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隨筆(彙編15篇)

本文已影響1.76W人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麼樣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隨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彙編15篇)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

記得是這樣一道練習題:從小兔家走50米經過廣場再走90米到學校,從小兔家走60米經過商場再走70米到學校;比較這兩條路怎樣走比較近?

在處理練習題時,學生做的方法很多,爲了不打消他們的積極性我讓學生一一上臺展示:

有的學生做出了:60+70=130米 ,50+90=140米,130 ﹤ 140,所以小兔走商場這條路近。

有的學生只觀察就找到了答案:60比50多10米,而70比90少20米,所以小兔走商場這條路近。

一個平時不愛表現自己的學生只用一個式子便說明了:50+70﹤50+90,所以小兔走商場這條路近。

學生們不由自主地爲建波鼓起掌來,有的還朝他豎起大拇指!

就這一道練習題從此改變了他,課上回答問題積極了,活躍了;作業書寫也變得漂亮了,同學們再也不說他“啞巴木偶”了。如此大的改變讓我體會頗深:

僅僅一道小小的練習題讓建波在同學們心中刮目相看,是這道練習題改變了他的學習生活,也許他有可能成爲一位數學家;是啊,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微笑的笑臉,一個溫柔的動作,一個小小的獎勵都有可能改變他們的想法、做法,讓他們體會到愛時時存在,覺得自己也很了不起!

僅僅一道練習題讓我發現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多走近他們,多表揚他們,讓他們的才智能夠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零距離的師生關係爲學生創建了一個自由發展的平臺,合作伙伴的默契使學生的解題方式、思維、視野開闊,相信在自由的空間裏有了興趣作“調味劑”學生們會更加可愛!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2

教學《2和5的倍數的特徵》,在學生從“百數表”中用不同的符號分別圈出5和2的倍數後,我讓學生觀察、歸納5的倍數有什麼共同點,並在小組內交流。學生很快發現“5的倍數是個位上是0或5的自然數”。

學生對於5的倍數特徵的清晰表達是不是表示經過不完全歸納的過程,他們就已經把結論內化成了自己的認識?爲了加深學生對結論的理解,培養初步的推理能力,我情不自禁地追問道:“這只是從100以內數中發現的5的倍數特徵,是不是所有個位上是0或5的自然數都是5的倍數呢?”

這一追問猶如一顆石子扔進了平靜的湖面,學生思維的漣漪盪漾開來。有的學生迫不及待地打開探索本,急急忙忙算了起來。一個學生說:“我通過舉例的方法,295和380除以5沒有餘數,這兩個數都比100大的數,所以我認爲所有個位上是0或5的數都是5的倍數。” “舉兩個數就說明剛纔的發現適合所有的自然數,是不是太簡單啦?”這個學生的回答立刻引起了質疑,但也有學生有不同的想法:“我們全班每人都任意舉幾個例子合在一起,如果個位上是0或5的自然數都是5 的倍數,不就能說明我們的發現是對的嗎?”就在他們繼續舉例計算的時候,一個學生悄悄地說:“正例是舉不盡的,但我舉不到反例,所以我認爲我們的發現是正確的。”這時,王曉濤卻大聲嚷嚷起來:“我找到讓你們相信的理由了。5的倍數是從5開始依次加5,個位上會出現0、5,0、5……只有0或5兩種情況,100以內是這樣,超過100也是這樣,所以我認爲所有個位上是0或5的數都是5的倍數。”用學生都確認的加法的結果來理解5的倍數的特徵,這可是我沒有預料到的。我不由自主帶頭把掌聲送給了他,也帶着全班學生一起用這方法推算了一次。就在大家還沉浸在王曉濤的想法中時,徐趙超漲紅了臉說:“一個無論多大的數除以5,除到十位上時餘數只能是1、2、3、4,這時把個位上的數移下來繼續除,如果個位上是0,那麼10、20、30、40除以5沒有餘數;如果個位上是5,那麼5、15、25、35、45除以5也沒有餘數。所以說我們的發現是正確的。”多麼靈動的想法和縝密的思維!全班學生再一次響起熱烈的掌聲。

