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隨筆(通用15篇)

本文已影響1.46W人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通用15篇)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

每到新的學年,中心小學的各個教學班都要新增不少生源,特別是中、高年級要集中全鎮大部分村小、及教學點的學生,這種中、高年級集中辦學方式在農村鄉鎮是一個普遍現象,特別是現今計劃生育抓得好,生源少,這種辦學方式可以更好地優化化教學資源,體現教育的均衡性。

可這件好事卻讓中心小學的教師非常頭痛,關鍵原因還是村小的教學質量差,並班後這部分學生的管理難度大。就拿這兩天併到我班的7個學生來說吧:開學第一天,感覺到自己還沒有進入到教學的狀態,學生似乎也還沒有從假期不回過神來,於是就找來上學期的試卷讓學生訂正。在發放試卷的過程中,我也瀏覽了一下剛轉來的學生的成績:最高分70分,最低分31分,平均分不足50分,比我班原來的平均成績少了十幾分,簡直不可思議。

可經過兩天的接觸,和他們課堂上的表現,我發現這7個學生中除了兩個學生學習新知識慢一點外,其他幾個能完全跟上班上中等學生的水平,特別是有幾個課堂上特別投入,如此表現,不可能學不好呀,這又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其一,村小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村小地理位置相對比較偏,一般的教師都不願意去,即使勉強派去任教,教師也是走馬燈似的更換,而能在哪裏留下來的,大多數都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這部分人一般都是民師出生,文化水平低,缺乏專業素養。民師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的產物,這部分教師年齡偏大,有些是教師甚至是父子兩代人的老師,雖然時代不同,但這些老教師還是秉承着過去的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方式。如今的教學相比幾十年來年前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他們所沿用的還是過去的老一套。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2

一年級數學期末考試試卷較好體現了人教版《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和目標體系。具有如下特點:本卷注重考查了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養情況,也適當考查了學生學習過程。試題內容全面,共計十個大題。試題整體較好地體現了層次性。本試卷從學生熟悉的現實情況和知識經驗出發,選取源於孩子身邊的事和物,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

一、試卷成績分析

本班現有XX人,全部參加了考試,總分XX分,人平均XX分,優秀人數XX人,優秀率XX%,及格人數XX人,及格率XX%。

二、試卷答題情況分析

第一題學生基本沒有問題,有極少數學生因爲粗心出現錯誤。

第二題填一填,這裏又細分爲7道小題,問題主要出現在第1,5,7小題,主要是學生對概念理解不清,第6小題超出課本範圍。

第三題,第四題這類題,教師在課堂上反覆強調,反覆訓練,學生掌握得很好,正確率高,出現錯誤爲數不多。

第五題,第六題有些學生空間方位掌握較差出現錯誤較多。第七題,填一填畫一畫,大多是學生掌握較好,少數學生出現錯誤。第八題第九題學生做的很好,正確率在90XX以上。第十題,附加題,少數學生作對。

總之,從這張試卷看,我班的學生大都掌握了課本提出的要求。在學生的能力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師的反思

1、對學生學習習慣和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夠,過分關注對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2、課堂教學不夠紮實,個別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掌握得不好,當時應對其加以輔導。

3、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舉一反三的靈活性的思維有待於提高。

四、改進措施:

1、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利用課堂教學及課上練習鞏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紮實程度。

2、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備好課準備,每一課都要做到“有備而來”。聯繫生活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思維水平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3、關注生活,培養實踐能力,加強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的聯繫,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是數學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多做一些與生活有關聯的題目,加強實踐活動,強化應用意識,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數學思考能力及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加強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尤其是動手操作認真分析和實際應用的能力培養。

5、教學中重視知識理解與形成過程,重視動手操作,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還要面向全體,承認差別,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教師設計的提問和練習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慾望。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3

數學作爲開發人腦資源,培養創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小學生集中精力,進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導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小學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啓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繫以前知識,爲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

一、用懸念導入

在導入新課時,教者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創建“憤”、“緋”情境,使小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慾望,能促使小學生自覺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使情、知交融達到最佳的狀態。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小學生回答:“能!”接着老師讓每個小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裏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小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小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着,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小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小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巧用遷移

數學學科的特點是邏輯性、系統性強,新知是舊知的發展和深入。巧用舊知導入新課,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幾”時,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段“孫悟空分月餅”的西遊記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一位賣月餅的老爺爺,望着那香噴噴的月餅,孫悟空和豬八戒讒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說:“你們要吃月餅可以,我先得考考你們”。他拿出四個月餅,說:“四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然後又拿出兩個月餅平均分給兩人。最後他拿出一個月餅問:“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說:“半個”。那麼半個用一個數表示怎麼寫呢?這下便難住了悟空和八戒。這裏利用小學生們喜愛的西遊記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利用舊知做鋪墊,過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啓”而能“發”,激起了小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三、借用教具導入

兒童的世界是獨特的。教學伊始,有目的地引導小學生觀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圖畫等教具,不僅能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應用數學能力。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先出示紅領巾、五角星、學校的多邊形花池等實物圖,讓小學生從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來尋找角。在教學“比的意義”時,老師出示一面國旗,滿懷激情地說:“同學們,今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週年。這是一面國旗,它的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然後再引出比的意義。這裏,既對小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師生共同營造出無比自豪的“愉悅”氛圍,同時,美麗的國旗也使小學生受了藝術美的薰陶。

當然,新課的導人方式還有很多,如講故事。猜謎語、做遊戲、聽音樂等。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一切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爲小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小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小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小學生願學、善學、樂學。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4

