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性心理如何輔導

本文已影響8.9K人 

青少年性心理如何輔導,孩子總是需要家人的用心呵護的,每一個問題的出現都在說明孩子成長的不足,寶寶生下來就像一張白紙,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是非常關鍵的,青少年性心理如何輔導,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青少年性心理如何輔導1

青春期性心理問題之一:性衝動的困擾

據調查,不少青少年對“性”持有不正確的認識,有的視它爲下流 、骯髒、見不得人,難以啓齒、無所適從,以致對自己的性衝動感到羞愧、自責、苦惱和困惑併產生厭惡與恐懼心理等等。其實性衝動是男女青年生理心理的正常反應,是在性激素的作用和外界有關刺激下產生的,並不是不純潔、不道德或可恥的行爲。產生上述不正確的看法的青年如不及時醒悟會造成心理障礙。對性的衝動要靠性道德來約束自己,採取可行的方法調適。如,當產生性衝動時用內心壓抑的方法予以排解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適度的壓抑是社會化的需要也是一個人性心理健康的反映。然而嚴重的壓抑感則有害身心健康。另外還可用一種積極的建設性的、能爲社會接受的慾望或方式來取代性慾,如用繪畫、音樂、體育活動、從事勞動,或男女友誼交往等,使性能量得以轉移、性情感得以平衡。這種方法即是昇華。

青春期性心理問題之二:手 淫

手 淫問題在青春期是一個極爲普遍的性行爲問題,但許多研究材料表明,青少年對手 淫問題有許多不正確的看法,這些看法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有過手 淫經驗的青少年常常對此感到內疚,手 淫後感到情緒低落、擔心、困惑、害怕、痛苦。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手 淫就像一個魔鬼折磨着青少年。他們認爲手 淫有害於身體、損害大腦、有害性功能,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爲。還有的認爲,手 淫是有罪的。他們經常有這樣的疑問:手 淫能否使身體衰弱或引起早死?手 淫會不會影響以後的性生活?

手 淫真的對身體有害處嗎?本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學者金賽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青少年每週手 淫2—3次。調查後金賽做出瞭如下結論:在青春早期就有手 淫行爲的人,可以維持高頻率的性生活至少達35—40年之久。

80年代,前蘇聯學者科列索夫對手 淫做出了論證,其中談到,手 淫本身決不會影響青少年的行爲、記憶、能力和學習成績。早在70年代,國際上已廣泛接受了手 淫無害的觀點。布爾諾博士曾說過:“在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醫師以及其他從事精神衛生和身體保健的人員中,得到的廣泛意見是:手 淫既不是不正常的,也不是對身體有害的行爲。”

從以上的材料分析,我們可以得出手 淫無害的結論。從某種程度上說,手 淫可以起到緩解性心理和性生理的緊張的作用。儘管如此,手 淫並不是值得提倡的行爲。應當設法引導學生將這方面的精力轉移到學習或其他活動中去。

青春期性心理問題之三:遺 精的困擾

在沒有性交或手 淫的情況下射 精,稱爲遺 精。遺 精多發生於夜間睡眠中,這稱爲夢遺。在清醒狀態下的遺 精,稱爲滑精。遺 精是男性中學生中常見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因爲男性到了青春發育期,睾丸不斷分泌大量的雄激素,同時產生大量精子,精子與精漿共同組成精液。精液不斷產生並不斷積聚在輸精管內。當精液達到一定飽和狀態時,便會通過遺 精的方式排除體外。中學生的初次遺 精時間最早爲11歲,多數在13歲以後出現。遺 精雖然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它的間隔日期沒有規律。一個月遺 精在7—8次內均屬正常。這7—8次遺 精的分佈不均勻,也許連續幾天每晚遺 精,也許每週1—2次。遺 精次數過於頻繁,尤其是夢遺,可能會擾亂睡眠,引起心理緊張、頭痛頭暈,無精打采,胃納不佳,渾身無力等症狀。

在我國,由於性教育的開展還很不夠,許多青少年缺乏相應的性知識,把遺 精看成是大傷元氣之舉,恐懼異常,認爲將來會造成陽痿、無生育力、性病等。其實,遺 精既不會導致上述各類疾病,也不會使人大傷元氣,影響健康。對精液的化學成分分析表明,精液中90%的成分是水,在其餘10%的成分中,除少量脫落的生殖道細胞外,還有一些微量元素、酶、葡萄糖等物質。所以完全不必爲遺 精的損失擔心,否則,若把注意力過於集中在這個問題上,反而會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造成不應有的惡性循環。

