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誤區有哪些

本文已影響2.54W人 

教育孩子的誤區有哪些,在教育孩子這條道路上每個家長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有些家長的教育會存在誤區,其實想要教育好孩子就要先了解孩子,下面分享教育孩子的誤區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誤區有哪些1

第一是過度保護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吃不好、穿不好,對孩子百般侍候,圍着孩子團團轉。父母雙方的長輩也不甘落後,更是捧星星、捧月亮,形成了“四二一”家庭模式。孩子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麼也不用做。孩子想幹什麼,也要由大人陪着。過多、過分的保護,使孩子和社會之間豎起了一道保護牆,使孩子在無形中遠離了社會,長大以後就難以適應他所賴以生存的社會。過度保護、包辦代替,使孩子到了該長大的年齡卻總是讓人覺得他長不大,單向的愛使他們的行爲能力都退化了。

第二是過度干涉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驅使兒童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動力,也是兒童成長的第一步。兒童好動,難免會有一點危險,如果僅僅爲了孩子的安全,處處干涉、限制孩子的活動,不僅禁錮了孩子智力的發展,而且束縛了孩子個性的發展。父母處處擔心孩子出亂子,這是父母懦弱膽怯的表現,它會無聲地傳遞給孩子,爲孩子所繼承,所仿效。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膽小、怕事、神經過敏,在當今充滿競爭的社會裏是很難立足的。過度干涉會培養出一個性格暴烈和軟弱混合爲一體的孩子,這種孩子在社會上別人騎在他頭上,也會一聲不吭、忍氣吞聲;可是在家裏卻稱王稱霸,拿父母當出氣筒。

教育孩子的誤區有哪些

第三是過度教育

不少父母對目前流行甚熱的“早期教育”有誤解。早期教育必須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是“教”而不是“塞”,不是“灌”,這樣纔不致抹煞兒童的個性差異,或阻礙兒童創造性的發展。許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給孩子施加壓力,小小年紀又要學外語,又要學打字,學繪畫,還要背誦唐詩,學彈鋼琴、彈吉他等等,還美其名曰“早期教育”,造成許多孩子還未上學就對學校充滿了恐懼。早期開發的應是能力,而不是“硬塞”給知識

第四是過度營養

幼兒厭食,又名“惡食”。引起幼兒厭食的原因很多,凡能夠影響消化系統功能的因素,均可導致厭食。但根本原因還在於不良飲食習慣。嬌慣使得孩子變成了家中的“小太陽”,過分溺愛,偏食、挑食嚴重,飲食缺乏規律性,進食不定時,不能一日3餐正常進食,飢飽無度,愛吃零食。夏季吃冷飲過多,喜食甜食或長期以甜食爲主,平時不吃或少吃蔬菜,喜食高蛋白、高脂肪飲食,如巧克力、奶糖、奶油蛋糕。不吃或少吃葷菜,喜食醬菜、榨菜等。這些都造成幼兒消化功能紊亂,也影響了兒童發育所需營養的攝入。

第五是過度進補

當今,各種滋補藥品如雨後春筍爭相上市,其“服務”對象除老年人外,還禍及兒童,已有“兒童專用滋補品”。不少家長愛子心切,也給年幼孩子服用,許多孩子服後食慾增加、生長加速,家長誤以爲這是滋補的“神奇功效”,以致長期大量給孩子服用。然而,好景不常,有的孩子乳房增大,女孩發生陰道出血。已觀察到,不少小兒眼蜂王漿、花粉、雞胚、蠶蛹等補品後導致性早熟,這種情況且有日益增長趨勢。這主要是攝入較多外源性雌激素所致。作爲家長,切不可好心辦壞事,花錢替孩子買罪受。所謂“補”,有缺纔有補,孩子不缺,補又從何說起?

第六是過度施愛

“愛的不是地方”。德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怎樣使得你的孩子備受折磨嗎?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父母對孩子過度施愛,其中一個突出的表現便是百依百順,這樣造成了孩子的任性、自私,並且有逆反心理,認爲父母的愛是很廉價的,是當然的。親子之愛應當是雙向的,父母在施愛的同時,也應讓孩子懂得回報。孩子對過愛的逆反心理一旦形成,父母便很可能轉而運用“巴掌教育”,在這裏強權與溺愛是可以並存的.。強權與溺愛,雖然各走極端,但卻是殊途同歸,都不利於兒童身心健康成長。調查表明,這樣教育下的孩子,有的認爲自己的父母不是好父母;更多的孩子最不喜歡的是家庭。許多孩子不把心理話告訴父母,父母的用心並未得到好報。這是爲什麼呢?父母應該反思了,這是因爲你不懂得兒童教育學、兒童心理學。

教育孩子的誤區有哪些2

家長教育孩子的誤區有哪些

家長教育孩子的誤區一:愛孩子就給他最優越的生活

優越的生活條件讓我們有條件爲寶貝創造優質的物質生活條件!經常能聽到家長之間溝通如何爲孩子選購精加工營養品,經常看到孩子手中幾百元的玩具,甚至看到休息日家長帶着未滿6歲的孩童穿梭於各類學習班,而忽視孩子在成長中的生理需要及生活體驗的過程。

看似家長的投入卻並非適合寶貝的成長。孩子更需要的是生活中從父母處直接經驗的獲得,在生活中學會生存,在模仿、交往中學會學習。不應將學習視爲結果的展示,更應關注的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促進。家長需要從孩子自身需求出發、從寶貝年齡特點出發,讓寶貝在家庭教育中得到最根本生活學習過程的快樂體驗。

教育孩子的誤區有哪些 第2張

家長教育孩子的誤區二:把孩子當小大人對待

很多父母希望自己沒有完成的心願在孩子身上實現。初爲人父母的80後家長對自己寶貝有着較高的期望,甚至將孩子當做自己的翻版培養,爲此在孩子出生後就根據自己的意願設計孩子的興趣培養項目、用成人定勢思維來規範寶貝的行爲。

當寶貝用自己的視角來認識世界時,家長不斷地將自己的意識灌輸到孩子的頭腦中,使得孩子說大人話、做大人事兒,爲此家長還沾沾自喜,隨着寶貝的成長,逐漸形成自己的喜好和興趣點,父母按照自己的意願爲孩子選擇活動,忽視寶貝自身的需求從而讓孩子們產生逆反的心理。在家庭教育中,“教育”二字是雙邊活動,不僅僅是家長教育子女,孩子們的行爲也是教育父母的過程,年輕的父母應在家庭教育中視子女爲夥伴,放低自己的年齡試着用兒童的思維方式與寶貝共同思考、遊戲,擺正家庭教育的天平。

家長教育孩子的誤區三:教育孩子啥事都講民主

有的父母崇尚自由、民主,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凡事也要民主。有的家長認爲對於孩子的每個要求給予充分的尊重和認同就是先進的、民主的。在家庭教育中無具體評價的賞識,如在孩子做對任何事情時,家長的讚賞語言都會是“寶寶真聰明”,不忍心拒絕孩子哪怕不合理的要求,不去表達自己對孩子無理要求的不快,認爲這樣可以給孩子營造寬鬆、民主的教養環境。

沒有原則的“民主”是對孩子一味的縱容,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看似“民主”的教育環境卻是讓孩子陷入慾望滋生的“黑洞”,使得孩子反而失去了民主帶來的快樂,形成以自我爲中心的習慣,不能在社會生活中換位思考,從而影響孩子正常的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