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5篇)

本文已影響2.44W人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5篇)

教學反思範文1

教學目標與要求:

1. 能夠聽懂,會說Hello./Hi. Goodbye./Bye-bye.I’m…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並能在實際情景中運用。

2. 能聽說、認讀crayon,pencil,pen,eraser,ruler,pencil-case,book, sharpener,bag,school,並能用英語介紹文具。

3. 能聽懂所接觸的指示語,並能按照指令做出性相應的動作。

教學回顧:

由於在小學三年級階段,學生是第一次正式在課堂上接受英語課的學習。我首先採取了和學生交談的方式與學生討論了英語的作用和學習英語的意義。這樣做的目的,便於讓學生認清英語的重要性和功能,適當地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作爲一個導言引入。三年級的孩子年齡普遍在8至10。因此,不必要讓學生從理論上知道很透徹,只要善於激發他們想要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建立他們的信心就可以。

在開始教學新知識的課堂上,我利用課文內容,通過在實驗小學的實際生活,創設真實環境,讓學生能夠明白我所教學的內容,讓他們在實際運用中逐漸習得,然後通過方式豐富的不斷跟讀和反覆模仿加以鞏固。其間,我充分利用了我自己的個人資料,讓學生學會和老師用兩種方式打招呼以及三種方式說再見。從現在收到的效果來看,基本上學生完成了教學目標中的第1條,即在實際情景中運用所學的簡單英語打招呼和說再見。下課後,學生饒有興致地和我說Hello./Hi. Goodbye./Bye-bye.

鑑於要教學到文具的單詞,我事先讓學生準備好上課時要用到的文具。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實物,讓學生迅速抓住要點,直觀而且生動。從初步地讓學生學會說10個文具的詞語,到老師打亂單詞的順序,讓他們找出正確的文具,學生就不知不覺地掌握了是個單詞的識讀。我經常利用師生英漢互譯的方式來讓鞏固單詞。

第一課時教新詞,利用到有彩色圖片提示的卡片,第二課時複習新詞,利用沒有彩色圖片提示的卡片(只出現單詞),第三課時聯繫聽力測試,通過習題再次複習新詞。這樣的循序漸進,讓學生一步步加深對所學單詞的理解和記憶力。從所作的習題看,95%的學生完成了教學目標中的第2條,即能聽說、認讀crayon,pencil,pen,eraser,ruler,pencil-case,book, sharpener,bag,school,並能用英語介紹文具。

每一次上課我都在進入新課前,同學生一起訓練英語課需要用到的英語指令,其中包括課本上要求的和我自己覺得需要的。給學生適當的鼓勵和表揚,三年級的孩子很容易學會。

教學不足:

1.由於剛開始接觸小學英語,不善於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徵,以及對學生的個人情況和班級的整體水平不熟悉,所以還處於英語教學的摸索和試驗中。比如課堂上不能夠點出學生的名字,甚至混淆幾個班的學生,造成了教學上的困擾。

2.學生年齡在8-10歲間,自我控制能力。上課時,常常使課堂陷入“到處開座談會” 的現象。這給我的教學組織提出了挑戰。組織教學上的不得力和不得法,使得在英語課上的一些遊戲和活動無法有序開展,是個缺憾。

3.通過批改練習冊,發現學生的書寫習慣差,對英語句子的理解遠遠不如英語單詞,不會做句子的題目,比如給句子選擇正確選項填空,相當多的學生無法下筆。這也是我今後教學中要注意的一個突破點。

教學反思範文2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是《新標準英語》教材一年級起始用第一冊第一模塊的第一單元。第一模塊共有兩個單元,而第一單元是語言呈現單元,主要談論打招呼,告別,介紹自己,問候,這些內容從生活實際出發,貼近生活,學生容易掌握,是學生口語交際入門的第一課。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形象思維爲主。由於剛接觸英語,幾乎每個人對英語都有着深厚的興趣。而課標中指出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因此我在教學中力爭至始至終關注學生情感,努力營造寬鬆和諧的氛圍。

三、教學目標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要求一年級學生能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表達簡單的情感和感覺。二級目標要求學生能用簡單的英語互致問候,交換有關個人,家庭和朋友的簡單信息,培養學生從初學英語開始就能學着用英語去做事情的能力。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我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使學生能夠識記、理解單詞:hello ;hi ;goodbye ; bye。學會使用句式: I’m=I am.