青春期性心理問題之四:月經的困擾

月經是青春期女子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月經期間,女生常會引起一些不良的情緒反應,而這些不良的情緒反應,反過來又可能會引起月經不調等婦科疾病,並對女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正確地進行關於月經的心理衛生教育,對於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當十二三歲的女學生初潮來臨時,由於毫無思想準備,常常心煩意亂,驚慌失措。有的認爲月經是難爲情的事,產生羞愧的情緒;或者認爲月經是髒血,產生厭惡的情緒,等等。約有67.1%的女學生對月經初潮有各種不同的消極情緒反應。這些消極情緒反應會加重學生月經紊亂,引起痛經閉經。初潮以後到下一次月經,間隔時間個人是不同的。初潮女生往往把這種不規則認爲是不規則或病態現象,因而感到不安。由於下一次月經難以預測,所以參加活動常常擔心,甚至逃避活動。這種不規則是由於剛進入青春期,卵巢功能尚未健全,內分泌間欠協調。初潮之後,月經半年之內不規則是正常現象,隨着卵巢功能日趨完善,月經即可正常。

月經失調是青春期女性的一種常見疾病,表現爲月經週期紊亂,出血期延長或縮短,出血量增多或減少,甚至月經閉止。卵巢功能失調、全身性疾病或其他內分泌腺體疾病影響卵巢功能者都可能引起月經失調。月經失調主要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女生如果有難言的苦衷,引起情緒上的憂思焦慮,就會造成月經失調,甚至閉經。

青少年性心理如何輔導

在經前期,約有三分之一的女生會出現經前期綜合症,其主要表現是頭痛、眩暈、噁心、嘔吐、心悸等。這些症狀也會引起女學生的心理變化。如有的女孩子易怒、好攻擊、對周圍的人苛求;有些人煩躁、事事不如意、坐臥不安、易與人發生口角;有些人孤僻、多愁善感、多疑、好猜、好哭。此外,還有些人感到乳房脹痛、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等等。一般月經過後,症狀即減弱或消失。

經前期綜合症是由於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造成的,心理因素在發病中佔有重要地位。抑鬱愁悶的情緒,心理矛盾得不到適當的解決,都可能引起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而引起本症。因此,保持樂觀而穩定的情緒,將有助於減少和消除經前期綜合症。

青春期性心理問題之五:男女交往

進入青春期的中學生,如何與異性交往,也有一系列的心理衛生問題需要解決。愛是一種常常被一些比較稚嫩的中學生所誤解的情緒。迷戀可能會使一個男孩子或一個小姑娘陷入混亂狀態。有時,中學生認爲自己已經永久地陷入了情網,其實他們正在經受的感情是一種迷戀,一種強烈的慾望,甚至是一種人皆有之的性慾萌動。迷戀是一種突然而強烈的陶醉,是一種既正常又有用的情緒,但它不同於持久、謹慎、成熟的愛。

中學生與異性的接觸不全帶有性的色彩,有的是出於幫助、同情、感謝等原因而彼此接觸的,但如不經指導,也會出現中學生性愛方面的異常現象。因而,在男女交往中,一方面,要防止對性的放縱態度以及出言不遜甚至挑逗的言行。另一方面,也要破除男女授受不親的封建陳腐觀念。有些異性同學由於興趣愛好投合,或工作學習上聯繫稍微多一些,就立刻會有閒言碎語,使他們不敢進行正常的接觸。當他們迫不得已接觸時,往往羞愧害臊,面紅耳赤,詞不達意,手足無措,從而造成了青少年性心理的畸形。這樣做有時反而會激起學生的逆反情緒,使純真的友誼向初戀的方向發展。有的父母害怕子女在學習期間談戀愛,就三令五申,絕對禁止孩子與異性交往,結果反而增強了子女對異性的好奇心和神祕感。爲此,在男女同學中應該提倡廣泛的交往,只有具備了在正常氣氛中交往的經驗,纔有可能使青少年通過比較,進行鑑別,逐步掌握友誼與愛情的區別,從而更穩妥地把握自己的情感。另外,異性交往能夠豐富學生的個性。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處在集體中的個人,交往的範圍越廣泛,和周圍生活的聯繫越多樣,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就越豐富,個性發展也越全面。所以,單一的同性交往遠不如多向的同性、異性交往更能豐富人的個性。

青少年性心理如何輔導2

1、父母正確關愛、時刻關注。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學校,是青少年人性和理想最主要的養育場所之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品質行爲是影響青少年在學校乃至在社會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家庭關愛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父母的教育觀念,教養方式,家庭的教育環境都直接影響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爲家長應從下面幾個方面注重加強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真正成爲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

(一)、以身作則,率先示範。

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別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纔會健康。青少年的許多知識不是在學校裏學到的,而是從爸爸媽媽那裏學來的,現在許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圍,有的'家長工作之餘忙於喝酒,賭博,或忙於發財致富,放鬆了對孩子的教育,導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墮落;有的家長品行不端,行爲放縱,對子女起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重視精神生活引導,加強精神文化投入。

鼓勵樹立建功於國家和自立自強的觀念意識,注意鍛鍊孩子的吃苦耐勞,戰勝挫折的意志和堅強的品德,有意識地創設一些困難,障礙,曲折,讓孩子去經歷,增強其自信,磨鍊其意志,培養其獨立的人格。特別是培養和發展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從中培養孩子觀察,記憶,分析,創造,審美的能力。

