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故事讀後感(14篇)

本文已影響1.62W人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史記故事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史記故事讀後感(14篇)

史記故事讀後感 篇1

《史記》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傾其一生的心血創作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中國上古傳說中的皇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共三千多年的歷史。全書包括是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多萬字。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後來歷朝歷代的正史,產生了影響,魯迅先生稱它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在司馬遷的筆下,一個個人物栩栩如生,他們有自己獨特鮮明的個性。那些平淡簡潔的語言,卻讓人讀起來彷彿置身於其間。

走進《史記故事》,那些王侯將相、士族文人的音容笑貌躍然在紙上。有的聖明賢德,有的殘暴不仁,有的英勇無畏,有的昏庸無能……堯舜的開啓聖得,商紂王的酒池肉林,殘酷刑罰,周厲王的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周幽王爲博美人一笑而烽火戲諸侯,楚漢雙雄的風起雲涌,廉瀾的將相和,很多很多,讓人走在歷史的長河中,彷彿看見了司馬遷在奮筆疾書。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祖先的智慧,祖先的創造,祖先的無私奉獻。我們中華民族能長盛不衰,正是因爲他們這種無私精神的照耀。

這本書讓我感受到做人要從小樹立起遠大的志向,制定奮鬥目標,爲將來做好優良基礎。

司馬遷寫的《史記故事》會很容易跟着司馬遷的思緒,爲那些熱淚盈眶的悲劇英雄感動,又爲那些貪圖便宜的小人憤慨。

困難與挑戰給人挫折,卻能讓人奮進,而保守雖暫時保身,但卻會讓人墮落淘汰。所以我們遇到挫折,就要做一隻勇於同風暴拼搏的雄鷹,展翅高飛。

只有這樣,我們纔可以看到風雨時候的陽光

史記故事讀後感 篇2

在今年的暑假裏,我利用幾天的時間認真細緻的讀了《史記》一書。它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共有一百三十卷,五十二萬多字。看《史記》就彷彿在作一次足不出戶的歷史旅行,回顧了各種歷史事件,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

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白話文編本,原作者是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這本書內容很豐富,裏面的歷史人物栩栩如生,有許許多多的歷史典故、成語和名人故事。通過看炎帝、黃帝的故事,我終於明白了“炎黃子孫”的真正含義,讓我忍不住崇敬他們;我也知道了堯、舜、禹的傳說,對大禹治水時“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非常敬佩;我知道了“戰國七雄”指的是什麼——齊、楚、燕、趙、魏、韓、秦七個國家,他們之間頻繁的戰爭,讓老百姓遭受了巨大的災難和痛苦;我還知道商湯、勾踐、蘇秦、孫臏、張儀、張良、秦始皇等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他們有的足智多謀、有的英雄善戰、有的博學多才、也有的殘暴無良。我最喜歡愛國詩人屈原,他不僅博學多才、見聞廣博,而且做事光明磊落、堅持正義,有一顆愛國的心。我真希望他不要抱着石頭,投汨羅江而死。

我看完了一遍這本書,真的還想再看一遍。這本書大大豐富了我的歷史知識,通過看《史記》我也能講幾個歷史故事了,而且對歷史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讀了這本書,我對“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了更多的理解,歷史實在是博大精深,以後我還要看原著的《史記》,更要看其他有關歷史的書,從而來豐富和提升自己。

史記故事讀後感 篇3

孫臏是《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的後人,號稱“兵學亞聖”,是春秋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但是他的一生命運坎坷,由於自己的才華被同門師兄弟龐涓所嫉妒,被龐涓陷害挖掉膝蓋骨,失去了雙腳。我想,此時的孫臏除了身體的疼痛,更嚴重的是心靈的創傷。但是一個無法站立的人,卻能夠在戰場上指揮億萬大軍,成爲了傑出的軍事家,依靠的是他堅強的毅力和足智多謀的才華。

