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隨筆彙編15篇

本文已影響1.52W人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想要學習寫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教學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教學隨筆彙編15篇

數學教學隨筆1

如何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

數學作爲開發人腦資源,培養創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學生集中精力,進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導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啓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繫以前知識,爲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

一、用懸念導入

在導入新課時,教者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創建“憤”、“緋”情境,使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慾望,能促使學生自覺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使情、知交融達到最佳的狀態。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能!”接着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裏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着,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巧用遷移

數學學科的特點是邏輯性、系統性強,新知是舊知的發展和深入。巧用舊知導入新課,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幾”時,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段“孫悟空分月餅”的西遊記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一位賣月餅的老爺爺,望着那香噴噴的月餅,孫悟空和豬八戒讒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說:“你們要吃月餅可以,我先得考考你們”。他拿出四個月餅,說:“四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然後又拿出兩個月餅平均分給兩人。最後他拿出一個月餅問:“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說:“半個”。那麼半個用一個數表示怎麼寫呢?這下便難住了悟空和八戒。這裏利用學生們喜愛的西遊記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利用舊知做鋪墊,過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啓”而能“發”,激起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三、借用教具導入

兒童地世界是獨特地。教學伊始,有目地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地事物、圖畫等教具,不僅能激發學生地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地觀察能力和應用數學能力。例如:在教學“角地初步認識”時,先出示紅領巾、五角星、學校地多邊形花池等實物圖,讓學生從自己熟悉地日常生活中來尋找角。在教學“比地意義”時,老師出示一面國旗,滿懷激情地說:“同學們,今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週年。這是一面國旗,它地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然後再引出比地意義。這裏,既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師生共同營造出無比自豪地“愉悅”氛圍,同時,美麗地國旗也使學生受了藝術美地薰陶。

當然,新課的導人方式還有很多,如講故事。猜謎語、做遊戲、聽音樂等。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一切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爲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願學、善學、樂學。

數學教學隨筆2

小學小學數學教學隨筆小學數學內容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小學數學的價值。力求做到小學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小學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小學數學,必須認真學好小學數學。

(一)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小學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通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小學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小學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爲什麼會產生。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衆所周知,小學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小學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小學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於從學生生活中尋找併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爲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爲主動,變怕學爲樂學。

(三)用於現實生活領略小學數學風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知識從哪裏來,更要讓學生知道往何處去,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小學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數學教學隨筆3

現代教學內容豐富多彩,五花八門。教學的對象個性迥異,教學的觀念也層出不窮。作爲初二的一名數學老師,針對教學的這一特點,本學期我加強了對“學、探、議、練”教學實踐。

其實數學是開啓科學知識的一把鑰匙,培養學生創新很重要。初二學生的特點是求知慾強,特別是對新鮮事物接受快,但不喜歡抽象的乏味的知識,所以好多同學不喜歡數學,因爲他們從課堂中感受到了乏味的計算、嚴密而難於理解的推理,缺乏創造性和趣味性的知識灌輸,而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邏輯性思維,提高學生智力的關鍵。然而傳統的數學課的教法,使數學學習乏味無趣。

那麼怎樣才能學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第一,走出從數學到數學的圈子,走進生活從生活中找數學,學生活中的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是生活中處處存在的,學數學是爲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加學生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產生數學和生活實際的需要是推動激發人的求知慾望的第一原動力,新教材數學知識的學習力求從生活實例出發,從他們熟悉的感興趣的問題引入學習的主題,因此在上課時必須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

第二,從生活實際中引入數學知識,有助於展現數學與理論及其他科學的聯繫,突出數學化的過程,有助於學生應用。

第三,注重知識的獲得的過程,給予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爲學生提供探索知識的機會。在學習中探究,讓學生摸着石頭過河,只有這樣才能加深學生記憶,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讓他們覺得這些知識不是你教他的,而是自己探索發現的,有一種科學家創造發明解決新問題,發現新知識的成功感,故在新知識傳播時用這種方法更有效。

總之,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參與意識,尤其要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主動探究,使學生由原來受動者變成現在的主動參與者,學生的學習興趣纔會越來越濃厚,才更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應用數學,所以對課本中的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的欄目,不能只流於表面,、流於形式,要做好、想透徹和議透徹給予學生充分時間,真正做到“做中學”和“學中做”。

數學教學隨筆4

現行的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這兩條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經提高了相當重要的程度。筆者幾年的教學實踐也證明,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小學數學教學得心應手。就此,本人想談一點淺見,以待指教。

一、注重實踐教學,創造成功條件

激發學生興趣剛拿到小學數學新書時,總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瀏覽,積極的興趣的傾向是朦朧興趣的開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機,把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設法轉化爲一種積極的真正興趣,無疑這當中上開始的課尤爲重要。

二、設計育人情境,內化學生情感,使生親師信道

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而學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對教材的領會程度,對教師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

三、教學內容的最佳呈現,需要教師讀活教材

多年來,我總是努力使每一個40分鐘的教學,成爲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認知過程;努力把教師的外部指導內化爲學生的能動活動;總是在怎樣才能喚起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上下功夫,適時地滲透小學數學思想方法。努力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能力也得到訓陳和培養。而且從小就能受到一些簡單的小學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這對提高學生的素質無疑幫助很大。要做好以上這些,我認爲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否則,都是空話。這是因爲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於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性結合兒童認知規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小學數學知識的。知識結構雖存在,但思維過程被壓縮。學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思想、方法更是難以體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通過教學實踐,體現小學數學本身那種令人傾倒的豐滿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爲此,作爲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看得見的思維結果,更要讓他們參與那些課本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啓發,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爲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敘述等的背後,看到小學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不僅獲得真理的條文,而且更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爲人與人、前輩與後代、小學數學家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否則,教師自己頭腦裏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思維過程,把課本當成一本死書,照本宣科,那麼就不可能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展現開來,那學生也只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這樣的教學也一定是既沒有生機,也沒有深度。不可能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網絡,更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建構了。因此,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是使小學數學教學成爲思維活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我們教學水平的前提。