青少年性心理如何輔導 第2張

(三)、經常和學校溝通會,取得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長要克服單純依賴學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積極參加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活動。如家長會,家長學校,座談會等。對學校老師反映的意見,要正確對待,既不要袒護孩子,也不能拳棒相加。對孩子進行的教育內容要與學校一致,對孩子進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進行理想教育,不能給孩子灌輸不健康的內容,如金錢至上,甚至對社會陰暗面當着孩子的面橫加評論。

2、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建立適應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質教育模式。

依據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學校應重視和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全面滲透、全方位推進。

第一、學校開設心理學專題講座,讓學生學會並掌握維持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有效的心理疾病預防;第二、學校領導和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給予高度重視,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納入學校教育工作系統;第三、將心理教育分佈在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構建一個專門渠道與非專門渠道有機結合的教育網絡。

(二)、教師與學生建立一種尊重、真誠、理解的平等關係,跨越陳舊的“代溝”。

關注和接納學生,“以學生髮展爲本”,專心聆聽學生髮表意見,不輕率地對學生的觀點橫加評判,同時,應胸懷坦蕩,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體會、認識學生的觀念和行爲。設身處地的感受學生面臨的心理困惑,並以此爲基礎共同尋找解決的策略。創造良好的集體氛圍,舉辦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行爲養成活動等,引導學生消除不良品行。注意榜樣人物對學生的親切性、可學性與感染性,增強其對榜樣的理解、認同與效仿。

3、加強和監督傳媒過濾作用,營造一個寬鬆,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僅不能離開家庭、學校的教育和輔導,而且也離不開社會環境的薰陶和培養。環境育人,不良的社會環境回直接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由於現在社會公德意識的低落,人們對許多有違道德的行爲已經習以爲常,並因此導致教育的誤導,使許多青少年對行爲正確性的認識模糊,引起說謊,欺騙,偷竊,破壞,對抗等品行障礙的發生。加之當今信息的瞬息萬變,大衆傳媒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絕不可掉以輕心。特別是青少年喜愛的電影、電視和網絡遊戲,要充分考慮到青少年這一特殊受衆羣體的成長需要,不能爲了票房價值,把暴力、色情、毒品和賭博這些不利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文化垃圾都端給青少年。

4、 建立健全社區照顧和社區警務工作。

社區照顧不僅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提供完善的社區環境和充分的活動設施,而且對第一、第二監護人的職責進行監督。如果發現家長有虐待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行爲,社區應該進行干預。

社區警務將大大改變過去警察站在青少年的對立面進行僵硬管理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從青少年立場出發的人性化服務,從而可以改變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5、跟進和健全初級衛生保健制度。

社會各界和社區應關心青少年的成長,尤其是學校和社區應該按照衛生服務中心的初級衛生保健制度要求,對青少年定期進行精神衛生方面的檢查和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衛生保障水平。對於那些有精神障礙或已發現有危險苗頭的青少年要採取措施,進行多重防護,加強心理引導,使之儘快脫離異常或危機狀態。這些工作需要社會工作者、青少年工作團隊成員的通力合作,纔能有效的完成。

青少年性心理如何輔導3

首先,我來說說學校方面,學校應當讓班主任來承擔起青少年心理輔導的責任,讓班主任加強對孩子們的心理觀察。班主任要善於和勤於觀察每一位學生,對心理出現問題的學生要重點關注。

其次,班主任要對心理出現問題或者不良苗頭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去認真地開導他們。如果你發現哪些學生有些憂鬱,或者是心事重重,要和他們單獨地去談心,瞭解問題,幫助他們走出陰霾。

第三,學校應當開設一門心理課,每週至少上一節,爲孩子們做好心理方面的積極引導。心理課是很重要的,和文化課一樣重要,學校應當開設,給孩子們傳播陽光,這個很有必要的。

第四,班主任要經常性地去做一些家訪,瞭解一下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以及各種可能引發心理問題的因素。我們可以利用放學時間,或者是週末,到一些學生家裏去家訪,瞭解一下孩子們背後的情況,這樣對疏導孩子的心理非常重要。

青少年性心理如何輔導 第3張

第五,學校要外聘一些心理專家,每半個月把心理有問題的學生集中起來,進行專業的輔導。除了學校老師之外,外聘一些心理專家也很重要,專門針對心理亞健康的同學進行開導,更有利於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

第六,作爲家長,要經常和自己的孩子友善溝通,要把孩子們當成自己的朋友,暢談心事。我們一定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摯友,敞開心扉,公平交流,這樣才能瞭解到孩子的心理深處。

第七,如果孩子有什麼要求,或者是有什麼心願,要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儘量去滿足孩子。有些孩子的心理問題,是因爲沒有實現一些心願導致的,因此,我們要儘量滿足,如果他的心願不合理,就要及時開導並糾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