不完全歸納法是學生經常使用的探索數學結論的一種方法,在教學中一般分爲三個環節,即猜測—驗證—得出結論。其中驗證環節最能體現一個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常常爲了追求所謂教學效率而對驗證環節進行簡單化處理,過早由猜測得到結論,造成部分學生對結論的道理認識膚淺,對結論的應用更多的是機械模仿。筆者認爲,學生建構一個新知具有一系列的過程,每一個過程的功能是不能互相替代的。上述教學過程中,後面兩個學生的想法已經從結論的本質去探尋結論的原因。也許有人認爲這樣的想法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要求太高了。我以爲,就算有部分學生聽不懂,但是否經歷這樣的過程,對學生而言是不一樣的。只有在這樣充滿思辨的驗證過程中,充分暴露學生豐富的思維過程,數學學習對於人的思維發展的價值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3

《圓的認識》它既是一節起始課,同時也是後繼學習內容——圓周長、面積、扇形、圓柱、圓錐的基礎。

在本節課教學之前,先讓學生完成了兩項任務:一是觀察生活中的圓,二是剪圓形紙片。這就首先使學生對圓有了初步的感知和建立正確的圓的表象,爲學生進一步認識圓做好感性認識上的準備。這樣的教學打破了以往在課堂40分鐘內學習知識的侷限性,使整個數學活動聯成一氣。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課前尋找準備,課後解釋生活,使課內與課外密切聯繫,將整個數學活動聯成一氣。

在本節課教學之前,先讓學生完成了兩項任務:一是觀察生活中的圓,二是剪圓形紙片。這就首先使學生對圓有了初步的感知和建立正確的圓的表象,爲學生進一步認識圓做好感性認識上的準備。這樣的教學打破了以往在課堂40分鐘內學習知識的侷限性,使整個數學活動聯成一氣、

2、教學中以引導學生自學探究做爲主線。

在引導學生理解圓的意義的基礎上,我將課本中圓的特徵這一部分內容留給學生自學探究,努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我則真正成爲課堂上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對於圓心——半徑——直徑——半徑與直徑的關係這一系列知識的學習上都體現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3、着力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在探究“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徵”時,用“折”、“畫”、“量”的方法得到了學生所需的知識。

4、通過佈置課後實踐性作業讓學生鞏固本節課知識也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通過這次教學活動對自己有很多啓示:課堂教學反饋的目的是教師對教學過程中實施的教學影響的一種檢查、瞭解。從學生的學習表現中明確教學的成效,從而調整教學策略,或維持、或精簡、或加深、或推延,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從這次教學活動中,我明顯感到對學生動態生成的反饋信息處理不夠有效,使教學設想沒有完全展現而留下了遺憾。

數學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它源於實踐,高於實踐,又用於實踐。離開了生活,數學就成了無源之水。因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 教師應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正確方法,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 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生活中有數學,存在着數學思想,把生活和數學有效地聯繫起來,關鍵在於教師是否善於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採擷生活數學實例,爲課堂教學服務。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既可積累數學知識,又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學生善於研究生活中的數學,本身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他們在研究中不斷思考,不斷嘗試,並不斷地體驗成功。

導入課題

師:今天老師特意製作了一張個人信息資料,爲了加深大家對我的瞭解,請看大屏幕(實物投影事先做好的表格)

陳老師個人資料

性別: 女 身高: 1.63米 體重: 49.5千克 興趣愛好:上網、聽歌、打羽毛球(每次至少0.5小時)

師:看清楚了嗎?在這些表示我身高、體重、時間的數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生1:都有小數點

生2:都是小數

師:是的,象1.63、49.5、0.5……這樣的數都是小數,我們以前在三年級的時候都已經初步認識過小數,誰能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兒還見到過小數呢?

生1:超市裏

生2:商場裏商品的標價……

師:看來小數真是無處不在啊!對於小數你還想知道什麼呢?

生1:我想知道小數是怎麼來的?

生2:我想知道小數的加減法該怎麼算?……

師:看來同學們對小數有着濃厚的興趣,那麼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學習小數(板書課題:小數)

二、小數的產生

師:通過測量陳老師的身高是1.63米,你測量過你的身高是多少米嗎?

生1:1.3米

生2:1.42米

師:我和這兩位同學的身高都是1米多,那你們能用整數表示我們的身高是多少米嗎?注意單位是米。

生:163釐米

師:注意單位是米

生:(竊竊私語)

師:能用整數表示是多少米嗎?