教師理解了教材,瞭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個完整的認知結構(暫時),並不等於學生也理解了、瞭解和有了。學生不是靠我們頭腦裏的小學數學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識的,而是靠我們教師把自己的思想變爲行爲。學生是通過我們的語言、我們設計的教學過程、創設的思維空間到達知識彼岸的。同時,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完全依靠教師的主導。

不論我們教師對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麼透徹,把教材讀活到什麼程度,但如果不能對教材進行很好地加工、處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實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很好的設計,那麼,對學生學習來說,都等於零。教師也只能是啞巴吃湯圓——自己心中有數。因此,我認爲:教師還必須遵循教學規律,緊密結合實際,選取恰當教法和教學手段,把教師的思維內容轉化爲學生的思維內容。教師先受到啓發後,再通過老師去啓發學生。如果教師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於教學,那教學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視在提高自己駕馭教材能力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設計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體現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爲課本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老師的課堂教學,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具備該具備的各種能力,提高應有的素質。因此,我認爲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設計出合理的教案,並在實際教學中靈活地加以運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根本保證。

總之,教師讀活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是我們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楚,講清楚,才能給學生設計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爲他們主動構建認知結構奠定基礎。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瞭解知識形成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纔能有機地滲透給學生,提高他們的小學數學素養,全面完成小學小學數學教育任務。

數學教學隨筆5

數學內容走進小學生生活,讓小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力求做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小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一)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小學生內需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通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小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爲什麼會產生。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小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小學生建構

衆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小小學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小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於從小學生生活中尋找併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爲形象,小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爲主動,變怕學爲樂學。

(三)用於現實生活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小學生了解知識從哪裏來,更要讓小學生知道往何處去,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數學教學隨筆6

靈活課堂:課堂生成也可以是教師的靈機一動

教師教學需要精心備課,既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儘管有時已經在備課上花了一些功夫,可是課堂中還是不斷有問題產生。我們通常情況下把它稱爲課堂生成。動態生成是課堂預設的補充和提升。準確處理課堂生成,會使課堂更精彩。

今天我們講的是圓錐的體積。原來的每次實驗,都是採用細沙,可是最近搬辦公室,原來的細沙沒有及時搬過來,因此,這次我用的是有顏色的水。

先讓學生觀察要想求圓錐的體積,怎麼辦?猜想可以轉化成圓柱體。爲了方便研究,我們採用等底等高的的圓柱和圓錐來研究。並出示探究活動要求。在探究的過程中,當學生看到第一次將圓錐中的水倒入到圓柱中,恰好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的時候(圓柱體上面標出了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處),都感到很驚奇,第三次倒入之後,看到圓柱體內裝滿水,竟自發的鼓起掌來。學生是喜歡做實驗,讓事實說話,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結論和老師告訴的是不一樣的。這時候已經總結出來了,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讓學生敘述出實驗的結論之後,我設計的是進行相關的練習,可是學生意猶未盡,希望把水一次一次的再倒回去。看到學生的情緒高漲,我開始操作。把圓柱體內的水倒入到圓錐體中,圓柱體內的水恰好少了三分之一,還剩下三分之二。當我看到圓柱體內水佔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二的時候,我靈機一動,突然想到這樣的一個題目:

把一個圓柱體削成一個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下列哪個選項是不正確的:

A 削去的部分是原來體積的1/3 ;

B削去的部分是剩下體積的1/2 ;

C 剩下的體積是原來圓柱體積的2/3 ;

D剩下的體積是削去體積的1/3 。

這樣的題目經常考察,這裏有三部分:原來的圓柱,削好的圓錐和剩下的材料。這個問題學生經常出錯,總是找不到這三者之間的關係。這個情景正好能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學生看到圓錐體中的水和剩下的圓柱體內的水,一目瞭然。

在備課的時候,不是這樣安排的,但是當課堂的情景出現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情景改變自己的教學設計,按照課堂生成進行授課,有時會有意外收穫。我想我的學生在以後碰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會想到今天做的實驗。

我前幾天聽了一節數學課,一位老師的設計是這樣的:讓學生在等待上課的時間出示口算卡片,讓每位學生計算一道題。這個設計很符合一年級的教學,也有數學味。可是由於種種原因上課鈴響了才組織課堂。可是他仍然按照自己設計的教學思路,讓每位學生開小火車計算一道口算題,耽誤了很多時間,也是剛開始上課就感到有些枯燥。實際上,這個時候可以改變教學設計,讓一列或兩列學生計算,直接進行下一個教學環節,教師要有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隨時改變教學內容的教學機智。

數學教學隨筆7

相對於美術、音樂、語文而言數學就根本沒有樂趣可言。而在教學低年級的學生中,興趣就更加重要了。

當然培養學生學數學的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不斷嘗試,聯繫實際,大膽探索,學生學數學的興趣會隨着你的努力不斷增加的。所以我在這堂課的設計上創設他們感興趣的事。