在這篇故事中,讓我領略到了孫臏兵法戰略的厲害。比如“賽馬”,孫臏讓田忌用下等馬和對方的上等馬比;用上等馬和對方的中等馬比;用中等馬和對方的下等馬比,這樣一來,田忌就只有第一輪迴輸了比賽,其他兩個輪迴必勝,最終輕鬆的取得了勝利。還有著名的“圍魏救趙”,孫臏說:“想把一團亂的東西解開,不能東拉西扯;在一旁勸架,也不能勸着勸着就摻合進去。避實就虛,出其不意,一旦形式產生變化,問題自然就會解決。”最終田忌將軍採取了孫臏的戰略,利用魏國出兵攻打趙國一定派出的是精銳部隊,而留在國內的是老弱病殘的推理,沒有直接出兵去救趙國,而是攻打魏國老巢,魏國的精銳部隊聽到這一消息,立馬打道回府救自己的國家。這樣一來,既解了趙國被圍攻的危機,又讓魏國疲於奔命,一舉兩得。從這些戰略中,足以看出來孫臏是一位足智多謀,精通兵法的軍師。最後的“馬陵之戰”,孫臏依舊利用高超的計謀將陷害自己的仇敵龐涓一舉殲滅,萬箭復仇。

作者最後寫到,當太史公司馬遷遭受宮刑時,不願意苟活在世,是孫臏這類人物的故事激勵了他,讓他勇敢地活下來,最後完成了《史記》的寫作。

讀完這篇故事我有兩點感受很深刻:一是當我們遇到挫折時一定不要放棄自己,要堅持自己的理想。二是《史記》真的很有趣,書中不僅僅可以學到許多才智超人戰略故事,還有故事人物的許多優良品質值得我去學習。

史記故事讀後感 篇4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是一種汲取,而寫作就是一種訴說。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要想寫作水平有所提高,學生盡最大可能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增加課外閱讀量。王子豪同學從小就喜歡上了閱讀。在低年級時,在老師的引導下,從讀繪本開始慢慢的,相繼讀了《十萬個爲什麼》、《昆蟲記》、《狼王夢》、《海底兩萬裏》、《祕密花園》、《我要精彩》、《史記故事》、《神祕島》……每讀完一本書,王子豪同學都會寫一些小隨筆,一定做到有感有悟,內容的透徹,文筆的流暢,足夠讓你流連。只有有了足夠的閱讀積累與儲備,才能在寫作上,學以致用,遊刃有餘。真所謂“勞於讀書,逸於作文”。

隨着年齡的增長,媽媽也加入到讀書行列,每晚都會抽出一定時間,與孩子親子閱讀。在今後閱讀中要有所選擇、甄別,多讀好書,多讀名著,讓精神境界獲得淨化,視野得到開闊,思維得以活躍,詞彙極致豐富。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可見讀書對一個人的影響。五常仁德一小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讀書小明星、書香家庭、讀書推薦、讀後感演講等活動,培養了學生們的閱讀習慣,鍛鍊了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

學校給孩子創造了更多的閱讀空間和展示機會,有更多的孩子在書海中收穫着、成長着!從小培養孩子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讓孩子受益終生。在家裏父母也可以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更好地增強孩子的閱讀能力,又讓父母走進了孩子的心靈世界,增進了和孩子之間的交流。讓我們和孩子一起閱讀吧!

