裏握住一根沒有鉤子的釣魚杆。敲鑼打鼓和點燈的兩三個人都跟在後面。觀衆這時就會議論開來:看,姜太公來了,這個姜太公扮得還真不錯,手勢很準之類的。這一行人一直要把整個對方的街走完才息聲回去。第二天,對方街道或許就裝出峯火戲諸侯和管仲、鮑叔牙兩臺故事。這樣就進行完了第一個回合的較量。接下來兩條街道的競爭就一晚不止以一臺的數量遞增了。大部分的故事人物都以小孩來裝扮:把小孩固定在四方桌上,站着或坐着,由幾個身強力壯的人擡着,不用說唱,只通過道具、服飾、身姿和音樂來表現人物形象和事件。道具也很豐富,惟妙惟肖,比如打鐵的會一路打出火星來。在這延續半個月的中,人們可以看到化蝶飛舞的梁山伯、祝英臺,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多愁善感的黛玉葬花,忍辱負重的蘇武牧羊……這一行行的隊伍在短短的半個月裏就把歷史的神話的天上的人間的故事演繹了一遍,像一條歷史的河流在人們眼前有聲有色地流淌過去。人們就在看故事的過程中走過了上下幾千年。

記得有一次我那9歲的小妹也被“借”去裝了一回故事。她裝扮的是穆桂英,在家早早地吃了飯就去化妝。小妹穿着一身笨重的衣服,身後插着幾面旗,樣子挺威武的,可是她被固定在桌子上不能亂動。一個晚上下來,她腳都站軟了,一回到家就叫苦。不過過後我們再問她這事時,她卻說挺有趣的,站在桌子上比誰都高,真威風。

幾年前的一個春節,縣裏面也開始重視起裝故事這民間風俗來了。那一年我正好在家,正月十五的晚上從七點鐘開始,兩條街的近百臺故事都匯在一起,燈火通明,照得白晝一般。隊伍拉了一公里多遠,在國道上把過往的車輛都堵住了。不過那些車上的人也一個個好奇地觀看整個,並無厭煩之色。聽說後來爲了不堵塞交通就不再游到國道上去了。每年正月十五的那一場都由縣裏組織,還發獎呢。

幾年了,家鄉的“故事”只有在思念和夢裏不時地出現,遠方的我只能在那想象的壯觀場面裏數着一臺臺熟悉的故事,數着家鄉人們一張張喜悅的臉。

家鄉的故事6

下午我放學回家,急衝衝地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家鄉有什麼變化?”爸爸說:“改革開放,最明顯的就是生活水平提高了,你看你爸爸營養過盛,變成一個大胖子,現在天天辛苦減肥啊!”奶奶說:“改革開放,廈門人文明多了,講普通話的人多了。”媽媽說:“現在廈門人沒有再稱呼外地人爲鄉巴佬或內地仔了。”爺爺說:“改革開放的變化,我最有發言權,咱們的家鄉內田村,那可真是日新月異呀!”

爺爺出生在同安縣蓮花鎮內田村,原先那是一個貧窮的小山村,距離同安縣城二十公里,那裏山連着山,連一條像樣的路都沒有。家家戶戶都住土坯房,沒有電,一到晚上,整個村子黑漆漆的,一片沉寂。偶爾幾聲狗叫,村裏沒有像樣的學校,學生擠在一間破廟上課,沒有桌子,就用小板凳當桌子,人坐有地板上。1979年爺爺從哈爾濱調回廈門大學工作,全家翻山越嶺走了一天才到。全村男女老少都圍過來看熱鬧,見面只有一話:“你們回來了。”再無法交流,因爲他們不會說普通話。

