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事相處中不能碰的幾敏感點

本文已影響2.33W人 

和同事相處中不能碰的幾敏感點,職場當中,除了工作能力,爲人處事也都非常重要,因此,職場上的人際關係一定要處理好,所以要時常反省自己的言行 ,看看有沒有過錯。來看和同事相處中不能碰的幾敏感點。

和同事相處中不能碰的幾敏感點

1、少拿隱私當閒聊話題

不問客戶年齡、不問同事薪水是職場人必備常識,也是很多人通曉的道理。但是很熟悉的同事之間,尤其是一同共事六七年之久的部門同事,難免會關心對方的家庭情況。這時候需要把握一個度:自己瞭解的要好同事家庭的經濟情況、婚姻隱私、成員關係好壞等,不應該向第三人透露,即便這三人之間關係本身很要好。

職場人常常感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無奈不僅來自陪客戶吃飯、加班、委曲求全,還有很多看不見的事情,職場中微妙的人際關係就是讓許多白領爲之煩惱的事。把握幾個敏感點,不跨越雷池,時常反省自己的言行,用積極心態靈活應變,不失爲一個增強生存能力的好辦法。

另外,交往較深的同事間會互相交流客戶情況,比如某個客戶的一些商業習慣如喜歡在娛樂場所談合作,或者存在一些怪癖行爲,同事間交流極有可能讓信息流傳到客戶耳中,這樣對商業合作影響很惡劣,偶爾的過失也許可以通過解釋來彌補,但是這樣的事件在一個職場人身上發生過好幾次,他就應該從心理上檢討自己的問題了。

2、男女同事保持正常交往

俗話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男女同事、上下級之間保持正常交往對提高工作效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要平衡好這之間的關係大有學問。

對女職員而言,有必要的話,和男上司的太太保持友好關係,尤其是面對一個善妒的妻子時。當出席有太太出現的場合,要謹記打扮大方端莊,切勿標新立異,那些性感服裝可以留待其他場合穿。

男女同事無話不談時,要注意分寸,討論業務、政治或娛樂新聞都可以留到白天在辦公室的時候,不要耽誤同事下班後的私人時間。

3、個人情緒不要帶入工作

與家庭成員間感情失和、投資失利等明顯帶有個人生活色彩的事情,處理不當會將壞情緒帶入工作中,這是職場精英特別忌諱的一點。如果經常受這些不愉快的事情影響,導致工作效率低下、與同事交流受阻,那麼這位職場人離“被解僱”也就不遠了。

在日常工作中,白領還要注意:小事看大。如果看到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或事情就在臉上寫個明顯的“厭惡”,會造成領導和同事對你的反感,他們會認爲你不夠專業。應該學會盡量包容,做不到就保持沉默。

4、別開口向同事借錢

同事間一起吃飯、聚會是常有的事,如果覺得AA制有點不近人情,可以輪流請客,但是非特殊情況最好不要和同事借錢。

如果經常向別人借錢,會被認爲是個沒有計劃的人,別人會對你的爲人處事產生不信任。職場白領可以對自己定下一個原則:不要輕易欠別人一毛錢。當然也不是說自己不欠人錢,也不允許別人借自己的錢,借給別人錢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關鍵時候還要大方往外借。

如何正確的與各類同事相處

一、愛打小報告型

這類人的深層心理需要是滿足心理上的平衡,一方面他們認爲自己是有理 的,把別人的錯誤報告上司是正確的.做法,是爲公司好;還有一類人感覺自己 受到傷害,會通過此類方式進行報復。

1.多瞭解企業文化、管理問題和上司的個人特點;

2.加強自己的學習和能力建設,在工作中更自律、仔細,力求以高標準要 求自己,避免被人打小報告;

3.工作中有問題要與同事交流,掌握分寸;

二、壞同事型

態度差、能力弱的同事會打擊部門的士氣,還可能會有損你的職場聲譽

1.在問題發生時就着手解決。在合適場合解決問題,對於影響雙方的問題, 通過協商停止爭執,儘量一對一解決問題;

2.要弄清楚自己是否也有責任。對自己電子郵件、短信、備忘錄和社交媒 體等渠道進行的溝通進行全面的審視;

3.幫助他們認識自身的不足。主動提出幫助同事改進具體工作,或者建議 他一起參加培訓,以提高雙方的工作能力。試着與同事重新協商工作安排,使 任務的分配有利於發揮“刺頭”同事的優勢。你要留個心眼,讓別人知道工作 都是由誰做的就可以了。

三、獨行俠型

與他們透過電話溝通會比面對面溝通容易。讓他們保有隱私,承認他們的 優點,例如有能力能獨力完成工作等,當需要這些長處時可請他們幫忙。分配 工作時可協調讓他們負責獨力完成的部份,減少造成彼此困擾的機會。

四、過度競爭型

對於自己的工作內容要時時加以記錄,包括自己當初提出的想法與做法, 做爲書面證據留存,必要時可以提出供主管參考。鼓勵他們跟自身競爭,挑戰 更高的目標,把競爭的力氣向外發展。

建議:性格堅定的人是需要的,性格溫和的人也是需要的。這兩種人配合 得當,就會產生集體的力量。

五、難開金口型

1.與他們說話時,要不帶情緒並放低姿態;

2.花時間與他們一起將每個工作步驟記錄,瞭解彼此對工作有相同的認知;

3.突如其來的改變會嚇到他們,儘量讓他們做自己分內的工作就好;

4.多問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鼓勵他們說話,要耐心等待,給他們時間思考;

5.稱讚他們的成就,以符合他們需求的方式鼓勵他們。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