2.學習朋友、師生間互打招呼、問候、簡單的自我介紹,並做到語言準確,語調自然,說話有感情。

3. 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孩子樂於與人合作的意識,通過交流,加深對同學的瞭解。

四、教學過程反思

在熱身這一項,我用英語向學生打招呼,並自我介紹:“Hello, I am Ms Wang ,your English teacher.”並告訴學生英語是世界上最廣泛的語言,許多國家都把英語作爲官方語言。問一問學生都有哪些國家說英語,而我們又爲什麼學英語。隨即教學生如何稱呼老師,待學生操練後,可要求學生互致問候,對剛接觸英語的一年級學生而言,通過和老師握握手,打聲招呼,使他們緊張的心情得到放鬆,他們會覺得原來英語課是那麼美好,那麼輕鬆。這也是給學生創設英語情境,方便導入新課。

在講授新課時,我讓學生聽兩遍磁帶,第一遍只是讓他們有一個整體感知,第二遍纔是帶着問題聽錄音,找出生詞,並讓他們試着理解課文的意思。在他們思考之後,我再講解單詞和課文的意思,並帶領學生反覆朗讀。對錶現好的學生我會及時給予獎勵。朗讀時要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可以全班一起讀,可以單獨一個學生讀,也可以分成三個小組朗讀,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朗讀熱情。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我會巡視,引導,及時糾正學生髮音上的錯誤,對他們不會的地方進行提醒,爭取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在講課文時,我還格外強調本文的重點句,讓學生學得明白,做到心中有數。

新授之後馬上進行鞏固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一是表演對話,學生兩人一組練習對話並進行表演,展示他們的模仿效果,這一環節鞏固新知識,練習所學語言。針對基礎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任務目標,使學生在這一活動中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培養合作精神,體驗成功和快樂。二是交朋友練習。讓學生在“交朋友”這一情境中充分使用所學的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實踐證明,不能光拘泥於書本,能運用知識才是真正的掌握知識。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體驗中掌握語言。使孩子們緊張的情緒得到鬆弛,讓他們隨時感到老師的親切,和藹,願意主動地去親近老師。但是由於學生是第一次接觸英語,我也是第一次接觸他們,所以對他們的情況有些估計不足,也有點急於上完我所備的內容,急於求成反而過猶不及,整體感覺上還是急躁了點。在以後的練習過程中,我也應該加上學生特別感興趣的小遊戲,讓他們能夠在玩中學。我相信,只要我堅持不懈地完善自己的備課、上課環節,不斷地總結和實踐,一定能夠打牢學生的基礎,爲他們以後的英語學習做好準備。

教學反思範文3

《統計》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內容,要求學生經歷簡單數據的收集,整理過程,瞭解統計的意義;在繪製統計圖時,學會用一格表示2個單位;體驗不同的統計方法,根據統計圖提出並解決問題,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該教學內容是在學生一年級學過分類和簡單的統計方法,初步認識了統計表的基礎上安排的教學內容。

在這堂課中做到了以下幾點:

1、新課程標準倡導數學的學習方式是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本課讓學生親身經歷統計的過程,在活動中感受統計的必要性,並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知識和方法。設計怎樣的教學過程纔算是讓學生真正親身經歷了呢?我認爲就是要讓學生體驗統計的方法,感受其中的複雜性,並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其解決問題的策略。“要想知道猴子吃的每種餅乾各有幾塊,該怎麼辦呢?”這一問題情境的創設,調動了學生的內在知識衝突,誘發了學生探索的熱情,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的必要性,統計與生活密不可分。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記錄,然後小組間交流記錄方法,再選出同學面向全班介紹自己的方法。後又引導學生獨立完成統計圖,學生自己在完成的過程中,自己發現了問題,“一格表示1個單位,格子不夠塗,怎麼辦?”這時,我再就學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組織同學交流,解決問題,調動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在交流彙報的過程中,不僅使學生明確了各人採用的方法,而且取長補短,更完善了自己的想法,也使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同時培養了學生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

2、這堂課注重了對學生的評價。在評價時,既注重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也注重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最後,用畫小旗的統計方式,對優勝組給予評價。本課能較好地體現了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融入其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情境的創設者、知識的引導者、活動的組織者,而參與、體驗、主動獲得知識的是學生自己,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教學思想。