生:不能,因爲它比1米多,又不足2米。

師:是的,我們的身高都在1米和2米之間。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通過測量和計算往往得不到一個整數的結果,除了用我們以前學習過的分數表示外,又想到了用小數表示,這樣小數就產生了。(接着板書課題:小數的產生)

教師以和學生談話交朋友爲題,出示個人信息,學生從信息中發現表示教師身高、體重…….的這些數都是小數。很自然的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由此想到,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這一數學基本理念除了老師明白,怎樣讓學生有深刻的體會?這就要求我們去充分地挖掘課堂教學資源。有這樣的一句話“我看見了,但可能忘記了;我聽到了,就可能記住了;我做過了,便真正理解了”,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由“給出知識”轉向“引出知識”,已爲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所以,老師在數學課上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把生活與經驗作爲重要的課程資源來開發,在具體的場景中,使學生學會綜合並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也使每一位學生在自己的課堂生活中成爲“學習活動的主體”、“個體生活的主體”和“社會生活的主體”,這就是“活”化課程資源的效果。讓學生應成爲課堂的主人翁,教師只是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我們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質疑……。

爲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發現更多的計算和估算策略,能把計算和估算融會貫通,深刻體會估算的價值。

我主要以計算爲主,爲了提高學生的興趣,我設計了“搶答、對號入座、數學醫院、開萬寶箱”的闖關遊戲。在前三關遊戲中,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和估算方法掌握得較好,當遊戲進入最後一關“開萬寶箱”時,就“如何能很快的打開箱子”讓學生展開討論,學生討論得很激烈,最後一致認爲,把“估計積的範圍”和“尾數法”這兩種聯合起來使用既快又簡便。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萬寶箱的密碼是532,鑰匙有“26×32、14×22、18×24、34×32、28×19、37×21”,首先同學們利用“尾數法“排除了“14×22、34×32、37×21”三把鑰匙,還剩下三道題,又排除了兩道“26×32”和“18×24”,最後還剩下28×19。這時同學們都高興地叫起來,“鑰匙找到了”“萬寶箱可以打開了”甚至還有學生再問,“老師萬寶箱都有什麼寶貝?”就在同學們都興奮下來的時候,人羣中傳來一個聲音:“老師,我有問題,我在書中看到,尋寶時往往會出現一些陷阱,誰知道這是不是一個陷阱呢?”“如果是一個陷阱呢?”教室裏靜悄悄的。這時有一位同學站起來說:“老師,我認爲還是把準確結果算出來比較好,因爲估計的得數畢竟是近似數。”同學們紛紛表示贊同。“還是這麼麻煩,還不如一開始就計算準確得數,省得浪費時間。”“是呀,還是要一題一題的計算”有幾個同學應和着。這時,班上的數學尖子方岳翔站起來說:“老師,我認爲只要算一題就夠了,用尾數法排除的三道題一定不能打開箱子,用估計法“26×32”和“18×24”這兩道題的得數根本不在密碼的範圍之內,所以也一定不是打開箱子的鑰匙,只剩下“28×19”可能是打開箱子的鑰匙,所以我們只要把這道題算一下就好了。”我看到很多同學都會意地笑了。這節課給我很大的啓發,小學數學中的許多知識,只要我們教師去認真地分析教材,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絕大部分知識和解題的技巧技能都可以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得到。學生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會覺得有成就感,這樣不僅能把學到的基礎知識得到了應用,同時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提高,有利於創新能力的形成。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4

三位數乘兩位數這一單元有這樣幾個知識點:一、兩位數乘一位數、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三、速度、時間、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係;四、積的變化規律;五、估算。這五個知識點在教材的編排上是分兩塊(口算和筆算)逐步呈現的。在解讀教材的過程中,我發現這幾個知識點教材在編排上前後聯繫緊密,特別是速度、時間、路程三個量的關係與積的變化規律兩個知識點雖然教材上安排了集中教學的例題,但在這之前有過多次滲透。

考慮到教材編排上的特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時我沒有按照教材安排的次序依次教學,而是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局部整合:

一、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間的關係的整合教學:

1、口算這一節,過去已經多次接觸,本班大部分學生都已經熟練掌握,兩課時的教學時間過於充裕;另外,爲了更充分地利用主題圖的資源,我將速度、時間、路程的概念及速度的表示法提前教學,並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第一次初步滲透三個量之間的關係。

2、筆算教學置於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利用學生熟悉的交通工具的速度爲媒介,引出筆算內容,學生自主探索筆算方法後,重新審視問題,對比問題,從而發現共同點:速度×時間=路程。至此,教材上還沒有出現這三者之間的關係。