今年寒假,我們全家坐汽車回內田老家,大約一個多小時就到了,寬闊的水泥路直通到村口,一到村子,大紅布條寫着:“歡迎到內田村做客!金光湖旅遊區歡迎你!”我看見一座嶄新的.二層樓,上面插着一面五星紅旗。哦!那是學校!學校後面,一幢紅磚樓拔地而起,那是麗琴家,我走進去,吃了一驚!房間裏窗明几淨,東西應有盡有,彩電、冰箱、電腦等,東西真高級啊!真是令人眼花瞭亂!這時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原來是麗琴的爸爸,我的伯父,只見他笑得眼睛眯成一條線。我問:“我爺爺說內田村很窮,怎麼一點都不像?”我的話引來大家哈哈大笑。伯父說:“那是以前,現在改革開放了,黨的政策好,我們農民富裕了,現在只要你肯幹,就能賺錢。咱們村的一些年輕人到外地打工,賺錢回家,所以新房多了。我自己當泥水工,一天工資兩佰元,半年就賺了一萬多元,我在山上種桔子,橙子,也賣了兩萬多,現在道路修好了,許多城裏人到金光源旅遊,我賣土雞土鴨給他們,農閒時我還上山砍竹子,也能賣錢,你算算,咱們農民是不是富了,如今咱們的生活真的像芝麻開花——節節高。要是沒有改革開放,咱們肯定還過窮苦的日子。”

聽了伯父的話,我恍然大悟。爺爺說:“咱們家鄉富了,可我希望她更富有,你要好好讀書,學好本領,長大回家鄉,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我開心地答應了。

家鄉的故事7

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終年環繞着我們的小村莊潺潺的流淌着,河的兩岸,種着幾棵梅樹,高昂挺立的枝幹爲小河點綴着幾分生機。偶爾有幾片花瓣落在水面上,隨波流去,好似畫中景物,真是讓人如癡如醉。

即使乾旱,這條小河永遠都是流水潺潺、碧波盈盈,不會乾涸的。我常常在河裏游泳,抓點小魚小蝦。外公外婆總是吃完晚飯,拿個板凳坐在河邊,吹吹夜風。爸爸媽媽總喜歡在這條河裏釣魚,釣到的小魚又肥又嫩,做成烤魚再合適不過了。

唯一可以過河的地方只有踩着那我們全村辛辛苦苦搭的石頭路,走在石頭路上肯定會搖搖晃晃的,如果你不小心腳底一滑,就會四腳朝天倒在河裏了。

走過石頭路,你會碰到兩條岔路,右邊一條是出村的路,而左邊那一條你會來到一個“避暑勝地”,那裏綠草茵茵,樹木非常茂盛,漫步在那條小路上,你會感到夏天的炎熱頓時消失的無影無蹤,至今一聽到“避暑勝地”這個詞,我的腦子裏立刻呈現出當時的場景。

就在20xx年的3月9日,是我誕生的日子,我的老家是我出生的地方。我的老家東西南北都有窗戶,就連廁所也有窗戶,十分透氣。冬天,房子裏還 有火爐,暖和極了。早上,太陽升起來,公雞一打鳴,我就似“聞雞起舞”,起來鍛鍊。

我愛我的家鄉,村裏人互幫互助,同甘共苦,這些生活點滴,這些美好記憶,我一輩子也不會忘!

家鄉的故事8

當今社會,環境意識已成爲衡量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如果學生從小就能培養起牢固的環境意識和保護環境的習慣,則有利於提高我們全民族的素質,有利於環境的治理和資源的保護,也有利於學生科學意識的培養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四年級上冊《家鄉水的故事》這一主題的教材中,首先展示的是“人類用水的發展過程”,讓學生在本課題的開始就瞭解家鄉人用水所經歷的各個階段,充分感受家鄉人用水的偉大進步;之後展示了水在家鄉的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作用的照片,家鄉用水的來源,樹木對保護水源所起的作用,充分的認識到,爲讓人們喝上純淨的水,許多人在努力的工作着,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瞭解水在生活中的種種用處,懂得水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工農業生產、城鄉建設及發展的關係;最後,教科書展示了家鄉人們用水方式的變化與人們生活質量提高的關係,幫助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看到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所帶來的新問題,思考和認識應該如何科學、合理地用水。

小學中年級學生雖然知道水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家鄉人的生產和生活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水,但並不清楚人們對水的利用也經歷了一個過程;加上廣州處於廣東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端,中國第三大河流珠江穿城而過,水資源相對充足,學生誤以爲水是用之不盡的,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節約用水。針對這些問題,加上本課內容比較多,我劃分了兩個課時進行教學,各有側重點。第一課時主要是瞭解家鄉水資源的概況,知道家鄉人的取水方式經歷了一個不斷進步發展的過程。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一、知道家鄉水對家鄉的生活和生產非常重要;二、瞭解家鄉水受到污染時的危害,以及家鄉人在保護家鄉水方面做了哪些事情;三、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的意識。教學難點是讓學生在活動中懂得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從而增強節約用水的自覺性。