教學反思範文4

接下來進入正題,很自然的引出主題圖,圖上畫着什麼呢?學生很活躍的回答了圖上畫着的東西,讓學生看着圖來說一說誰在誰的上面,因爲學生已經能說了,所以我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後學着當小老師請其他小同學來回答問題,學生們個個提出了好問題,還很自信的當起小老師來,評價起小同學回答得好不好,回答問題完不完整。學生們個個興趣十足,提了好多問題。

在主題圖中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要問,就是爲什麼一會兒說火車在上面,一會兒又說火車在下面。由這個問題導引導學生理解“上下”位置關係的相對性。這樣設計,不僅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而且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接着我又設計了一系列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數學活動,比如:、說生活中物品的上下位置關係、老師說口令,學生聽口令擺一擺。組織學生進行多樣化的練習等等,在這一個個具體活動中讓學生充分感知體驗上下的位置關係。

課堂上,我安排了一些小遊戲,如拍手遊戲:請你跟我做 “上拍兩下,下拍兩下;左拍兩下,右拍兩下;一支手在上,一支手在下,反手轉。”教學中我發現,這些小遊戲學生非常喜歡,全班學生都非常高興的和我一起做。這些小遊戲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更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學習的快樂,又使學生學到了數學知識,真是一舉三得,以後要多開展這樣的遊戲

當然也存在不足之處,比如讓學生體驗由於參照物不同,上下位置關係的相對性,知道上下是相對的,學生掌握起來有困難,請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

教學反思範文5

本課設計學生藉助生字卡片自主識字,同位互幫互讀,這種學習方法在以前的教學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在這裏使用同樣能幫助學生儘快識字。然後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以各種方式讀帶拼音的和去掉拼音的生字,逐步鞏固他們對生字的掌握。接着引導學生髮現相同偏旁的字的識記規律,從而引出更多的識記生字的好方法。最後,以分組練習和學生喜愛的做遊戲的方式來鞏固所學,這節課的生字,學生掌握的十分牢固。多樣的朗讀方式,也是本課的成功之處,例如:觀察鳥蛋實物理解課文,師生合作讀課文,做動作表演讀,看圖、想象體會感悟等。

教學反思範文6

《晚風》是一首富有田園風格的歌曲。歌曲以“ 晚風” 爲題材,生動的描繪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象。“ 夕陽的晚上” 、“ 樹叢中夜鶯的歌唱” 等等,抒發了孩子們對大自然的熱愛。我覺得這一課的教學難點在於指導學生用和諧的聲音,有感情地唱好二聲部合唱,對於剛上五年級的孩子來說唱好二聲部是有一定困難的。有的學生音準都很難把握,更別說是二個聲部的歌曲了,我想只要能讓他們感受到歌曲的意境,營造一種教學氛圍,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培養他們感受歌曲的能力即可。

首先讓學生唱熟兩個聲部,我根據這首歌曲旋律特有的規律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區別,從而唱準旋律,使學生把握旋律更深入。然後再讓學生在我的指揮下逐個樂句的進行兩個聲部的合唱練習,讓合唱難度減小化,讓學生興趣、信心增大化。這樣學生在一個比較緩和的學習過程中就可以體會到音樂的魅力了。

教學反思範文7

這節課的教學我既把單調的單詞、句型教學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相結合,又注重學生會話練習,強調落實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交流教學活動,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這一節課是從前面的兩課時所學早餐食物名稱單詞的複習鞏固,自然過渡和詞彙擴展到句型練習的教學內容。爲了讓學生不致陷入枯燥單調的單詞、句型訓練中去,又能快速、準確掌握本課知識點,銜接點,並能靈活運用,我先創設情景,讓學生走進生活,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學習。以情激趣,如:指名學生閉眼嘗食物,再猜食物英文名稱的教學環節就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和成功感受。努力設計和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滿足學生享受愉快教育的心理需要。我在授課時,穿插遊戲在教學之中,如比賽、表演,以分散教學難點,降低教學難度,使學生能在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學到知識。從我執教的這堂課中,我深深體會到,我們在進行英語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引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要全力傾情於教學活動中。只有以情激趣,才能起到以興趣促效的作用。

