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人物故事

本文已影響1.28W人 

中國古代人物故事1

范仲淹在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也很窮,沒有依靠。於是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牀睡覺。有時夜裏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是這樣,他領悟到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中國古代人物故事

中國古代人物故事2

戰國時代,魏國的第一個國君叫魏文侯,由於他處處誠信待人,無論當官的還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魏國因此迅速強大起來。

魏文侯講誠信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約定,次日下午到郊外去打獵練兵。到了次日,下朝後舉行宴會,魏文侯準備在宴會一結束,就去打獵練兵。可是,宴會快結束的時候,天上忽然下起了瓢潑大雨,看看快到中午了,雨還是不停,而且越下越大,魏文侯起身對席間的衆臣說對不起,我要告辭了。趕快準備車馬,我要到郊外去打獵練兵,那裏已有人在等我了。衆臣一見國君要冒雨出門,都走上來勸阻。這個說天下這麼大的雨,怎麼能出門呢那個說去了也無法打獵練兵!魏文侯看看天色說打獵練兵是不成了,可是得告訴一下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衆臣中有一位自告奮勇的人說那好,我馬上去告訴。魏文侯把手一擺說慢,要告訴得我自己去。昨天是我親自跟人家約定的,如今失約,我要親自跟人家道歉才行。說完大步跨出門外,頂着大雨往管理山林人的住處去。

中國古代人物故事3

1915年,著名的學者黃侃在北大主講國學。他住在北京白廟衚衕大同公寓,終日潛心研究“國學”,有時吃飯也不出門,準備了饅頭和辣椒、醬油等佐料,擺在書桌上,餓了便啃饅頭,邊吃邊看書,吃吃停停,看到妙處就大叫:“妙極了!”有一次,看書入迷,竟把饅頭伸進了硯臺、硃砂盒,啃了多時,塗成了花臉,也是未覺察,一位朋友來訪,捧腹大笑,他還不知笑他什麼?

中國古代人物故事4

匡衡,字稚圭,勤奮學習卻沒有蠟燭。鄰居家有燭光卻穿不過來,匡衡就把牆壁鑿個洞引來了鄰家的燭光,用燭光映着書讀。同縣人文不識家裏有很多書,匡衡被他家僱傭勞作,卻不要報酬。主人奇怪地問匡衡,匡衡說:"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書都通讀一遍。"主人驚訝,就借給匡衡書,後來他成了大學問家。

中國古代人物故事5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開始由於知識淺薄得不到重用,連家裏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決心認真鑽研,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中國古代人物故事6

楚人隱形

楚國有個人,家境貧苦,卻整日挖空心思想着富裕。

一天,他讀《淮南子》一書,見上面有“得螳螂伺禪自鄣葉,可以隱形”一句,頓時來了興趣。於是急忙來到樹下,全神貫注地仰起頭搜尋螳螂捕蟬時藉以隱蔽的那片樹葉。樹葉隨風落下,與原先落在地上的混在了一起,這人無法辨別,就把所有的落葉掃攏在一起裝了滿滿幾鬥帶回家中。

他一片葉子一片葉子拿在手裏,問妻子:“你能看見我嗎?”妻子接連幾次都說看得見。這樣下去,妻子終於被問得不耐煩了,就生氣地說:“看不見了!”這人聽了,高興極了,以爲樹葉的確能隱形了,就急急忙忙拿着那片樹葉來到集市上,竟當着人家的面直接拿人家的東西。吏卒們立刻上去把他綁到縣衙問罪。

縣官聽了這人的一番自白,被他的荒誕離奇逗笑了,也沒治他的罪就把他給放了。

中國古代人物故事7

孔夫子的誤會

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在去陳國和蔡國的路上被困,一連好幾天沒吃上一頓飯。孔老夫子實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覺,想以此來忘卻飢餓。孔子的大弟子顏回見老師餓得非常,心中十分憂傷,心想,老師上了年紀,怎能經得住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辦法,怕是要出危險了。顏回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討。這一次真是天不絕人,居然碰上一個好心腸的老婆婆,給了他一些白米。顏回高高興興地把米拿回來,急忙把米倒在鍋裏,砍柴生火,不一會兒,飯就熟了。