史記故事讀後感 篇5

書一直是人類的朋友——不過,這位朋友與我們每個的交情都不大一樣。也許是泛泛之交,也許是心心相惜的知心朋友......這其中的原因就太多了,正所謂書海無涯,所以又有許多人望洋興嘆

在兩千年前,一位偉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後,忍辱負重,以心靈和血肉之軀完成了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而個人就是司馬遷;這不是學著作就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史記故事》。《史記》全書共130篇,52萬多字,記載了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三千餘年的歷史。

書中記載了許多歷代以來的氣概人物,如被叛徒殺死的農民起義領袖陳勝,“有志不在年高”的甘羅,以及項羽、荊軻等等。其中,最讓我敬佩的便是那十二歲就被秦始皇封爲上卿的甘羅了,甘羅是甘茂的孫子,甘茂去世那年,他才十二歲。他雖然年紀小,但是他已經熟讀兵書,巧用“反奸計”,讓原來秦燕兩國聯盟攻打趙國的計劃改變成了秦趙兩國聯盟攻打燕國。最終,燕國打敗,秦國勝利取得燕國十六座城邑,趙國取得了十四座城邑。於是,甘羅就這樣立了功勳,被秦始皇封官爲上卿。不僅如此,秦始皇又把原來屬於甘茂的土地與房宅也賜給了甘羅。

讀完了全書後,我受益匪淺:我們要向甘羅學習,多珍惜時間用來思考問題。在遇到大場面的時候要保持冷靜,有條有理的向對方分析利與弊!向韓信學習:當面臨比你強的壯漢時,要忍一忍一時之辱,不要衝動逞強,匹夫之勇是沒有用的,當然不是讓你懦弱,而是讓你哲時忍耐而後奮發圖強。向勾踐學習:也許現在的境況很糟糕,但是,只要我有信心,就一定能改變!

史記故事讀後感 篇6

煮酒論劍、大義凜然,《史記》裏的人物哪個不是黜陟幽明。那蕩氣迴腸、終生難忘的故事仍爲人們傳誦不絕。

《史記》的第一個故事便是五帝的傳奇故事:講了爲人們的利益歷盡艱辛的炎帝,聰明機敏、明辨事物的黃帝,明察是非、做事一絲不苟的唐堯,謙讓有禮又以德服人的虞舜,治水有功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禹。他們都具有難得的品德,他們爲人類發展進化作出了無量的貢獻。

《史記》中還有一個故事:晉公子重耳流亡時,絕糧斷炊,而他的隨從介子推爲了保住重耳的命,不惜割下打退上的肉讓重耳充飢。當到達晉國成功登基後,其他幾位隨從都得到了獎賞,唯獨介子推什麼賞賜都沒要,而且還帶着老母隱居山中,重耳一氣之下下令放火燒山,其實是希望介子推能出山,但是介子推最後還是燒死在了山裏。重耳後悔不已,爲了表達自己的歉意和謝意,重耳決定將這座山命名“介山”,並且規定每年這時家家都不可以生火,這便是著名的“寒食節”。介子推這種爲主人無怨無悔而在所不辭的忠義、一身清風的廉潔令人驚歎和讚賞。除了堅貞不渝的介子推和爲人類發展做出貢獻的五帝。

《史記》還有許多故事:孫臏和龐涓之間的明爭暗鬥;愚蠢至極的秦二世;識大體的藺相如、知錯就改的廉頗;西楚霸王項羽的傳奇;匈奴首領單于殺父自立的殘忍無理;管仲和鮑叔牙的生死之誼;穩重謙和的晏子。這些故事離奇生動,攝人心絃。不愧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據史料記載《史記》作者司馬遷受過宮刑,在古代,宮刑對男子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恥辱,但他在欲輕生之前想起“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終於,他想通了,也終於使他的死“重於泰山”。

《史記》是一部明寫歷史的書籍;是一本體現作者感情精神文明的書籍。看史記,也就是在看司馬遷的內心世界。相信你一定會喜歡這本書。

史記故事讀後感 篇7

我讀的《史記故事》,是節選自司馬遷《史記》中的一些人物故事的白話本。這本書只節選了30篇史記中的故事。古人說過“一葉而知秋”,讀《史記故事》我完全可以領略《史記》的歷史、文化的精深。

