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的故事彙編15篇

本文已影響5.27K人 

孔融讓梨的故事1

大家一定熟悉孔融讓梨的故事吧?它說的是:東漢學者孔融小時候,每當家裏買來又香又甜的梨子,總是揀小的吃,把大的留給哥哥。這裏,再講一個孔融與哥哥爭刑的故事。從這一“讓”一“爭”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美德。

孔融讓梨的故事彙編15篇

孔融十六歲時,朝廷宦官專權,迫害異已。有一個名叫張儉的官吏觸犯了宦官頭子侯覽。侯覽懷恨在心,便謊稱張儉謀反朝廷,下令逮捕他。張儉考慮到與孔融的哥哥孔褒是老交情,便躲到了孔家。孔融深深同情張儉的不幸遭遇,親自動手,打掃乾淨一間密室,把他藏了起來。

後來,侯覽不知怎麼聽說了張儉躲在孔家,便差人前來搜捕。然而,孔融和哥哥已在前一天夜裏悄悄將張儉打發走了。差人撲了個空,只好將孔融兄弟帶走了。

審訊時,孔融面無懼色地說:“張儉是我藏的,也是我放的,如果有罪,我一人承當。”

孔褒馬上搶着說:“張儉是我的朋友,完全是奔我而來的,與弟弟無關。”

地方官見兄弟兩人爭着受刑,一時不知該如何處置,便將案情上報侯覽。

後來,侯覽下令殺了孔褒。

孔融讓梨的故事2

我們的生活是五彩繽紛的,隨着時間的流逝,大家一定經歷了很多事情,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從我小的時候到現在經歷過許多事,有高興的、悲傷的、難忘的、有趣的……從書本上也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但是最讓我感動的是《孔融讓梨》的故事,他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故事是這樣的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我讀完後,想起自己前天爲了一個蘋果和弟弟吵架的事情,我真是慚愧的無地自容。所以我要向孔融學習。

昨天下午,我和媽媽去赴約,當端上“北京烤鴨”大家說開吃的時候,我趕緊拿了一張蒸餅,夾上一塊鴨肉,又放了點蔥,我在做的時候聽見有好多人都說我沒禮貌,當我把蒸餅給媽媽的時候,他們才煥然大悟,原來我的給媽媽的,他們都誇我是個孝敬長輩的好孩子。

今天早上,我乘着公交車去奶奶家玩,車上的人可真多,我好不容易找了一個位置坐下,還沒坐多久,就看到上來了一位老奶奶,車上人比較多,老奶奶只能站着,我看到老奶奶年歲已高,站在那裏搖搖晃晃,本來不想讓座,可是以想到孔融,我連忙起身過去吧老奶奶扶到了我的座位上,老奶奶笑着對我說:“你真是個好孩子。”車上的人也誇我是個懂得尊老愛幼的好學生,我聽了心裏樂滋滋的。

