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培養孩子自信心(3篇)

本文已影響2.73W人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麼樣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育隨筆:培養孩子自信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隨筆:培養孩子自信心(3篇)

教育隨筆:培養孩子自信心1

區角活動時,我正在教孩子們折信鴿,說實在的,折信鴿對中班的孩子來說折起來並不簡單。剛開始,孩子們很糊塗。這不,當大家動手操作時,我發現露露小朋友低着頭,一動不動。“露露,你怎麼不折呢?你看亮亮折的多好,她低頭對我說:“老師,我不會折,我折不好,我很笨”。我笑着問她:“你沒動手摺,怎麼知道折不好呢?”她吞吞吐吐地說:“我媽媽和奶奶都說我很笨,我折不好的。原來是大人平時不注意,扼殺了露露的自信心,我連忙蹲下來鼓勵她說:“來,老師知道你是最棒的。也是最聽老師話的好孩子,現在跟老師折信鴿,來證明一下好嗎?在我的一再幫助下,露露終於摺好了小信鴿。她笑了,還甜甜地親了我一下,高興地和小朋友炫耀起來了。“我終於摺好信鴿了”。

這件事使我感觸很深,我們做老師的應多給孩子們培養自信心,提醒家長同樣去做。如果孩子缺乏自信心,就會導致孩子產生不健康的心態,會影響他們的一切。所以,平時不管家長還是老師,要多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

教育隨筆:培養孩子自信心2

萱萱是個很要強的小女孩,她奶奶告訴我們說家裏對她的期望很高,她媽媽總是跟她說:“萱萱,你一定要是最棒的!”所以不管是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她都希望自己能做到最好。”所以,即使萱萱算是一個挺優秀的孩子了,她卻一點自信都沒有,很多事情,做都沒做呢,她就先淚汪汪地跟老師說:“我不會”。就拿美術活動爲例吧,只要一看到老師在準備紙,她就開始了:“老師,今天畫什麼呀?我不會。”

今天我們又開展了美術活動《千奇百怪的手掌畫》,活動開始了,小朋友們都開始了自己的創作活動,只見劉好一開始就用自己的大手掌畫了一隻章魚,張子怡在畫一棵手掌樹,就連平時不怎麼會自己動手畫畫的陳志忠、朱志悠等人也開始用兩根手指畫起了小兔子。更有小朋友兩兩合作在畫大螃蟹呢!正在大家都幹得熱火朝天的時候,我突然聽到了哭聲,走過去一看,原來是萱萱在哭,我發現她的紙上乾乾淨淨什麼也沒有,我問她:“你怎麼了?爲什麼要哭啊?”她邊哭邊說:“我不會畫”。於是我就扶着她的手示範了一次,再給她一張紙請她再畫一次,這次她說會了,所以我繼續去看別的孩子畫畫。過了一會兒,又聽到了她的哭聲,我走過去一看,整幅畫已經裝飾好了,也已經塗好了顏色,可以說挺不錯的。但她還是在哭着說:“我不會畫!”我仔細一看,原來坐在她旁邊的劉好和王子萱一起畫了螃蟹和章魚,確實是比萱萱的要好看一點,她覺得自己畫的不好,所以她纔會說自己不會畫的吧!但是在我又共同表揚了孩子們畫的都好時,她又露出了笑容。

這件事讓我我想到了很多,上次大家在外面玩羊角球,她也是淚汪汪地跟我說她不要玩,她不會。玩踩高蹺的時候也是,看着別的小朋友都玩得很好了,她也是拿着高蹺站在那裏不動,然後跟我說:“我不會!”但是隻要老師稍微幫一下,她又能做的更好!我想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她沒有自信的表現吧,平時萱萱表現真的挺不錯的,老師教的東西她學的也挺快,但可能因爲在她邊上坐着的是劉好、張子怡、王子萱等人,他們確實更優秀一些,所以讓萱萱變得沒有自信。

自信心是健康幼兒必不可少的`性格特徵,也是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缺乏自信是一種消極的內心體驗,久而久之,會形成自卑、焦慮、敏感的性格,影響個性的健康發展,甚至會對幼兒的一生產生不良影響。那麼,我們該如何幫助幼兒培養自信心呢?  

