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餵食的誤區是

本文已影響1.35W人 

兒童餵食的誤區是,兒童的發育成長非常依賴健康科學的飲食,新手父母難免會有照顧不周的地方,飲食方面可能會出現很多不科學的飲食誤區,下面分享兒童餵食的誤區是。

兒童餵食的誤區是1

1、大便乾燥吃香蕉

孩子有時會出現便祕的情況,除了有時天氣乾燥的原因之外,飲食中纖維素攝入不足,活動頻率降低,沒有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等原因也都可能造成孩子便祕,或者大便乾燥。

很多家長聽說香蕉有潤肺、滑腸的功效,孩子一便祕就給他吃兩根香蕉,這樣真的能緩解孩子便祕或者大便乾燥的情況嗎?

其實不然。很多綠色蔬菜、粗糧和水果都富含膳食纖維,對孩子便祕有改善。雖然香蕉中的膳食纖維也不少,但並不是最好的選擇,梨和火龍果中的膳食纖維更豐富。而且,沒有熟透的香蕉,還含有比較高的鞣酸,反而會加重孩子便祕的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飲食中注意補充膳食纖維外,更重要的還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注意尋找孩子便祕、大便乾燥的誘因,對因治療才能標本兼治。

兒童餵食的誤區是

如果多方嘗試後孩子便祕仍不見好轉,需要及時就醫,排除疾病因素。

2、認爲孩子不適合吃粗糧

“吃粗糧?恐怕孩子不容易消化吧,而且孩子也不喜歡粗糧的口感,那還是算了吧。”

事實上,現在的孩子吃得太精細,而粗糧中富含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有利於通便,對牙齒的發育也有好處。1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嘗試吃粗糧啦。

粗糧的口感往往不好,因此給孩子吃粗糧,最好的方式是煮或者蒸,或是吃全麥麪包、玉米饅頭、小米粥等。孩子吃粗糧好,但也不應過量,否則會影響蛋白質和礦物質等營養素的吸收,每日攝入粗糧不超過主食總量的1/4爲宜。

3、從來不敢給孩子吃生的

不少媽媽總認爲,加熱後的蔬菜要比生冷的蔬菜對身體更加溫和。殊不知,有一些蔬菜加熱後營養流失嚴重,特別是水溶性維生素較多的綠葉類蔬菜,只有生食才能更有效地爲人體提供營養。

因此,吃蔬菜的時候可以以炒爲主,同時適當以沙拉的形式補充生食蔬菜。別擔心孩子消化不了,因爲所有生的食物裏都有酶,而酶有促進消化的作用。

4、餐桌上的食物種類過多

很多家長爲了讓孩子的飲食均衡,總是準備很多種類的食物。其實這樣並不好,尤其是如果孩子本身就挑食,家長這樣做其實是在縱容孩子。

孩子一頓飯本來就吃不了太多食物,如果愛吃的食物偏多,自然會排擠那些他不愛吃的,於是,挑食偏食的習慣就會加劇,根本達不到均衡飲食的目的。

要想讓孩子吃他原先不愛吃的食物,那麼就要把“干擾項”儘量去除,餐桌上只出現兩三個選項,最好的搭配是一個孩子原來就愛吃的,但量不多,另外是孩子不愛吃,但你想給他吃的,讓孩子在沒有太多選擇的情況下進食。

5、多吃動物肝臟好

動物肝臟一向給人“高效補鐵”的印象,的確,肝臟中的鐵以血紅素的狀態存在,人體對它的吸收率要大於其他來源的鐵,如果依靠吃肝來補充鐵,在吃的量上,可以比其他含鐵食物少一些。

不過,肝臟作爲分解毒素的一個臟器,它的重金屬以及藥物含量要比其他器官相對多。對身體發育尚未完全的孩子,肝臟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要吃肝臟,可以優先選擇禽類的肝臟(如雞肝、鴨肝),在作爲嬰幼兒輔食時,每週不要超過25克。

而且對於不缺鐵的孩子來說,也沒有必要經常吃肝臟,只要注意均衡飲食就好,比如每天攝入適量的肉類和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6、用維生素代替蔬菜

蔬菜是維生素的主要來源,而且還含有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蔬菜含有大量的食物纖維,它能促進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牙齒清潔,有利於牙齒和牙齦的健康。

家長應嘗試用各種方法做蔬菜,讓孩子吃一些蔬菜,不要用維生素代替蔬菜,蔬菜是消除孩子便祕和齲齒的最佳食物。

7、“兒童食品”更適合孩子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兒童食品”,什麼兒童醬油、兒童掛麪、兒童牛奶之類的,商家還宣傳兒童就應該吃兒童食品,不少爸媽也覺得既然寫了兒童食品一定更適合孩子。