教學反思範文8

在設計本課的時候,有時間只有30分鐘,因此我就打算儘快的進行課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因此在第一稿的時候,我就讓學生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以學生進行幫助搬運工,進行搬運油桶。同時給學生一個木板的提示。學生非常容易的提出用木板搭在汽車的車廂,形成一個斜坡。這個時候我就抓住機會引入課題。這是第一稿的方案,在第三搞的時候,我就在荀老師,郭老師的建議之下將單元導入和本課納入其中。提出:生活中的機械有哪些?學生就能夠較爲輕鬆的回答。但是我在上課的時候,將問法改爲:聽到機械這個詞,你想到了什麼呢?學生回答道:金屬,電,機器人等。這個和我預想的相差比較的遠。因此我現在認爲還是第一種問法較爲妥當。那樣學生就能夠較爲好舉例,同時活躍課堂的氛圍。

在導入本課的時候,荀老師和郭老師建議將給以學生木板的提示去掉,讓學生髮散思維,想各種各樣的方法。活躍班級的氛圍,調動學生的氣氛。因此我在上課的時候,發現學生們能夠較爲好的進行思考發言,說出各種各樣的方法。當一位女生說出用木板搭在卡車上,我及時的抓住機會,導入課題。但是現在想來我認爲我沒有及時進行評價學生,給以學生以積極的評價和鼓勵,這樣會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介紹完斜面的定義之後,問題學生斜面有什麼作用的時候,然後讓學生進行回答相關的問題。學生都進行相應的猜想斜面斜面的作用。這時候學生學反應各種各樣,比較好。現在想來,我是否能夠讓學生就斜面提出相關的問題呢?再在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擇本節要研究的問題,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但是由於時間所限,我沒有這樣做。如果時間比較充足,我就讓學生進行提問。在學生進行猜想的時候,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想。學生們都進行猜想。我在學生的猜想之中只選擇驗證斜面省力這個課題,對於其它的課題沒有進行理會。現在想來,我以後需要對於其它的課題鼓勵學生在課下進行單獨或者合作探究,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課下的興趣。這樣學生就會對於自然科學越來越感興趣了。

感謝郭延法,荀春蓮老師給予的幫助。仇立運老師給以在各個方面的指導。

教學反思範文9

在這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裏,我們來到了魚圻塘這個美麗的新園舍,聆聽了兩個精彩的教學活動,許老師執教的語言活動《啊嗚啊嗚吃得香》和顧老師執教的科學活動《好朋友夾心餅乾》。

許老師選用的語言活動《啊嗚啊嗚吃得香》主要是針對剛入園的幼兒進入集體生活,對家人還有強烈的依賴心理。平時在家裏衣食都是大人包辦,兒歌《啊嗚啊嗚吃得香》短小、簡單,表現了各種動物自主獨立的心理,並藉助學說“啊嗚啊嗚吃得香”這句話,鼓勵幼兒在園在家都能自己吃飯,養成獨立進餐的良好習慣。

活動從教師帶領孩子念,到孩子看圖集體念,再到分角色自己念共三個環節,環節安排由易而難,層層遞近,過度自然。整個活動教師教態親切、自然,肢體動作豐富,始終牽引着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學習積極、主動,課堂氣氛活躍,在邊念兒歌邊做動作的過程中,孩子逐步懂得了要養成獨立進餐的好習慣。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角色表演,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許老師請幾位小朋友扮演兒歌中的小動物,然後念兒歌,唸到某小動物時,請扮演該小動物的小朋友去籃子裏找相應的食物。在第二組小朋友表演時,“小兔”沒根據兒歌中的句子拿蘿蔔,拿了魚,“小貓”卻拿了蘿蔔,許老師馬上說:“小兔覺得一直吃蔬菜不好,要吃點葷的,小貓也認爲一直吃葷的不好,要吃點蔬菜,葷菜蔬菜搭配着吃營養才均衡,我們小朋友也要向小動物學習。”孩子的一個小小失誤,卻給老師帶來了一個很好的隨機教育機會,由此也可以看出,許老師有着很好的課堂應變能力,這也是我要學習的地方。

今天的魚幼之行讓我看到了執教老師的課堂智慧,也讓我感受到了魚幼小朋友的聰明可愛。

教學反思範文10

本單元以“友情”爲學習內容。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力圖充分挖掘學生的已有經驗,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手段來營造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啓發學生的思維,學會與人相處。