孔夫子這時剛好醒來,突然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好生奇怪,便起來探看。剛一跨出房門。就看見顏回正從鍋裏抓了一把米飯往嘴裏送。孔子又高興又生氣:高興的是有飯吃了;生氣的是,顏回竟然如此無禮,老師尚且未吃,他卻自己先吃了起來。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來一大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白米飯,送到孔子面前,說:"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贈米,現在飯做好了,先請老師進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來,說:"剛纔我在睡夢中見到去世的父親,讓我先用這碗白米飯祭奠他老人家。"

顏回一把將那碗米飯奪了回去,連忙說:"不行!不行!這米飯不乾淨,不能用它來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問道:"爲何說它不乾淨呢 "顏回答道:"剛纔我煮飯時,不小心把一塊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非常爲難,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髒的飯給老師吃呀!後來,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飯抓來吃了。這掉過炭灰的米飯怎能用來祭奠呢 "孔夫子聽了顏回的話,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對顏回的誤解,深感這個弟子是個賢德之人。

中國古代人物故事8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齊州章丘人(今山東章丘明水鎮)。她仰慕陶淵明,佩服他蔑視權貴、迴歸田園的精神,渴望尋找一份心靈的淨土,於是,取其文《歸去來兮辭》,爲書房題名爲“歸來堂”,又取文中的“審容膝之易安”之句,自號易安居士。清照的這個自號裏,寄託了她的傲視情懷,即使身居陋室也覺得心安。可是,她的心真的能安定嗎?

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在朝爲官,學識淵博,是當時著名學者。他出自韓琦門下,曾以文章受知於蘇軾,名列“蘇門後四學士”之首。母親也是名門閨秀,知書識禮。可以說,李清照一出生,就掉在蜜罐子裏,她是在溫暖幸福中,度過了十分快樂的童年。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李清照自小就受到了詩書禮樂的薰陶,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再加上家中往來客人,多是文人政客、達官貴人,獨特的政治氛圍,使她視界開闊,氣質高貴。所以,她小時候,就有了一定的審美能力和鑑賞能力。

獨特的環境氛圍,文學藝術的濡養,很自然地薰出一顆詩心來。清照用一顆敏感詩化的心,細細地感受着周圍的一切,尋覓着內心的美好和純真。她寫景抒情,品評他人,頭頭是道。她的才氣也隨着她的詩文,流傳開來。她十餘歲時就作了《如夢令》,轟動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

少女的情懷總是詩。她在詩中享受着自然之美,她流連於花間溪畔,沉醉忘了歸路。同時,少年也是情竇初開之時,對異性有了敏感與好奇。她在詩中編織着自己的愛之夢。

18歲那一年,李清照嫁給了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雖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兩人都出身於官宦之家,可謂門當戶對。他們都喜詩詞,愛文學,日日在一起調琴吟詩,猜書鬥茶,樂不可支,更爲重要的是兩人有共同的志趣愛好——金石研究。特殊的家庭門第,才子佳人的相知相悅,他們的結合該是多麼的幸福!

李清照和趙明誠就是一對恩愛的鴛鴦,靈魂合一,愛心相印。這在那個不能自由戀愛的封建時代,有這樣美滿的愛情,是多麼的難得!

新婚時,清照就是那個含羞帶嬌、溫婉多情的小女子,陶醉在幸福的甜蜜裏。她的詞《減字木蘭花》記錄了當時喜悅自矜的心情: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新婚是清照愛情幸福的起點。此後,她常和趙明誠在婚姻的小溪裏如魚戲水,恩愛相歡。曲徑迴廊,花前月下,斗室之內,臥榻之上,兩人吟詩接續,調琴作畫,研究金石,留下了多麼難忘的生活畫面!然而,明誠在外做官,清照閒居在家,兩人聚少離多。

一次次,離歌聲聲,似乎有意在考驗我們的女詞人,爲她提供創作的靈感。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

從這些凝聚了清照才情和愁思的詞句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對趙明誠的眷戀是多麼的深濃?無論是相守還是分離,她都是他心中永遠的王后,他也是她心中永遠的王子。