首先老師一回到家裏看到桌上放着些水果,這是每個小朋友都可以想象的也是一些小朋友遇見過的,在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於是很快就在小朋友們大腦中出現情景。而且對於他們來說,水果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而且一般都比較愛吃,可能有些小朋友看着這些水果還直流口水呢?這就吸引了他們的目光。再請小朋友們幫助老師動動腦筋,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幫助老師是非常光榮的事情,當然就非常樂意動起腦筋,所以在課的開始就處於積極思維狀態。然而低年級的小朋友專心一件的時間一般只有幾分鐘的時間,針對這點我就通過動手、動口,來轉移他們對別的事情的注意,培養他們的耐心,同時也幫助他們對題目的理解。在擺小棒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小朋友用紅色小棒來代表蘋果,黃色小棒代表菠蘿,這就是他們對顏色、聲音、動作等感興趣吧。

當然,在這堂課中我還有許多不足,比如課堂用語、結構安排等地方還需要我學習進步的。

做好後進生轉化,是廣大教師常抓不懈的工作。可有時又成了人們喊的口號。在一個班級真正能讓一兩名學生後進轉先進絕非易事。需要教師認真的觀察、分析、座談、鼓勵付出常人難以付出的勞動。而後進生轉化工作應從草根抓起。

今年教二年級,天真的孩子們如同一張張白紙。如何在一張張白紙上繪製他們喜歡的顏色、書寫輝煌。記得在開學不久,一名女同學悄悄的告訴我:某某同學讓我給她明天請假就說她病了。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個孩子要逃學。悄悄的找到她問其原因,小女孩怯怯的說:“我笨,啥都不會。明天不想來了。”聽後我爲之震驚,一個六、七歲的孩子就承認自己笨,開學不到一個月就想要逃學,祖國的花朵還沒有開就要枯萎了!如果是我的孩子我會怎麼辦?一種強烈的教師責任感驅使着我,看看你到底有多笨。

第二天把她從最後一桌調到了第一桌,從此這個孩子成了我特殊關注的對象,上課觀察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找其座談、到家家訪。總結出學困原因如下。

1、學前基礎差。部分學生一百以內的加減法能口 算,而她五以內的加減法數手指都困難。

2、上課不聽講。傾聽是現代公民應具備的一種能力。要學會傾聽、善於傾聽。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課堂上讓學生看黑板,大多數學生擡起了頭。提高聲音再說一遍看黑板,還有幾個人沒反應。用教鞭敲一下桌子,會把他們嚇一跳,不知幹什麼?

3、沒有良好的行爲習慣、丟三落四。上學前不檢查書包,書本無序排放,用時找不到。上課愛搞小動作。自習課不知自己該幹什麼,沒主見。膽小,不會的從來不問。

4、父母不在家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基本上不做家庭作業。

找到了病根就要對症下藥,通過幾個月的努力孩子有了實質性的變化。孩子的臉上有笑容了,課堂中善於表達了。見到師長主動打招呼,課下和同學們玩的很開心。成績從原來的二三十分上升到七八十分。

也許不是那名同學悄悄告訴我我真的要誤人子弟。孩子是無辜的,教師更應該多一些愛心。

20xx年的暑假,我有幸再次觀看了全國著名教育專家吳正憲老師執教的《估算》一課,看後使我受益匪淺。吳正憲老師是一個重感情、充滿人情味的老師,她的課知情交融,師生互動,她的課,充滿了童趣、樂趣,40分鐘的數學課,像磁鐵那樣把每一個孩子的心緊緊地吸在一起,把時空有限課堂變爲人人蔘與,個個思考地無限空間,由此我得出了以下體會:

一、讓我看到了“自主學習”的魅力。

吳老師的課堂上的自始自終充滿了濃厚的人情味,“以學生爲主體”在她的課堂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課堂上,我們見到的不是一位淳淳教導的長者,而是一位處處撒播火種的老朋友。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吳老師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每種估算方法的理解給這種估算的方法取個名字。例如:小估、中估、大估、大小估、四捨五入估…。學生可能會想,自己能想出一個估算方法名字,自己是很了不起的,會增強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不斷探索,不斷學習的興趣。她的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沒有刻意追求形式與熱鬧,而是圍繞如何構建有效的數學課堂精心組織教學素材,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巧妙預設教學過程。在課堂上,教師真正成爲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在吳老師的帶領下,真正的步入到數學的思維中。

二、幽默而富有童趣的命名

“大估”、“小估”、“中估”、“大小估”、“近估”、“湊估”、“精算”。一個個灰諧幽默而又富有童趣的名字,同學們在吳老師的引導下,幾乎由學生獨立完成命名的,雖然是非專業的命名,卻透着各自的估算方法特點,鮮活可愛,使學生對估算的多種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也非常有利於學生的記憶。當最後吳老師讓學生總結本節課的學習收穫時,同學們如數家珍,非常流暢說出這些名字,即各種各樣的估算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使嚴肅神聖的課堂變得輕鬆活潑起來,使同學們在愉悅的環境中學習。科學規範的命名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反觀我們的“估算”課堂常常是爲了估算而估算,爲了算法的多樣化而多樣化,將估算看做一種具體技能來教,學生體驗不到估算的必要性,認爲“估算只在課堂上有用”。對於估算教學的另一核心“如何處理算法多樣性”這一問題,在教學時我們雖然也會先讓學生自己估一估,然後進行對比分析總結出估算方法,但我們強調的僅僅是不同的估算方法,把估算方法當作一種技能教給學生,其教學價值往往是爲了得到一個正確的答案。

對比吳老師的教學不難發現我們缺少的'是大教育價值觀。要做大氣的小學數學教師,而“大氣”就是要在多思考教學行爲的大教育觀,而非簡單的技能、技巧的運用上。

數學教學隨筆8

因爲喜歡數學,所以樂意學數學,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任何艱難險阻也願意去克服;克服困難所得來的成功體驗又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所以更喜歡學數學了!