二、積的變化規律,早在三年級時,教材上曾見過類似規律的探索,但當時學生的發現只限於表面現象的觀察,由於沒有明確的引導,學生的思考不能得以深入,這可能就是初次接觸。本單元在教學這一內容之前,教材上安排了兩道有關練習。練習之初,放手讓學生自我發現,但效果不盡人意,爲了能解決這個問題,我利用照樣子寫一寫的形式,讓學生先寫後說,兩次練習後,學生雖然還沒有形成完成的知識塊,但有不少學生已經會用自己的發現去解決新的問題。

面對教材提供的資源,重新整合教材進行教學,我感到這樣處理有一些好處:

一、節省了教學時間,增大的課堂教學容量,本單元教材上安排了9課時的教學時間,可進行整合後,如今我只用了7課時就基本完成了這一單元的教學任務,省下的時間就可以對一些內容進行深入拓展:比如,速算是一個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內容,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教學中我就另外安排了一節課進行速算規律的探索。

二、利於學生系統的掌握知識,教材編排本身就已經考慮到這一因素:系統呈現知識,但在具體的單元內,爲了體現知識的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特點,有些知識點在編排上系統性不太強,教學起來總感到知識間是一塊一塊的呈現的,但進行整合後,不少知識點都融合在一起,形成密不可分的知識鏈。

三、利於瞭解學生“原生態”的思維情況,孩子雖小,但班上總有一些孩子學習習慣特別好,每天都能提前預習新的內容,這樣一來,課堂上每教學一個新的內容,這些學生就成了老師的代言人,課堂也容易從教師講滑向優生講,不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對教學內容整合後,每一個學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每當出現問題,只有自己想辦法解決,雖然這一過程相當困難,但這確實是學生自己的智慧,值得肯定。當學生們自己發現積的變化規律並用非常準確的數學語言概括: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几倍,積也跟着擴大或縮小几倍,此時學生的興奮是發自內心的。

不過,這樣處理後,也讓我感到一絲遺憾:沒有完整的課堂教學,感悟不深。比如,教學積的變化規律,由於提前孕伏,這節內容是分段進行,當到達教材安排的內容時,大部分學生已基本掌握了這些內容,新授課也就沒了“新”的感覺,只是讓學生利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問題而已。本來我想在這課上有所創新,看來今年是沒有希望了。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5

小學小學數學教學隨筆小學數學內容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小學數學的價值。力求做到小學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小學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小學數學,必須認真學好小學數學。

(一)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小學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通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小學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小學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爲什麼會產生。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衆所周知,小學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小學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小學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於從學生生活中尋找併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爲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爲主動,變怕學爲樂學。

(三)用於現實生活領略小學數學風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知識從哪裏來,更要讓學生知道往何處去,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小學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6

我認爲數學課的導入最好是走近小學生的生活,從他們身邊的一些事例出發,或者設置一些題型、或引用一些數字、或改編一些有趣的數學故事,然後進行教學,學生易於接受、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能使整個課堂教學效果特別好。我有幸聽了一位數學老師的兩節數學課,這位數學教師對數學課的導入對學生很受啓發。先談談陳老師的一節課的導入,陳老師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爲《小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課本上設計的導入是通過複習以前學過的一般小數的加減法進而直接開始探討新授內容,陳老師卻是從課本出發,但又不僅僅侷限於課本,她從去年我校測量過的學生的體質健康數據出發,通過設疑解決誰比誰高、誰比誰重的生活化問題來引導學生探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整節課學生自始至終情緒高漲,解決問題有針對性,解決了問題又有成就感,教學效果相當好,同時也使整個課堂非常活躍,教學效果也很好。

我們的數學源於生活用於豐富多彩的生活,或許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數學導入方法,有善於設疑者、有喜于歸納者、有慣於直奔主題者??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學數學最終還要回歸到生活中去,用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越接近我們的實際生活,學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當然我們的教學效果就越好,學生也能夠對數學產生更大的樂趣。

我有幸聽課了的一節二年級的數學課,這節課的教學內容爲《混合運算》,課本上的設計是通過男女學生的過河乘船來導入進行教學的。事實上我們有好多二年級的學生根本沒有乘船的經歷,並且不懂“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的含義,因此如果老師直接引用課本上的例題進行教學,或許好多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不會很高,想當然效果不會太好。幸好我們鹿老師在備課時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她把學生的“過河乘船”改成“咱班學生坐汽車參觀動物園”,這樣一來,有好多學生因爲有親身體驗,所以學習興趣極高,課堂氣氛寬鬆,不知不覺一節課下了,教學任務圓滿完成了,學生學習熱情也很高。