一.教學不能只憑經驗

從經驗中學習是每一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然而經驗本身的侷限性也是很明顯的,就數學教學活動而言,單純依賴經驗教學實際上只是將教學實際當作一個操作性活動,即依賴已有經驗或套用學習理論而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複活動;將教學作爲一種技術,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練習使之自動化。它使教師的教學決策是反應的而非反思的、直覺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覺的。這樣從事教學活動,我們可稱之爲經驗型的,認爲自己的教學行爲傳遞的信息與學生領會的含義相同,而事實上這樣往往是不準確的,因爲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這樣的感覺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錯誤的。例如:多年來我們在上覆習課的時候總有一個將知識做爲小結的環節,而且都是由教師給出答案,例如用語言或圖表羅列出所學知識。潛意識裏認爲學生是無法給出令人滿意的知識網的,事實並非如此,在教學實驗中學生能給出的總結形式包括:

表格式——條理性很強。思路清晰,概括能力強,有較強的周詳思維能力,內容包括章節的內容說明,主要運算法則,各種問題的解題方法、注意事項及例題。趣味式——具體、形象而且生動、有趣表現出製作者有着成人思索不及的豐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

彙報式——內容豐富、過程詳盡。表現出製作者情感豐富、能夠客觀的剖析自我。包括章節的主要內容,自我收穫學習過程中的感想、困惑和對教師的感激之情。

體會式——感受真切、信息豐富。表現出製作者能夠坦誠道出對學習對象的真實感受。如數學很有趣它與生活是緊密聯繫的,既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又能使人變得聰明。

可見,單純憑多年積累起來的教學經驗也不能夠準確的把握我們正面臨的家學對象。學生髮生了很大的變化,知識背景、學習數學的意義、不同的文化氛圍都帶來了影響。

二、理智型的教學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是職業化。它是一種理性的以職業道德、職業知識作爲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努力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理智型教學的關鍵步驟就是教學反思。對一名數學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對學數學的反思、對教數學的反思。

1. 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於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於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係的等方面去展開。

2.對學數學的反思

當學生走進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並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着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裏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爲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

要想多製造一些供課後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3.對教數學的反思

教得好本質上是爲了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合乎我們的意願呢?

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爲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啓發,但反思後發現,自己的講解並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並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三、教師對教學反思要注意的四個視角

1.自我經歷: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把自己學習數學的經歷作爲選擇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參照,我們每一個人都做過學生,我們每一個人都學過數學,在學習過程中所品嚐過的喜怒哀樂,緊張、痛苦和歡樂的經歷對我們今天的學生仍有一定的啓迪。

當然,我們已有的數學學習經歷還不夠給自己提供更多、更有價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麼我們可以重新做一次學生以學習者的身份從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動,並有意識的對活動過程的有關行爲做出反思。

 2.學生角度:教學行爲的本質在於使學生受益,教得好是爲了促進學得好。

在新課程實驗中,學習分段函數時,讓學生去了解出租汽車的出租費用、或家長工資中的扣稅標準,並寫出調查報告。

在講習題時,當我們向學生介紹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時,特別是一些奇思妙解時,學生表面上聽懂了,但當他自己解題時卻茫然失措。

我們教師在備課時把要講的問題設計的十分精巧,連板書都設計好了,表面上看天衣無縫,其實,任何人都會遭遇失敗,教師把自己思維過程中失敗的部分隱瞞了,最有意義,最有啓發的東西抽掉了,學生除了讚歎我們教師的高超的解題能力以外,又有什麼收穫呢?所以貝爾納說構成我們學習上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

大數學家希爾伯特的老師富士在講課時就常把自己置於困境中,並再現自己從中走出來的過程,讓學生看到老師的真實思維過程是怎樣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鍛鍊。經常去問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感受,藉助學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學行爲,是促進教學的必要手段。

3.與同事交流

同事之間長期相處,彼此之間形成了可以討論教學問題的共同語言、溝通方式和寬鬆氛圍,便於展開有意義的討論。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5

“先學後教”的核心是自學能力的培養,是學生主體作用的具體體現,因此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其從“學會”到“會學”無論是從實施素質教育的角度看,還是從終身教育、創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們數學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激發興趣,增強信心。

學生獲得知識的途經無非有兩個,或從別人的傳授中獲得,或從自己的學習中獲得。而通過自學獲得的知識往往會記得更牢。並且,學生通過自學獲得新知時,會產生一種愉悅的心情,這在一般學習中是不可能體會到的。所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興趣,是比較關鍵的。可通過一些科學家的例子來說服學生。我介紹了曾被人稱爲“低能兒”的愛迪生,他通過刻苦自學,終於成爲發明大師;著名數學大師華羅庚,出身貧寒,缺乏良好的學習環境,卻憑着超人的意志登上數學的高峯。這些典型實例,使學生受到啓發,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自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精心選材,因人而異。

在進行“先學後教”時,並不要求所有的知識都進行自學。針對小學生,主要是一些簡明易懂的內容可讓他們自學。教師要把好這個關,切忌千篇一律。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時,長方體的體積推導可與學生共同完成,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是在長方體公式的基礎上得出,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自學,搞清給他們的幾個思考題: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什麼關係,正方體的體積該怎樣算。通過看書同桌討論。很容易獲得新知。

三、循序漸進,指導方法。

教師的學習指導,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關鍵。一開始,教師可以對自學內容設計一些自學思考題,讓學生按你的思路學習,並從中學到以後看書自學,應該弄清哪些問題。經過一個階段的訓練,可以讓學生自己找問題,弄清學習這個內容所要搞懂的是哪些方面。教師可以在最後提問:通過自學,你學到了什麼?