一個很簡單的正循環擺在我們面前,學好數學,提高學生興趣和自信是關鍵。怎樣提高呢?我們來看看校信通數學名師們的經驗吧!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我們發現很多學生不喜歡學習的理由都是――不喜歡老師。校信通名師有很多吸引學生的妙招。

1.展示能力,讓學生佩服。有位老師學識十分淵博,他不僅僅研究數學,還喜歡人文歷史、新聞時事等,講課的時候旁徵博引,信手拈來,學生們個個都很崇拜他。另一位名師則是計算能力超級強,再難計算的數據對他來說都是小菜一碟,學生特別敬佩。校信通教研中心在做優秀大學生數學學習規律調查中也發現,很多學生喜歡某一個老師,理由很簡單,可能只是因爲老師隨手就可以畫出標準的圓和橢圓。

2.展示人格魅力,讓學生敬服。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很容易感染到學生,比如幽默、嚴謹。有位名師說自己儲備了至少200―300條笑話,以便在課堂上讓學生輕鬆快樂學習。也有很多學生喜歡老師的理由是:“她認真負責到家了,天天都有新花樣,辯論會什麼的,幹啥啥行!”

3.用心關愛學生。如果想讓所有學生都喜歡您,那就平等對待他們吧!課堂上,如果有成績不好的學生舉手發言,明知他會回答地一塌糊塗,也要鼓勵和支持他。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進步和學習的樂趣很重要。

如果您想改變某個學生的話,那就去“偏愛”他吧!我們曾經向學生了解過喜歡老師的原因,不少學生這樣說:“我喜歡這位老師,是因爲她待我像待自己的妹妹一樣。”“有一次我數學考砸了,老師在我的作業本里夾了一張紙條,問我是不是有什麼心事?我感動極了!”

與新潮事物、生活相結合

現在的學生大都對電腦感興趣,如果從這一點入手引導學生學數學,是個很好的辦法。舉個例子:校信通裏的一位名師喜歡用幾何畫板,幾何畫板可以讓學生形象直觀地體會數學知識,學生在學幾何畫板的同時,學數學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

很多學生不喜歡數學,因爲他們覺得數學沒有用處,那麼我們就要時刻向學生傳遞“數學有用”的信息,讓學生感覺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的數學包括身邊的事、新聞時事等,比如:讓學生適度參與很多父母都熱衷的股票問題;自己家裏每月消費多少米,多少油,多少鹽等,人均消費多少,房屋面積等等。

讓學生體驗到思維的魅力

愛因斯坦說過,我們體驗到的一種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奧祕的感覺,誰缺乏這種情感,他就喪失了在心靈的神聖顫慄中如癡如醉的能力。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體驗思維的魅力,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校信通名師們特別善於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思維。

他們的課堂別具一格。有時候一節課只講一道題,帶領學生一起思考,一題多解,越思考越深,方法也越來越好,有時候是今天講了一道題,明天還會再講這道題,常講常新。通過一道題,學生往往可以學到或自己發現一些方法和規律,甚至包括人生的哲理。

跟學生一起創造成就感

興趣與成就感往往有很大關係。每個學生都有想成爲研究者、發現者的內在願望,都有被認同和賞識的需要,都希望取得成就和進步。校信通裏的名師們非常善於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上課的時候也會通過輪流提問等方式給每個學生髮言的機會,傳遞老師的重視。

名師建議,可以鼓勵學生專門準備一個筆記本,寫自己的成功記錄。錯題本很重要,但只有錯題本,學生就只能多關注自己的失敗經驗,用成功記錄本記錄自己做出某一道對自己來說比較難的題目的過程,記錄下今天對比昨天的點滴進步,可以增強成就感,增加學習興趣。

幫助學生迅速找到學習瓶頸

學生學習存在“木桶原理”,很多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不是所有知識點都不會,而可能是被一兩個知識點卡住了。校信通名師們特別擅於通過課堂、作業或試卷分析,幫助學生髮現長期困擾他們的學習癥結,從而迅速提高其學習自信和學習成績。

期中考試後,學生呂夢把試卷拿給老師看,老師通過試卷分析和學生溝通,便可迅速幫助呂夢分析出學習中的薄弱環節,運算能力和行程問題比較薄弱,喜歡用閱讀的方式,讀數學題目導致呂夢成績一直上不去。老師建議呂夢,多找一些運算題和行程問題做一下,同時養成良好的讀題習慣,讀題讀三遍,學習成績便可從70分,提高到90分。通過老師的試卷分析,呂夢忽然感覺到自己其實也可以學好數學!

三種提問方法,引導孩子愛思考

數學是很好的思維體操,它可以逐漸使學生的思維方式靈活多變起來。在數學實驗班中,老師們通過提問的方式來調動課堂,培養學生探索、發散以及遷移等思維方式。從課後的反饋上來看,效果非常好,學生普遍感覺上課的時候思路很開闊,課後有意猶未盡的感覺。那麼老師採用了哪些提問方法呢?