一、相信幼兒可以做到  

自信心是在實踐中通過各種親身體驗形成的,只有在實踐中積累成功或失敗的體驗,才能對自己有所認識,從而信任自己的能力而產生動力與實現自己願望。所以,在萱萱對我說她不會畫的時候,我並不是扶着她的手畫一遍就算完事兒了,而是再給了她一張紙讓她再畫一次,並且對她說:“老師相信你可以做的更好!”

二、多表揚鼓勵幼兒  

正確的表揚可以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減少心理緊張。在任何時候,我們都沒有放棄萱萱,我對她說:“不會沒關係,老師教你。你很聰明,一學就會的!”過程中我一直陪在她的身側,並不停地說:“萱萱加油!你做得非常好!加油啊!真棒!”在萱萱覺得自己畫的不好時也都加油鼓勵:“萱萱畫的很好哦!大家畫的都很棒!”最終我看到萱萱的臉上浮現出了笑容時,我真的很欣慰。

三、給孩子創設成功的機會  

幼兒的自信心是對他們自己的一種認識,幼兒時期正是各種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想讓幼兒自己有信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實力,我們成人就必須先給幼兒充分的信心,幫助幼兒通過親身實踐經歷產生對自己能力的正確認識與評價。成功的實踐活動可以使幼兒獲得自信,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做一些易完成的事,使孩子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成功後再逐步增加難度。

所以,當孩子說不會的時候,你可千萬不要以爲他真的是不會,說不定就是他缺乏自信的表現。這個時候,老師應該要做的並不是放棄他們,而是應該信任他們並且鼓勵他們去完成任務,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讓他們知道“我可以”,從而一步一步建立起自信。

教育隨筆:培養孩子自信心3

孩子要有安全感,纔會更好地探索世界。安全感是孩子心靈成長的一塊重要基石。在生命早期,如果孩子所需的生理、心理營養都能得到充分滿足,形成安全依戀的親子關係,那麼他下一個階段的成長就會相對自然、順利,也爲社會化發展、情緒控制、課業成績等打下良好的基礎。安全感的建立是和父母功能的發揮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我能生存下去嗎(0-90 天)

從舒適的子宮降生到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以前豐富、穩定的營養現在完全中斷,羊水中的自由自在也被一種鉛一樣沉重的感覺代替。所有這些變化都是劇烈的:想喝水不能自己拿,想吃飯不知道飯在哪裏;頭不能擡,甚至連笑也不會;不能向別人示好,不能滿足別人任何需要,而自己的需要卻多得不得了,吃喝拉撒睡都是問題……會有人能毫不厭煩地悉心照料幫我生存下去嗎?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之初,就是伴隨着這樣的焦慮、惶恐和疑問度過的。

怎麼做?這個階段孩子最大的需求就是生存,從生理營養和心理營養兩個方面獲得滿足以便生存下去。生理營養即各種生理需要的滿足,而心理營養則並不是那麼顯而易見。這個時期嬰兒的心理營養主要有兩種:其一,被無條件接納。其二,被看成是最重要的人。

如果孩子在“無條件接納”和“重要感”兩個方面得不到滿足,孩子的安全感很可能會出現問題,佔有慾強,長大後可能會特別“黏人”。

我能做我自己嗎?(90 天-36 個月)這個時期,總體來講,孩子開始學習分離和獨立,以及爲自己的行爲負責。

4-10 個月

孩子比以前已經長大了很多,自我意識從此開始萌芽。另外孩子開始學會一些自我安撫的方法,如吃手,或者迷戀一些毛巾、柔軟的毛絨玩具等。孩子已經不像上一個階段那樣完全依賴母親了。