一、一點遺憾:

1、學生在用“wu”模唱《友誼地久天長》時,聲音很美,但學生沒有把模唱時的感覺貫穿到演唱中去,聲音的位置偏低,顯得聲音不柔和。

2、學生在唱譜時,把歌曲第二、三、四樂句完成的較好,但在帶入歌詞演唱時完成的不是特別好,我覺得在帶入歌詞演唱過程中,也應把它作爲難點來完成。

二、一些閃光點:

老師通過引導學生回憶經歷過的難忘的場景,使學生或悲或喜,情感得到釋放,從而營造出氛圍,爲直觀感悟音樂創造條件。這時學唱歌曲,就可以使學生的情感抒發與音樂形式、節奏自然產生共鳴,從而在不自覺的狀態下建立情感與音樂形式之間的聯繫。在本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觀看心裏話視頻、教師的話視頻,都是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體味友情的珍貴,情境與情感一致,學生在此基礎上產生情感共鳴。在本節課中學生完成了兩種體驗:練習體驗和情感體驗,教學效果良好。

作爲一名新老師,尤其是專業不對口的老師,如何上好課是我面臨的最大挑戰。

1、立足課內,聯繫生活實際,本節課由生活小常識引入,如蚊蟲叮咬,痛癢難當,我們可以怎麼辦?學生衆說紛紜,然後教師又給出許多止癢方法,接着分析止癢原理很自然的就引出了新課:《酸和鹼的反應》,同時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預設中爲學生留出了足夠的學習空間,如:讓學生自己設計探究實驗方案,鼓勵學生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的想法是五花八門的,把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說一說,互相交流達成共識。這樣就可以以說促思,開啓學生思維的閘門,從而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使學生在活動中發展。

3、學生按照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探究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綜合分析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學反思範文11

我在執教課文《小蝦》時,主要運用了以下一些白板功能:

1、我在複習課文生字詞語時,將詞語放在表格中,並使用了“添加單元格陰影”,將詞語遮蓋起來。教學時,打亂順序、逐一點擊單元格,陰影消失,詞語便露出來了,然後用搶答的方式讀詞語,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所讀詞語上,同時也減少讀詞語時的枯燥,學生興致高昂,很喜歡這種方式。

如果在教學中遇到學生對詞語掌握不是特別好時,可以先不添加單元格陰影,學生集中識記詞語,然後再添加陰影,以此檢測學生是否掌握;或者多次添加單元格陰影,用多種讀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記憶。添加單元格陰影操作起來非常簡答,省時高效。

2、我在複習課文內容梗概時,使用了Toolkit中“內容顯現”模板(Notereveal),製作簡單、操作也簡單,學生說到哪條就點擊出示哪條,節省了板書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

3、在講解課文時,我將課文搬到屏幕上,利用白板的交互性,用不同顏色的筆勾畫關鍵句子,用熒光筆圈點重要詞語。這樣讓學生更加清晰地知道哪些是關鍵詞,有助於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這對初學做筆記和批註是個很好的示範作用。相對於傳統教學而言,不可能將大段大段的課文板書在黑板上,很多時候是老師口述,學生在自己書上批註,之後學生不清楚自己究竟批註的對不對,老師也不太能有效檢查。白板軟件中各種功能的筆比較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比如說在教學小蝦吃食這一段,需要學生注意的是小蝦吃食的動作和表順序的詞,我充分利用不同功能的筆和不用顏色,在白板上直接圈畫,甚至還直接請學生來勾畫,以此瞭解學生掌握情況,其他學生對照白板檢查修改。培養學生正確的良好的批註習慣,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

教學反思範文12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着重強調教學要以學生爲本,以學生合作學習來獲取知識,要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對在新課程教學成果展示活動所執教的《透鏡》課反思如下:

我們知道透鏡一節內容簡單,實驗器材比較生活化,探究問題也和生活有關,爲了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我在設計導課時採用了激情導入;通過視頻放映“神七”點火到計時的情景。把學生一下子拉進課堂。告訴學生這個歷史是由透鏡給我們記錄下來的。既然透鏡對我們生活有用,那我們有必要把它學好。通過視頻展示學習目標,學生帶着學習目標自讀教材,並完成自讀題卡(我在課前精心設計的有助於學生認識的循序漸進的問題)。