通過這個故事,我懂得了:做人要懂得謙讓,不能自私,尊師重教。這樣纔會向孔融一樣成爲大家學習的好榜樣。

孔融讓梨的故事3

我和小班的老師組織了一次大帶小活動,小班的幼兒來我們大班參觀我們的區域活動,我們把大班和小班的幼兒合在一起分了6個組,每個組10個人(小班和大班各5個),讓大班的小朋友帶着小班的小朋友玩,在區角活動裏面我仔細觀察他們的表現,他們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主要的是大班的會謙讓小班的幼兒,劉福源對着所有的小朋友說“我們要學會分享,大家一起玩”。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區域活動結束了,生活老師拿來了蘋果,我請大班的值日生來爲班上所有的幼兒發放水果,他們的做法讓我很欣慰,他們首先是給小班的小朋友發的,纔是給自己班的小朋友發的,水果發完了,這時又來了一名幼兒,可是水果卻沒有了,我還在想該怎麼給小朋友說誰願意拿自己的水果和這個小班的小朋友分,老師,一名幼兒邊跑過來邊喊我,她走到我身邊把蘋果拿給我說“老師把我的蘋果拿給小弟弟吃吧!我也要學孔融讓梨,我和小班的老師都很吃驚,我說“劉福源你把蘋果給小弟弟吃了,你怎麼辦?你就沒有吃的呢”她笑着說“沒關係,老師拿給小弟弟吃吧!我是姐姐應該讓給他吃,你不是經常講小朋友之間要學會分享,你還給我們講過孔融讓梨的故事,讓我們要學孔融嗎?所以我現在也要學孔融,雖然我讓的不是梨,是蘋果,但是我希望我就是孔融”,她的話把我和小班的老師逗笑了,我高興的在她的臉頰上親了一下,說寶貝你很棒!你現在就是孔融,我要給你掌聲,說完話後我和小班的老師都送給她掌聲,她開心的把蘋果拿給小班的小朋友說弟弟來你吃吧!你是弟弟,我是姐姐,我讓給你吃。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還是我上半學期講過,沒想到現在她還記得,我沒有想到一個小故事對她的影響這麼大,在今後的教學當中我要多講一些對幼兒有啓發的故事,讓孔融讓梨的故事一直流傳下去。

孔融讓梨的故事4

中華自古以來都傳承着禮讓兄弟姐妹的傳統美德,讀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感受到古代的小孩子都這麼懂得禮讓,何況我們現代人呢?

孔融讓梨的故事主要講了在孔融四歲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個學生來看老師和師母,並帶來了一大堆梨。客人讓孔融把梨分給大家吃。在爸爸點頭同意後,小孔融站起來給大家分梨。他先拿個最大的梨給客人;然後挑兩個大的給爸爸、媽媽;再把大的一個一個分給了哥哥們;最後,他纔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個最小的給自己。客人問小孔融爲什麼撿一個最小的給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紀最小,當然應該吃最小的。客人聽了孔融的回答直誇獎他。爸爸也滿意地點了點頭。

孔融是最小的一個,在現代社會中,長輩有好的,有大的東西都會毫不猶豫的給最小的小孩子,無比溺愛他,呵護她。這也成爲了現代常見堪稱幾乎的現象。尤其是獨生子,家長團團圍着一個小孩,就像一羣龍守護一顆明珠一樣。“孩子,巧克力吃不吃呀?”“喝水嗎,換飲料吧?”“冷了嗎?”讓人不禁感嘆道,這比慈禧還享福啊!這就導致了孩子不懂禮讓。

我就是個“嫡系皇子”。因爲哥哥住在姑姑家,逢年過節也很難來一趟。家裏雖說這有三口人,但那兩個大人無非不圍這我團團轉?我也要學習禮讓,可去哪學呢?家裏只有我一個“嫡子”啊!謙讓是人和人相處必不可少的一種美德,懂得謙讓的人能和同伴和睦相處,能深受同伴歡迎。但是,在生活中,不少家長不懂得謙讓的內在含義,喜歡無原則地要自家孩子謙讓。記得有一次,我才那麼小,和鄰居家的小孩玩,爺爺端過來兩隻蘋果,說給我們吃,而那兩個蘋果一大一小,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挑了一個又大又飽滿的,而那個小孩更是被寵愛得不得了,就嚷嚷着要拿大的,我們就因爲一個蘋果鬧得不可開交,你爭我搶,後來爺爺把那個小蘋果換了個大的才平息了這場無理取鬧的戲碼。長大後回想此事,真是有感而發!唉,現在每家每戶都有一個蜜罐,每個獨生子都在蜜罐裏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玩最好的。當我問爺爺爲什麼不鍛鍊我禮讓的時候,爺爺滿不在乎,只是拋了一句“禮讓了就是懦弱的人啦,你要去爭去搶啊”。可我認爲,不學會禮讓,而去爭搶,就像後宮裏的你爭我鬥一樣,這纔是懦弱的表現,這纔是不懂事不聽話。