仰望夜晚的蒼穹幽深而遙遠,繁星閃爍,又使多少人沉醉其中,迷戀、憧憬,感慨萬千。《史記故事》猶如這深邃的夜空一樣給人思考、哲理,前車之鑑的警醒。

走進《史記故事》一個個帝王將相,士族文人的音容笑貌、談笑風生躍然紙上。跟隨他們的腳步,我目睹了他們在那個時代留下的串串印記。有的人聖德,有的殘暴,有的英武,有的昏庸,帝堯禪讓開啓聖德,商紂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無不揭露其有多殘暴,周厲王防民之口,讓百姓道路以目的暴虐無道,周幽王爲搏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的昏庸,項羽劉邦的楚漢相爭的風起雲涌的治國策的較量,廉頗藺相如將相和的美談。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鮮明的人物成爲古今文學典範。這也許就是母親說的幾千年來我們中國人厚重的文化底蘊,是我們的文化樹的根基。只有這如此豐厚的根基,我們中華民族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讀史使人明智”說的一點也不假。《史記故事》作爲歷史書籍帶給我們的思考無窮無盡,它的哲理讓看過他的人一生受益。當我讀到《臥薪嚐膽》時,越王勾踐的毅力,改正錯誤的決絕,讓我心生佩服,他讓我明白:面對困境時,我們的心態決定了我們的未來。《破釜沉舟》、《背水一戰》讓我對軍事家項羽、韓信敬畏不已。“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讓我們這些後輩明白:身處絕境拼死一搏的能量有多麼巨大!《紙上談兵》趙括慘敗秦軍,讓我明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個語言的巨人,卻可能是一個行動的矮子。我們要多思考、多實踐。每一個故事,讓我們讀過之後,都是一種啓迪;每一個故事我們領會之後,都將變成我們的一種智慧!

我讀了至少五遍《史記故事》纔敢拿起筆寫這篇讀後感,因爲他的厚重、智慧、仁德,不容許我褻瀆!

史記故事讀後感 篇8

這個暑假,我讀了不少書,有《八十天環遊世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還有《史記故事》,其中讓我受益匪淺的則是《史記故事》。《史記》被魯迅譽爲”史記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既是史學著作也是文學著作,它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本書,讓我看到了逼真的歷史場景——硝煙瀰漫的戰場、繁榮昌盛的唐朝,也讓我看到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項羽、劉邦、廉頗、藺相如……這些故事扣人心絃,看得我心情跌宕起伏,有時心曠神怡、有時神情緊張、有時無可奈何……

《史記》中我最喜歡的故事就是”鴻門宴“。談到楚漢之爭,最出名的不外是鴻門宴,”鴻門宴“說的是項羽、劉邦共同滅亡秦國之後,范增見劉邦有獨霸天下的心,因此舉辦了暗藏殺機的宴會,這個宴會就是著名的”鴻門宴“。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餚,但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范增召項莊舞劍爲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爲保護劉邦,也拔劍起舞,掩護了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得知樊噲是劉邦的參乘時,即命賜酒,樊噲站着喝完了,項羽又問能不能再喝,樊噲說,臣連死都不怕,一杯酒還有什麼值得推辭的。樊噲還乘機說了一通劉邦的好話,項羽無言以對,劉邦在張良的幫助下乘機一走了之。我們清楚的看到了劉邦的圓滑柔韌、張良的機智沉着、項羽的坦直粗率、樊噲的忠誠勇猛、范增的果斷急躁。

讀了《史記》,不僅豐富了我的見聞,增加了我的知識,還對我的寫作有着莫大的幫助。讀書真好!

