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如何預防心理不健康

本文已影響1.97W人 

青少年如何預防心理不健康,劇烈運動前一定要做充足的熱身運動,運動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在運動的時候也要注意自己的呼吸頻率,那麼青少年如何預防心理不健康呢?

青少年如何預防心理不健康1

調整心態,積極向上,努力過就不用後悔。

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做什麼事情量力而行即可。

養成良好的生活和作息習慣,達到身心的愉悅。

尊重孩子

青少年如何預防心理不健康

家長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儘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並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換位思考

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自己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爲,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爲什麼會這樣。有了共鳴後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忌談成績

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談正事。

穩定情緒

家長帶着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後,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許犯錯

青少年如何預防心理不健康 第2張

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孩子減負

父母都懷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長把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從學校放學回來還要進行他們不願意的培訓,使得孩子們沒有很好的得到精神的放鬆,這樣就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精神壓力,導致他們討厭生活、叛逆期提前到了,希望家長讓孩子學習的時候也適當的給他們玩的時間。

青少年如何預防心理不健康2

一、考試焦慮症

[案例]“我現在一拿到試卷,腦子裏就一片空白。”小莉同學從小成績優異,可進入初三後,成績一降再降,由於一心想考重點高中,因此她一直都在自我加壓的情緒下緊張學習。總複習開始後,她每次拿到試卷,腦子裏就一片空白,數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會做的題現在也不會做了。她說:“我覺得自己無顏面對父母,還不如死了算了。”

[應對]每個學生都有考試焦慮,只是程度因人而異,顯然小莉是得了典型的考試焦慮症。這時,父母和家長的耐心鼓勵很重要。家長應該先接納孩子的緊張焦慮,聽孩子說說他的擔心與不安,讓他慢慢放棄那些不利的想法,進而改善考試焦慮的情形。孩子也可以找一個親密朋友,把種種委屈都發泄出來。

[心理小貼士]所謂“考試焦慮”,是指由考試所引起,在生理或心理上的緊張。生理上的緊張,諸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頭腦一片混亂或空白等;心理上的緊張則大多以擔心的形態呈現,例如:擔心考試時自己有一大堆題目不會寫、擔心考壞了被父母責罵等。

青少年如何預防心理不健康 第3張

二、強迫症

[案例]自從進入高中後,琳琳覺得學習比以前更緊張了,可是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卻是要將家裏所有的東西進行整理、歸類。做完了這些事後,才能集中思想做作業 。有時放好的東西又會再拿出來重新放。這樣的事總要重複幾次,最終必須做到全部讓自己認可,才終止這一行爲。這花費了琳琳許多寶貴的時間,爲此她感到很煩惱,但她表示,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

[應對]一般來說強迫症的背後都有一個潛在的原因,比如父母追求完美,對孩子要求很高等等。如果家長髮現孩子經常發呆、做功課特別慢、咬指甲、聳肩膀等,就得注意了,這很有可能是一種強迫性的行爲,這時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瞭解一下孩子爲什麼會這麼做的原因,並及早帶孩子去看醫生。

[心理小貼士]強迫症是一種通過儀式化行爲來減輕內心焦慮的精神疾病,病患會產生揮之不去的想法,出現不得不做的行爲。主要表現爲強迫思維或強迫行爲。強迫思維是指反覆出現在患者腦海裏的某些想法、衝動、情緒等,患者能認識到這些是不必要的,很想擺脫,但又擺脫不了,因而十分苦惱。

三、性別角色模糊

[案例]明明是個男孩,今年10歲,長得白白淨淨。由於父親去世早,他從小就和外婆生活在一起。開學一週後,他的一些異常舉動引起了老師的注意,說話嗲聲嗲氣,經常抱着年輕女教師撒嬌。一個月後,他不僅要抱女教師,還經常去抱女同學,有時還會親女孩子。