總之,自學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培養形成的。在小學中,嘗試使用“先學後教”的方法,對推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產生很大的影響。對於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先學後教”的方法是切實可行的。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6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它是人類在生活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的經驗、揭示的規律,是人類幾千年來智慧的結晶。我們教學生學數學,就是教他們發現數學來源於生活,並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更好的使用數學,把數學同生活融爲一體,緊密地聯繫起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新課標》中也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會到數學的用途,並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就應把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熟知、親近、實在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材變的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能切實領悟,發現“數學”這一基礎性學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實用意識。那麼,現行的數學教材與生活的緊密聯繫體此刻何處?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感受它們之間聯繫?教師就應怎樣處理教材,才能體現數學教學新理念,怎樣組織教學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呢?現將觀點闡述如下:

首先,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繫具體體此刻那些方面?

新的數學教材與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區別,它不再以單一的學科知識爲主,而是着眼於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爲藍本,取學生的生活實際作爲素材,着眼於小問題,昇華出科學性的知識和技能,把學生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到大課堂,使得學生融入其中,其樂無窮。如小學低年級課改課程中,開篇以貼合孩子心理的智慧老人、機靈狗、淘氣、笑笑等作爲主人公,貫穿於整冊教材,學生和活靈活現的主人公一齊,暢遊數學這個充滿智慧的王國,寓教於樂。教材中包括如《人民幣》、《觀察物體》、《統計與猜測》、《時分秒》等直接聯繫生活實際的課題,使得學生能夠寓學於用,活學活用,樂學樂用,直觀而又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和學習數學的樂趣和用處。課堂練習的設計,摒棄了枯燥的寫寫、算算,而是以比一比、賽一賽等遊戲形式呈現,學生在情境中充滿激情的完成知識練習和個性構成,高質、高效的到達教學目標和要求,體味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其次,如何處理教材和課堂教學,讓學生感受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是有用的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

一、創設教學情景,使“數學教學生活化”。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用心性。主要包括:

1.新課導入生活化,激發學習興趣

枯燥而又幹涸的語言環境,會禁錮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使得學習變成生硬的知識灌輸過程。然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爲重要。因此,教師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教學中,要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設計孩子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采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以講故事,做遊戲,表演等趣味性的形式導入,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如:在教學《可愛的企鵝》一課時,能夠以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看過動畫片《海爾兄弟》嗎?海爾兄弟經常和爺爺一齊到世界各地去探險,春暖花開的這一天,海爾兄弟和爺爺又登上熱氣球出發了,不一會兒,熱氣球飄到了南極,在那裏他們看到了許多可愛的小企鵝(出示圖片:可愛的企鵝)。這是,海爾兄弟又發現了新的數學問題,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小組互相說說,看哪一個小組發現的問題多。”這樣,孩子們的情緒很快就被調動起來,投入到快樂的學習情境中去。

2.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形象、具體、生活化的特點,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能夠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直觀化,使難以理解的問題簡單化。如在教學觀察物體時,利用多媒體課件能夠直觀的像學生展示不同方位下的立體圖形,學生透過看、想,交流,更加具體直觀的瞭解物體的方位特性。

3.教學例題簡單易懂創設生活情境

以往的教師在把握教材是,大都是有什麼教什麼,不能夠靈活的使用教材。而今的數學教學要求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帶到課堂,要求在簡單的知識框架和結構上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讓課堂變得有血有肉。如在一節三年級的《鐘錶的認識》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加菲貓這個孩子們熟知而又十分喜愛的卡通形象帶到課堂上來,生動而又形象地給學生展示了加菲貓一天中的作息時間,讓孩子們主動說出主人公每個活動的準確時間,藉此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對時間的知識有了深刻的瞭解。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反應是用心的、熱烈的,充滿興趣的,這就使得學生把生活和知識融會貫通,對生活和學習產生了熱情和濃厚的興趣。

4.模擬生活創設情境

既然數學來源於生活有應用於生活,因此,如果在課堂上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帶到課堂上來,那麼,就真正實現了生活和學習的統一。例如,在進行《人民幣》的教學中,能夠爲學生創設購物情境,讓學生用人民幣進行購物實踐活動,在此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僅能夠真實的感受到實踐的細節,合作的樂趣,而且還能夠學習到購物時要守秩序,講禮貌,用過錢後洗乾淨手,買自己需要的東西,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等生活經驗,切實地在課堂上學會生活。

5.動手操作創設情境

好動是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在課堂上,能夠透過讓學生親身體驗、實踐操作、合作與交流,各種感官用心參與,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與表達潛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如在教學《有幾枝鉛筆》時,讓學生自己動手把鉛筆擺一擺,和同伴一齊列算式,實踐與合作潛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一擺,和同伴一齊列算式,實踐與合作潛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

6.運用實物(掛圖)創設情境

直觀具體的圖和物是學生最爲感興趣和最能調到學生用心性的,生動的圖畫和具體的形象能夠很讓學生快樂的陶醉在其中,不知不覺地把知識牢牢掌握。如在教學《找規律》時,能夠準備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等生動多彩的形象圖片來吸引孩子主動發現其中的規律。“動物園裏舉行運動會,小動物們可高興了,你瞧,他們排着整齊的隊伍走出來了。”教師分步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並試着自己貼出圖片,說出理由。

創設情境應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合知識背景出發,讓學生感覺到所面臨的情境是熟悉的,常見的,同時優勢新奇的,富搞笑味和挑戰性的。使學生在簡單和諧的氛圍中,用心主動地參與學習,產生強烈的探索慾望,真正做學習和生活的主人。在數學過程中,教師就應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律,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的實際,轉化“以教材爲本”的舊觀念,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實際需要對原材料進行優化組合。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加深學生對“身邊處處有數學”的體會。

二、研究生活中的數學,使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

數學教學不單單是爲了把書本上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髮現知識及規律產生的過程,長一雙充滿智慧、善於捕捉問題,發現問題和研究問題的眼睛。所以,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採擷生活數學實例,提煉生活中的實踐素材,爲課堂教學服務。