現在的我們該怎麼做呢?在朋友之間要互相禮讓,互相謙讓,不要你爭我搶,鬧得一團糟。人與人之間不要咄咄逼人,要你讓我我讓你,才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儘管自己是個“嫡系皇子”,也要像古人學會怎樣禮讓。

孔融讓梨的故事5

謙讓是我國傳統的禮儀。前不久,我看了一篇〈孔融讓梨〉的故事,主要講:孔融,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語。孔融4歲時,一日,父親給他和他的哥哥買了一些香梨,父親給他了一個最大的香梨,可是,他卻拿了一。最小的香梨,父親看了非常驚喜、高興。

記得有一次,我和姐姐上街去玩,我們乘上了車,坐到了位子上,第2站,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上車了,老奶奶沒有位子,只能站着,第3站,一些人下車了,老奶奶剛要坐下,一羣年輕人跑過來,把老奶奶推開,自己坐下,老奶奶差點兒摔倒,看到着一幕,我心裏真不是滋味,拉了拉姐姐的衣角,輕輕地說道:“姐姐把我們的位子,讓給那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你看她沒有位子坐,多可憐呀!”

“妹妹難道你想站着,不想坐着嗎?”姐姐疑惑的問道“不是的,姐姐你想呀!孔融4歲能讓梨,我現在是10歲,你現在16歲,難道我們這些都不懂嗎?我們把座位讓給老奶奶!這樣也算助人爲樂呀!”我認真地說道。“妹妹,妹妹你說的太有理了,讓我實在太佩服了,那我們現在就開始讓座吧!”“OK。”我回答到,說着我把老奶奶攙扶了過來,又讓老奶奶坐下,老奶奶笑眯眯地連聲說:“謝謝,謝謝呀!”“沒什麼這是我應該做的。”我站着,偷偷的看着老奶奶,老奶奶舒服的做在凳子上,我偷偷地笑了。

孔融4歲都會讓梨了,作爲我們一定要向孔融學習,做一個學會謙讓的小學生!

孔融讓梨的故事6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弟弟比我小,我也應該讓給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時候,不僅學習勤奮,而且善於思考。父親外出拜客總是帶着他去。10歲那年,他隨父親來到洛陽。正逢洛陽太守李膺大府內走。這時守門人忙把拉,問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邊玩去!”孔融嚴肅地回答說:“請你們進去通報,山東孔融來訪。”守門人見他一本正經,也不知是什麼來頭?笑着問:“小公子,可有紅貼?”孔融說:“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師生之誼,無需紅貼,只管通報。”守門人怕慢待貴客,只好進去通報。這時李膺正和許多文人雅士交談,聽了通報,一時想不起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麼關係,只好哈哈:“請進!”小孔融興沖沖走進大廳,一邊向主人問候,一邊拱手招呼各位來賓,態度不亢不卑。李膺一邊讓座,一邊打量着這位俊才少年,心裏好生奇怪:這小孩從未見過面,而他爲何自稱通家呢?於是,李膺問道:“小公子,你說我們兩家世代交情,我怎麼想不起來啊!”孔融微笑着說:“500年前孔子曾經問禮於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說明孔、李兩家500年就有師生之誼。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師生關係,我們兩家不是累世通家嗎!”