[應對]明明這樣的表現顯然是性別角色模糊,心理專家研究後發現,由於明明從小的社會關係網中幾乎都是女性,這使他產生愛跟女孩玩、認爲她們同自己一樣的想法。爲了改變這一性別偏差,可以請他的外公和學校的男教師經常和他談心、交流、玩耍,同時有意識地安排一些*學和他一起做遊戲,使他在男性榜樣的示範下,肯定自己是個男子漢,並逐漸學會勇敢、堅強。

[心理小貼士]所謂性別角色模糊是指個體對自己性別角色認同的錯位。一般來說,大約從3歲起,兒童開始逐步形成性別角色的概念。如果小男孩把自己看作是一個與周圍女孩子一樣的人,在打扮、表情、舉止上努力模仿女性,即成爲女性化男孩,反之也一樣。

四、恐學症

青少年如何預防心理不健康 第4張

[案例]青青今年8歲,剛念一年級,原先是一位十分活潑可愛的孩子。可是近半年來,每天早上上學前,她就千方百計找藉口賴在家中不肯走,或是發寒、肚子脹、胃痛,或是昨天晚上沒有睡好、吃不消等等。但一到雙休日不用上學時,一切異常情緒就都煙消雲散。後經醫生檢查,發現小青青原來是得了恐學症。

[應對]家長、學校和教師的各種壓力和教育方式不當,及孩子的膽小、敏感、經不起批評等性格特點都易導致恐學症。家長首先要尋找孩子不肯上學的原因,不要採用簡單的恐嚇的方法迫使其去上學。開始時先讓孩子在學校呆一個小時,如果這步成功了,可將時間逐步延長。

[心理小貼士]“恐學症”是一種較爲嚴重的兒童心理疾病,多見於7—12歲的小學生。由於學生害怕上學,具有恐懼心理,也稱爲學校恐怖症。常見的表現是,兒童害怕上學,甚至公開表示拒絕上學,上學時感到勉強、不高興,該上學的時候不去或提出苛刻條件,一旦到校又藉故回家,或在上學當日清晨或前一天晚上訴說頭痛、頭暈、腹痛、嘔吐等不適,以上症狀在節假日不出現。

五、體象煩惱

[案例]小亮今年正讀初二,是班上的學習委員,只是身材瘦長,長相不佳。情竇初開的年紀,他喜歡上了班上的一位女孩子,沒想到表白後,女孩轉身就逃,一邊逃還一邊喊:“難看死了。”“我是不是真的很難看?”小亮不停地問自己,當天回去就照鏡子,鏡子裏的他小眼睛、塌鼻子,他越看自己越難看,於是產生了自卑心理。他想“改頭換面”,但沒辦法,於是常常失眠,開始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人多的地方是再也不敢去了,成績終於一落千丈。

[應對]男孩更多地憂慮自己的身軀不夠高大,女孩則擔心自己的形體不夠優美。進入初中的學生,隨着生理的變化,都漸漸開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其中不少青少年甚至由於容貌或生理上的缺陷而產生了嚴重的精神負擔,可以說體象煩惱在青少年各種心理煩惱中佔有很高的比例。

心理專家建議,告訴這類孩子,體象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俊男美女也有不足,告訴他們氣質纔是最重要的,要學會欣賞自己的才華,比如小亮雖然眼睛小,但很有神,雖然長相普通,但身材不錯。

[小心理貼士]體象煩惱是一種性心理障礙,一般出現在青春發育期。此時面對性別差異的突然出現,青少年往往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他們會不由自主地與他人進行對比,一旦出現較大的差距,其中的一些人就會產生體象煩惱。

六、戀愛受挫

[案例]瘦高、文弱的小楊從高一開始就對同桌女同學產生了好感,買雪糕總是買兩支,有新書主動借給人家,晚上放學還護送同桌回家。學期結束時,小楊便興奮地提出“發展戀愛關係”,同桌卻說他“歪心眼”,並讓老師給調了座位。被澆了冷水之後,小楊不但沒有冷靜下來,反而產生了強迫性思維:“她爲什麼不喜歡我呢?我長得太瘦弱?我對她還不夠好?”終日胡思亂想,使他的成績不斷下降,終於有一天,他選擇了輕生。

