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間難相處的心理根源

本文已影響1.19W人 

婆媳間難相處的心理根源,大部分人都覺得婆媳是冤家,其實並不是的,而是每個人都有她的小心思,只要抓住這一點就會比較好相處,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婆媳間難相處的心理根源,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婆媳間難相處的心理根源1

在各種家庭關係當中,婆媳之間的關係大概是最不容易相處的了。不要說那些好不容易熬成婆的老太太聚在一起,談的話題總是離不開議論兒媳婦的長短,就是那些邁進丈夫家多年的年輕女性,有空聊天的時候,也不免把聚會變成了聲討婆婆大會或者訴苦大會。處在婆媳之間的那位兒子兼丈夫,爲了維繫雙方的關係,受過多少夾板氣,賠了多少笑臉,編了多少瞎話,也是可想而知的。

爲什麼婆媳關係不大容易相處和諧呢?有的研究者依照弗洛伊德的思路,從婆媳對兒子兼丈夫的情感佔有慾及“戀母情結”等角度去解釋。當我們嘗試用社會心理學的視角去分析時,又會得到什麼結論呢?

婆媳雙方常常一方強調真有之情,另一方強調應有之情,結果兩方都不滿意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發現,中國人在對各種人際關係分類時,會採用一個雙維度的標準。一個維度是關係中兩個人身份角色的距離,一個維度是關係中兩個人的真情交換和義務履行的均衡。

婆媳間難相處的心理根源

在家庭關係中,親子關係是一種血緣關係,父母兒女以血脈相連,在以父子軸爲核心的中國文化裏,親子關係顯得尤爲重要。而夫妻關係、兄弟姐妹關係相形之下其重要程度都會弱一些。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這些關係是與生俱來的,或者是由角色身份固定下來的。因此,我們對這些關係在情感表達上就形成了各自的區別。

對此,着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稱之爲“等差之愛”。意思是說,在親子之間、夫妻之間、手足之間都有來自角色身份規定的情感。這也就是梁漱溟先生所說的“應有之情”。不同的關係有不同的倫理規範,也有不同的情感類型。

此外,拋開身份角色來說,當兩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斷交往,就會形成恩恩怨怨,以及對於一個人的愛憎好惡。比如說,當我們非常崇敬自己的父親時,除了有一種兒女對父親的敬重之外,還會因爲他的個人品德而佩服他,有一種超越親緣身份的評價。這就是“真有之情”。

婆媳間難相處的心理根源 第2張

一般來說,在家庭生活中,由於家庭成員不僅有很近的血緣關係,而且還耳鬢廝磨,朝夕相處,同時具有最切近的應有之情和最淳厚的真有之情。

當原本沒有親緣關係,“本不是一家人”的男女,由於相愛“走進一家門”的時候,主要是被“真有之情”推動的。婚姻不僅帶來了夫妻關係,而且也帶來了一大串家庭關係身份,新娘子一下掉進了一張關係網當中,需要四面應付。婆媳關係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關係。而對於媳婦來說,婚前與夫家的人一般交往比較少,所以,對丈夫是真有之情,而對公婆和夫家其他成員就只有應有之情。

應有之情只是一種根據角色規定的情感,例如傳統倫理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這種義務之情由於僅僅是義務,很容易讓人言不由衷或敷衍了事。媳婦心裏會想,我們之間沒有交情,我不是你從小帶大的,因爲結婚,我就要對你百般照顧,我自己的父母我還沒來得及孝敬呢,能做到現在這樣我就很不錯了。婆婆心裏會想,你在我家裏出出進進,就是一家人了,你應該像個兒媳婦的樣子啊!一方強調真有之情,另一方強調應有之情,兩方都不滿意。

婆媳間難相處的心理根源2

婆媳相處總是免不了雞毛蒜皮的小摩擦,可是爲了表現自己在家裏的地位兩個人都不會輕易像對方低頭,所以矛盾越積越多,就造成家庭問題。爲了避免婆媳間不必要的爭端,兩個人說話就要注意,繞過對方的雷區,哪怕說一些官方的漂亮話,只要雙方高興無傷大雅。其實婆媳相處如何妙用"潛規則",這是一門極大的學問,婆媳雙方常常一方強調真有之情,另一方強調應有之情,結果兩方都不滿意一般來說,在家庭生活中,由於家庭成員不僅有很近的血緣關係,而且還耳鬢廝磨,朝夕相處,同時具有最切近的應有之情和最淳厚的真有之情。首先,我建議婆媳之間不要直接交流,有什麼相左的意見應該通過先生緩衝一下,他是"漢奸"--會和皇軍交流,也懂八路的心思。