1.指導學生髮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既能夠幫其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學生徐錫數學的最佳途徑。低年級的學生數一數路上的交通燈、家裏的凳子、家用電器的數量,比一比身高、體重,認一認周圍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明白中高年級學生觀察數學美,如形體美、結構美等。感受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養成主動發現數學問題、學習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好習慣。

2.挖掘生活素材豐富教學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課本上所展示的知識相對來說是十分單一、靜態的,那麼,如果把學生的生活經歷拿來作爲素材,就能夠豐富課堂氣氛,使課本知識和生活經歷更好的結合起來,讓學生整體、客觀的感知數學,在生活中靈活的用數學,到達相輔相成的作用。如在教學小數的好處時,能夠讓學生自己去留意或收集平時的學習用品或生活用品的價格資料,如一枝鉛筆、一塊橡皮的價錢,或者一條毛巾、一斤蔥的價錢是多少,在課堂上把這些資料展示出來作爲題目資源,學生自然會覺得十分親切、真實,培養其熱愛生活的精神,也能在課堂這個小小的空間裏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給自己帶來的樂趣。

3客觀展現生活中的數學原形

在進行教學時,讓學生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蒐集資料,瞭解生活,提煉生活。例如在教學《出租車上的數學問題》時,教師沒有自己把資料展示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課前自己蒐集搭乘出租車的有關資料,如出租成的起步價,每公里幾家及等待時間與價格之間的問題,熟悉瞭解這些問題後,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使得課堂成爲師生、生生之間生動交流的平臺,種種生成性的問題在交流與研討中產生。學生藉此走進了生活,又瞭解到了生活中的數學,真誠成爲了生活和學習的主人。見解,使得課堂成爲生動交流的平臺,產生很多生成性的問題。學生藉此瞭解了生活中的數學,真正成爲了生活和學習的主人。

三、數學練習生活化,做到學以致用

設計生活化的問題,讓數學從生活中走來,再將數學知識迴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增強學生生活中的數學意識,又有利於發掘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這對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用心性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並被廣泛應用於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習數學知識,是爲了便於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與生活,學習致用。因此,在課堂教學結束後,能夠設計貼合學生口味的實際行的練習,培養學生運用的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與實踐活動、生活問題相結合。

1.具有生活化、應用性的練習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學中,教學就應努力發掘出有價值的實習作業,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因此能夠設計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開放性的練習,讓學生喜歡主動地完成。如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形象思維佔優勢,喜歡生動形象地事物。因此,能夠使用過關遊戲、兒童樂園和數學王國等形式,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高年級學生能夠進行實際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探索研究,找到最佳解決方案,改變學習和練習是學生負擔的狀況。

2.數學練習的合作性和實踐性,使學生自主完成

現行的數學教材使得教師不斷思考,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與合作性。爲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實踐潛力,爲構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個性和品質,能夠定期讓學生以班或組等爲單位,製作資料豐富多彩又充滿生活樂趣的《數學手抄報》或《數學牆報》,學生自主收集生活或透過圖書、網絡等發現的數學問題或數學常識,透過交流、研討,製作出趣味性、綜合性、啓發性的報紙,學生易於養成主動發現數學問題、自主交流合作解決問題的習慣。

3.學科生活結合綜合發展

學生能夠在已有基礎上,把生活中發現的已解決或尚未解決的數學問題,道聽途說的或充滿趣味的數學問題,透過《數學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不限制資料和形式,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獲取數學知識,使得數學練習更具有時代性、自主性和個性。學生對發現和探索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潛力更加深入。

4.評價生活化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

以往的數學評價往往只是單一的等級評價,只是起到了調查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況,以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枯燥而又起不到對主體的激勵作用。而生活化的數學評價,恰恰彌補了這些。在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狀況作以評價之餘,從學生的解題思路、潛力、習慣、情感、品質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價,表揚優點,提出不足,指出方向,使學生在真實而又生活化的情境中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樹立學習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學習數學的用心性。如對認真踏實、書寫工整地的學生評價:你的作業書寫的真漂亮,批改起來可真是一種美的享受啊!繼續努力吧,相信你必須會更加優秀!對聰明而又馬虎的學生:你的想法可真不錯,但是卻出了問題,好好查一查,看看問題出在哪裏?期望你告別粗心,和細心交朋友,老師相信,你必須會成功的!等等諸如此類的語言,會讓學生更愛學數學,更會學數學。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數學教學,需要靠教師用心的爲學生創造條件,在教學中爲學生儘可能的創設生動搞笑、貼近生活、富有生活氣息的生活問題情景和練習,把生活實例融入數學,數學問題迴歸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認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切實體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人人身邊有數學”,用數學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透過貼近生活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學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潛力和解決問題的潛力,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學會用數學。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7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數學內容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力求做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一)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通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爲什麼會產生。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衆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小學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於從學生生活中尋找併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爲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爲主動,變怕學爲樂學。

(三)用於現實生活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解知識從哪裏來,更要讓學生知道往何處去,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8

課堂練習的有效性是對教師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髮展需要所進行的教學行爲的評價,是教學價值的表現。因爲課堂練習的開展要從每個教學基本環節出發,層層推進,環環緊扣。在數學教學中,“練”就是關鍵,“練”就是將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內化的橋樑,“練”也是將這些經過加工錘鍊提升後外化的橋樑,只有提高了課堂練習的有效性,才能保證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提高課堂練習有效性顯得尤爲重要。

一、充分準備課堂練習

要體現課堂練習的有效性,在備課中就要對練習的形式、練習內容、練習難度、練習數量、練習在課堂教學環節的切入點、練習反饋形式進行精心設計,這是提高數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性的前提。練習形式可以口頭練習、筆頭練習、操作練習、自編練習等,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選擇適當的練習形式。在教學中也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己編題目給其他學生做,既拓展學生自己的思維,也加深對新知識的應用。