如果清照和明誠就這樣一直相守到老,該多好。可是,天妒紅顏,命運偏偏弄人。從個人角度看,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婚姻無疑是幸福的,但他們的婚姻又受到政治和時局的影響。

李趙兩家在政治的舞臺上時浮時沉,而李清照也因趙明誠的失官和復官,與他時聚時散。

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圍攻汴京,掠走了徽欽二帝和后妃皇子等數千人,北宋滅亡。李清照在山東青州的愛巢被破壞,歸來堂十餘屋的書冊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攜小部分文物共十五車隨人羣逃難,從此開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難生活。她和明誠的婚姻,也在戰亂中經歷着考驗。

南渡第二年,趙明誠被任爲京城建康的知府,就在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國恥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裏發生叛亂,身爲地方長官的趙明誠不是身先士卒指揮平亂,而是偷偷用繩子縋城逃走。叛亂被定之後,趙明誠被朝廷革職。李清照深爲丈夫的臨陣脫逃感到羞愧,雖然並無爭吵,但往昔的魚水之和已經一去不返,她從此冷淡疏遠了趙明誠。

1128年,夫婦二人繼續沿長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當行至烏江鎮時,李清照得知這就是當年項羽兵敗自刎之處,她不禁浮想聯翩,心潮激盪。面對浩浩江水,吟下了這首千古絕唱《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一改易安詞婉約愁苦的風格,慷慨激昂,諷刺當時朝廷腐敗無能,喪權辱國,不思進取,表現了她堅強豁達、叛逆勇敢的愛國情懷。這首詞也似乎暗含有對丈夫趙明誠的不滿和警示。

這哪是一個多愁善感的柔軟女子的心聲呢?倒像一個視死如歸的勇士在引吭高歌!字字有力,鏗鏘悅耳,錘擊着失節的趙明誠的心。他聽着清照吟詠這首詩,愧悔難當,深深自責。從此便鬱鬱寡歡,一蹶不振,第二年(1129年)趙明誠被詔回京復職,但不幸病倒,不治而亡,年僅49歲。

趙明誠死後,李清照如一葉孤舟,居無定所,各地漂泊,身心疲憊。在無數個晨昏交替中,她用回憶和思念慢慢療傷,書寫着心靈深處的戀歌,訴說着無盡的淒涼和愁苦。

如果聰明的清照能守着這份感情,癡癡地念想,一直到終老,也許就不會有後來第二次失敗的婚姻。

對於她的改嫁,衆說紛紜,褒貶不一,但主要原因可能是生活所迫。據李清照所著《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啓》及南宋人所著《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等資料記載,李清照孤獨無依之中,紹興二年夏(1132年),曾再嫁張汝舟,秋八月離。原來張汝舟娶她,並不是真正的愛慕她,而是早就覬覦她的珍貴收藏,想把它們據爲己有。其實,在李清照南渡的過程中,許多文物已經丟失,當婚後張汝舟發現李清照家中並無多少財物時,便大失所望,原形畢露,拳腳相加。

張汝舟的野蠻行徑,使李清照難以容忍。像李清照這樣堅強聰明的女人,眼裏豈能揉進沙子?豈肯受那窩囊罪?李清照到處蒐集張汝舟的材料,發現他還有營私舞弊、騙取官職的罪行。於是便一張狀紙,告到了朝堂,揭發張汝舟,並要求離婚。經查屬實,張汝舟罪名成立,被除名編管廣西柳州。

宋代法律規定,妻告夫要判處三年徒刑,儘管如此,她還是高昂着頭,毅然決然地走上了大堂,選擇了離婚。李清照雖被獲准離婚,但也身陷囹圄。可能是她的才名廣播,影響太大了,後經翰林學士綦崇禮等親友的大力營救,才關押九日就獲釋了。此段婚姻前後不滿百日。

這次婚姻的失敗,徹底泯滅了李清照的愛情之火。從此,她在漂泊無依、孤苦寂寞中,繼續着她的詩詞創作,繼續着趙明誠未盡的事業——《金石錄》的編纂工作。紹興十三年(1143年)前後,李清照將趙明誠遺作《金石錄》校勘整理,表進於朝。開禧元年(1205年)刻書。

當她看到《金石錄》裝刻成書時,她飽經滄桑的臉上該露出會心的微笑了吧。那是對情深意篤的丈夫的深情愛戀,也是他們愛的見證。但在一個又一個漫漫難捱的日子裏,她在思夫、失家、離國的痛苦中,忍受了怎樣的煎熬?品嚐到了多少刻骨的愁苦啊?