怎麼做?這個時候考驗的是母親自己有沒有安全感,是否能夠忍受孩子不再完全需要自己。如果母親安全感不足,就會把放手看做失去,從而給孩子過多的照料和關注,以求孩子像以前一樣完全需要自己。故而妨礙了孩子分離和獨立。

10-16 個月

孩子開始學會走路,這大大拓展了他的生活空間。孩子開始更多地交替嘗試親密與分離。常見的表現是,一會兒跑到你身邊讓你抱,一會兒又跑到旁邊自己玩。

怎麼做?最好的做法是,當他需要你抱的時候滿足他,當他想自己玩時也要允許他自己玩。而不是跟着你的情緒走,高興時不管孩子的意願拉過來就抱,不高興時卻又不理孩子。當然,這不是說我們不能掌握主動,想抱的時候可以去抱,但是如果孩子表示拒絕,就馬上放下,讓他自己玩。

正常情況下,經過多次的交替嘗試親密和分離,孩子建立了初步的安全感,就不會那麼黏人,也不會排斥別人抱他。

16-24 個月

開始嘗試更多的分離和親近,表現出明顯的“脾氣”,有時候顯得不是那麼好理解。比如:你幫他穿好衣服,他卻脫下來要自己穿,可是自己又不太會穿,穿不上就急切地要你幫,你去幫他,幫多了,他又不耐煩、生氣。

孩子的心理多少有些矛盾:他迫切地想要“自己來”,但是自己不會、不能的時候,又迫切想要你的幫助和支持。但是如果你過多地參與,他又會感到你干涉和妨礙了他的自主嘗試。

怎麼做?不要威脅。千萬不要對孩子說“再鬧我就不喜歡你了”這樣的威脅性語言,聽到這樣的話,孩子會更加不安。失去了安全感,不但不利於規矩的建立,更有可能損傷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動力。

最好的方法是跟着孩子的需要走。他想“自己來”,就給他空間,讓他自己做。他沒主動要你幫助,無論他做成什麼樣,只要沒有危險就不參與。但是在他表示需要幫助時,你也要馬上回應,當他覺得不需要的時候再停手讓他自己做。

24-36 個月

這個時期孩子能走了,會跑了,探索的空間更大了,他對許多事物都充滿興趣。但是這時他的生活經驗也相對匱乏,不太瞭解水、火、電、煤氣、攀高等危險因素的存在。如果你毫不在意,那孩子就會出現危險。但要注意不能因噎廢食,過分保護。

怎麼做?在環境安全的前提下,孩子探索自己和世界的活動應該被保證。同時用各種方法讓孩子瞭解危險,而不是嚴厲地禁止。比如,可以輕輕碰一下冒着熱氣的水杯,讓他感受到熱水的溫度。

另外,“分離”並不僅僅是時間和空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如果你準備好了,在和他相處時,就不要把目光全放在他身上,不做他的手,不做他的腳,更不做他的代言人。

影響安全感建立的2大家庭要素

1、和諧的夫妻關係

對於小嬰兒和低齡的幼兒來講,父母就是他的整個世界。因爲還不能夠區分自己的行爲和環境的關係,孩子經常把父母間的衝突歸因於自己不好、不乖,從而產生很大的不安和負疚感。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父母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美好的婚姻,這不僅直接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對於孩子社會化、人際關係等諸多方面也是大有裨益。

2、母親有足夠的安全感,情緒穩定

只有母親本人的安全感和價值感足夠時,纔不需用通過成爲“好妻子”或者“好媽媽”來證明自己好。如果過度期望通過“好媽媽”來證明自己,母親常常會陷入焦慮。而自信、穩定、成熟、理智的養育態度,既能減少媽媽不必要的內心消耗,同時也會帶給孩子安全而平和的狀態與氣質。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