當然,練習的內容是最關鍵的部分,教師一定要精心選題,在大量的教學資料中去選擇適合課堂教學的例題、練習題、反饋題等,要選擇具有時代明顯、思維訓練有效、方法靈活、典型且有代表性的題目,要使學生做題不多,但收穫很多,而不是不分題目的特點時代性,一股腦的搬到課堂上來。

在選題時,還應使題目有一定的梯度。如果只練習同一梯度的題目,是無助於學生的提高,學生只會機械的模仿;練習有梯度的題目,從基礎題開始,逐漸提高,不僅理解了新的知識,還鍛鍊瞭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二、合理利用課堂練習時間

合理利用課堂四十分鐘的時間是提高數學課堂練習有效性的關鍵。首先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課堂上能讓學生探究的就讓學生探究,教師不要代替。特別是一些探究找規律的題目。在練習中發現學生碰到此類題目他們會模仿着自己去探究,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老師教學也輕鬆了許多。

三、正確對待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各種錯誤。

老師講過的新內容,不可能每個學生都能馬上掌握,教師通過練習來檢驗學生掌握的程度,學生在練習中出現了錯誤,說明他對老師講解的內容還沒掌握,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集體或個別的重新講清楚。另外,有些時候學生練習出現的錯誤是由於自己粗心或上課不認真聽講造成的,教師瞭解後可以督促學生細心解題和認真聽講。同時也應該意識到:失敗乃成功之母,許多時候學生都是在經歷了許多錯誤之後才真正的理解題目的含義和正確的解法。

四、對於學生的差異,要允許異步達標。

俗話說十根手指有長短,同樣,學生之間存在個體間的差異也是正常的,老師應尊重並正確對待學生中的個體差異。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能在接受新知識、新方法上要比其他同學慢,練習的有效性也比較低,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心與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同時也可以降低對他們的要求,允許他們經過較長一點的時間達到其他同學的標準,對他們出現的錯誤要耐心提供幫助,及時鼓勵他們的進步,增強學好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對於學有餘力並對數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教師可以爲他們提供難度較大、綜合性較強的題目,激發他們進一步學習數學的興趣,爲他們不斷設置更高的目標。

五、數學課堂上只有練習是不夠的,還應給學生提供課堂上的即時反饋。

曾有學者指出:“學習行爲和反饋之間儘可能短的時間間隔是學習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學習行爲和反饋之間的聯繫越緊密,學習就會越快發生”。同時通過反饋練習還能使教師和學生對學生學習都有一個全面的瞭解。

六、課後的反思也是很重要的,包括教師自己的反思和學生的反思。

教師在課後應反思自己課前準備練習題的難度和數量是否合適,反饋題是否能體現學生的學習效果;反思今天教學成功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學生反思課堂上哪些知識沒有學會或者哪些地方還不是很理解,應及時問同學或老師,把問題解決;也可以反思課堂上學習的新方法、新思想應如何應用到新的題目中,使計算更簡便;還可以反思課堂上做的題目中有沒有其他更簡便的方法等等。學生經過不斷的反思,學生的數學學習則會不斷的進步。

總之,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藉機調動一切有利的因素,不斷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學行爲與教學管理,才能不斷的提高數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性。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9

愛因斯坦曾把興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內驅力。因此,教師要注意設計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針對一年級小學生的特點,我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總結出以下幾點:

1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探求新知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老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智力振奮的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活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富有情趣的導入能馬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之很自然的進入學習狀態。

例如,在學習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認識鐘錶中“小明的一天”這一課時,老師饒有興趣地說:“我們先來玩一個猜謎遊戲,好嗎?小腦筋,動起來,聽仔細,猜謎底。‘小小駿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聲噠噠似戰鼓,提醒人們爭朝夕。’”聰明的孩子們躍躍欲試,一下子就猜出謎底是“鍾”。此時,老師出示各種漂亮的鐘(表),進一步創設情境:鍾是記錄時間的工具,人們想知道現在是幾時,就得藉助鐘錶的幫助。孩子們很快進入情境,激起他們認識鐘錶的慾望。教師繼續引導:我們小學生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呢?來看“小明的一天”,孩子們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調動起來,在快樂的氛圍中探求新知。

2

巧用兒歌——快樂理解、記憶深刻

一年級的小學生年齡小,從幼兒園到小學是一個大轉折,在教學中必須因勢利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樂中學、學中樂,發揮語言直觀作用,快樂學習。利用兒歌(順口溜)形式不失爲一種好辦法,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所學知識印象深刻。

例如,我在教學“書寫數字”時,把1—10這10個數字編成兒歌:1像鉛筆細又長,2像小鴨水上漂,3像耳朵聽聲音,4像紅旗迎風飄,5像掛鉤牆上掛,6像口哨吹聲音,7像鐮刀割青草,8像麻花擰一下,9像飯勺來盛飯,10像小棒加雞蛋。使用兒歌這種形象的語言,孩子們很容易就記住數字的樣子,既有趣,又記得牢,達到直觀形象,記憶深刻的效果。

再如,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對於大於號、小於號經常記混,分不清,記不牢,常常心裏明白誰大誰小,但一書寫就錯誤。我巧用兒歌:“開口朝前大於號,尖嘴朝前小於號,又平又直是等號,誰大誰小我知道。”牢牢抓住了這幾個符號的特點,一目瞭然,便於記憶,孩子們愉快地解決了難題,愛上了符號。