品嚐了曠世的孤獨後,李清照吟出了奠定她婉約詞風格的代表作《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一生,既有幸福的童年,也有浪漫的愛情;既有相思的甜蜜,也有婚姻的痛苦;既有喪夫失家的孤獨,也有愛國的情感。她在甜美和坎坷中,嚐遍了人生的況味,演繹了一生的嫵媚和風情。

中國古代人物故事9

黃布染紅了水

齊景公對晏子說:“東海之中有一片紅水,水中有棵只開花不結果的棗樹,這是什麼緣故?”

晏子回答說:“從前秦穆公乘龍舟巡視天下的地理分野,曾用一塊黃布包了一些蒸熟了的棗兒,到了東海便把布包扔下了。由於那是塊黃布,所以把水染紅了;棗兒是蒸熟的,所以長出的棗樹只開花不結果。”

齊景公聽宴子答得有板有眼,就笑着說:“我不過是開個玩笑胡亂問問罷了。”晏子也笑着說:“我聽說過有這麼一句話:假問假答。剛纔我也是胡亂答呀。”

中國古代人物故事10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多才多藝,但其爲人放蕩不羈,被人們稱爲“天才狂士”。

馮夢龍有一個好友叫葉仲韶,也是當時的一個才子。一天,他們兩人一起逛街,在經過一個測字攤時,有很多人圍在那裏。馮夢龍靈機一動,便出了個字謎讓葉仲韶猜。謎面是:“上無半片之瓦,下無立錐之地,腰間掛個葫蘆,口吐陰陽怪氣。”

葉仲韶沉思片刻,笑着對馮夢龍說:“學士大人不愧是制謎高手,那邊圍着許多人,我猜你的謎底應該就是那占卜的‘卜’字。”

“哈哈哈,不愧爲吳江第一才子,果然才思敏捷。”馮夢龍說完,兩人都會心地笑了。

中國古代人物故事11

中國古代英雄人物故事(一):顏真卿

這是一位創造了漢文字藝術巔峯的書法大家,卻鮮有人知道他刀光劍影的一生。

在安史叛亂中,顏真卿湊集二十萬大軍拖住叛軍,打贏了平定安史之亂的第一場大仗。後來,爲了平息李希烈叛亂,他以七十七歲高齡獨闖虎狼之地,面對惡霸的刀鋒,面不改色,在被扣留一年多後自縊殉國。

張旭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

有一年,酷愛練字的顏真卿棄官投到張旭門下學習書法。他原以爲在名師的門下學習,很快就能夠掌握寫字的竅門,從而一舉成名。但拜師以後,張旭卻沒有告訴他練字的祕訣。他只是給顏真卿簡單地指點一下字帖的特點,介紹了一些名家字帖,讓顏真卿臨摹。有時候,張旭喝上點酒後,就帶着顏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趕集、去看戲,回到家後又讓顏真卿練字,或讓顏真卿看他揮毫疾書。

轉眼間,過了幾個月。顏真卿得不到老師的書法祕訣,心裏十分着急。他決定親自向老師討教。

有一次,張旭又興沖沖地拿起了筆,顏真卿趁機走上前去,深施一禮,恭恭敬敬地叫了一聲:“老師!”

張旭擡起頭看着顏真卿,關切地問道:“有事嗎?”

顏真卿壯着膽子,紅着臉說:“我想讓老師傳授給我書法祕訣。”

聽了他的話,張旭又好氣又好笑,但念顏真卿爲人忠厚耿直,便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學習書法,要勤學苦練,同時還要從自然萬象中接受啓發。這些爲師不是多次給你講過了嗎?”

