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菜是斷頭菜

本文已影響8.26K人 

幾個菜是斷頭菜,在影視劇當中,我們可以瞭解到一般死刑犯在執刑前都會美美的飽飽的吃上一頓,人之將死,其膳也豐是從古至今一直都有流傳的一句話,以下幾個菜是斷頭菜。

幾個菜是斷頭菜1

1、一般是三到五樣菜,魚,肉,羹加兩素。

2、古代死刑犯行刑前吃的第三一頓飯叫斷頭飯,古代牢飯的標配是一葷一素(極差的肥肉、爛肉)。

3、死囚臨刑前的一點特權是“吃飽了好上路”,所以斷頭菜會比平時豐盛許多。

古代死刑犯行刑前吃的最後一頓飯叫斷頭飯。

幾個菜是斷頭菜

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楚莊王在平定大臣和貴族的叛亂後,爲了籠絡貴族們的人心,從而顯示自己的博大胸襟。因此下旨,在處斬前一天讓他們吃一頓好酒好菜。後來,這一習慣在諸侯國間推行,並且一直延續下來。

儘管以後的朝代都延續了這一習慣,但是“斷頭飯”的標準各不相同。宋朝的時候,宋太祖趙匡胤在立國之初就定下規則,每一位被處斬的犯人在臨死前都可以享用一頓“斷頭飯”,伙食標準爲每人五貫錢(五千文)。

儘管這些錢可以吃到一頓不錯好酒好菜了,但是由於監牢的各種潛規則,層層剝削,最後吃到犯人嘴裏的就所剩無幾了。一朝一夕,這斷頭飯就被簡化成了“一碗白飯、一碗肉、一碗菜”的形式了,最後斷頭飯就成爲一種象徵意義了。

幾個菜是斷頭菜2

斷頭菜是三個菜是因爲三這個數字用在活人身上沒有那麼吉利,將死之人就是三個菜。

古人認爲,只有在祭祀儀式中才擺放三碗菜,倒三碗酒,所以活人跟鬼神自然有所不同。

三碗是單數,也不太吉利,一般餐桌上的菜必須是雙數,如四碗、六碗、十碗。在浙江紹興一帶,向來把“十碗頭”當作是喜酒的代名詞。在古代,死囚在臨刑前的那頓飯吃的就是三個菜,俗稱“斷頭飯”,也叫“送行飯”、“辭陽飯”。

幾個菜是斷頭菜 第2張

相關詞語

“筷不成五”不是放幾雙筷子的問題,而是一種筷子的使用禮儀。

其實這個“五”,指的`是三長二短:有些人家的筷子不是同一種款式,有的長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細,如果在用餐前將筷子雜亂地放在桌子上,確實不太雅觀。尤其是筷子有長短,看上去參差不齊,甚至影響了大家的用餐心情,被認爲是“三長兩短”,代表着不吉利。

幾個菜是斷頭菜3

古代死囚犯上路前,山珍海味不會有,但這道斷頭菜不可少

很多電視劇中都有這個情節,親朋好友爲即將行刑的死囚送上一碗“斷頭飯”。很多人都想知道,這在古代究竟是不是真的呢?其實,古代的死囚不僅能有一份“斷頭飯”,而且這最後一餐還是由政府免費提供的。畢竟中國是一個浸潤在孔孟仁義之道上千年的國家,覺得殺人不過頭點地,剝奪人的生命已經是最嚴厲的懲罰了。對於將死之人,還是慈悲點好,加之民以食爲天,所以一頓飽飯在上路前是很重要的。

相傳,“斷頭飯”源於春秋時期楚莊王時期,在平定某貴族的內亂後,爲了安撫舊貴族的人心,當然,或許也是出於內心的不忍,在處決死刑犯之前,都會讓他們吃上一頓好飯。而後這一舉動流傳到各諸侯國,爲了表明自己更仁慈,更人性化,各國諸侯也紛紛效仿,之後的歷朝歷代也基本沿用。

幾個菜是斷頭菜 第3張

麼,這些死刑犯的最後一餐,是不是想吃什麼都可以?當然不是了。在唐代,允許死囚和自己的親朋好友一起吃最後一頓飯,而且所食有酒有肉,吃完還可以與家人訣別再赴死。

到了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立下規矩,“斷頭飯”的標準定爲五千文錢,按照當時的物價水平來說,這已經是一頓十分豐盛的大餐了。然而,其他朝代標準則比較低,死囚如果想吃得好一些甚至需要家屬自己掏錢。到後來這些“斷頭飯”的經費被層層剋扣,到最後發到死囚手裏,恐怕也已經大打折扣了。

不過,對於死囚來說,最後一頓飯的意義更多在於一個訣別的儀式感,或者是與親人朋友最後的一次見面。在這個時候,估計山珍海味都沒有太多的胃口。據說到了清代,由於很多囚犯都吃不下最後一頓飯,於是,“斷頭飯”就簡化成一碗飯、一塊生肉和一碗酒,那碗飯上要豎着插上一根筷子以示這是最後一餐。

幾個菜是斷頭菜 第4張

據說,在“斷頭飯”中有一道菜很特別,那就是在碗底放的一塊生肉。有的囚犯之間還會因爲搶奪這塊生肉而打架。對於這塊生肉的說法很多。一種比較可靠的說法是,相傳,在黃泉路的路口,有一隻狗,路過的亡魂給他一口肉,這狗才會任其通過。雖然這是一種迷信的說法,但古人仍然覺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還有一種說法是,生肉,意味着“來生”,希望死囚可以順利地投胎。

所以,這一碗飯也有這麼多講究。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