孔融語出驚人,在座客人無不暗暗稱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陳韙不以爲然,冷冷地說:“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後未必有作爲。”面對挑戰,孔融笑着說:“這樣說來,先生小時候一定很聰明。”這一巧妙對答,弄得陳韙面紅耳赤無言回對,暗暗坐在一旁生氣。孔融則目不斜視,裝着大人模樣,一本正經地喝着茶,引得衆人哈哈大笑。

孔融讓梨的故事7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小孩兒名字叫孔融。他家有六個兄弟,他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兒,因爲他性情活潑、隨和,大家都喜歡他。雖然家裏兄弟多,但爸爸媽媽對他們每個人的要求都很嚴格:要勤奮讀書;對人要懂禮貌;說話要和氣;無論什麼事,兄弟們都要互相謙讓,不要光想着自己;別人有困難要給予幫助。孔融年紀雖小,爸爸和媽媽的話,他都記得清清楚楚。他喜歡做事,總搶着掃地呀,端碗什麼的,非常討人喜歡。

在孔融四歲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個學生來看老師和師母,並帶來了一大堆梨。客人讓孔融把梨分給大家吃。在爸爸點頭同意後,小孔融站起來給大家分梨。他先拿個最大的梨給客人;然後挑兩個大的給爸爸、媽媽;再把大的一個一個分給了哥哥們;最後,他纔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個最小的給自己。客人問小孔融爲什麼撿一個最小的給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紀最小,當然應該吃最小的。"客人聽了孔融的回答直誇獎他。爸爸也滿意地點了點頭。

後來,爸爸的學生便把孔融分梨、讓梨的故事寫成了文章。於是大家就把它傳誦開了,從古代一直講到現在。

[古文]

孔融,字文舉,東漢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四歲時,x月x日,值祖父六十壽誕,賓客盈門。一盤酥梨,置於壽臺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長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問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獨小,何故?融從容對曰: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長,爲人之道也!父大喜。

[現代文]

東漢魯國,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有一天,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父親叫孔融他們七兄弟從最小的小弟開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個最大的。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現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隻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爲,心裏很高興,心想: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該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於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裏這麼多的梨,讓你先拿,你爲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

爸爸接着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麼說,他應該拿最小的一個纔對呀?"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給小弟弟吃。"

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融四歲,能讓梨。"就是出自這個典故。

故事意義告訴我們從小就要向孔融學習,養成尊老愛幼的習慣,也告訴人們,要互相忍讓,不要只想自己,不想別人。

[另一則故事]

孔融小時候,不僅學習勤奮,而且善於思考。父親外出拜客總是帶着他去。10歲那年,他隨父親來到洛陽。正逢洛陽太守李膺在任,孔融徑直往大府內走。這時守門人忙把他拉住,問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邊玩去!"孔融嚴肅地回答說:"請你們進去通報,山東孔融來訪。"守門人見他一本正經,也不知是什麼來頭?笑着問:"小公子,可有紅貼?"孔融說:"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師生之誼,無需紅貼,只管通報。"守門人怕慢待貴客,只好進去通報。這時李膺正和許多文人雅士交談,聽了通報,一時想不起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麼關係,只好哈哈:"請進!"小孔融興沖沖走進大廳,一邊向主人問候,一邊拱手招呼各位來賓,態度不亢不卑。李膺一邊讓座,一邊打量着這位俊才少年,心裏好生奇怪:這小孩從未見過面,而他爲何自稱通家呢?於是,李膺問道:"小公子,你說我們兩家世代交情,我怎麼想不起來啊!"孔融微笑着說:"500年前孔子曾經問禮於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說明孔、李兩家500年就有師生之誼。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師生關係,我們兩家不是累世通家嗎!"

孔融語出驚人,在座客人無不暗暗稱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陳韙不以爲然,冷冷地說:"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後未必有作爲。"面對挑戰,孔融笑着說:"這樣說來,先生小時候一定很聰明。"這一巧妙對答,弄得陳韙面紅耳赤無言回對,暗暗坐在一旁生氣。孔融則目不斜視,裝着大人模樣,一本正經地喝着茶,引得衆人哈哈大笑。

孔融讓梨的故事8

一、活動目標。

1、通過理解故事內容,懂得謙讓的道理。

2、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二、活動準備。

食物兩個梨子,動畫視頻,ppt課件。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新課。

導語:老師這裏有兩個梨,如果讓你們選擇,你會選哪一個,爲什麼?(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挑梨子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老師完整講述故事。

提問:故事的名稱叫什麼?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3、結合圖片,講述故事。

(1)教師一邊講述邊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前半段內容。

提問:故事中的小男孩叫什麼名字?他幾歲了?他有幾個兄弟?他是最小的嗎,爲什麼?