3

善用遊戲——輕鬆自如、喜愛學習

爲了避免一年級的孩子們上課注意力分散,不專心聽講,對自己約束力差的現象,我經常組織孩子們開展適當的遊戲活動。既有利於學生體力、智力、交際能力的發展,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多方面能力,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我在教學《數字6的讀寫》時,設計了“搶凳子”遊戲。6名學生圍着5把椅子繞圈跑,其他同學唱拍手歌,歌聲停止後,6名同學分別搶屬於自己的座位,比比誰的反應快,可是總有1 人不能搶到座位。通過此遊戲,學生們直觀地建立了數的概念,知道“5比6少1,6比5多1”。既複習了上節課“5”的知識,又激起了學生們學習新知的興趣,輕鬆自如,一舉多得。

又如,在教學“數的組成與分解”時,我設計了“找朋友”的遊戲。孩子們用慣用的“剪刀、石頭、布”的猜拳方法,公平選出4名同學參加遊戲。把這4名同學頭上戴上數字卡,伴隨着“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的旋律,邊跳舞,邊找朋友。頭飾上的數字能組成需要分解的數,就是一對好朋友。(如:1和7組成8,3和5組成8中,“1”和“7”是一組好朋友,“3”和“5”是一組好朋友。)學生們在輕鬆自如,快樂自信的遊戲中,感知了抽象的數學理念,其樂融融,樂此不疲。

4

利用多媒體----靈活多變、豐富多彩

隨着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也使我們的課堂靈活多變,豐富多彩。多媒體中圖、文、聲、像有機的結合,把抽象的數學問題生動、具象地呈現在學生眼前,更加直觀、感性,易於理解。

例如,在學習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前後”這一課時,課件播放運動員進行曲,先蹦出“森林運動會”這幾個字,有5只小運動員做着準備動作,隨着一聲哨響,小兔子、松鼠、梅花鹿、烏龜、蝸牛、開始奔跑起來,在美麗的森林裏,小動物們展示各具特色的動作,竭盡全力向前跑 ,同學們加油助威。最後,梅花鹿最先衝到了終點,其他動物依次排開。此時,屏幕上出現問題串:誰跑在最前面?誰在它的後面?小兔子跑第幾?烏龜跑第幾?孩子們彷彿身臨其境地參加了一次運動會,感同身受理解了“前後”這一知識。

多媒體的運用對教學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孩子們既學到了數學知識,又增強了競爭意識,寓教於樂,樂學好學。

5

開展競賽——適機鼓勵、愛上數學

我經常組織孩子們開展口速算競賽,開火車比賽,小組賽,奪紅旗等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對錶現突出的孩子適機表揚、鼓勵。多用“你真棒!”“你真善於動腦筋’’“你真勤勞!”“你說的真好!”“向你學習!”等鼓勵的話,使每名學生都能體會“我能行”。

對於學生來說,老師的一句句鼓勵,一次次肯定,一回回表揚都是他們成功的標誌,他們都能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信心倍增,勢不可擋。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認真鑽研教材,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就能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增強學習信心,使他們快樂學習,真正愛上數學課。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0

在教學中,我長期又細心地觀察了學習費勁、成果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的同學,發現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努力、嘗試、多次失敗的過程。現在的同學多是獨生子女, 義務教育的普和,他們一帆風順進入初中。優越感使他們養成怕麻煩--急於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敗,不敢面對失敗的心理。但學習處處有困難,在多次面對失敗之後心中的天平失衡,學習的熱情、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在學心上就不見進步。基於此,在教學中我試着運用了失敗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這一問題。同學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養、提高。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同學心理訓練,養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於挑戰,定能使同學學有所成。

小學三四年級,正是過渡時期。必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但是,要想讓同學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需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

對於優生有的聰明男生很好動,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需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有個同學非常聰明。就經常在中午出題留給他們做。就用專題來教育他不要總認爲自身聰明就可以不虛心學習。假如打擊他一次上課就能好幾天。所以對於優生上課也應該多關注一些。

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講什麼。要不時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

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着。這樣不止他們自身覺得有希望,嚐到勝利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果就要適時的褒揚。讓他們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身還是很有希望的。用愛心溫暖他們,讓他們體驗到愛。並且要想他們勝利就得在課下時間多協助他們。自身他們基礎不好很容易堅持不住所以多給他們講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讓他們一點一點的進步。除了這些之外,作爲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話要和聲細語。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同學講課時不論你多生氣,多着急,在給同學講課時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講解。永遠記住:沒有教不會的同學,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要做一名同學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纔會願意學這門學科。

要對症下藥,針對他們的優點展開各式各樣的活動。

但是,教學中,我明顯存在許多缺乏。比方,課堂開放過度,合作流於形式等。在今後教學中,我一定要真正讓同學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同學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1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教後反思

“用2-6乘法口訣求商(一)”一課對於學生學會除法運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節課我根據新課標精神,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抓住教材實質,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引領學生自主探索學習,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調整教材,促進課堂整合

本課更換了例2的教學情境圖,設計意圖相同但我認爲更加有利於學生提出和解決問題,同時聯繫幾道練習題的特點,將例2的教學穿插在闖關遊戲之中,分解了例題的長時間教學,也使整堂課思路更加整合清晰。

二、鼓勵多種算法,優化最佳算法

12÷3= 可以分給幾隻小猴?這裏老師放手讓學生嘗試,有獨立思考,有同桌交流,多種算法的展示,不僅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孩子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通過學習思維的碰撞、語言的交鋒、積極的評價,讓學生感受從多角度解決同一問題並學會從中擇取最佳方法的數學思想。這一活動中,給不同的孩子創造了不同層次的學習,張弛有序,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鍛鍊了能力,學會了學習。

三、聯繫已有知識,培養提出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整節課從始至終抓住新舊知識的生長點,喚起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爲學習新知識做好了孕伏和鋪墊。在教學例題和練習題中又再次讓學生經歷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乘除法之間的內在聯繫,不僅加深了學生用口決求商思路的理解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學生學會學習。