1.遷移性提問,提供思維活動的導向。

不少數學知識在內容和形式上有類似之處,它們之間有密切的聯繫。對於這種情況,校信通名師在提問舊知識的基礎上,有意設置提問,將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思維方法遷移到新知識中去。

例如:已知一個角爲300的直角三角形邊長爲1,求其他兩邊長度,假設這個邊長是2呢?由於是新的問題情景,學生沒有很快口算出來。於是老師把問題變成了學生比較熟悉的、比較好算的角爲450的直角三角形,通過計算邊長的變化,老師讓學生總結三邊變化的規律,驗證300角的直角三角形,再擴展到所有的直角三角形。

2.系統性提問,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

比如複習“平行四邊形”時,老師會讓學生連帶着一起思考:當具備什麼條件時,平行四邊形是菱形、長方形或正方形。這樣可以引導孩子把知識串聯起來。

爲避免孩子們只是說出他記憶中的答案,老師會再進一步追問,你可以證明嗎?讓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我每走一步都需要嚴密的思考和充分的證據”,而不是“我記得應該是這樣”。

3. 此外,老師還會通過探索性提問,讓孩子思考一個問題是否還有其他解決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數學教學隨筆9

整體感知:

這一單元包括數據的收集、整理和求平均數兩部分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以及求平均數的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本單元教學的統計知識,學習用畫"正"字法收集和積累,隨着時間變化的各種數據和編制統計表的方法,以及將幾個有聯繫的簡單的統計表合編成一個複式統計表的方法。教學求稍複雜的平均數問題,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求平均數時都需要知道全部數據的總和與全部數的個數,但由於已知條件和問題不同,計算方法就不同,因此教學要注意從統計知識的角度來說明計算方法,適當與統計表結合,而不是作爲應用題的一種類型來處理。

在教學中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採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通過操作、分析、比較,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初步知道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2、瞭解複式統計表的作用和編制方法。

3、進一步理解求平均數的意義。

(二)能力目標:

1、掌握一些統計的思想和方法,提高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初步訓練學生會看和會分析統計表;

3、學生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發展學生思維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具體的數據和統計材料,進一步滲透統計思想,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

2、教學中結合統計表,數據的收集、整理來求平均數,向學生滲透統計思想。

教學重點:

1、學會用畫"正"字法對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2、讓學生了解分欄的方法和步驟,看懂表頭

3、使學生學會稍複雜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1、根據每組數據的平均數和每組數據的個數,求出全部數據的總和。

2、編制複式統計表時的分欄方法。

3、用畫"正"字法對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課時安排:

1、數據的和整理5課時

2、求平均數2課時

3、整理和複習1課時

數學教學隨筆10

在教學中,我長期又細心地觀察了學習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的學生,發現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努力、嘗試、多次失敗的過程。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

義務教育的普及,他們一帆風順進入初中。優越感使他們養成怕麻煩--急於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敗,不敢面對失敗的心理。但學習處處有困難,在多次面對失敗之後心中的天平失衡,學習的熱情、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在學心上就不見進步。基於此,在教學中我試着運用了失敗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這一問題。學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養、提高。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養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於挑戰,定能使學生學有所成。

但是,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

對於優生有的聰明男生很好動,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有個學生非常聰明。就經常在中午出題留給他們做。就用專題來教育他不要總認爲自己聰明就可以不虛心學習。如果打擊他一次上課就能好幾天。所以對於優生上課也應該多關注一些。

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講什麼。要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

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着。這樣不止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嚐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的。用愛心溫暖他們,讓他們體驗到愛。並且要想他們成功就得在課下時間多幫助他們。本身他們基礎不好很容易堅持不住所以多給他們講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讓他們一點一點的進步。除了這些之外,作爲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話要和聲細語。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講課時不管你多生氣,多着急,在給學生講課時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講解。永遠記住: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纔會願意學這門學科。要對症下藥,針對他們的優點展開各式各樣的活動。

但是,教學中,我明顯存在許多不足。比如,課堂開放過度,合作流於形式等。在今後教學中,我一定要真正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數學教學隨筆11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具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學生在操作學具的時候,學習的興趣比較高漲,小組合作與探究的能力也在平時的操作中有效形成,顯而易見,學具操作的實效性也就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慢慢形成。

(一)學具的使用有助於促進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認識規律是“感知一表象概念”,而操作學具符合這一規律,能變學生被動地聽爲主動地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去感知大量直觀形象的事物,獲得感性知識,形成知識的表象,並誘發學生積極探索,從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從而形成科學的概念。通過學具教學的實踐活動,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形象的實物模型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概念具體化,並形成數學概念。

(二)學具的使用有助於促進學生主體意識的發展

1、學具的使用,能促使學生自己發現、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當代的小學生由於處在信息時代,他們知識視野較寬,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嘗試、探索去發現、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培養了學生勤于思考和勇於探索的精神。通過學具的使用,學生通過操作實驗“重新發現”的,容易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2、動手操作,可培養學生髮現知識的內在聯繫,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等獲取知識的能力

操作學具能從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認識內化,便於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通過操作學具,學生找到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把新知轉化爲舊知,運用舊知解決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從而促使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皮亞傑的活動內化原理指出,通過感知操作—表象操作理性操作,可使外部活動逐步內化爲智慧活動。

(三)學具的使用有助於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是突出數學本質,提高數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數形結合的思考方法,變換思想,對應、集合的思想,估測意識以及分析、綜合、轉化、歸納、類比等基本思考方法,這些都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數學素質不可缺少的金鑰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學具,可有助於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數學教學隨筆12

