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婆媳關係難相處的心理根源

本文已影響2.69W人 

揭祕婆媳關係難相處的心理根源,結婚後很多女性面臨一個難以避免的問題,即婆媳關係,婆媳關係是最不容易相處的,比如婆婆喜歡指出媳婦的短處,媳婦忍受不了老人的生活習慣,如此總會出現關係危機,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準備的揭祕婆媳關係難相處的心理根源,希望大家能夠喜歡並借鑑。

揭祕婆媳關係難相處的心理根源

揭祕婆媳關係難相處的心理根源1

在各種家庭關係當中,婆媳關係大概是最不容易相處的了。不要說那些好不容易熬成婆的老太太聚在一起,談的話 題總是離不開議論兒媳婦的長短,就是那些邁進丈夫家多年的年輕女性,有空聊天的時候,也不免把聚會變成了聲討婆婆大會或者訴苦大會。處在婆媳之間的那位兒子兼丈夫,爲了維繫雙方的關係,受過多少夾板氣,賠了多少笑臉,編了多少瞎話,也是可想而知的。

婆媳關係難相處的心理根源

爲什麼婆媳關係不大容易相處和諧呢?有的研究者依照弗洛伊德的思路,從婆媳對兒子兼丈夫的情感佔有慾及“戀母情結”等角度去解釋。當我們嘗試用社會心理學的視角去分析時,又會得到什麼結論呢?

婆媳雙方常常一方強調真有之情,另一方強調應有之情,結果兩方都不滿意。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發現,中國人在對各種人際關係分類時,會採用一個雙維度的標準。一個維度是關係中兩個人身份角色的距離,一個維度是關係中兩個人的真情交換和義務履行的均衡。

在家庭關係中,親子關係是一種血緣關係,父母兒女以血脈相連,在以父子軸爲核心的中國文化裏,親子關係顯得尤爲重要。而夫妻關係、兄弟姐妹關係 相形之下其重要程度都會弱一些。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這些關係是與生俱來的,或者是由角色身份固定下來的。因此,我們對這些關係在情感表達上就形成了各自的 區別。

對此,着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稱之爲“等差之愛”。意思是說,在親子之間、夫妻之間、手足之間都有來自角色身份規定的情感。這也就是梁漱溟先生所說的“應有之情”。不同的關係有不同的倫理規範,也有不同的情感類型。

一般來說,在家庭生活中,由於家庭成員不僅有很近的血緣關係,而且還耳鬢廝磨,朝夕相處,同時具有最切近的應有之情和最淳厚的真有之情。

當原本沒有親緣關係,“本不是一家人”的男女,由於相愛“走進一家門”的時候,主要是被“真有之情”推動的。婚姻不僅帶來了夫妻關係,而且也帶來了一大串家庭關係身份,新娘子一下掉進了一張關係網當中,需要四面應付。婆媳關係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關係。而對於媳婦來說,婚前與夫家的人一般交往比較少,所以,對丈夫是真有之情,而對公婆和夫家其他成員就只有應有之情。

應有之情只是一種根據角色規定的情感,例如傳統倫理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這種義務之情由於僅僅是義務,很容易讓人言不由衷或敷衍了事。媳 婦心裏會想,我們之間沒有交情,我不是你從小帶大的,因爲結婚,我就要對你百般照顧,我自己的父母我還沒來得及孝敬呢,能做到現在這樣我就很不錯了。婆婆 心裏會想,你在我家裏出出進進,就是一家人了,你應該像個兒媳婦的樣子啊!一方強調真有之情,另一方強調應有之情,兩方都不滿意。

當婆媳雙方混淆了婆媳關係與母女關係,會因爲對方無法滿足自己的預期而漸生不滿

然而,抱怨婆婆的媳婦或抱怨媳婦的婆婆常常忽視一個現象,那就是無論婆婆還是媳婦,她們的母女關係一定比婆媳關係要好。被兒媳婦看作是“惡婆婆”的人,卻對她們自己的女兒疼愛有加,在她們的女兒眼裏,“母親”、“孃家”都是無法替代的情感港灣。反過來,被婆婆認爲不懂孝順的媳婦,卻總是對她們自己的母親時常惦念,關懷備至。

婆婆看到媳婦與自己的兒子結婚,走進自己的家,就會本能地形成一種預期,那就是兒媳婦應該像女兒、兒子那樣對待自己。可是往往兒媳婦因爲缺乏“真有之情”恰恰無法做到這一點。兒媳婚後改口稱婆婆爲“媽媽”,也會本能地將婆婆的行爲與自己的母親相比,形成婆婆應該像母親這種預期。當雙方混淆了婆媳關係與母女關係的時候,往往會因爲對方無法滿足自己的預期而漸生不滿。