四、多層練習,促進學生思維

本課安排了學生喜愛的闖關遊戲---新發現,不僅將枯燥的口算練習趣味化,讓學生在遊戲的過程中掌握用口訣求商的方法,而且設計了觀察、發現規律的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競爭的意識。

同時利用獎勵卡,激勵學生積極地思考,並對學生的新發現給予評價和鼓勵,長此以往,必將使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積極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2

數學學習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基礎上主動建構的過程。正是這樣,數學課堂教學或是在創設情境、激活生活經驗中引入新課,或是在複習鋪墊、激活舊知中引入新知,以促進學生主動建構。凡是與舊知聯繫緊密、在舊知基礎上生長髮展的新知教學,都適宜通過複習鋪墊的形式引入新課。其關鍵是把握好複習鋪墊的度,既不可“密鋪細墊”將知識全“嚼爛了”再餵給學生,降低學生探索、思考、發現新知所應有的思維力度,也不可過於“粗放”,讓新舊知識之間仍然“高不可攀”,給學生的探索和思考留下難以跨越的“思維障礙”。在複習鋪墊時關鍵要把握好以下三個“度”:

一、把好時間長短之度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新授時間一般控制在前20分鐘內,這也是兒童注意力比較集中的最佳時域。爲了確保學生能在這最佳時域內有儘可能多的時間探索新知,複習鋪墊所用的時間要儘可能的短,一般控制在3分鐘以內。複習鋪墊通常以口答或簡要的筆算後口答形式爲學習新知拋好“錨”,打好“樁”,架起認知橋樑,促進學生遷移,引導學生主動建構。

二、把好題量多少之度

複習鋪墊時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將學生所學的知識全都“倒騰”出來。複習鋪墊的內容應該與學生所要學習的新知識有着最爲密切的聯繫,爲學生學習新知識所必備的“生長基點”。在複習鋪墊的題量上也應有所控制,過少則難以達到複習鋪墊的目的,過多則浪費了時間且易縮縛學生思維,關鍵是能恰到好處地激活新知“生長基點”。比如:特級教師徐斌老師在教學“9+幾”時,徐老師採用兒童喜歡的談話法導入新課:“小朋友,大家好!你們喜歡小動物嗎?看——小猴今天和我們一起學習數學呢!”接着,(出示小猴圖片)由小猴帶來了口算題進行復習鋪墊:10+1=、10+3=、10+5=、10+7=、10+8=、10+6=、10+4=、10+2=。徐老師在學生口算後提問:“通過這些口算題,你發現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學生有的說都是10加幾的,有的說這些題目得數都是十幾。徐老師接着問:“計算這些題,你爲什麼這麼快?”學生一下子發現:都是10加幾,就能很快算出得數是十幾。看似簡單的口算課,徐老師抓住了計算教學的本質,通過談話法,直接引導學生口算、觀察、體驗,感知10加一個數比較簡便。從而,爲新課中幫助學生理解“湊十法”做好鋪墊。8道口算題加兩個問題不到3分鐘的時間已做好最佳的複習鋪墊!

三、把好思維難易之度

複習鋪墊的目的在於爲學生學習新知搭建平臺,喚醒學生的數學思維,創設“最近發展區”,促進學生遷移,引導學生主動建構。因此,複習鋪墊時習題或問題的難度要適中,既要切中知識的邏輯起點,也要通過複習鋪墊準確切入全班學生的學習起點,創設出最佳思維情境,使學生產生“憤”、“悱”的求知心理,讓學生能“跳一跳,摘果子。”既有思維的挑戰性,又能品嚐探索成功的喜悅。還以特級教師徐斌老師教學“9+幾”爲例:在複習鋪墊時,徐老師並沒有亦步亦趨地先複習把一個數分成1和幾,而是通過8道口算題並輔以富有啓發性的提問:“通過這些口算題,你發現有什麼共同的地方?”“計算這些題,你爲什麼這麼快?”當學生髮現“10加幾都得十幾的”規律後,徐老師直接出示例題“9+4”,並引導學生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這樣的複習鋪墊可謂“切中要害”——既激活知識“生長基點”,又激活學生的思維,彰顯數學課堂的思維活力。

總之,複習鋪墊之“度”既要關注知識體系的邏輯起點,也要關注班級學生學習的認知起點。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現實表現,靈活調控,有效鋪墊,讓複習鋪墊到位而不越位,真正發揮複習鋪墊的激活舊知、啓迪思維、促進遷移、引導建構之功效,順利實現認知結構的同化或順應。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3

一、成功之處:

1、教學重基礎、全面反饋、再提高、再發現。

2、 貼近實際,專題教學,加強針對性訓練,開展專題教學方式,各個擊破的教學思路。

注重單元試卷、綜合試卷、學生自我評價的反饋,把每一章節的知識聯繫在一起教學,加強知識的連貫性,調動學生的教學積極性,提高每節教學課的效果。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要靈活選擇時機進行專題測試,在專題測試試卷評析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對本張試卷所反映的情況進行一次書面自我評估。在查漏補缺之後,綜合各單元所反映的情況,進行綜合性試卷反饋,即有的放矢的進行鍼對性補缺、定向教學,發現問題,再進行定向突破。訓練中必須要做到定時定量,追求速度和效果的統一,鼓勵學生爭取記錄好人手一冊“總教學錯題集”,靈活運用錯題集,經常翻閱分析,力爭錯誤不再重犯。集中補“缺陷”,真正提高教學效率。