這節課的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主要策略是通過從學生喜歡的課本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然後通過組織學生實踐操作,幫助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數學書的寬,量出的結果不一樣;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長度有時量出的結果一樣,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進而理解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爲了使學生能夠真實的感受到統一長度的必要性,我叫孩子準備好了要用的學具,曲別針和一角的硬幣7個。課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學生在老師設計的教學活動中初步體驗了用不同的長度作標準去測量同一個物體的長度,接着又用不同的長度做標準去測量不同的物體的長度。在這一個活動中有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直尺去測量課桌的長,然後再用曲別針去測量數學書的寬。顯然教材設計者充分考慮教具的實用性,讓孩子能夠比較方便。而且是爲了讓學生的比較容易進行比較,進行了大量的實踐的。但是孩子在測量課桌的長的時候,由於學生用的尺子長度是不一樣的,所以測量的結果也不一樣。但是這一活動恰恰又讓學生體驗了用不同的長度標準去測量同一個物體。

這節課,就目標而言,學生不難達到,但總體感覺上得太匆忙,不輕鬆。而且,每次總有個別學生不帶學具,不認真聽操作要求,這也是個問題。

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動課上,學生學具的準備、課堂紀律的控制都是需要考慮、重視的問題。

數學教學隨筆13

《圓的認識》它既是一節起始課,同時也是後繼學習內容——圓周長、面積、扇形、圓柱、圓錐的基礎。

在本節課教學之前,先讓學生完成了兩項任務:一是觀察生活中的圓,二是剪圓形紙片。這就首先使學生對圓有了初步的感知和建立正確的圓的表象,爲學生進一步認識圓做好感性認識上的準備。這樣的教學打破了以往在課堂40分鐘內學習知識的侷限性,使整個數學活動聯成一氣。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課前尋找準備,課後解釋生活,使課內與課外密切聯繫,將整個數學活動聯成一氣。

在本節課教學之前,先讓學生完成了兩項任務:一是觀察生活中的圓,二是剪圓形紙片。這就首先使學生對圓有了初步的感知和建立正確的圓的表象,爲學生進一步認識圓做好感性認識上的準備。這樣的教學打破了以往在課堂40分鐘內學習知識的侷限性,使整個數學活動聯成一氣、

2、教學中以引導學生自學探究做爲主線。

在引導學生理解圓的意義的基礎上,我將課本中圓的特徵這一部分內容留給學生自學探究,努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我則真正成爲課堂上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對於圓心——半徑——直徑——半徑與直徑的關係這一系列知識的學習上都體現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3、着力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在探究“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徵”時,用“折”、“畫”、“量”的方法得到了學生所需的知識。

4、通過佈置課後實踐性作業讓學生鞏固本節課知識也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通過這次教學活動對自己有很多啓示:課堂教學反饋的目的是教師對教學過程中實施的教學影響的一種檢查、瞭解。從學生的學習表現中明確教學的成效,從而調整教學策略,或維持、或精簡、或加深、或推延,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從這次教學活動中,我明顯感到對學生動態生成的反饋信息處理不夠有效,使教學設想沒有完全展現而留下了遺憾。

數學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它源於實踐,高於實踐,又用於實踐。離開了生活,數學就成了無源之水。因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 教師應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正確方法,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 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生活中有數學,存在着數學思想,把生活和數學有效地聯繫起來,關鍵在於教師是否善於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採擷生活數學實例,爲課堂教學服務。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既可積累數學知識,又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學生善於研究生活中的數學,本身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他們在研究中不斷思考,不斷嘗試,並不斷地體驗成功。

導入課題

師:今天老師特意製作了一張個人信息資料,爲了加深大家對我的瞭解,請看大屏幕(實物投影事先做好的表格)

陳老師個人資料

性別: 女 身高: 1.63米 體重: 49.5千克 興趣愛好:上網、聽歌、打羽毛球(每次至少0.5小時)

師:看清楚了嗎?在這些表示我身高、體重、時間的數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生1:都有小數點

生2:都是小數

師:是的,象1.63、49.5、0.5……這樣的數都是小數,我們以前在三年級的時候都已經初步認識過小數,誰能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兒還見到過小數呢?

生1:超市裏

生2:商場裏商品的標價……

師:看來小數真是無處不在啊!對於小數你還想知道什麼呢?

生1:我想知道小數是怎麼來的?

生2:我想知道小數的加減法該怎麼算?……

師:看來同學們對小數有着濃厚的興趣,那麼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學習小數(板書課題:小數)

二、小數的產生

師:通過測量陳老師的身高是1.63米,你測量過你的身高是多少米嗎?

生1:1.3米

生2:1.42米

師:我和這兩位同學的身高都是1米多,那你們能用整數表示我們的身高是多少米嗎?注意單位是米。

生:163釐米

師:注意單位是米

生:(竊竊私語)

師:能用整數表示是多少米嗎?