《品德與社會》新課程理念指出: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新課程理念還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只有源於學生生活的實踐探究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這種學習獲得的知識最直接,最有效。因此,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充分挖掘學生身邊的生活資源去補充教材,並且注重學生的主體參與,設計了以下五個活動,讓他們在實踐探究當中逐步完成學習的目標:

活動一、課前調查,初步感知:

在課前我把學生分成了四組,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觀察和尋找身邊的水的故事,如珠江夜遊、賽龍舟、陳家祠綠化廣場、美麗的荔枝灣、“美在花城”的稱號,清洗校服等等,可以是圖片、照片、視頻、詩歌、甚至是歌曲。並且讓學生調查自己家裏平時節約用水的小妙招。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學習蒐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在這一個活動中,學生除了對家鄉水有了更豐富的認識外,更鍛鍊了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初次嘗試製作簡單的PPT,爲課堂彙報做好了準備。

活動二、家鄉水的故事會:

在課堂上,每個小組都彙報了課前收集整理的資料,呈現的內容比較豐富,有廣州的綠化景觀,有珠江和珠江夜遊的美景,有農田灌溉,有人們清洗街道和大樓的場面,還有自己動手洗校服的場景等等;呈現的方式也比較多樣,有的學生展示PPT,有的展示自己拍的清洗校服的照片,有的朗誦詩歌《珠江美景》,有的朗讀自己寫的作文,還有的播放蒐集到的珠江被污染的視頻等。通過這些學生們所熟悉的場景與經歷,學生們更能直觀、深切地體會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家鄉水,家鄉水帶給我們美好的一切;同時,有的人不懂得保護家鄉水,使我們的家鄉水受到了嚴重的污染。

活動三、家鄉治污用水大探究:

承接着前一活動引出的家鄉水受到污染的現象,我首先讓學生從一段文字和錄音中瞭解被污染的水對我們的危害,讓學生從情感上產生對污水的厭惡之情;接着,我回歸到教材,要求學生閱讀第49—53頁,瞭解人們爲保護家鄉水做了哪些事情,並進行彙報。課程標準提到: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當有學生彙報到建污水處理廠的時候,我在屏幕上出示了兩張水費單,以“小蘭的疑問:爲什麼我家每月會有兩張水費單?”爲探究話題,引出廣州在治理污水方面的一個重要措施是——建污水處理廠。並播放了介紹廣州污水處理廠建設的視頻。學生能直觀地瞭解到市政府建造污水處理廠的必要性與成效,也知道了原來自己的家庭也爲保護家鄉水出了一份力。這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保護水資源的必要性,認識到家鄉人在科學用水方面所取得的偉大進步,從而產生出參與其中的意願來。

活動四、科學用水小妙招:

前一個活動中所瞭解到的科學用水的進步着眼點是整個社會大環境,而在這個活動中,着眼點移回到學生自己個人或家庭上來。學生們交流並發表了自己課前調查到的節約用水小妙招,例如:一水多用的,洗手關小一點水龍頭,使用不含磷的洗衣粉,選購節水型的花灑和馬桶等等。這一個活動,不但讓學生認識到更多的力所能及的科學用水的行爲,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保護水資源並不難做到,人人都能從小事做起,並且養成習慣。

活動五、設計護水警示語:

讓學生把這節課的所感所悟通過這一句警示語表達出來,進一步深化保護水資源的感情。

最後,學生們在一邊欣賞歌曲《珠江遊》,一邊觀賞家鄉水帶給我們美好的一切的圖片中結束了這節課。

縱觀整個教學設計,五個活動相輔相成,強調利用源於學生生活的實踐探究,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來獲得最直接、最有效的知識。基本上落實預期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小組彙報故事的環節比較拖沓,學生未懂得挑選最精煉的資料和語言去彙報。如果把這環節浪費的時間增加到後面學生探究交流節水妙招的環節,教學效果會更好。

家鄉的故事9

爸爸又開始想他的老家了,嘴角微微揚起。我很想知道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他會給我們講故鄉,講故鄉那山裏的傳說。

他愛故鄉那房前屋後的竹林,那是他們樂園。一羣娃娃在大片大片的竹林間捉竹牛、挖竹筍、爬竹竿、製作的竹器多麼精緻啊!大片的綠蔭庇護着這些“野孩子”,也教會了他們竹的品性。