(2)結合圖片完整的講述故事的後半段內容。

提問:家裏吃梨的時候,孔融拿了一個什麼樣的梨子?爸爸是怎麼問孔融的,孔融是怎麼說的?

提問:爸爸又是怎麼問孔融的,孔融又是怎麼說的?

提問:爸爸是怎麼誇孔融的?(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個好孩子。)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孔融嗎,爲什麼?

小結:孔融能讓着哥哥又能讓着弟弟他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4、完整觀看《孔融讓梨》視頻。

5、創設情景,情感遷移。

提問:平時你認爲謙讓的事情有哪些呢?

提問:小妹妹喜歡你的玩具,你會怎麼做?

提問:如果你在公交車上,上來了一位小妹妹,又沒有座位,你會怎麼做?

總結:今天我們學了一個讓梨的故事,懂得了謙讓的道理,希望小朋友都能做到像今天這樣能夠謙讓別人,關心別人。如果現在讓你把梨送出去,會把梨送給誰?爲什麼?(幼兒自由說)。那麼現在請小朋友們起立,我們一起把梨送給他們吧!(在音樂聲中,帶領幼兒走出教室。)

附故事:

從前,有一個四歲的男孩子叫孔融,他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有一天,家裏吃梨,大家坐到一起來,哥哥先讓孔融挑一個,孔融想了想,到底要挑哪一個梨呢,於是他就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子。爸爸看見了也覺得奇怪,就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子,又讓你先挑,你爲什麼不拿大的,不拿好的,偏偏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把大的讓給哥哥吃。爸爸又問孔融,弟弟比你小,爲什麼不把最小的留給他呢?孔融又說:我比弟弟大應該把大的.讓給弟弟吃。爸爸聽了特別的高興,他對孔融說,好孩子,好孩子,真是個好孩子。孔融四歲時就知道讓梨,上面讓着哥哥,下面讓着弟弟,大家都很稱讚他。

孔融讓梨的故事9

〔原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譯文〕作爲兄長要善待弟弟,作爲弟弟要尊敬兄長,兄弟之間和睦相處,這也是對父母的一處孝順。與人相處時把財物看得很輕,哪裏還會產生怨恨呢?與人說話時做到互相忍讓,憤恨自然就消失了。

〔故事〕孔融讓梨

漢朝時,有個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有一天,家裏吃梨。一盤梨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孔融先拿。你猜,孔融拿來了一個什麼樣的梨?他不挑好的,不見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裏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就故意問孔融說:“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爲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兒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他:“你不是還有個弟弟呢,他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你看,孔融講得多好啊。父親聽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孔融才四歲,就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稱讚他。

孔融讓梨的故事10

大家一定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吧:有一個名叫孔融的孩子,他有四個哥哥,一個弟弟,在分梨時,孔融拿了最小的那個,把大的留給了哥哥弟弟們。

我讀完了這個故事,不禁想起了發生在我身上的事。 記得有一次,外面下着瓢潑大雨,就在雷聲轟鳴,雨下的最猛烈的時候,放學的鈴聲敲響了,同學們走出教室排好路隊,不一會兒,整個校園裏便開滿了五顏六色的小傘花。我班的幾個同學沒帶雨傘,他們有的在走廊裏焦急的來回踱步,有的已衝出走廊,雨水打在臉上順着臉頰向下流…… 尤其是我的同桌王貝貝,書包都淋溼了,我見了腦海裏閃過一個念頭:今天我向她借小尺她都不借給我,我要不要和她共傘呢?又轉念一想,畢竟是同學嘛,應該互幫互助。