史記故事讀後感 篇9

《史記故事》爲二十四史之首,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傾其一生心血創作的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史記故事 》這本書既是一部史學著作,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開創了我國史傳文學的先河。其中《五帝的故事》是我最喜歡讀的。虞舜舜帝是我最喜歡的皇帝。他胸懷寬廣,總是把好東西讓給別人。哪像我,一看到好東西就像佔爲己有。他會和周圍的鄰居分享好東西:成熟的高粱,辛辛苦苦捕捉來的、活蹦亂跳的小魚,還有稻穀,米飯……但是,和我們比,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食物多數是用高科技製成,得來全不費工夫,有好的,肯定自己獨吞!而那時,一切糧食都是自己辛辛苦苦中出來的,看着成熟的糧食,心裏總有一番成就感,喜滋滋的。堯帝把自己的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虞舜,虞舜並沒有因爲她們是公主就寵慣她們;而是像民女一樣讓她們拜見公公婆婆。他的後母一家(他的後母,弟弟象和親生父親)知道虞舜有這麼多的金銀財寶和兩個美若天仙的妻子,十分嫉妒。他們讓虞舜去修屋頂,自己卻在下面放火,妄想燒死虞舜。可虞舜靈機一動,他雙手舉着兩頂寬大的斗笠,像雄鷹一般輕輕跳下。斗笠充滿着風,虞舜毫髮未損。家人們又讓他去挖井,虞舜自己在挖通道。待家人把井口填上,想活埋了虞舜時,他不慌不忙的從通道里出來。讓人佩服他的`機警過人的同時,更加敬佩他的寬宏大量。

舜帝登基之後,仍然對父母恭恭敬敬,一點也沒有天子的嬌寵,後來還讓弟弟象做了有鼻地方的諸侯。

虞舜一心爲國,最後在巡視南方的途中累死了。人們十分敬仰虞舜的孝行,把他埋在九嶷山上,築起高大的陵墓,以示懷念。

我想,我們要像虞舜學習,做一個一心爲國、胸懷寬廣的人!

史記故事讀後感 篇10

今天,我讀完了《史記故事》這本書,書中很多的英雄豪傑,讓我心裏有說不出的感慨!

在這本書中,我認識了許多英雄豪傑:炎帝、黃帝、唐堯、大禹、虞舜在這些人的背後,又有着不同尋常的故事。神龍氏嘗百草大家都聽說過吧:炎帝發現一些植物可以醫病,他爲了讓百姓們過上不受病痛的折磨,用自己的身體作實驗,一一去嘗那些植物,最後不幸吃下了一種名叫斷腸草的植物,身亡了!他這種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還有大禹治水、嫘祖製衣等等,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風衣足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史記故事》中有許多愛國的偉人,每個人的愛國方式都不同。有的是當兵保衛國家,有的則是發明新產品來解決國家的問題,還有的在各種國際比賽中爲國爭光等等。我們雖然不能像屈原那樣,也不能處理國家大事,但是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每一個人都可以爲國家盡一點力。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不亂扔垃圾、愛護公物、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好好學習這些看起來像是小事,但是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國家就會有很大的變化。這些愛國行爲雖然渺小,但是久了必定聚沙成塔,我們的國家也會因此永遠興盛。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文明的國家。古今中外,有許多的人爲國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讓我們的生活變的風衣足食。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那樂於助人的精神,學習那英姿颯爽的神態,學習那尊老愛幼、以德服人的高尚品質。但是,我們不能學那些昏君爲了自己快樂,而做了一些傷天害理、魚肉百姓的事。

文學是比鳥飛得還遠的夢想、比花開得還美的情感、比星還亮的智慧,是我們一輩子都忘不掉的信念。讓我們自由地徜徉在書的海洋裏吧!