採用讓學生自己討論學習,自己總結規律,對習題學生小組討論、合作交流、自己解決的形式。目的是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所要學習內容進行歸納,鞏固提高。按照新課程的要求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學生了解凹凸透鏡後,讓學生體驗實物元件並進一步指出近視眼鏡是屬哪種。通過演示實驗驗證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在第二輪練習中要求學生大膽質疑,有一學生提出:凸透鏡只對平行光有會聚作用。我馬上想到用激光分別正對凹凸透鏡照射比較透過去的光圈與原光束的大小。結果否定了學生的判斷。又一個學生提出疑問:能否利用凸透鏡得到平行光?我有意感到爲難,突然有名學生奮勇站起來說:“老師,我來給他解決。”學生講得有理有據。之後,教室裏掌聲響起,課堂氣氛陷入高潮。學生在學習中感到獲取知識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在第三目標學習中。學生查閱課本積極性高了,分組討論更熱烈了,這樣不僅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合作能力,而且開發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最後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規律。並利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學理念。討論交流是高效的學習方法。經驗告訴我們,對於相同背景的識記材料,通過聽教師講一遍掌握30%,自己寫一遍可掌握70%,而經過討論自己說出來能掌握90%。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大膽發言,積極討論,勇於表現。討論甚至爭議是學生最投入,精力最集中,思維最活躍,效率最高的學習方式,也是培養髮散思維與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交流益於學生合作學習,實現優生幫差生(兵教兵)。因而這節課我給學生盡限提供討論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探究研討,自我獲取知識。當堂批改對激勵學生自主學習、集中精力、爭先恐後、活躍思維作用明顯,當即發現問題當即解決,有“短、平、快”之效果。

通過本節課教學收穫多多:除了課前備好教材和學生外,還要注重課堂上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使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思想觀點,參與師生討論;充分信任學生的探究能力放手讓學生大膽思考、討論、質疑、激發學生潛能。不可越俎代庖;形成以激勵爲主的評價體系,要對學生的答案給予熱情的鼓勵和積極引導,不求全責備。

教學反思範文13

通過一年多的新課程教學實踐,對我的觸動非常深,可以說是脫胎換骨。新的化學課程倡導以科學探究爲課改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學會進行科學探究,聯繫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基於這一理念,我在教學中,從教師的角色、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中去反思。

一、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更是合作伙伴。

在以往的教學行爲中:我教、你學;我說、你聽;我問、你答;以教爲中心,以教師爲主體,其表現是學生爲教師服務,而不是教師爲學生服務。教師成爲傳聲器學生成爲容器。現在教師應該是導演、教練。有一次我在探究鐵生鏽的條件時,得出鐵與水、氧氣相互作用。一位學生問道:“銅生鏽的條件是什麼?”我脫口而出:也把銅放在密閉的水中、二氧化碳、乾燥的氧氣中,然後就可以觀察現象,得出結論。這個學生又問我:“老師,銅鏽的化學式是Cu2(OH)2CO3,根據化學式推測,把銅放在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也會生鏽?”我問:“爲什麼?”學生答:

“因爲這個條件就夠銅鏽的組成元素了。”我恍然大悟,也深受震動,從中領悟了“教中學”和“學中教”也真正體會了教師不再是真理的化身,事實上,隨着現代社會信息量的急劇膨脹、信息轉播技術和處理技術的飛躍發展,教師不能用現代新知識豐富自己,用新理念更新自己,靠“童子功”、吃老本,不能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思想僵化、不求甚解,而一味地把守師道,只能被淘汰,因此要轉變觀念。我在課堂上,鼓勵學生上臺講,當學生出現錯誤或回答問題的學生鬧笑話,其他學生會有反應,這時教師的首席地位就體現出來。我的做法是決不訓斥,或打斷學生回答問題,而是用目光、語言給以勇氣、思維方面的肯定,用心進行交流,然後再予以糾正。不能作爲教師居高臨下的訓斥、命令學生,嚴重壓抑和束縛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應該“蹲下身”去與學生平等對話,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作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 教學方法以科學實驗探究爲主,多想辦法。