我不加思索,連忙衝過去,將傘舉過他的頭頂,他轉頭一看,十分驚訝,刷的一下臉紅了,對我說:“謝謝你!”我什麼話也沒說,和他手拉着手,穿過傾盆大雨,將她送到公交車站,直到她乘上了回家的汽車,我這才走向我要回家的車站。這時候,雨漸漸地停了,太陽公公微微的露出了笑臉,我收起手中的雨傘,抖了抖上面的水珠,坐上了回家的班車。

坐在車上,我想了許多,無論在家裏,還是在學校,都應該互相幫助,懂得謙讓,這樣我們才能生活在和睦的大家庭中,愉快的度過每一天!

孔融讓梨的故事11

從前,有個叫孔融的小朋友

他有五個哥哥

因爲孔融年齡最小,哥哥們都特別疼愛他

一天,爸爸帶回來一籃新鮮的梨

看上去又大又好吃

哥哥們都捨不得先吃,就讓孔融先去挑

孔融把籃子裏的梨挨個看了看

然後,他高興的拿起了那個最小的梨,說“我要吃這個”

爸爸看到了

笑着問孔融:“這麼多梨,又讓你先挑,你爲什麼先挑了最小的梨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最小,應該拿最小的,剩下的留給爸爸媽媽和哥哥們吃”

只有4歲的小孔融,就懂得孝敬父母,謙讓自己的哥哥

大家都誇他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小朋友們,如果讓你來挑選,你會選哪個梨呢?

孔融讓梨的故事12

東漢魯國,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媽媽買來許多梨,一盤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們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現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隻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爲,心裏很高興,心想: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該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於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裏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爲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

爸爸接着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麼說,他應該拿最小的一個纔對呀?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爸爸聽他這麼說,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以後一定會很有出息。

孔融讓梨的故事13

難得媛爸在家哄媛媛睡覺,

媛媛讓媛爸給講故事她才睡呢,

媛爸說,從前有個小女孩,她姓呂。

停,你就不會給孩子講個別的。

媛爸:我不會講啊,你給她講好了。

給你書,照書上講。

媛爸順手一翻,翻到個孔融讓梨的故事。

孔融小時候聰慧好學,才思迅速,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

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理解禮儀,父母親十分愛好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順便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疲憊:我年事最小,應當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非常驚喜。

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始終傳播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導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時候,不僅學習勤懇,而且擅長思考。父親外出拜客老是帶着他去。

10歲那年,他隨父親來到洛陽。正逢洛陽太守李膺大府內走。這時守門人忙把拉,問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邊玩去!

孔融嚴正地答覆說:請你們進去通報,山東孔融來訪。

守門人見他鄭重其事,也不知是什麼來頭?

笑着問:小公子,可有紅貼?

孔融說:我家和你家主人間代來往,又有師生之誼,無需紅貼,只管通報。

守門人怕慢待貴客,只好進去通報。這時李膺正和很多文人雅士交談,聽了通報,一時想不起這位孔融跟本人家庭是什麼關聯,只好哈哈:請進!小孔融興沖沖走進大廳,一邊向主人問候,一邊拱手召喚各位來賓,立場不亢不卑。

李膺一邊讓座,一邊端詳着這位俊才少年,心裏好生奇異:這小孩從未見過面,而他爲何自稱通家呢?

於是,李膺問道:小公子,你說咱們兩家世代交情,我怎麼想不起來啊!

孔融微笑着說:500年前孔子曾經問禮於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闡明孔、李兩家500年就有師生之誼。

今你性李,我姓孔,也是師生關係,我們兩家不是累世通家嗎!