生:不能,因爲它比1米多,又不足2米。

師:是的,我們的身高都在1米和2米之間。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通過測量和計算往往得不到一個整數的結果,除了用我們以前學習過的分數表示外,又想到了用小數表示,這樣小數就產生了。(接着板書課題:小數的產生)

教師以和學生談話交朋友爲題,出示個人信息,學生從信息中發現表示教師身高、體重…….的這些數都是小數。很自然的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由此想到,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這一數學基本理念除了老師明白,怎樣讓學生有深刻的體會?這就要求我們去充分地挖掘課堂教學資源。有這樣的一句話“我看見了,但可能忘記了;我聽到了,就可能記住了;我做過了,便真正理解了”,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由“給出知識”轉向“引出知識”,已爲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所以,老師在數學課上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把生活與經驗作爲重要的課程資源來開發,在具體的場景中,使學生學會綜合並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也使每一位學生在自己的課堂生活中成爲“學習活動的主體”、“個體生活的主體”和“社會生活的主體”,這就是“活”化課程資源的效果。讓學生應成爲課堂的主人翁,教師只是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我們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質疑……。

爲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發現更多的計算和估算策略,能把計算和估算融會貫通,深刻體會估算的價值。

我主要以計算爲主,爲了提高學生的興趣,我設計了“搶答、對號入座、數學醫院、開萬寶箱”的闖關遊戲。在前三關遊戲中,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和估算方法掌握得較好,當遊戲進入最後一關“開萬寶箱”時,就“如何能很快的打開箱子”讓學生展開討論,學生討論得很激烈,最後一致認爲,把“估計積的範圍”和“尾數法”這兩種聯合起來使用既快又簡便。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萬寶箱的密碼是532,鑰匙有“26×32、14×22、18×24、34×32、28×19、37×21”,首先同學們利用“尾數法“排除了“14×22、34×32、37×21”三把鑰匙,還剩下三道題,又排除了兩道“26×32”和“18×24”,最後還剩下28×19。這時同學們都高興地叫起來,“鑰匙找到了”“萬寶箱可以打開了”甚至還有學生再問,“老師萬寶箱都有什麼寶貝?”就在同學們都興奮下來的時候,人羣中傳來一個聲音:“老師,我有問題,我在書中看到,尋寶時往往會出現一些陷阱,誰知道這是不是一個陷阱呢?”“如果是一個陷阱呢?”教室裏靜悄悄的。這時有一位同學站起來說:“老師,我認爲還是把準確結果算出來比較好,因爲估計的得數畢竟是近似數。”同學們紛紛表示贊同。“還是這麼麻煩,還不如一開始就計算準確得數,省得浪費時間。”“是呀,還是要一題一題的計算”有幾個同學應和着。這時,班上的數學尖子方岳翔站起來說:“老師,我認爲只要算一題就夠了,用尾數法排除的三道題一定不能打開箱子,用估計法“26×32”和“18×24”這兩道題的得數根本不在密碼的範圍之內,所以也一定不是打開箱子的鑰匙,只剩下“28×19”可能是打開箱子的鑰匙,所以我們只要把這道題算一下就好了。”我看到很多同學都會意地笑了。這節課給我很大的啓發,小學數學中的許多知識,只要我們教師去認真地分析教材,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絕大部分知識和解題的技巧技能都可以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得到。學生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會覺得有成就感,這樣不僅能把學到的基礎知識得到了應用,同時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提高,有利於創新能力的形成。

數學教學隨筆14

“粗心、粗心,又是粗心?你看,連9+3都算錯,難道不是粗心嗎?看來口算沒有過關。”這是粗心嗎?口算訓練對數學教學重要嗎?

口算就算在高科技的今天,在社會生活仍廣泛應用,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口算不過關,筆算、估算的效果也不會讓人滿意。那麼,現在的學生口算普遍存在什麼問題呢?怎樣引導學生過好口算關呢?

一、口算存在的問題

通過近一段時間的觀察、瞭解之後發現:平日裏,班裏有的孩子數學作業錯誤多,做作業的速度特別慢,每天的數學家庭作業花費時間較長,有部分學生認爲口算易學、好學,以爲一聽就會,不肯動腦,不肯下功夫,表現態度不端正、馬虎審題,敷衍了事,沒有看清題目要求就做答,計算馬虎,似是而非,張冠李戴,計算不細心,簡單計算也頻頻出錯,驗算檢查不耐煩,算完題目要求就完事,計算結果陰差陽錯,經多次檢查,口算錯誤率讓人吃驚。頭號原因,大家的回答幾乎都是同一結論“粗心”。也有些家長們先總認爲是因爲孩子年齡小,做作業不細心,或許孩子大點了自然就能好一些。

錯誤的原因單純是粗心嗎?孩子大點了就能自然的好嗎?經過分析我們認爲錯誤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觀、有客觀、有外在也有內在。口算是一種能力,能力是要通過科學的訓練才能提高的。

1.主觀原因,口算要通過觀察或聽覺、感知、注意、記憶、反饋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動才形成。小學低年級學生口算的通病往往是:(1)觀察比較籠統,把“+”當成“×”,把“—”當成“+”等。(2)感知事物不精確,把相似的數寫成另一個數,如3當8,6寫成9,325寫成235等。(3)注意力分散,人在計算,心卻玩耍。(4)記憶失敗,如進退位加減中忘了進位上的數或退位等現象。(5)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學什麼就做什麼,不顧練習要求。

2.客觀原因,某些學生學習目的不夠明確。把學習當成是家長或社會的任務,對學習、作業有厭惡感,缺乏刻苦鑽研精神,不愛完成作業,久而久之口算能力就會越來越差。

3.外在原因,部分學生認爲口算不用學也懂,或者只要掌握方法就行了,平時懶練習,嫌麻煩,覺得枯燥無味,沒啥意思,平時算錯點兒沒關係,抱着僥倖心理自己安慰自己只要“我”考試時細心就行了。

4.內在原因,學習習慣差,有些學生口算時不加思索,急於搶答,信口亂說,作業分散精神,書寫馬虎,算後懶得檢查驗算。

5.教學原因,(1)對20以內加減口算是否抓得過關;(2)學生對乘法口訣是否熟練;(3)是否掌握了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4)教者是否對學生的錯誤加以分析,對症下藥;(5)教法是否適合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引導是否得力。(6)教師是否經常和學生、家長溝通,是否真正地關心到了每個學生的心身健康成長。