解決實際問題不再是教師主宰、學生跟着教師走,而應是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語,把自己視爲學生中的一員,這樣,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隨時調整問題解決的教學過程,設計和組織後續的教學活動,有效地促進數學問題教學改革與創新,提高小學生問題解決的質量,使其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7

步入課程改革後,每一次全國和省小學數學教學觀摩會都象時裝信息發佈會一樣,不時地傳遞出課堂教學的改革信息和“流行”趨勢。從今年上半年“全國計劃單列市及部分省會城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會”、 “全國小學數學專業理事會的小學數學教學觀摩會”和“江蘇省小學數學教學年會”數學教學獲獎選手的教學傳出的信息分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趨向 “寫真”、“寫實”、“標新”。

趨勢之一:寫真。

何謂“寫真”?其實就是:課堂教學中反映學生“真”的學習過程。即在課堂教學中①學生在“真”聽,並聽明白;在“真”看,並看清楚;在“真”做,並做正確;在“真”想,並想透徹;真正經歷學習。②學生說真話,談真感想,反饋真信息,師生“真”交流。

《方程的意義》教學片斷:

1)觀察天平:學生從是否平衡認識“等”與“不等”;從怎樣使天平平衡,認識“等式”與“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2)分類整理:整理以上的得到的數學式子,先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分類,形成或“等式”與“不等式”,或“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與“不含未知數的等式”;在從“等式”與“含有未知數的式子”中整理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3)梳理關係:學生自己設計“等式”與“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的關係圖,說明等式與方程的關係。通過自看、自說、自理、自畫,反映了學生真正領悟了“方程的意義”。

(本課由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王學其執教,並獲全國計劃單列市及部分省會城市教學觀摩一等獎)

趨勢之二:寫實。

先感受一下《簡單的統計》教學片斷:

(1)談話引導: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簡單的統計,你對統計有什麼印象?目前你對統計持什麼態度?老師給你三個選擇:喜歡、不喜歡、等了解了再發表意見。你現在選擇哪一個?老師現在要知道喜歡統計的人數,你有什麼好辦法?請喜歡統計的同學舉手。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8

一、本次試卷具有以下幾項特點:

本卷注重考查了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養情況,也適當考查了學生學習過程。試題內容全面,共計六個大題:看誰算的又對又快;填空;數一數,圈一圈;想一想,填一填;看圖列出算式;解決問題。

二、考試情況分析

XX班共有XX位學生參加考試,總分XX分,平均分XX分,及格率XX%,優秀率XX%;XX班共有46位學生參加考試,總分XX分,平均分XX分,及格率XX%,優秀率XX%。

三、學生典型錯題分析

1、第一題:看誰算的又對又快,個別學生因粗心丟分(算錯或漏題)。

2、第二題:填空,丟分最多是第1題的看數畫珠子兩題空着與看珠子寫數十位沒有個位是5個珠子學生寫成15;第5題按規律填數及第8題在○填上“+”或“—”的12>7.5。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做題粗心及對數的排列規律不夠理解造成錯誤。

3、第三題:數一數,圈一圈,第1題中可以滾動的有()個;多數學生寫成5個,應爲6個與第6題把從左數第6個圈起來,多數學生圈了左邊的六個。其原因主要是學生不認字或聽題不認真及對圖形的性質不夠了解造成錯誤。

4、第四題:想一想,填一填,第1題被遮住的有()只,多數寫成6只(把13—7=6)而不是數從6到13中間的數。其原因主要是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造成錯誤(因爲在複習中多次提到)。

5、第五題:看圖列出算式,兩個班級都是兩個特殊學生丟分,其他學生都對。

6、第六題:解決問題,第5題的還可以怎樣算與第6題求原來有多少隻?學生都用減法計算(8—2=6)其原因主要是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造成錯誤(因爲在複習中多次提到)或對原來這個詞還不理解。

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對學生學習習慣和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夠,過分關注對知識的掌握,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抓得還不夠。

2、課堂教學不夠紮實,個別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掌握得不好,當時應對其加以輔導。

