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爾基的故事

本文已影響2.26W人 

關於高爾基的故事1

高爾基被前蘇聯當局譽爲“無產階級文學之父”,也跟列寧有 “偉大的友誼”,但從克格勃檔案裏看,高爾基與這位俄國“之父”之間發生過多次觀念和政治衝突,幾乎鬧到決裂地步。高爾基稍有搖擺,列寧就會批評他,高氏則報以詼諧一笑:“我知道我是一個很差勁的馬克思主義者。說來說去,我們這些藝術家都有那麼幾分傻勁兒……”。十月發生後,高爾基被事實震駭,在《新生活報》 (左派孟什維克辦的日報,1917年4月在彼得堡出版)發表文章,公開反對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認爲這是俄羅斯的悲劇和毀滅,由此,1918年夏列寧則以一紙命令關閉了這家報紙。第二屆共產國際代表大會開幕時,列寧評論高爾基爲此次會議寫的文章“毫無共產黨人氣味,卻有濃厚的性質。因此,這種文章絕不能在雜誌上發表。”

關於高爾基的故事

到了1920年上半年,他們之間幾乎斷交,高爾基在列寧五十壽辰之際,把他同彼得大帝相比,說:“看見這個偉人,總讓人有那麼一種恐懼,他隨心所欲地擺弄我們這個星球上的歷史槓桿。”1922年, 祕密警察第七部在暗中準備整肅高爾基,他們從高氏的朋友和熟人那裏收集證據。此時,列寧和契卡總頭目捷爾任斯基依然在世。

列寧和高爾基最後一次見面是在1920年10月20日,關於此次相見,有過一些戲劇化的描述,如電影《帶槍的人》(1938年)。這次相聚也是分手,列寧一再要高爾基移居國外:“如果你不走,那麼我們就不得不送你走了”。

這是對持不同見解者的一種驅逐方式,兩年之間有數十位知識分子被驅逐出國。可是蘇共卻不讓另一些需要出國的人走,1921年詩人布洛克重病,高爾基一次次催促列寧和盧那察爾斯基放布洛克去芬蘭治病,但詩人還是在得到護照前去世了。18天后,即8月25日,另一位詩人尼古拉·古米廖夫被處決,罪名是白衛分子,儘管根本沒有證據,高爾基對此案的求情同樣毫無作用。這兩位詩人的死亡,開啓了作家受害的時代。

1921年10月8日,高爾基寫信跟列寧告別,離開蘇聯去了歐洲。 1922年夏他在德國北部一個小城,得知俄國社會黨的領袖們正在莫斯科受審,7月1日寫給蘇維埃政府首腦里科夫:“親愛的阿列克謝 :如果對社會黨人的這場審判以謀殺告終,那麼這將是一件有預謀的罪惡謀殺。我請求你把我的觀點告訴托洛茨基和其他人。我希望這不會使你驚訝,因爲在整個期間,我已經向蘇維埃當局一千次指出,在我們這個充滿文盲、沒有教育的國家裏,毀滅知識分子是愚蠢和犯罪行爲。我現在堅信,如果社會黨人被殺害,這一罪行將會使俄國在道德上自絕於社會主義歐洲。高爾基”。他7月3日也寫信給法朗士,希望在歐洲喚起公衆關注此事,流亡國外的孟什維克人士 主辦的雜誌發表了高爾基這封信。兩封信都保存在克格勃總部。他寫給法朗士的信產生廣泛影響,驚動了克里姆林宮。列寧稱高爾基的信“卑鄙”,托洛茨基則指示《真理報》“就作家高爾基,寫一篇措辭溫和的文章,搞政治的人不會把這種文人放在眼裏,要用外文發表”。一篇題爲“幾乎墮落到極點”的措辭嚴厲、猛烈批判高爾基的文章說:“從這種政治聲明可以看到,身在國外的高爾基在危害我們的。他的危害極大……”。但也許是高爾基的呼籲起了效果,蘇共中央執行委員會批准了法庭通過的死刑判決,卻沒有執行死刑。

關於高爾基的故事2

《童年》是這套三部曲的第一部,講述的是高爾基幼年喪父、母親改嫁,他跟隨脾氣暴躁的、日漸破落的小染坊主外公外婆生活的童年時光。此書通過一個兒童無邪的眼光,向讀者生動地展示了19世紀中葉俄羅斯社會底層人物的生活,描繪了許許多多社會小市民醜陋和愚昧的生活風貌以及當時俄國的宗教、喪葬等民風民俗。高爾基的這些回憶,有助於我們瞭解沙皇俄國那個時代的風貌,瞭解一代文學大師高爾基童年時的社會環境。

小阿遼莎的童年生活是“一種濃厚的、色彩斑駁的、離奇得難以形容的生活”,“彷彿是由一個善良而且極端誠實的天才美妙地講出來的一個悲慘的童話”。在敘述童年生活的過程中,幾乎阿遼莎遭遇的'每一件比較大的事情,都會引起他一種意識的覺醒,這在作品中的表現就是每一件事情的敘述之後都緊隨一句或一段阿遼莎的哲理性的語言。在高爾基的筆下,阿遼莎的生活是出身於下層人民的一些有卓越才華的人的生活,作品反映的是他們的性格形成的過程和意識的成長。

本書不僅有嚴謹的藝術結構,也有出色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說着力刻畫了阿遼莎、外祖父、外祖母這三個人物。

關於高爾基的故事3

他出生在沙俄時代的—個木匠家庭,4歲喪父,寄養在外祖母家。因爲家庭極爲寒,他只讀過兩年小學。lO歲時就走入冷酷的“人間”。他當過學徒,搬運工人,守認人,麪包師。還兩度到俄國南方流浪,受盡苦難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歡讀書,在任何情況下,他都要利用—切機會,撲在書上如飢似渴地讀着。如他自己所說:“我撲在書,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樣。”

他爲了讀書,受盡了屈辱。lO歲時在鞋店當學徒,沒有錢買書,就到處借書讀。那時的學齡前徒,實際上是奴僕:上街買東西,生爐子,擦地板,洗菜帶孩子……每天從早晨幹到半認。在勞累—天之後,用自制的小燈,堅持讀書。

老闆娘禁止高爾基讀書,還到閣樓上搜書,搜到書就撕碎。因爲讀書,還捱過老闆娘的毒打。高爾基爲了看書,什麼都能忍受,甚至甘願忍受拷打。他說過:“假如有人向我提議說:‘你去廣場上用棍棒打你—頓!’我想,就是這種條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