孔融語出驚人,在座客人無不暗暗稱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小公子真神童也。

唯有太中大夫陳韙不認爲然,冷冷地說: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後未必有作爲。面對挑釁,孔融笑着說:這樣說來,先生小時候必定很聰明。這一奇妙對答,弄得陳韙面紅耳赤無言回對,暗暗坐在一旁賭氣。孔融則目不斜視,裝着大人樣子容貌,不苟言笑地喝着茶,引得世人哈哈大笑。

講完後,問媛媛,假如當初有一盤梨,有大中小,你拿那個?

媛媛:我拿小的。

那大的誰吃呢?

媛媛:媽媽吃大的。

那爸爸吃那個呢

媛媛:爸爸,吃中的。

孔融讓梨的故事14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懂得謙讓的道理。

2、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食物兩隻梨子、VCD動畫

活動過程:

一、出示孔融畫面,引出內容

師:這是個古代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孔融,和你們一樣大,也是四歲,孔融給小朋友還帶來梨子呢!你想吃哪一隻梨?(出示梨子)

二、聽故事“孔融讓梨”

師:想知道孔融挑了哪一隻梨嗎?我們一起來聽個故事吧!(師講故事一遍)

提問:孔融挑了哪隻梨?他爲什麼不拿大的,拿個小的呢?(幼兒自由回答)

三、看VCD動畫一遍 提問:孔融爲什麼不拿大的,拿個小的呢?(讓幼兒學說孔融的回答)

爸爸是怎麼誇獎他的?(讓幼兒學做爸爸做誇獎的動作)

老師小結:孔融才四歲,就知道把好的留給別人,所以大家都誇他是個好孩子。你們是好孩子嗎?現在請你來挑梨,你挑哪個呢?爲什麼?再請幼兒自由挑選。

四、遷移經驗

提問:在幼兒園、家裏你們還遇到哪些事要互相謙讓的呢?(幼兒自由討論回答)結束。

活動反思:

經常說禮貌用語是一種好習慣好的修養,同樣學會謙讓也是人類一種特有的美德,故事《孔融讓梨》讓幼兒通過簡單的故事理解,深刻地體驗到謙讓這種美德,在討論中幼兒很清楚地明白了什麼叫謙讓,什麼時候該謙讓,設置情景,遷移感情的討論中很多幼兒都談到自己平時都是很以自我爲中心的,但是在聽了故事以後自己要向孔融學習,學習謙讓,本次活動幼兒的發言討論都很積極。

孔融讓梨的故事15

這天,我受邀給洛杉磯一所小學的學生們上一堂關於“禮讓”的主題課。

課上,我引用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引導孩子們說:“孔融四歲就知道讓梨了,我們要向他學習,做一個懂得禮讓的人,大家說好不好?”

讓我意外的是,下面只有寥寥數聲說“好”。

這時,有個小男孩站起來說:“陳老師,我不打算向孔融學習,我覺得他做錯了!”

我一聽,感到十分詫異。

男孩略帶質疑地說:“孔融是先拿了小梨,然後把大梨讓給哥哥和弟弟,可如果他真的打算讓梨,爲什麼要先拿梨呢?爲什麼不最後一個去拿呢?”

我困惑地問:“先拿後拿有關係嗎?”

“當然有關係!我覺得他的哥哥弟弟也有可能會讓梨,但因爲孔融搶先拿了小梨,他們沒有了表現讓梨的機會。孔融不僅搶走了讓梨的機會,還讓人們產生了一種只有他纔會讓梨的錯覺。事實上,他的哥哥弟弟也有可能會讓梨的。”

說到這裏,男孩顯得有些激動,他接着說:“我覺得孔融的做法完全不值得提倡,如果讓哥哥弟弟先拿梨,然後他們剩下什麼孔融就吃什麼,或許這纔算是真正的禮讓。”

我完全怔住了。

客觀地說,這個孩子的解讀是對是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講臺上站了15年,卻從未見過有學生提出與老師不一樣的想法來。這是爲什麼?或許這個問題的答案,遠比孔融究竟是在“讓梨”還是在“搶機會”更值得我們思考!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