婆媳間難相處的心理根源 第3張

其次,如果直接交流受阻,一定要先自省:自己衝不衝動,有沒有言語不當的地方,對婆婆有沒有肢體衝撞,自己如果和媽媽這麼說,媽媽怎麼反應如果這些都自省過了,沒有問題,那就要和先生說,實事求是,注意方式,不要動怒說粗,寧可哭,不可以罵人。如果是自己做的過分,有形式上的不當之處,但是內容沒有錯,就得避重就輕一點了,但是要提。記住:提前招認,絕對好過後來被盤問不得不招。如果你有重大錯誤,對不起,我也不知道怎麼辦了。因爲我從來不和婆婆正面交流不同意見。請其她姐妹指點吧。總之,要做和先生解釋說明衝突的第一人,要儘量心平氣和,決不能搞人身攻擊,婆婆豐滿說人家是吹了氣的青蛙,公公苗條說人家是榨乾的甘蔗。要會做人,尤其是有外人在的場合,要表現的溫和有禮,聽話勤快,既讓婆婆有面子,也可以請外人給你製造輿論。

婆媳相處,要善於利用"潛規則"婆媳交流,要注意不能亂用潛規則,儘量說漂亮的官話。哪怕虛僞點,也不能來個赤裸裸的大實話,起碼,不能首先使用大實話。聰明的媽媽會教女兒嘴巴要甜,說白了就是要會說官話當然,官話不僅僅是說話,還包括行動。例如一個五十多歲的媳婦得到了衆人的讚揚,說她有媳婦相,自己都是有媳婦的人了,還那麼孝順婆婆。那她是怎麼做的呢有客人來了,她貼身伺候婆婆,給婆婆拿着熱水袋,香菸火柴,站在婆婆身邊伺候着。其實,她這是在監視婆婆,讓她沒法說壞話,要說,只能說好話--這樣,她的好名聲就得到最權威的認可了。如果孃家和婆家勢力懸殊,或是先生靠着爸爸提攜,你就不用擔心什麼婆媳關係了,婆婆哪還敢說你壞話她得爲兒子好啊。這種情況下,媳婦若是爲長久計,就要錦上添花,待公婆好一些,省得老公翅膀硬了老爹退休了,公婆甚至老公一口惡氣吐到臉上來。如果不想費力氣,那也不用做什麼,大家場面上過的去就行了。

人家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可見女人在一起,事情就是多,女人天生心眼兒比較小,很多事情容易斤斤計較,如果做成婆媳,交集不斷,那矛盾就更容易激化,作爲聯繫兩個女人之間的`男人,關鍵時刻就要發揮自己中間人的作用,不要偏向一方也不要總是左右傳話!

婆媳間難相處的心理根源 第4張

男人面對婆媳關係該怎麼做?方法一:不要有"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個觀念很多男人似乎都有這種觀念,並且喜歡將這句話掛在嘴邊,以示他們對父母的尊崇和"順孝"。尤其在老婆受了婆婆的委屈後,這句話出現的頻率是最高的,明知老媽有錯,卻只敢對老婆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她再不對也是我媽,你就多忍忍吧!於是老婆們一腔怨氣無處渲瀉,只得暗自傷心垂淚。女人們在這種家庭中,因得不到老公的保護,對老公的愛會漸漸消退,直至對婚姻失望,有的可能會逃離婚姻,有的可能會從忍讓轉向反擊,最終讓處在這種關係中的每個人都傷痕累累。

方法二:主動幫着老婆融入自己的家庭,而不是幫着家人排斥她女人結婚後,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難免會有手足無措之感,並自然產生一種防禦意識。在這個家庭裏,只有老公是她最親近的人,婆家其他人的一些行爲,雖然主觀上可能是沒有惡意的,卻會被她認爲是傷害她的舉動,這時就需要做老公的做好溝通的橋樑,請不要一味的指責她"敏感、多心、氣量小……",這樣只會讓老婆跟自己家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最終將她排斥在這個大家庭之外。方法三:將做好人的機會讓給老婆,將做惡人的機會留給自己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喜歡做好人,得到別人的讚賞。但在處理關係尤其是婆媳關係時,聰明的老公卻會將做好人的機會讓給老婆,比如買東西孝敬父母,或者能討父母歡心的事,一都讓老婆出面,自己閃一邊。即使是自己做的,也會告訴父母是老婆的心意,大部分做公婆的會覺得媳婦明事理,沒有道理不喜歡媳婦,但對你的愛卻不會減少分毫。方法四:如果老媽和老婆在你面前抱怨對方,請不要做傳話筒因爲婆婆和媳婦在前幾十年是生活在不同的環境裏,各自的生活習慣、價值觀念等等也許有所不同,婆媳之間可能會在這些分歧上產生對彼此的不滿,但並不是所有婆媳都能坦誠相待,直接跟對方講出自己的不滿,只有對身兼兒子和老公兩種角色的這個男人發泄。俗話說"會做的兩頭瞞,不會做的兩頭傳",兩頭瞞的男人是極其聰明的,他不光能巧妙的讓兩個女人對彼此的不滿消弭於無形,而且會替兩個女人討好彼此,讓兩個女人互增好感,促進婆媳之間的和睦。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