顏真卿聽了,以爲老師還有所保留,又向前一步,施禮懇求:“老師所說的這些道理我都已經知道了,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能夠將字寫好的祕方。學生棄官從師,就是爲了這個,還望老師多多賜教。”

張旭聽了,眉頭緊皺,但還是耐着性子開導顏真卿:“只有通過苦練,才能夠寫一手好字,再也沒有其他的辦法。”

對於老師的開導,顏真卿仍認爲是推托之詞,於是雙膝跪地,繼續苦苦哀求。

張旭見這個學生根本聽不進自己的話,一心只想要祕訣,心中十分不快。爲了能讓他醒悟,他終於沉下臉來,厲聲喝道:“你想要祕訣是吧?好的,我現在就告訴你:凡是一心尋求什麼訣竅,不肯下苦功夫的人,是不會取得任何成就的。”

張旭說完,便揮毫寫自己的字,不再理他了。

顏真卿終於醒悟了,他明白了學習之道。之後他勤學苦練,潛心揣摩前輩筆法,從社會生活與自然景象中領悟運筆的神韻,進步很快。後來他寫的字端莊雄偉。

經過不斷努力,他終於成爲了一名著名的書法家。

讀故事,悟道理

人們總是責怪命運的盲目性,其實命運本身還不如人那麼具有盲目性。天道酬勤,命運總是掌握在那些勤勤懇懇的人手中。

中國古代英雄人物故事(二)辛棄疾

我一直以爲辛棄疾是中國歷史上真實的蕭峯蕭大俠式的人物,其人格魅力和武功修爲均冠絕當世,而文彩風流更是千古一人。你瞭解了他的一生,然後再去讀他的詞,便一定會驚異於我中華青史竟有這樣光明俊偉的人傑。他會讓我們看到的所有西方大片中的孤膽英雄黯然失色:比得上他的勇猛剽悍比不上他的奇志大勇,比得上他的卓絕功業比不上他的忠義之心,比得上他的風流瀟灑比不上他怒瀾排空的滔滔文才。

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因爲辛棄疾的先輩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並常常帶着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出自《美芹十論》),同時,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青年時,辛棄疾獻身民族救亡,起兵於已經淪陷敵國十多年的山東。他親率五十騎兵,奇襲金營,生擒叛徒,連夜弄馳千里押回建康,譜寫了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傳奇,其“壯聲英概,懦士爲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後在湖南主持軍事,創置“飛虎軍”,“軍成,雄鎮一方,爲江上諸軍之冠。”但觀其一生,多遭朝廷誤解,投散置散於鄉里數十年之久,與蕭大俠一樣受盡冤屈。英雄報國無門,橫戈躍馬、恢復中原的豪情壯志鬱積爲滿腔忠憤,盡託於如椽大筆而自鑄偉詞,造就了中國詩歌史上罕見的硬派抒情風格。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里須長劍”、“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檐間鐵”、“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將軍百戰聲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中國文人的傳統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辛棄疾一生卻有進無退,始終沒有忘記收復故國,復我文邦,真大英雄也!

中國古代英雄人物故事(三)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廬陵(今屬江西吉安)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爲“宋末三傑”。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狀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於五坡嶺兵敗被俘,寧死不降。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麼鬼話!”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絃的《正氣歌》。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江南死不休。”真是千古英雄同一心啊!我中華歷經浩劫而至今屹立,皆因爲這些忠貞烈士的存在。公元十三世紀,蒙古人橫空出世,從東亞打到西亞,再打到歐洲,無人能攖其鋒,其殘暴酷虐更令天下人不寒而慄。歐洲人在飽受毀滅性打擊而無可奈何後,把罪責歸因於自己犯錯太多,上帝用鞭子來教訓自己,稱蒙古人爲“上帝之鞭”。

中國古代英雄人物故事(四)夏完淳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復,字存古,號小隱、靈首(一作靈胥),乳名端哥,漢族,明松江府華亭縣(現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詩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歲能詩文。十四歲從父及陳子龍參加抗清活動。魯王監國授中書舍人。事敗,明永曆元年六月在家鄉被捕,遺母與妻,就義於南京,年僅十七歲。