但實際上,根本不存在什麼標準的“兒童食品”,這只是商家爲了營銷創造出的概念,在成分上與成人食品沒有太大差異,反而價格還貴出不少。

而且爲了迎合孩子的喜好,很多兒童食品都會加入大量的糖、鹽,以及各種各樣的香精和添加劑,這樣的食物並不適合給孩子吃。

8、牛奶越濃越有營養

牛奶是補鈣的最佳來源,而鈣是促進孩子骨骼生長的重要營養素。一些家長看着孩子最近個子沒怎麼長,就想着給孩子衝奶粉衝濃一點給孩子多補點鈣。

比如,某奶粉要求30毫升水加1勺奶粉,家長卻在30毫升水中加了2勺奶粉。

而真相是,不按照奶粉罐上的衝調方式去衝調,奶粉兌濃衝調出來的奶高濃度、高滲透壓。

而孩子的腎臟發育的不成熟,是不適合高滲食品的,兌濃的奶只會增加孩子的腎臟負擔。

家長切記:必須按照奶粉罐身上的說明來衝調奶粉。

9、吃糖多會讓孩子過度活躍

事實上,研究發現,吃了高糖飲食的實驗室動物變得並不活躍。那麼,這種不正確的說法從哪裏來的呢?

原來很多父母是發現孩子吃了巧克力或喝汽水後變得異常活躍,而這兩者都包含咖啡因。其實,咖啡因纔是導致孩子活躍過度的原因。

10、晚餐孩子要吃少

“晚餐要吃少”是對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而言的,對孩子來說,則另當別論。

孩子正處在生長髮育的旺盛時期,不論身體生長還是大腦發育均需大量的營養物質加以補充。

晚餐距次日早晨的時間間隔有12個小時左右,雖說睡眠時無需補充食物,但孩子的生長髮育卻一刻也不會停止,夜間也是一樣,仍需一定的營養物質。

若晚餐吃得太少太差,則無法滿足這種需求,長此以往,就會影響孩子的發育生長。可見孩子的晚餐不僅不能少吃,還應吃飽吃好。

若孩子體重已經超重甚至發胖,則應堅持“晚餐吃少”的原則,但這個“少”指的是熱量要少,而不是減少數量。

兒童餵食的誤區是2

忌罵食:吃飯時以孩子訓斥,甚至打罵,是最不符合生理、心理衛生要求的。人的生理機制是受大腦支配的,父母的訓斥,必然會使孩子心情鬱悶,導致腸、胃活動和消化腺體的分泌受到抑制,從而引起消化不良和吸收不好。

忌暴食:暴食傷身,人從皆知。尤其是3歲以內的兒童,更是如此。小孩吃東西往往不會自我調節,自我控制,喜歡吃的東西就“大吃”以致引起消化不良,造成積食。這不僅浪費了食品,而且增加了腸、胃、腎臟的負擔,還可能給這些臟器帶來疾病。

兒童餵食的誤區是 第2張

忌味精:味精,其化學名稱爲穀氨酸鈉。由於穀氨酸鈉進入人體後能參與機體細胞內氨基酸、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促進氧化過程,故能改善神經系統的功能。但在食物中加入過多的味精,特別對小孩健康是有害的。因爲味精食後被腸道吸收進入血液,能與血液中的微量元素鋅化合轉化爲穀氨酸鋅而排除體外,小兒若經常攝入過多的味精,日積月累則會導致鋅缺乏。

忌過多的零食、甜食:吃零食過多,輕則造成消化功能紊亂,影響正常飲食,重則造成積食。零食過多,主食則減少,這樣日長月久,影響正常發育,易患某種營養缺乏症,重要的是腦細胞數量的增殖是一次性完成的。

忌多鹽:食鹽不僅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物質之一,也是人們膳食中不可少的調味品。然而,嬰兒最好到6個月齡左右方吃鹹食。因爲小兒剛出生時,腎功能尚不完善,約到5~6月齡時發育才較爲完善,才能把進入全內的多餘的鈉和氯等物質排出體外。一般來說,5~12月齡的兒童,每日食鹽量爲一克左右,二歲以上漸與成人同量。如果孩子吃得過鹹,輕則易咳嗽,重則易患高血壓病,不利於兒童生長髮育。

兒童餵食的誤區是3

1、飲食過於單調: 喜歡用豬肉做菜。有不少家庭食譜較爲單調,喜歡用豬肉做菜。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看,要求做到平衡膳食。食譜的安排應該是多樣化的,不重複、不單調、葷蔬搭配、營養合理。一般認爲每週安排3—4次豬肉就可以了,其它時間可安排雞、鴨、魚、蛋、牛羊肉、豆製品等。尤其是孩子不宜多食豬肉,因爲豬肉中含有動物脂肪,這些脂肪大多是飽和脂肪酸,這種飽和脂肪酸會影響鈣的吸收和利用,造成成年以後血液中血脂和膽固醇的不正常,從而引發心血管疾病。同時,脂肪中過多的熱卡會沉積在體內,變成脂肪積蓄起來,容易造成肥胖。而肥胖的隱患更多,如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即使是瘦豬肉,脂肪的含量仍高於牛肉及其它動物食品,而生長髮育所需要的蛋白質又低於牛羊肉。 忽略豆製品的營養價值。在食譜安排上,不重視豆製品的營養價值,是很多家庭存在的一種觀念。認爲只有吃了雞、鴨、魚、肉纔算是葷菜,而恰恰相反,大豆製品中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可以與肉類相比,有的甚至超過動物類食品,如100g瘦豬肉含蛋白質20.3g,100g香豆腐乾的蛋白質含量也可達16、8g,而豆腐皮和腐竹則達42-44g,千張達25、8g。因此,當孩子在膳食中缺少動物食品時,豆製品可以代替葷菜。尤其是不愛吃肉的'孩子,可以適當補充一些豆製品零食,如茶幹、滷幹、素雞等。而且經過加工的豆製品消化吸收程度可達92-96%。