史記故事讀後感 篇11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一看到這句話,大家肯定會想到兩個字——《史記》。沒錯,今年暑假,我就品讀了這部輝煌的歷史鉅著。

《史記》這部書記敘了從黃帝到漢武帝發生的史事,是我國的第一部記傳體史書。它逐一記述了夏、商、周、秦的興盛和衰敗的原因,堪稱一本百科全書式的鴻篇鉅製。

《史記》的作者是西漢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在父親的薰陶下,他20歲就開始遊歷全國,收集素材。在他47歲時,他因爲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腐刑。出獄後,司馬遷忍辱負重,花了20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史記》,完成了他父親的遺願,也終於名垂於青史。

品讀全書,我心中百感交集。我笑烽火戲諸侯的幽王,我憎驕奢淫逸的紂王,我贊愛國、執着的蘇武,我頌敢於自薦的毛遂,我敬潛心鑽研道德學問的老子……

在我心中,”英雄“這個字眼不誰都能配得上的,而在這本書中,我就找到了很多名副其實的大英雄,項羽就是其中之一。他在鴻門宴時放走了自己最有力的競爭對手——劉邦,在告別了虞姬之後,他突圍失敗,被困在了東城,也損失了700餘人,到了烏江,一位亭長讓他渡船前去江東稱個王,但是項羽婉言拒絕,並把他的烏騅馬贈於亭長,然後,他讓僅剩的二十多人拿着短刀,跟漢軍打肉搏戰,在殺了幾百名漢軍之後,拔劍在烏江自刎。

像這樣讓我受益匪淺的故事,《史記》中還有很多很多,看了之後,讓我彷彿徜徉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細細品味着每一個歷史故事。我彷彿看見了太史公在昏暗的光下,時而奮筆疾書,時而若有所思……

史記故事讀後感 篇12

許多人都知道司馬遷,也都知道他所着的《史記》。這幾天,我找到了《史記》的簡縮版,認真地閱讀了一遍。

《史記故事》是從“五帝”講到“張騫”,把中國古代黃帝時期到西漢時期這一段歷史幾乎都寫了進去。這本書是我國第一部偉大的紀傳體通史,體現着古代史官的眼界和良心。無論是體例還是寫作風格都影響着後代史書的撰寫和編纂。作者司馬遷忍辱負重,謹承家學,以入木三分的洞察力和秉筆直書的責任感,寫作了偉大的《史記》,客觀地記錄中國朝代的興替,恰當地評價了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再現了當時波瀾壯闊的歷史社會畫面。魯迅先生稱其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故事》讓我認識了不少名人以及他們的功過。如:神農氏嘗百草、周武王滅紂、田單火牛破燕軍、愚蠢的秦二世等等。他們的功值得我們學習,過則讓我們警醒,提醒後來的人們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這些故事寫得十分優美,其中,一些故事還有着詩句呢!如:荊軻刺秦前太子丹辭別荊軻時的詩句:

此地別燕丹,

壯士發衝冠。

昔日人已沒,

今日水猶寒。

這樣的詩句,至今讀來,仍令人心中頓生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悲壯離別之情。

這本書還讓我瞭解到了不少神話傳說。如:炎帝是女人、蚩尤是外星人等,這些雖然是傳說,沒有科學依據,但是通過《史記》記載下來後,千百年來,人們傳頌不已。中華民族的祖先的千秋功績也就爲我們後人所銘記。

說到這兒,我已經解開了以前的疑問:司馬遷爲什麼要寫《史記》?其實,司馬遷是讓後來的人瞭解以前古代的文明,瞭解中華民族的偉大,瞭解古代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他的目的不僅是爲了記述歷史事實,而且還希望後來的人們能總結前人的優秀成果,吸取歷史的教訓。

《史記故事》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了中國過去的許多歷史,還讓我時時警醒。讀了《史記故事》,真可說:“人一生的朋友是書,人一生最好的朋友是一本好書。”《史記故事》就是一本好書!