3、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原則,教師把學生的各種反饋信息經過去僞存真,去表及裏的分析、歸納和整理,逐層讓學生這個主體去發現、提出新的問題,引導思考、探討、總結, 靈活運用,找到學生掌握的整體性和局部性的缺陷,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二、不足之處:

1、太相信學生,畢竟是學生自制力差沒督促和檢查錯題集中的體是否掌握。

2、沒有耐心忽視了一些學生。

3、總結的較少。

三、今後的努力方向:

多總結學生做題時出現的錯誤,嚴格要求,達到不失的分就不要失。錯題集要不定時抽查,讓他們自己自覺學會。對學生要耐心讓他們取長補短積極學習更上一層樓。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4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要針對一個個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齊答是教學中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集體做出回答的一種方式,在教學中經常被應用。

齊答讓我想起了“濫竽充數”的故事。也讓我想起來剛工作時的情景。剛從學生變成教師,那時滿腔熱情,上課學生齊答,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我天天樂滋滋的。想現在孩子真聰明,當教師多輕鬆,快樂。後來,時間久了,發現許多學生在我帶領下,知識、能力等都沒長進。我才知道齊答問題時許多學生隨聲附和。我給學生“創造”太多當“東郭先生”的機會。

一,齊答不利於培養潛能生理解與思考能力。齊答、搶答問題,使大部分學生不能條理清晰地深入思考,他們還沒思考好,結果就被一些優秀生說出來了。久而久之,不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刻性。有一部分學生即便有了新想法,無機會表達而被衆聲掩蓋,不利於學生個性思維和創新思維的發展,教師也很難把握住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脈搏。

二,不利於學生完整性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齊答、搶答時,學生倉促思考、追求速度,用最少的文字來表述答案。有時,這種表達是以犧牲其具體、形象、準確和完善美爲代價的。而這恰恰對學生表達能力的鍛鍊與培養形成致命的破壞。

三,不利於調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全體學生思考速度快慢不一,但在老師的追問和自身攀比心理作用下,學生就要搶答,學生爲“強”而“答”,不是爲“答”而“強”。速度會成爲他們心中最重要的因素。這時,學習差一點的同學幾乎爭不到回答的機會,他們就會逐漸失去興趣與信心。長此以往,課堂就成了滋養懶惰的溫牀。一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個人素質無從提高,成績出現兩極分化。

四,不利於老師及時準確地掌握課堂反饋信息,從而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學生齊答、搶答,表面現象往往會讓老師只看到課堂最理想的一面,從而過高估計自己的教學效果,認爲教學目的已經達到,但實際情況可能是:參與者少,旁觀者多,學懂的少,糊塗的多。就像我當時一樣,還認爲自己的設計多適合學生。

但齊答反饋面廣,在教學中也有自己獨特的作用。

(1)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適應性差,師生的情感還未得到充分溝通,齊答可以消除答問的緊張、畏懼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思考問題,爲逐步過渡到獨立回答問題做鋪墊,如果要他們面對全體同學獨立回答問題,從心理上會產生緊張、畏懼感。教師提問採用齊答的方式,可以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信心,消除畏懼情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齊答是一種集體行爲,每個學生都置身於“大流”之中,他們大都力求表現自己不甘落後、自尊、自強的心理願望。從衆心理,是指個人的認識或行爲在集體的壓力下,不由自主地與多數人保持一致的心理傾向。創造學習氣氛和教育情境,產生學習共鳴,使學生自覺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他們就容易接受問題,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由於齊答是集體行爲,有互促作用和很強的感染力,加之齊答的問題一般較易,所以就便於使學生獲得成功。而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

(3)齊答可以是全班、小組或幾個人的集體行爲,這就給學生之間提供了一個學習競爭的機會,還可以培養學生熱愛集體、關心集體的風尚。如果教師再輔以適當的激勵,他們就更能強化“不能在老師、同學面前顯露自己的無能,不能因爲我一人給集體丟臉”的心理。這樣,他們就會自覺地去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齊答面廣,但學生情況不一,在齊答時教師要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時間並且注意每一個學生的狀態,控制和把握好齊答的時機和內容。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5

在教學中,我長期細心觀察了學習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的學生,我發現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努力、嘗試、多次失敗的過程。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家庭獨生子女優勢”、義務教育的普及,他們一帆風順進入初中。優越感使他們養成怕麻煩--急於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敗,不敢面對失敗的心理。但學習處處有困難,在多次面對失敗之後心中的天平失衡,學習的熱情、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在學心上就不見進步。基於此,在教學中我試着運用了失敗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這一問題。學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養、提高。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養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於挑戰,定能使學生學有所成。

但是,教學中,我明顯存在許多不足。比如,課堂開放過度,合作流於形式等。在今後教學中,我一定要真正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教師教育學生、引導學生最好的方法及途徑。興趣沒有了,學生學得也就沒勁。我覺得學生學習沒有興趣,主要原因在於教師沒有創設良好的環境,應該把題目放在學生的生活中,讓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學習。比如:我在教學除法的過程中,“買東西”老師做顧客,請學生做小小售貨員,東西當然由顧客決定,需要的錢數就需要小售貨員作答。答對的要給以獎勵,這樣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學生們會搶着回答,那就請坐的最認真,上課聽課最認真的學生回答。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請同桌之間相互做顧客和售貨員,看那兩個小夥伴合作的最好,要適時的進行表揚,並加以物質獎勵“小五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比以前有進步,從而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再就是對學生的問題一概不拒。雖然有些孩子提出一些我們回答不了或聽不懂的問題或與知識關係不大的問題,我讓他們放入問題銀行等到以後自己就能解釋,並不所有的問題都需要老師來回答,只要認真學習自己就能解決問題。我覺得這樣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增進師生關係。

還有在平時上課應該讓學生自己找出信息,自己提出問題,獨立解決問題,並引導學生進入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