不滿的情緒出現後,婆婆和媳婦又都會出現一種歸因偏誤,那就是認爲婆媳關係就是婆媳關係,永遠不會變成母女關係。有的婆婆說:“無論你怎麼對她 好,她也不會變成你的女兒的。”媳婦就更容易說:“哪個兒媳婦是婆婆養大的?她怎麼會對我像對她女兒那麼好呢!”她們都不懂得通過對方的母女關係來看對方 的情感和人品,來體會對方的真情。如果用真情來換取真情,婆媳關係就一定會與母女關係一樣,成爲家庭關係的新的情感支柱。

“分家單過”日漸普遍,社會結構中夫妻軸的地位正在上升,但父子軸依然有重要地位

在傳統社會裏,女性嫁到夫家後,對於孃家來說,已經是一盆潑出去的水。姓名被改變,或是隻保留孃家的姓氏,變成“王李氏”、“張劉氏”,或是本 名前冠以夫姓,成爲夫家父子軸上的一個配角。孃家已經不再是自己的家,爲父母養老送終的真情表達受到了限制,而夫家也還不是自己的家,要對陌生人生出真有 之情並非易事。因此,媳婦處在卑微的地位上,一熬就要幾十年,直到成了婆婆,夫家才終於變成了自己家。

現代都市青年婚後一般不與父母同住,農村青年婚後“分家單過”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於是,婚後的媳婦就有了三個意味不同的家---孃家、夫家與 自己家。自己家是一種以夫妻爲主軸的家庭,維繫夫妻感情的主要是真有之情,而不是血親關係。而夫家是丈夫的孃家,孃家是自己的.孃家。一些已婚女性總是把自 己家排在第一位,把孃家排在第二位,把夫家排在第三位。一些已婚男性則把自己家排在第一位,把孃家排在第二位,把妻子的孃家排在第三位。這就是一些夫妻衝 突的來源。很多夫妻爭吵的理由往往是“你媽是媽,我媽就不是媽嗎?”要求對方把順序排列與自己相同。這就反映出在社會發生變遷的今天,儘管在家庭中夫妻軸 的地位上升了,但是在我們身上,父子軸仍然有着相當重要的價值地位。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兩種協調婆媳關係的思路。一種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妻子會把丈夫的孃家也當成自己的孃家,把丈夫的父母當作自己的父 母;丈夫也是一樣,把岳父岳母當成自己的父母,把妻子的孃家當成自己的孃家。另一種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相互尊重對方對孃家的價值認定,體驗對方的父子 情深或母子情深,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和處理事情。這兩種思路儘管有些不同,卻都可以較好地協調因婆媳關係引起的夫妻衝突。

揭祕婆媳關係難相處的心理根源2

1、相互尊重

婆媳之間應該相互尊重,作爲婆婆,自己雖然是長輩,但也不能在兒媳面前常擺架子,盛氣凌人,作爲兒媳如何遇到這樣的婆婆,更應該尊重,多尊重婆婆,在婆婆心情好的時候,可以讓丈夫去委婉的提醒一下婆婆,這樣就矛盾會少一些。

2、婆媳之間在尊重的基礎上還要相互理解體諒,遇到矛盾的時候,要剋制自己,學會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多替對方想一想,自己做的是否傷害了對方,這樣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就不會把事情弄得無法收拾,不至於傷害破壞了婆媳之間的關係,會讓關係更密切。

  3、剋制爭吵

無論出現了多大的分歧意見,雙方都要剋制自己,不要爭吵,即便是有一個人發火了,另一個也要剋制自己,特別是晚輩還是要剋制一點,千萬不要失去理智,切不可針尖對麥芒,不然會很難處理爭吵帶來的矛盾問題的。>>挽回你用對方法了嗎?6步走教你針對性挽回

  4、家醜不可外傳

婆媳之間如果發生了矛盾,意見,努力做到自己處理,不要向孃家提起,更不要向同事,鄰居去說,避免擴大矛盾,因爲傳到越多,事情會越複雜,越難收拾處理,這些傳言只會給不好的婆媳關係雪上加霜。

  5、做好日常情感交流維護

作爲媳婦,不僅在物質上多孝敬婆婆一下,還要平時和婆婆多聊聊天,嘴要甜一點,甜點不吃虧,一定要叫媽,不管是什麼場合,在外面和他人聊天也是如此,能做到這點,婆媳關係不會太差的,情感交流比物質更重要。

  6、讓丈夫發揮好作用

處理婆媳關係的核心力量依然是自己的丈夫,所以平時一定要和丈夫的關係要好,讓丈夫理解體諒自己,當自己和婆婆的關係不好時,丈夫的話婆婆還是喜歡聽的,畢竟是自己的兒子,讓丈夫和婆婆交流,會化解很多的矛盾的。

  7、不能自卑

作爲媳婦,不管自己的家庭條件如何不能自卑,婆婆看不起自己的時候更應該尊重自己,自己做的很好,但婆婆就是看不慣的時候,可以讓丈夫和婆婆談話溝通,及時改變婆婆對自己的看法,不然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會帶來想不到的後果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