在教學方法上,我拋棄原先那種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對化學實驗,教師講實驗,學生聽實驗,教師畫實驗學生背實驗的怪圈。我們對新教材的實驗認真專研,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在講二氧化碳性質時,探究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酸,而是改變書上的教學,設計通過把四個浸有石蕊的乾燥蕊紙分別放入醋酸、水、二氧化碳氣體以及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去探究。學生通過實踐動手、動腦對知識的獲取是主動的,印象特別深刻,更爲重要的是訓練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所以在學習後面的氯化氫氣體溶於水的原理時,學生就能迎刃而解、不攻自破,勿需教師在費口舌,這就是探究教學的優

勢。對一些概念計算等內容,我盡努力嘗試,如在上化學式相對分子質量一節課時,我事先自制了一些標籤,每一個學生髮一張,先讓學生研究是什麼意思,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急於表現自己,也能自制標籤,這樣在“玩中學”“學中玩”,把以往許多學生不愛學的和學不會的一節課輕輕鬆鬆的、快快樂樂的掌握了。當然教學設計和組織探究活動,力戒形式化、表面化、教條化,務求在教學中較好地落實課程目標。

三、 學生的學習方法注重自主合作討論學習

在課堂上,我現在更多的爲學生着想,而且比教師的角色更重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授之以漁,要有效促進學生髮展的學習和自主學習,做學習的主人。在上課前,佈置有針對的預習,讓他們去主動找老師、找同學、上網查資料尋找所有可能解決問題的途徑。課堂上讓學生圍繞問題去表現、交流、思考、討論、合作,有時又組織組與組之間或男生和女生之間進行對抗賽,看誰答得又對又快。在小黑板上記下各組的得分,學生的那股興奮勁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班級頓時活躍起來,有很多問題、知識、方法是我沒想到的。課外我佈置一些探究性的實驗,如讓學生利用碘酒去檢驗食品中是否含澱粉等,學到課本沒有的知識。這種由教師的教向學生學轉變帶來的最大收穫和體驗,學生學習興趣大增,成績好就水到渠成。所以我深深地感到,教師應該要想盡一切辦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一些爲人處事的經驗把教師最陽光的一面無私的奉獻給學生,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生活的快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的發展。

教學反思範文14

《一片樹葉》是第四單元“植樹”中的一篇主體課文。我上的是第二課時,這篇課文寫的是一羣小動物採用了不同方式愛護一棵小樹的故事,小兔子、小熊、小猴都喜愛小黃牛栽的小椿樹,也都認識到小椿樹將使他們的生活更美好,但是小椿樹還是被他們搞得“一片葉子也不剩了”。可見問題不是出在懂不懂道理上而是出在每個人能不能自律上。他們懂得大道理卻原諒自己的不良行爲,他們的認識和行爲不統一。本文以童話的形式說理,在淺顯中見深刻,無論對大人,還是對孩子教育意義都很大。

這篇課文的語言很有特點:它採用擬人手法,小動物用兒童的語言方式去表達,內容童趣盎然,語言生動活潑,非常有趣。所以我把本課第二課時定了2個教學目標:

第一個教學目標是: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尤其是抓住幾個小動物的語言動作。

第二個教學目標是:讓孩子們真正懂得怎樣做纔是真正的愛護樹木,明白“勿以惡小而爲之”的道理。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我課程設計的主線是:開課以開頭段一棵嫩綠的小椿樹和結尾段一棵光禿禿的小椿樹,做對比比較,小椿樹的對比,小黃牛心情的對比,引出問題:小椿樹的葉子去哪裏了,引入中間故事情節。中間故事通過觀察看圖――體會小動物喜歡小樹的心情――引導多種方式感情朗讀――抓住關鍵詞把每個小動物的心理和行爲進行對比比較。最後出示光禿禿的小椿樹畫面,引起學生深思,讓孩子們自己悟出道理:雖然犯的是小錯誤卻造成大的後果,有一個孩子說了:小動物們他們都想愛護小椿樹,但是他們的行爲不愛護;還有一個孩子說:他們光見打雷不見下雨,說的和做的不一致。最後,在孩子們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我趁此契機總結出――勿以

惡小而爲之的道理,告訴孩子們:請用行動愛護一草一木,做一個“言行一致”的孩子。

上完以後就開始反省自己,就發現問題挺多的。細節的、大的設計問題都存在較多問題。

反思一:

課的設計問題:通過解讀文本,我設定了本棵圍繞2個主要的教學目標開展課堂活動。教學難點突破了,道理是孩子們自己悟出來的。但第一個教學目標:引導孩子們抓住小動物的語言動作體會小動物矛盾的心理行爲,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項目標達成效果不佳。

分析原因:

其一、朗讀的方式過多注重齊讀,而比較少個人展示讀,這樣對一部分有困難的孩子來說可以得到帶動的效果,但對於另一部分孩子來說,卻缺乏了個性朗讀鍛鍊的機會。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方式朗讀效果更好沒有仔細斟酌;

其二,中間環節設計比較凌亂,每一環節設計目的並不明確不清晰,比較模糊,體現不出指導朗讀過程的層次遞進感;其三,細節之處的重點詞語指導不到位,比如:小兔:讚歎、欣賞的語氣,小猴歡呼的語氣;小熊咂咂嘴等細節之處的語言,比較粗糙的一筆帶過。所以孩子們也不可能比較清晰深入文本去體會。

反思二:

細節方面的引導也是比較粗糙而不精緻。 如:指導觀察看圖,一筆帶過,沒有仔細地引導。有的重點詞語的理解也是沒有作爲過細的牽引指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應在關鍵時刻點醒。

總結:課堂的教學得益於平常的功夫。平常的課堂就得做個有心人,得多花功夫琢磨琢磨。藉助拉練課反思自己不足,以知道自己存有哪些缺陷,才能促進自己的長進,才知道哪些方面需要用心努力,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獨有的教學風格。

教學反思範文15

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提高課堂實效性

在北京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用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訓中,我受益匪淺。尤其是觀看了周進紅老師的《漁歌子》、周靜老師的《縫紉鳥》和劉欣老師的《圍魏救趙》等案例教學後,我深刻地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以往的語文教學,就是老師帶着學生翻來覆去地品味課文中的詞句,把書讀了一遍又一遍,乾巴巴地讓學生去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可無論學生怎麼想象,與真實的景物也會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許多學生厭煩上這枯燥乏味的語文課,甚至一提語文就頭疼。

在周進紅老師講授《漁歌子》時,現代化教學手段走進了課堂,體現與信息技術的巧妙融合,再現情境。用信息技術解決的問題是讓學生利用老師給出的圖片(桃花、鱖魚、流水、西塞山等)自己設計出作者眼前的畫面,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老師再添加音樂,使學生達到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和質量。

在周靜老師講《縫紉鳥》一課時,孩子們沒有見過縫紉鳥,老師適時地插入了縫紉鳥的圖片和視頻,一下就解決了這個難題。學生看得興致勃勃,又直觀又省力,真是事半功倍!

在劉欣老師講授《圍魏救趙》時,讓孩子在白板前的軍事地圖上一邊批畫一邊結合人物角色進行語言表達的訓練,在教學中巧妙地運用了白板特有的功能,實現了人機交互的效果,充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了這些教學手段的恰當運用,學生們對語文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信息技術同樣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大地變得生機勃勃。此時,正是觀察植物生長的大好時機。我們教室門口就有一棵玉蘭樹,當我無意中發現玉蘭樹上長滿了花骨朵時,立刻產生了帶領學生觀察的念頭。於是,我每天都把學生帶出教室,引導着他們從花骨朵的大小、顏色、形狀和數量等方面的變化進行了觀察。同時,我用數碼相機將學生觀察的內容照了下來,並製成了演示文稿。

隨後,我帶領學生一邊觀賞這些照片,一邊指導着他們運用比喻、擬人、想象等各種方法對所觀賞的景物進行了生動的描寫。雖然樹上的花已經凋謝了,雖然樹上的花香已經隨風而去了,雖然那一片片嫩綠的小芽兒已經長大了,可是一張張精美的圖片又勾起了同學們的回憶,他們彷彿又聞到了那淡淡的花香,又摸到了那絲綢般細滑的花瓣兒……於是,一篇篇生動的習作誕生了!

這次習作訓練,我沒有浪費什麼時間,也沒有費什麼精力,可學生的收穫很大,對寫作文也產生了興趣,這都得益於信息技術的應用啊!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頭語言和文字符號傳授知識的傳統模式,打破了封閉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學狀態,以其鮮明的直觀形象,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以其多變的手段,促進學生積極的思維,從而使教學得以化繁爲簡,變難爲易,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我們何樂而不爲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