二、改進口算訓練方法的建議

良好的口算是正確計算的基礎,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也是發展學生智能、智力的良好方法。改進口算訓練,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在深入理解學生心理特點和口算技能的基礎上要做到以下幾點:

1.多做多練,熟能生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口算能力是學生必備的基本功,我們應作出長計劃,短安排,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教學和訓練,體現出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和按新的課程標準進行教學。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要堅持3—5分鐘的口算訓練,可以選擇《口算練習冊》一年級下冊(蘇教版)每天堅持練習1條口算題。開始是在家長的督促下完成,慢慢可放手使學生形成習慣,自覺、自願的完成。另外在學校里老師也會經常進行一些口算訓練,在加強學生口算能力的同時學生的書寫習慣和集中注意力的習慣也會得到加強。

2.保質、保量的訓練。每次練習要記錄完成1頁所用的時間,做完後馬上訂正對錯並分析錯誤原因。每做一次訓練,都與上一次的速度比較一下,看看有沒有進步,進步了,家長應當適當地讚揚一下小孩,說“真棒,有進步!”孩子這時需要及時鼓勵,正如在球場上拼搏的球員需要自己的隊友當啦啦隊一樣,也可將他們優秀的練習張貼在家中醒目的地方作爲激勵,有時也可以給他們一個小小的獎品。家長切不可一見自己的小孩的速度稍慢就急不可耐,說“真笨,怎麼搞的!”如果當家長這樣會對孩子有不利的影響,這是一件需要耐心和愛心才能做好的事情。對有退步的孩子則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退步的原因,然後再輕輕地摸着他們的頭提出在以後口算中應該怎樣去做,如果下次成績提高了就及時表揚,鼓勵他們繼續努力,樹立自信。

3.弄懂方法,掌握算理,優化思維過程,形成技巧。口算要讓學生理解算法的基礎上掌握算法,不能靠機械記憶或死記硬背。在弄懂方法,掌握算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口算方法的多樣性。口算方法的多樣化的本質要在練習中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解決某個口算問題要學生通過主動探索,自己提出不同的思路。事實上,不同的學生對於同一個問題會出現不同的想法,所以在口算教學中口算方法是否是學生個性化思維的結果是很關鍵見的,在練習時讓孩子儘可能把自己的方法講出來,並引導孩子學會對算法進行優化。

4.訓練形式多樣化。多做多練是前提,但學生習慣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尤其喜歡在遊戲中學習從中增長知識,如果長期單獨某種練習,學生是容易感到厭倦情緒的。由此,口算練習要活潑、生動、多樣化,在練習中可以採用的補充方式有:玩撲克牌(24點),聽算,開火車,對口令,奪紅旗,送信,找朋友,爭擂臺大王,定期檢測等等。(要注意講究實效、簡便易行)同時通過一些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口算能力的培養對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如買菜,逛超市等)。

5.要抓重點和難點,薄弱環節,對症下藥。口算訓練先要抓好重點,如20以內加減法、表內乘除法、混合運算中的運算順序和我們後面即將要學習的簡便計算,還有結果是整百,整千也作爲重點練習。

6.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謙虛謹慎、嚴格認真、刻苦鑽研”是學生學習的良好習慣,“獨立思考、克服困難”是學生口算學習的恆心。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要經過長期嚴格訓練才能形成,另外,兒童可塑性很大,家長的示範作用等也對孩子有重要的影響,對孩子起潛移默化作用,另外,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口算練習一次不宜過多,不能機械重複,這有利於注意力的集中,有利於培養口算興趣、提高正確率。

數學教學隨筆15

打開一年級的數學教材,給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並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光靠一支粉筆和一張嘴來教學是不行的。在實際教學中,我除了運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教學以外,我還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要注重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培養,怎樣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並學好數學呢?

1、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並不是一無所知,但對於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生活中的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他們新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然後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

2、有意識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我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遊戲、故事……如:在上“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許多物體和圖形,先讓他們以小組爲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後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了數,還爲以後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習慣。再如:上《認識鐘錶》一課時,先讓學生再讓學生觀察鐘錶三兄弟的不同長短,後讓學生戴上12個數字頭飾,進行模擬表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自編、自演故事,真正使學生在“玩”中獲得了知識。

3、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大家都知道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這時,只要有學生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鼓勵,表揚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講《9加幾》這一課時,大多數學生都能運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題目。這時候有一個同學說:“老師我不是這樣算的”“那你是怎樣算的?”,他把算法說出來以後我當時特別高興,就藉機說:“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棒極了!”並獎給她一個“智慧果”。然後,我對其他孩子說:“其實算法很多,誰還能做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經過這一啓發,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最後一直深挖到根據衣服、襪子的不同顏色來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學生列出了連加算式。從這以後,在每每拿出一道題,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去尋找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可見,只要我們能適時抓住機會,並加以正確引導,相信孩子們是有潛能可挖的。

4、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許多孩子在入學以前就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如果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活實際中來就不是那麼盡如人意了。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繫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如:上完《認識人民幣》課以後,佈置學生到書店、超市等地方進行調查,看看它們是什麼價錢把它記下來,之後又讓學生帶來了各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叫學生扮演“商場小經理”和“顧客”把各種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買下來。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鍊,把數學真正融入到現實生活中。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