史記故事讀後感 篇13

最近,我讀了《史記故事中的大啓發》這本書,在帝王中,我比較佩服劉邦,劉邦身上有着凡人不具備的特點——勇氣與善於用人。他在亂世中果斷的加入了反秦鬥爭,打出了大漢天下,做了凡人做不了的事。

劉邦一生中,有一個重要的命運轉折點,那就是鴻門宴。劉邦先於項羽攻下秦朝的都城咸陽,項羽懷疑劉邦想雄踞一方,打敗自己,於是設下鴻門宴邀請劉邦赴宴。劉邦猜到,項羽是想在鴻門宴上殺了自己,按理應該不去赴宴,可是,如果劉邦不去,則被項羽抓住了把柄,當時,項羽有40萬大軍,而劉邦只有10萬軍隊,項羽必定揮師猛進,直取咸陽,砍劉邦的首級,就像雞蛋碰石頭,劉邦的一切大業都要毀於一旦。所以,劉邦必須冒險去赴鴻門宴,和項羽坐在一起喝酒、談笑風生,取得項羽的信任,度過難關,再圖後事。正是劉邦的果斷決定,才成就了他後半生的偉業,這就是勇氣!

然而,光靠勇氣是不夠的,這樣的人只是一介武夫,難有大的成就,他還需要靠人才的輔佐,還要善於用人。實際上,劉邦只是一個匹夫,沒有高強的武功,沒有高深的學識,更沒有歷史,但是,他會用人,謀士的意見他都虛心聽取,多學習,多借鑑。劉邦手下有一大批充滿智慧的謀士替他出謀劃策,有一大批能征善戰的武士替他拼殺疆場。而項羽剛愎自用,自以爲是,手下只有一個他信得過的謀士范增,還不信任他,不重用他,雖然有比劉邦多得多的軍隊,卻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匹夫。這樣大的差距註定了項羽必輸的結局,最終被劉邦打敗,留下千古遺憾。

李世民曾經說過,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爲鏡,可以知得失。我們從劉邦的故事中悟出許多有用的道理,只要我們多學習,多研究,我們就能成爲王者。

史記故事讀後感 篇14

在小學五年級下學期語文課本中,我認識了許多中外名人:鄭和、海倫凱勒、阿炳……最讓我難忘的就是編寫了52萬餘字《史記》的作者司馬遷。

我讀這篇課文時,司馬遷留給我的印象是:好學。他從小看着波濤滾滾的黃河從龍門山下呼嘯而去,聽着父老鄉親們講述古代英雄的故事,讀完這句話,我彷彿看見了司馬遷吃力地搬椅子,坐在父老鄉親們旁邊聽故事,忘記了約定和夥伴放紙鳶,忘記了幫媽媽幹農活,忘記了老師一步一步教我們,我又瞭解了司馬遷的一個優點:堅持。他當年因冤枉受到了酷刑,家裏沒有錢,只好每天受刑罰,但他是一個修史的官員,要完成父親臨終的遺囑:替父親完成平生想要的史書。所以在飽受刑罰、悲憤交加的情況下,還是出色完成了《史記》。

那我們在生活中要學習司馬遷的哪些精神呢?

第一,學會剋制自己。有些人啊,受不了一點責備,甚至是自己有錯而被責備都會生氣,但是司馬遷呢,他爲李陵將軍辯護而說出直言,結果是自己因冤枉受刑,爲了完成父親的遺願,忍辱負重,剋制自己心中的憤恨,堅持在獄中寫書,這值得我們好好學習,不能因爲一時的責備而泄氣,只有剋制自己,才能成就大事業。

第二,學會堅持。我就是不能這樣的,寫作文時總會堅持不下來,想快點結束,所以寫一篇作文就要花很長時間。所以我們要學習司馬遷,用十三年的時間完成一本書,況且他是在監獄中惡劣環境下書寫而成。對照我們如今的生活和學習條件,我們對學習上的困難有什麼不能堅持呢?

第三,學會打基矗司馬遷從小就聽父老鄉親講英雄的故事,在青年時期努力讀書,四處遊歷,廣交朋友,爲今後的寫書打下了結實的基矗我們今天的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學好知識,打好基礎,才能爲國家和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我讀完這篇文章,懂得了許多,也學習了許多,要做一個爲了理想而忍辱負重,勤奮堅持的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