[應對]青少年的心理髮展和生理髮育往往是不同步的,因而戀愛受挫往往使他們心灰意冷,這時候心理承受力差的就容易產生心理疾病。因此對戀愛受挫的青少年,家長和老師應當及早發覺,並予以正確的引導和無微不至的關懷。老師可以對青少年開展青春期性教育,並以優秀的文藝作品和偉人的事蹟來幫助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心理小貼士]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比較敏感,此時一些微小的事情也容易引發心理問題,像戀愛受挫、體象煩惱等屬此類。

七、社交恐怖症

青少年如何預防心理不健康 第5張

[案例]“要我上臺發言,還不如把我殺了。”小張是名高中生,性格內向。上初中時,由於愛斜着眼看同一排的女生,引起了對方的反感。調換座位後,仍無法改變這種行爲,後來連男生也不願意坐在他旁邊了。從此他便認爲世上最難打交道的是人,十分害怕與人交往。老師說,每次遇到同學必須輪流上臺發言,他寧願裝病逃學,也不敢面對朝夕相處的同班同學說話。小張顯然是得了社交恐怖症。

[應對]內向的孩子在青春期過程中如果不注意調整心理狀態,就會懼怕與人交往,從而引發社交恐懼。因此作爲父母應及時審視自己對待孩子的行爲是否恰當,並儘早糾正不恰當的教育行爲,對孩子給予更多表揚和鼓勵。孩子則要注意訓練用大膽而自信的眼光看別人,爲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礎。

[心理小貼士]患社交恐怖症的人,面對不熟悉的人講話、在衆人注視下運動或與異性交往時,往往會出現顯著的、持續存在的擔憂或恐懼,擔心自己將面臨窘境或恥辱。患者對所恐懼的環境一般採取迴避行爲,即使堅持下來也十分痛苦,經常會出現焦慮、多汗、面紅耳赤等症狀。

八、學習障礙

[案例]小麗今年剛剛入學,可是父母卻發現孩子寫作業 時十分粗心,經常多一撇少一劃,把答案抄錯。一次試卷發下來,父母發現中間竟然漏做了很多題,而小麗卻說自己根本沒看見這些題,父母於是覺得孩子學習態度有問題,故意不肯做題,於是打了她一頓,但整整一個學期,這種情況始終沒有得到改善。

青少年如何預防心理不健康 第6張

[應對]專家指出,小麗其實是有書寫障礙。一般這類患者的'眼睛似乎與別人的不一樣,好像“懶惰的眼睛”,會漏掉許多明顯的信息,表現在學習時視而不見,可以把整個題丟掉,事後卻說自己沒看見這道題。這種孩子最易受到老師和家長的誤解,其實這是一種特殊的學習能力障礙。只有進行有關的視知覺訓練才能見成效。因此,遇到孩子學習表現不佳時,家長和教師應當首先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心理出現了什麼問題,嚴重到什麼程度,從而爲孩子設計一個個別化的教育方案,針對特殊的學習能力不足進行培訓。

[小貼士]學習障礙是指智力正常,但因學習能力落後而導致成績低下的現象。研究表明,大約有5%—10%的在校生屬於學習障礙兒童。學習障礙是由若干不同類型所構成的,包括書寫障礙、閱讀障礙、數學障礙(又叫非語言學習障礙)。

九、精神分裂症

[案例]小王自從升入高三後,成績每況愈下,每天一回家便躲在房間裏不出來,而且幾乎很少跟父母說話,也越來越少與朋友聯絡。一開始王媽媽以爲小王是因爲升學壓力太大,而出現暫時不適應的情況,豈料小王的狀況越來越怪異,整日自言自語。某天晚上吃完晚飯後,小王竟然聲稱看到閻羅王要奪取他的性命,而父母便是牛頭馬面,於是拿起菜刀想要追殺父母。最後,小王被送入醫院急診,診斷的結果是精神分裂症。