3、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舉一反三的靈活性的思維有待於提高。

4、對學的知識缺乏廣度的關注,同時忽略質量,導致有的同學,學一道忘一道,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5、對個別學生關注不夠多。

五、自我反思與改進措施:

1、依據《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加強直觀教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前備好課,,每一課都要做到“有備而來”。聯繫生活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思維水平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3、注重雙基。加強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學習,使學生學有所得,學的紮實。

4、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和學習策略的培養,如:聽課認真、審題細心、答題仔細、書寫規範、勤于思考、樂學善問等等。

5、關注生活,培養實踐能力加強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的聯繫,讓學生適當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接觸一些開放性問題,改變數學教學過於追求“精確”、“答案”和“化”的狀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和情感發展空間,鼓勵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注重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數學思考能力及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6、根據學生差異,進行分層教學;努力使每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限度的發展。

7、在第六條的基礎上,更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羣體,與後進生多溝通,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幫助後進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方法指導;嚴格要求後進生,從最基礎的知識抓起。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9

打開一年級的數學教材,給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並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光靠一支粉筆和一張嘴來教學是不行的。在實際教學中,我除了運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教學以外,我還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要注重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培養,怎樣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並學好數學呢?

1、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並不是一無所知,但對於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生活中的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他們新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然後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

2、有意識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我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遊戲、故事……如:在上“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許多物體和圖形,先讓他們以小組爲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後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了數,還爲以後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習慣。再如:上《認識鐘錶》一課時,先讓學生再讓學生觀察鐘錶三兄弟的不同長短,後讓學生戴上12個數字頭飾,進行模擬表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自編、自演故事,真正使學生在“玩”中獲得了知識。

3、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大家都知道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這時,只要有學生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鼓勵,表揚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講《9加幾》這一課時,大多數學生都能運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題目。這時候有一個同學說:“老師我不是這樣算的”“那你是怎樣算的?”,他把算法說出來以後我當時特別高興,就藉機說:“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棒極了!”並獎給她一個“智慧果”。然後,我對其他孩子說:“其實算法很多,誰還能做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經過這一啓發,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最後一直深挖到根據衣服、襪子的不同顏色來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學生列出了連加算式。從這以後,在每每拿出一道題,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去尋找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可見,只要我們能適時抓住機會,並加以正確引導,相信孩子們是有潛能可挖的。

4、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許多孩子在入學以前就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如果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活實際中來就不是那麼盡如人意了。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繫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如:上完《認識人民幣》課以後,佈置學生到書店、超市等地方進行調查,看看它們是什麼價錢把它記下來,之後又讓學生帶來了各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叫學生扮演“商場小經理”和“顧客”把各種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買下來。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鍊,把數學真正融入到現實生活中。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0

“好學生要能把教科書由厚讀到薄,在參加考試之前,所有的厚書變成了自己的一本薄書。”這是一位老師在複習課時候經常要講的一句話。以前,或許,我還沒有怎麼深刻的體會。現在,我感悟到,這應該是一句經典之語。一位好學生,一位會學習的學生,他一定是一個能把書讀薄,然後又能把薄書變厚的人。作爲老師,在複習階段,我覺得就應該指導學生如何把書變薄,然後又讓學生能把薄書變厚。因此,複習有別於新課和練習課,要避免冷飯重炒。複習課的基本任務是抓住雙基串成線,溝通聯繫連成片,溫故知新補缺漏,融合貫通更熟練。

複習課的特點之一是“理”,對所有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使之“豎成線”、“橫成片”達到提綱挈領的目的。我想,這就是一個把書讀薄的過程。特點二是“通”,融合貫通,理清思路,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同時,彌補缺漏得到提高。這是一個把書讀厚的過程。

在複習小數的認識與加減複習課的時候,我就是抓住這兩點來對學生進行復習的。開始,我讓學生對本單元內容進行梳理,讓學生明白這單元學習了哪些知識,也就“理”。這樣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歸納總結。

在複習課的教學中,我很注重學生的知識的融匯貫通,在複習讀寫小數的時候,我喜歡用同一個題目翻來覆去的講,最重要的是讓明白這是一個相反的過程,讀法相對來說要比寫法難,如果寫法會了,學生明白這是一個相反的過程,那讀法也就降低難度了。