中國詩歌自唐宋之後,淪落爲文人吟風弄月,賞花佐酒的小道,步入江河日下的狀態,特別是有明一代,時世鉗口禁聲,詩人低軫輕弦,幾無大家。然而,至南明時期,時局板蕩,山崩地裂,明詩詞竟在謝幕之際重回高音區:悲歌擊築,不讓荊軻《易水》;穿雲裂石,可比東坡《大江》。

在四海狼煙中,有一翩翩美少年成爲我心目中千年纔可一見的卓然英豪,他就是《別雲間》的作者夏完淳:“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他出生在一個忠烈之家。十五歲,即隨父親和老師起兵抗清,其父其師兵敗後均投水殉國,自己也在回家探母時被捕,八十天後英勇就義,時年17歲。

中國古代人物故事12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後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采納他的建議。

分析:“位卑未敢忘憂國”,爲國分憂,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義不容辭的義務。

中國古代人物故事13

蘇東坡才華出衆,加上長得玉樹臨風、風度翩翩,因此擁有大批的粉絲。雖然蘇東坡星途坎坷,但這些忠實的粉絲卻一直追隨,對他不離不棄。

天王巨星蘇東坡蘇東坡任杭州通判時,喜歡到西湖遊玩。有一天,蘇東坡遊覽西湖時,忽然着到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駕船追了上來。蘇東坡不知其來意,一時愕然。女子激動萬分地說,她自小就仰慕蘇東坡,但一直無緣相見,現已嫁爲民妻,今日親眼看見自己的偶像,也了卻了多年的願望。之後,美女粉絲給蘇東坡彈奏了一曲古箏,便駕船翩然而去。蘇東坡無比感慨,爲此,他寫下一首《江神子》。

蘇東坡謫居黃州時,有一個叫李琪的粉絲,非常想要蘇東坡的簽名墨寶,但一直沒有機會。多年過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簽名墨寶,眼看蘇東坡就要調離黃州,她心急如焚。離開當日,黃州官員設宴爲蘇東坡餞行,宴席就設在李琪所服務的酒店。真是天賜良機,李琪決定豁出去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蘇東坡酒興正酣。看到時機成熟,李琪便捧着酒杯跪拜在偶像面前,隨即拿出自己的隨身汗巾,求蘇東坡簽名墨寶。蘇東坡倒也爽快,讓李琪取來筆墨,揮手便在汗巾上寫道東坡七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到此,即擲筆袖手,復與賓客談笑。只寫兩句這可把李琪急壞了,於是她再次跪拜,求蘇東坡再續。蘇東坡大笑,接着寫了兩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留詩。書畢,在座賓客無不擊節讚歎,李琪也了卻多年心願,激動得流下眼淚。

蘇東坡59歲時被貶至惠州,當時,他的鄰居溫氏有個女兒叫溫超超,年方16歲,貌美如花。在當時,16歲已經是談婚論嫁的年齡了,但溫超超的眼光極高,任提親的踏破門檻,她就是不肯嫁人。直到蘇東坡被貶謫到惠州,她纔算是找到了意中人,她高興地對人說嫁人只嫁蘇東坡!於是,每天晚上,溫超超不顧其淑女形象,愣是翻過高牆,來到蘇東坡窗前聽他吟詩誦讀。一個晚上,窗外的溫超超被蘇東坡發現了,慌亂之中,溫超超馬上就跑回家中。蘇軾跟蹤尋到溫家,問其緣故。溫父無奈地告訴了蘇東坡實情。蘇東坡並不是好色之徒,他答應溫父,要給溫超超找到一個好歸宿。但天有不測風雲,不久,蘇東坡就又被貶到海南儋州去了,此事也因此不了了之。到蘇東坡遇赦放還,途經惠州時,溫超超已經抑鬱而終。

在京城的皇宮裏,蘇東坡的粉絲也不在少數。當時,皇宮中的`皇太后、皇后、公主和不少宮女都是蘇東坡的超級粉絲。她們對蘇東坡的一貶再貶非常憤慨,但始終無能爲力。北宋元豐年間,烏臺詩案案發,蘇軾被逮捕下獄。宋神宗當時也是蘇東坡的忠實粉絲,看到自己的偶像入獄,神宗爲此悶悶不樂。後來,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訴,搬出了當年宋仁宗吾爲子孫得兩宰相的祖訓,爲蘇東坡說情。最終,宋神宗決定對蘇東坡從輕處理。所謂的吾爲子孫得兩宰相,其實就是前任皇帝宋仁宗對蘇東坡愛戴有加的一個體現。

