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鍋壓的東西和細火慢燉的區別

本文已影響2.08W人 

慢燉的肉質會逐漸變得更幹、更緊密、更紮實。

高壓鍋壓的東西和細火慢燉的區別1

高壓鍋它裏面的溫度要比正常的火燉出來的排骨要爛的多,就是它更容易燉熟,但是我覺得在營養方面他有了很大的缺失

因爲溫度過高會導致肉類中的蛋白質這些微量元素確實或者說細胞破裂影響一部分的微量元素影響口感高壓鍋燉出來的'都是特別爛的,但是口感不怎麼好,我覺得就是天然的小火慢燉更容易入味,而且也不會損失任何的微量元素。

1. 高壓鍋清湯

這種方法燉的湯將排骨的肉味鎖在了排骨裏,什麼都不放,一鍋燉的軟爛的排骨清湯也很好吃。如果有其他的配菜,那麼就會互相融合味道。清湯,顧名思義就是味道清淡的湯,因爲主要的味道全在配菜和排骨裏。

高壓鍋壓的東西和細火慢燉的區別
  

2. 小火慢燉濃湯

這種方法的湯汁是乳白色的,只有用小火慢燉才能漸漸讓湯汁變色。其實是因爲排骨中的脂肪慢慢溶解在了湯裏面,所以才能造就湯的濃厚口感

味道比清湯更吸引人的味蕾。但是這時候的排骨則食之無味,因爲脂肪溶解了,所以肉質比較柴,湯比肉好吃。如果家裏有需要減肥的人

高壓鍋壓的東西和細火慢燉的區別2

高壓鍋煮東西,沒營養?

相信這樣的說法你也一定聽過,但不知對此你有什麼觀點,或許你也早已默許了吧。但其實,從營養學角度來說,這樣的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首先,不管是用普通的鍋煮還是用高壓鍋煮,所用到的食材是一定的,物理原因相對一致,其中並沒有過多的化學反應產生。因此,不會有新的物質或者說原有的'物質憑空消失。對於整鍋湯來說,兩者煮出來的東西或者說結果是一致的。

或許你會說,在高壓的狀態下,食物本身的營養會被破壞掉,比如說維生素C,維生素Bl、維生素B2等因爲不耐熱就會產生損失。但不要忘了,用普通的鍋去煮食物,一樣會產生高溫,一樣會有營養損失,只是多少的問題。

說到這,或許人們已經篤定普通鍋煮東西會更好了,至少營養損失少。但是,注意但是,高壓鍋也有它的優勢,這個優勢卻是普通鍋無法企及的。比如說,它因爲煮的時間會大幅縮減,而更有利於營養的保存。

高壓鍋壓的東西和細火慢燉的區別 第2張
  

因爲它是在高壓狀態下的直接燜煮,鍋內的蒸氣、水分會更有效地均勻地浸透到食物內部,將食物分解,所以能最大程度的鎖住營養。其次,高壓鍋還可以更有效的清除陳米或者可能受黴菌污染過的食物中的黃麴黴素。

最後,有實驗表明,類似於動物性食物經高壓鍋鍋烹調後,其中的營養素會更容易被身體消化吸收。

如煨骨頭湯時,只要砸開大骨再加點醋,就能使骨髓逸出,骨中的鈣也能夠更多地溶解出來,有利於身體吸收呢。這點就特別適合家有老人,孩子等消化系統較弱的人羣。

最爲關鍵的是,高壓鍋可以節省時間,操作更簡便,在這個生活節奏快的時代,時間成本其實也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再說,即便真的擔心使用高壓鍋造成的微量營養損失,我們也可以很容易的通過其他食物來獲取。

高壓鍋壓的東西和細火慢燉的區別3

用高壓鍋煮東西,真的會加速營養的流失嗎?

在這裏要告訴大家,不管是用普通鍋還是高壓鍋,你用到的食材是一定的,在烹飪的過程中其實並沒有發生化學上的一些變化,不會有新的物質產生,原先就有的物質也不會憑空的就消失不見。

可能有的人會說了,高壓鍋的溫度過高,食物中的維生素之類的營養難道不會被破壞、不會流失嗎?但照這麼說的話,用普通鍋一樣會產生高溫,也會有營養流失的,高壓鍋對此真的就“背鍋”了。

相反的,其實用高壓鍋煮東西,雖然溫度會升高,但是烹調的時間,普通鍋煮的話可能需要一小時

但用高壓鍋只需半小時即可,相對了也減少了損傷,兩者相抵扣了,並沒有損傷掉多少的營養。而且在生活中,大家也很少用高壓鍋來煮蔬菜水果之類的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

高壓鍋與普通鍋相比,是有一定的優勢的,高壓鍋的溫度更高,而壓力也會高,沸點就會變高,烹調的速度就會加快;而且它真正處於高壓的狀態的時間並不是很長,且密閉排氣之後,與外界還有一定的真空度。

高壓鍋的這些優勢,反而能更好地保護食物中的一些營養物質,比如綠豌豆煮15分鐘後,抗氧化的'能力不但沒有下降還有所提升了。

高壓鍋壓的東西和細火慢燉的區別 第3張
  

而且高壓鍋烹煮食物,還有利於人體吸收和消化,特別是對於消化不是很好的老年人和兒童來說,或者是胃比較虛弱的人而言,用高壓鍋煮東西吃,還能夠減輕腸胃的負擔,煮粥還是熬湯都可以。

不過也要提醒大家,使用高壓鍋是有一些注意點的,不能像用普通鍋一樣。鍋裏面放的食物最好不要超過鍋體的五分之四,合蓋也一定要嚴,使用前還有查一下排氣孔是否通暢。

食物煮好後,是不能強行的打開鍋蓋的,需要等冷卻之後再打開,平時也要注意觀察鍋的膠圈,使用時間過長,容易被壓扁,易跑氣。

所以由此看來,用高壓鍋煮東西,食物中的營養並不會憑空流失,反而還有一定的保護營養的好處,對於消化不好的人,比較適合用。不過在使用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正確的做法,也不要長時間地遠離廚房,以免出現意外情況。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