覺得本堂課不夠的地方是過於面面俱到,太平鋪直敘,我覺得課堂中如果有點創新,這是我要努力的。還有有時說話提問缺乏嚴謹性,缺乏對問題答案的預設能力。平時一定要多向同事請教,多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1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做體操是爲了鍛鍊身體使身體更加強壯,而數學可以鍛鍊大腦,使人變的更聰明,因此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也就是說我們學習數學更主要的還是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很多人在學生時代在數學上獲得了不少的獎項,但當他們不從事與數學有關的工作後,他們憑着活躍的思維和紮實的數學基礎,在其他領域也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數學是喚醒人類素質的手段。一談到素質教育似乎就想到了體音美,而與數學無緣。其實數學學科有它獨特的育人功能。比如在解決數學問題中要想成功,孩子要形成一絲不苟嚴謹求實的作風,要有積極向上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精神。

據說英國律師至今要在大學裏學習許多數學知識,這也不是因爲英國律師學習的課程與數學工具有何直接聯繫,而只是出於這樣的一種考慮:那就是通過嚴格的數學訓練,使之養成一種堅定不移而又客觀公正的品格,使之形成一種嚴格而精確的思維習慣,從而對他們的事業取得成功大有益助。

數學是魔術師,變幻莫測。

數學是美的殿堂。

數學是無限,博大精深,無限永遠……。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2

數學課只要有聲音,就是學習中最大的成功法寶。數學課只要有聲音,就是叫醒你的耳朵去認真聽講。數學課只要有聲音,就是戰勝自己的魔力。

今天的數學課幹什麼,要怎麼幹,答案都在孩子們的心中。

“金超,你來回答我剛纔提問的問題?”他是一個活潑,好說話的男孩,可是這一節數學課他安靜的狠。沒有往日的吵鬧,沒有往日的表述,沒有往日的舉手,靜靜的坐在那裏看着黑板。

他回答問題的聲音很小,可是我還是聽到了,有點吃力,因爲他在第一排離我的距離很近。

“聲音大一點兒”

他提高了聲音,還是有點小,比剛纔好多了,可是後面的學生幾乎聽不到

“再大點聲音”,比剛纔的聲音有點大了。

“聲音再大點,超過我的聲音”

他怔怔,扭扭頭,看了全班的學生,突然,一聲響亮的果斷的回答贏得了全班的笑聲和掌聲,此時的金超臉上多了一絲笑容,恢復了往日的學習勁頭,手舉的高高的。

“不錯,以後咱們回答問題的聲音都要像金超一樣,敢大膽地放開你的喉嚨,扯開你的嗓子,用勁的說,來鼓鼓掌。”瞬間,教室響起了快樂的掌聲。

聽着你回答問題的聲音,我心裏有譜,聽着你回答問題的聲音,我心裏無限甜蜜。

課堂上,要的就是你的聲音,只要你打開聲音的按鈕,就會播放一首動聽的歌曲,靜靜的聆聽,美美的享受。

聽着你的聲音,真美!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3

數學是學習科學技術的基礎知識,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之一。從小給學生打好數學的基礎是十分重要的。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所提出的小學數學教學目的是根據我國政治經濟的現狀、我們所要培養人的總目標以及現代生產與科學技術水平制定的,而且兼顧了數學學科的特點和小學生的年齡特徵。爲我們進行教學提供了明確的培養方向,是我們進行教學的依據,做爲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認真學習,深刻領會。

現行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所提出的小學數學教學目的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最基礎知識,能夠正確地、迅速地進行整數、小數和分數的四則計算,初步瞭解現代數學中的某些最簡單的思想,具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最新制定的九年義務教育數學教學目的更加明確具體地規定爲三點:

第一:使學生理解、掌握數量關係和幾何圖形的最基礎知識。

第二:使學生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計算的能力,培養初步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三:使學生受到思想品德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4

立冬剛過,天黑的越來越早了,尤其是在這樣的陰天裏。下午,送孩子們放學,天似乎馬上就要黑了似的,樓道里一片黑暗。邊走邊和幾個孩子聊天。我問一個平時很調皮的孩子:“你喜歡上數學課嗎?”孩子揚起他的小臉大聲說:“當然喜歡了,我最喜歡上的就是數學課了!”作爲一們數學老師,那一刻,心裏立刻充滿了陽光。這些陽光是孩子們給的。

