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關於口才的故事

本文已影響4.9K人 

古代關於口才的故事1

相傳某布政使請按察使喝酒。席間,布政使因自己兒子太多而表示憂慮。按察使只有一個兒子,正爲兒子太少而發愁。布政司的一個案吏就在旁邊說:“子好不須多。”布政使聽了這話,於是說:“我兒子多,你又怎麼說呢?”那位案吏回答說:“子好不愁多。”說得二人皆大歡喜,大加讚賞,一起舉杯痛飲。

古代關於口才的故事

古代關於口才的故事2

在羣雄會盟之時,秦國、趙國相互訂約,說:“從今以後,對於秦國想做的事,趙國要幫助它;對於趙國想做的'事,秦國要幫助它。”過了不長時間,秦國發兵攻打魏國,趙國想援助魏國。秦王不高興,派人責備趙國說:“盟約上說:‘秦國想做的事,趙國要幫助它,趙國想做的事,秦國要幫助它。’現在,秦國想要攻打魏國,趙國卻想援救它,這不符合盟約。”趙王把這件事告訴了平原君,平原君把這件事告訴了公孫龍。公孫龍說:“趙國也可以派使者責備秦國,說:‘趙國想要援救魏國,秦國卻偏偏不幫助趙國,這不符臺盟約。’”宋徽宗政和初年,宋汝霖出知萊州掖縣。當時,戶部命提舉司購買牛黃以製藥用。使者們催逼得急如星火,州縣的老百姓競相殺牛,尋找牛黃,但一時根本無法滿足。宋汝霖向提舉司上疏說:“牛要遇到疫年,纔多病(膽結石)生出牛黃。如今長期過太平日子,融和之氣充塞天地之間,本縣境內的牛一個個膘肥體壯,沒有牛黃可以提取。”提舉司的使者無法反詰,掖縣因此免繳牛黃,全縣百姓無不感恩戴德。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