2、糧食過於精細: 隨着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人們在飲食方面也開始講究起來。許多父母在給孩子選擇食物時是米越精越好,面越白越棒,怕孩子吃粗糧、雜糧不消化,一律拒之門外,故使不少孩子面色蒼白、四肢無力,其主要原因是膳食調配不合理。 我們作爲主食的大米和白麪,是供給人體熱能的主要來源。人的生命活動需要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精白米麪在加工過程中維生素、無機鹽和微量元素損失較大,長期以此爲主食,很容易導致營養素缺乏症,如維生素B;缺乏可引起腳氣病,出現頭痛、失眠,嚴重時出現多發性神經炎,全身浮腫,表情淡漠等等。因此,食物的選擇必須是多樣化的,主食越雜越好,食譜越廣越好。提倡吃糧食時粗細搭配,因爲二者營養素不同,這樣可使各種營養素相互補充,特別是氨基酸補充後,可以提高蛋白質的利用價值。粗糧雜糧含豐富膳食纖維,對兒童健康有益。粗糧感覺上不如細糧好,但如果粗糧細做,巧變花樣,不但好吃好看,而且營養會更全面。 米麪在加工過程中,表皮除去40%左右,其消化吸收率就降低15%。尤其是植物性蛋白,需要調配食用,因爲它質量較差,被人體吸收利用不多,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不全面。爲了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食物之間要互補。

兒童餵食的誤區是 第3張

3、忽視微量元素的補充: 隨着飲食模式的改變,家庭經濟狀況的好轉,膳食中補充了足夠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一些營養不良性貧血患兒正逐年減少,隨之出現的營養方面的缺陷是膳食當中礦物質、微量元素的不足。可是大多數父母只注意蛋白質、維生素等,對一些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不足卻不以爲然。因此近幾年來,由於膳食當中微量元素的不足而造成一些疾病。 膳食中微量元素的不足,主要表現在鋅含量不足,目前由於動物食品攝入較多,故不太缺乏鐵。在2年前的一次調查中發現我市(南京市)兒童嚴重缺鋅在17%左右,輕度缺鋅在50%左右。中國營養學會要求在兒童每日膳食當中,鋅要達到10mg,可是不論膳食怎樣安排,鋅只能達到4-6mg,遠遠不足,而鋅與兒童的生長髮育有很大的關係,如免疫功能、細胞分裂等。 長期飲食中的鋅不足,可引起小兒食慾不振、味覺異常、生長緩慢、身材矮小、口腔潰瘍,容易感染疾病。鈣攝入不足,造成小兒毛髮稀少發黃、煩躁好動、多汗、骨骼改變呈X型腿、O型腿等。 因此在兒童每日的膳食中,要選擇一些含鋅含鈣豐富的食品。

4、營養在湯裏。把整隻雞、甲魚燉或燒之後只給孩子吃湯,而“肉”自己吃。按一般的燉燒烹調,湯中的營養只有5%—10%,絕大部分的營養都在肉中。除非把雞、甲魚燒得像糊狀,吃“糊”樣的湯那麼還有相當多的營養成分,但一般家庭中都做不到。

5、水果代替蔬菜。小兒常有便祕現象,家長知道多吃些蔬菜可以通便,但蔬菜口味略澀、纖維長,孩子不容易接受,就用水果代替。客觀上來說,水果與蔬菜不能互相替代。水果中的纖維素很少,維生素C的含量也少,糖分較多;而蔬菜中礦物質、纖維素及維生素C的成分都比水果多;蔬菜中的糖分含量少。

6、不吃動物血、動物肝補充鐵,而用紅棗、赤豆來替代。缺鐵性貧血是小兒的常見病之一,動物血及動物肝中含有的鐵劑不僅量多而且吸收率及利用率也高,但有的家長誤認爲“血及肝不乾淨”,所以不吃,而以外觀爲“紅色”的赤豆、紅棗代替,誤認爲(紅色的食物可以補血),其實紅棗、赤豆中含鐵量極低,即使每天吃紅棗、赤豆也糾正不了小兒的貧血,預防貧血的效果更不用說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