[應對]由於這類疾病常有許多前兆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因此父母或老師應提高警覺,一發現徵兆,立即送醫院治療,以免錯過治療時機。這類患者的挫折應對能力較正常人差,因此在面對較大的生活壓力時,便可能惡化,不能承擔太大的學習任務。應儘量減少患者的心理負擔,不要對他們有太高的期望。可以將家中許多壓力較小的家事交由病患處理,讓病患自覺對家裏有貢獻,以提升其自信心。

[小貼士]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多發於15歲到20歲。主要症狀包括思考、情感、行爲等多方面的障礙。在發病之初,病人可能出現成績或工作表現一落千丈、社交退縮、個人衛生習慣不良等先兆,在潛伏期階段,若未予以適當的處置,病情便會更加惡化,而衍生出幻覺、妄想、語無倫次、行爲怪異等症狀。

十、抑鬱症

[案例]小張正讀高一,是某校的特困生之一。有一天他找到班主任老師,緊張而急促地說:“我完了。一個多月了,晚上幾乎通宵失眠,白天神思恍惚還經常嘔吐。”說着懊喪地擡手扶了扶眼鏡,右手腕上一道傷疤赫然而現,這是他不久前試圖割脈自殺留下的痕跡。

[應對]經過心理專家的諮詢,發現小張得了抑鬱症。專家建議,爲了避免心理問題導致情緒低落,學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安排得充實一些,避免因過多的空想和胡思亂想而產生失落感,多參加一些文體活動,使自己心情舒暢起來。另外,還可以多與父母及親近同學談心交流,向他們傾吐心頭的積鬱,使自己心情愉快起來。

[小貼士]抑鬱症是一種以情緒異常低落爲主要臨牀表現的精神疾病,其特徵是:無趣、無力、無望、無能、無助。症狀包括:極度憂傷、絕望、疲勞、身體疾病。患有抑鬱症的人,其情緒低落的程度和性質都遠超正常變異的界限,不同於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煩惱那樣容易逐漸地“雲消霧散”。

青少年如何預防心理不健康3

1、學習問題

學習困難、考試焦慮、厭學、逃學,甚至造成自殺或暴力事件問題。其中,厭學是目前青少年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學習壓力大、目標不明確、物質生活優裕直接導致的後果是行爲的懶散甚至厭學。

2、情緒問題

青少年時期正是個體發育較快,身心變化劇烈的時期,在其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中,自我意識逐漸提高,漸漸感受到了家庭、學校和社會所寄予的期望,漸漸意識到了自身的責任和義務,並感受到了以上種種所帶來的壓力。這些壓力若不能得到很好的釋放,就會由此而產生各類的情緒問題。青少年學生常見的情緒問題主要有情緒不穩定、恐懼、抑鬱、焦慮、憤怒、羞怯等。

3、人際關係

在人際關係方面,心理健康的學生能客觀地瞭解他人,關心他人,與他人進行積極的溝通,並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在自我方面,善於正確地評價自己,並能通過別人來認識自己,能夠愉悅地接納自己,並能及時地控制自己的一些消極的想法與行爲。

4、不良嗜好和行爲

吸菸、飲酒、*、盜竊、出走、叛逆行爲,校園和家庭暴力,反社會行爲。

5、性心理困惑

性生理和心理無知,性幻想,偷看黃色錄像,早戀,過早性行爲,*,*,自殘等問題。

6、網絡成癮

青少年如何預防心理不健康 第7張

沉迷網絡聊天,沉迷電子遊戲,網戀,沉迷*,虛擬婚姻和性愛,模仿暴力,病理性賭博,導致學習、生活、工作、人格等方面出現問題,嚴重發生暴力、自殺、社會犯罪。

7、軀體化症狀

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頭暈,頭痛,煩躁,易怒,心慌,胸悶,緊張,鬱悶,記憶力減退。

8、自殺

中國網今年公佈了“自殺已成爲中國青少年第一心理問題”,有關調查數據顯示,約19%的兒童少年害怕受到懲罰而想自殺,18%患有心理疾病而誘發自殺。

9、適應能力差

對新的環境和生活不適應,不習慣教師的教學方式,或者不喜歡學校的各項活動。

10、心理不平衡

當他人比自己強或獲得了高於自己的榮譽後,總感到不平。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