愛的力量的確很強大,發自肺腑地去愛這些孩子們,收穫的也是孩子們的愛。你無法想象,當一個孩子覺得老師喜歡他的時候,他的進步速度有多快。

那個剛來的時候靦腆的連頭都不敢擡的孩子,現在遠遠地看到我,就會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數學題現在做的也是越來越好了,其實,平時只是在課間和孩子交流了幾句,鼓勵了一下孩子,但是這種力量卻是強大的,他變得越來越優秀了,進步很快。

那個平日裏動不動就喜歡哭的小女孩,只是在課間的時候,跟她聊聊,多了一些鼓勵,沒想到最近的學習也是突飛猛進。

昨天一個家長跟我說:“我們家的孩子說,要是讓他上輔導班的話,他就上數學,他就上喜歡數學課。”

仔細想想這些進步快的孩子,其實,我也沒有做什麼,只是在平時和孩子們多說了幾句話,多了一些關心,多了一些鼓勵而已,真的沒有想到,會讓他們越來越喜歡上數學課。

孩子們其實很聰明,你對他的點滴教育,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句簡單的問候,在孩子的眼裏有時候顯得那麼的重要。所以,既然這些鼓勵,我們很輕易就可以送給孩子們,爲什麼不給他們呢?收穫的是孩子們對我們的喜愛,進而喜歡上課,進而喜歡學習,進而學習越來越好。

天氣漸漸變冷,但是每天到學校裏遇到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們,是一件開心幸福的事。

有句歌詞這樣寫道:“你給我一句話,就打開我一扇窗;你給我一個微笑,我就渾身是力量。”

我願意每天都給孩子們一個微笑,只是爲了給他們一些鼓勵,一些學習的動力。我始終覺得學習的事情,應該多些鼓勵,多些引導,少些批評,而在孩子們做人做事上,犯錯誤時,那是需要嚴厲的批評的。

其餘的時刻,便是我們彼此之間,互相給的暖,暖暖的愛,溫暖彼此。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5

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認知能力、生活經驗客觀地受家庭環境、地域所處等的不同而存在差異,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選素材、合理設置教學活動內容、使用有效於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多年的教學使我真正懂得“課標是源、教材是流”,逐漸具備創造性使用教材教學的能力。但也留下了一些教學遺憾:一方面部分學生計算速度慢、正確率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差。

一、用“發展”眼光去評價小學數學教育對象

1.教師要樹立“發展”觀

“發展是硬道理”,人的發展首當其衝是各種發展的核心,教學必需堅持“以人爲本”。在教學中,必須要打破“只注重書本知識,只注重問題結果”,以“結果對錯”做爲學生解答數學問題的唯一評價標準,以“得分高低”做爲學生學習成效的唯一評價尺度等從眼前出發,急功近利,有損於學生終身發展的落後評價觀,而應該思考一下我們今天的教學對於學生的明天,對於他們能否自主地學習、發展有什麼影響。

2.教師要爲學生的長遠發展做好長遠的服務

“終身教育”是時代對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所以做爲教育者的教師要從“服務”的角度審視每一天的工作,不僅是一本書、一個單元、幾道題等該掌握的知識,而是學生在獲得這些知識的同時,是否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使“自覺的學習”將來能夠伴隨他們的終身。所以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爲他們的長遠發展做好今天的服務,從這樣的角度加強自我反思和評價。

3.實現學生有差異的發展

“差異性”是人在素養方面的客觀存在,它反映了人在教育發展中的不平衡性,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應該是個性化的教育,數學教學應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差異,實施有區別的分層教學;在評價上,教師更要實施分層評價,使評價符合學生的個性發展實際。我們必須摒棄那種追求高平均分、高優秀率的一刀切的教學要求和評價要求,使每個學生在符合自身基礎的前提下實現真正意義的發展。我們尤其要關愛“學困生”,理解他們的苦惱,幫他們排憂解難,使他們也能夠在自身的進步中發展,不至於被排擠在數學、乃至整個學習之外。

二、針對個體進行有效評價

實施“分層評價”正體現了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客觀尊重,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體現了服務於學生主動發展的宗旨。學生的各自思維方式不同,學習的起點不同,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分層次完成題目的時候,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題目,並在解答過程中獲得一份自信和鼓勵。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始終以新課程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不斷地使自己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向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方向轉變。我想,每位教師都具有各自的教學風格,擁有適合自身特點的教學方法和針對不同的學生情況調試自己的教學行爲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學方法的作用下,學生存在的問題有些是帶有共性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努力尋找真正有效於學生學習的教學素材、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