他愛故鄉的小路,崎嶇蜿蜒,沒有規律、沒有雕飾地通向每到田埂和每條小溪。那山無論多高多險,總會有哪一條路通向那山巔,爸爸說成功也是如此。一塊塊不規則的青石板有着老牛般厚實與古樸。任憑風吹日曬人走牲行,只默默奉獻着。爸爸說人生也是如此。

他說故鄉的花是善解人意的,開在田埂上,綻在懸崖邊。不擔心有沒看客,只顧有序的開放,她們知道這裏的人兒是沒有那個閒情逸致去賞花的。只要人們在梨樹下,桃樹下停留片刻,想想秋後豐收。只要一個微笑足矣,不用留下腳印和言語。

他還喜歡家鄉的爭吵。吵架的原因很簡單,一寸土地、一片麥子、一塘池水、一棵果樹。當然最有趣的是放牛娃的不稱職。誇張的有謾罵三天三夜不停歇,簡單的有指桑罵槐的譏刺。像那奏鳴曲,無論高潮多激昂多張狂,結局都那麼寧靜和祥和。

農忙時節,他們爲梯田穿上一層薄薄的綠紗,微風一吹,整個畫面變得活躍了。樑上雞鳴告訴我們何時起牀,舍前犬吠告訴我們客人來訪,田間牛哞告訴我們日落昏黃,夜幕挑水路上的前者呼後者應,田間小道的你歌我答構成了這世間最美的音律。夜晚變得活躍起來了。

這天然的美這質樸的音叫爸爸怎麼能不想她!

家鄉的故事10

《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家鄉的故事》主題三《說不完的家鄉故事》中的課題二《家鄉水的故事》,主要是針對小學中年級學生雖然知道水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家鄉人的生產和生活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水,但並不清楚人們對水的利用也經歷了一個過程,學生誤以爲水是用之不盡的,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節約用水。故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知道家鄉人用水都經歷了哪些階段,水的作用大但它又是非常缺乏的。指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等活動充分感受水的寶貴,培養節約水、珍惜家鄉水資源的意識。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因此,課前佈置學生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瞭解過他們過去是怎樣用水的,爲了解家鄉人的用水經歷做了鋪墊。在資料彙報中感受家鄉人過去用水的不便和現在用水的方便。隨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結合48頁的圖片和日常生活的經驗,將水在日常生活中、城市綠化及工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在六人小組內分享一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通過一些具體的數據使學生明白離開了水,人、動物、植物都不能生存,再次深化了水的作用大,水資源是很有限的,從而培養學生節約水、珍惜家鄉水資源的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教學家鄉人用水都經歷了哪些階段這個環節展開不夠充分,對家鄉水的故事瞭解還不夠深刻,如果教學做到以故事的形式展開,結合黃河水的源頭,兩岸的美景引導學生探索家鄉水的故事,緊扣過去用水與現在用水的對比,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就更好了。

家鄉的故事11

我們嵩縣歷史悠久,風景秀麗。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比比皆是,美不勝收,令人嘆而觀之。

嵩縣有着多出佛教遺留地—吉祥寺。吉祥寺就坐落在我們村的村口,遠而望之,其雄偉壯麗、古色古香的景象便直達你的視野。

吉祥寺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但香火從未斷過,由此可見我們當地人對佛教的重視及擁護。吉祥寺面積雖不大,但其中卻應有盡有,神像有近百座,真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啊!

我們村的大峽山景色也非常秀麗,每逢六月,鎮山翠綠和濃綠相間,還夾雜一抹紅,且風景之秀麗便一觀而知。

不僅如此,大峽山還流傳着許多神話故事呢!

傳說曾有兩位老神仙來到了此處,且賽與登山,年齡小的那位手腳麻利,嗖嗖的就爬到了山頂,年老長的那位手腳十分不麻利,爬了半半天才爬到了山腳。最後,兩位神仙化爲了兩座寺廟,每逢什麼節日,人們都會上去燒香拜神。

在大峽山進口之處,你便會發現有一道“一線天”,過了脖頸的“一線天”你便會發現在一個石頭上,隱約有一個腳印和一道裂縫。傳說這也是兩位神仙大戰時留下的。聽說,只要登上“一線天”把手按在石頭上的腳印上許願,願望就會靈驗。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