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在宋朝疆域之外,也有蘇東坡的粉絲。有一回,蘇東坡的弟弟蘇轍出使遼國,在遼國,蘇轍驚奇地發現,遼國人常常向他打聽蘇東坡的情況。後來,蘇轍在給蘇東坡的信中寫道誰將家譜到燕都,識底人人問大蘇。由此可見,蘇東坡在遼國也有極大的影響力。當時高麗國有兩個兄弟,也是蘇東坡的忠實粉絲,他們分別取名爲金富軾、金富轍。軾和轍,正是蘇東坡兄弟的名字,由此又可見,蘇東坡被外國人崇拜的程度。

中國古代人物故事14

孫康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裏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裏要亮多了,而且,居然看得非常清楚。於是,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正是他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爲飽學之士。

中國古代人物故事15

作爲19世紀後期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凡·高無疑是不朽的。凡·高生前窮困潦倒,行爲癲狂競至割下自己的左耳,並在他37歲那年,完成著名的《向日葵》後開槍自殺了。凡·高生前僅賣出一幅《紅葡萄園》,但他死後,其作品卻成了億萬富翁們炫耀的資本,上世紀末,凡·高的作品競拍賣出七八千萬美金的天價。畢加索曾評價凡·高:“這人如不是一個瘋子,就是我們當中最出色的,”

其實,在凡·高前三百多年的中國明代,便有一位“凡·高”式的人物,與凡-高的經歷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此人就是開拓明清乃至近代大寫意畫一片新天地的徐渭:

徐渭,字文長,晚年號“青藤道人”,明代山陰縣(今紹興)人。他出生百日,父親就謝世了。14歲時,母親又作古,靠伯父徐淮撫養。徐渭自幼聰慧穎悟,才思敏捷,《明史-徐渭傳》說他十餘歲就能仿漢代揚雄的《解嘲》賦作《釋毀》,頗得當地名儒推許。2f1歲做秀才時,名氣已經很大了,但徐渭天性叛逆,尤其討厭類似當時應試教育的“八股”文,八次參加科舉應試,屢試屢敗,直至41歲未中。嘉靖三十六年入浙直總督胡宗憲幕府,輔佐胡宗憲抗禦倭寇,立下殊功。當年的總督府威勢森嚴,一般官吏在胡宗憲面前“膝語蛇行,不敢拳頭”,唯恐獲罪。徐渭卻始終戴敞烏巾,侃侃而談,旁若無人。

胡宗憲獲罪後,徐渭結束了5年的幕客生涯。政治迫害的恐怖,官場爭鬥的黑暗,使他的精神受到極大刺激,直至精神完全失常。凡·高割除自己的左耳,徐渭則用大錐刺自己的耳部,刺進好幾寸深,幸好沒有致命,凡·高在麥田中開搶自殺,徐渭則在癲狂中誤殺自己續娶的妻子,身陷囹固達8年。

由幕客至獄囚,生活上驟榮驟辱之起落,使徐渭對人生體悟尤深。出獄後,他致力創作以發泄憤世嫉俗之情,精神雖已復常態,但“憤益深,佯狂益甚”,悲憤填膺,難以自遣,因而落拓不羈,縱酒狂歌。至晚年,徐渭生活相當窘迫,靠作詩文書畫以餬口,落到“幬莞破弊,不能再易,至藉藁寢”之境地。

徐渭把自己坎坷不平的經歷體現在作品中,無論詩文、雜劇、書畫,從內容到形式都充滿着一股奇恣縱肆的激情,“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成爲明代後期最傑出的文學家與藝術家。他自稱:“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但真正開宗立派影響後世,成就最爲傑出的卻是繪畫。凡·高是19世紀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徐渭卻早於凡·高300年獨創水量寫意畫新風,形成影響深遠的“青藤畫派”,二者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徐渭之畫借物抒情或緣物寄情,不求形似而求生韻,人物、山水、花鳥無不擅長,尤以花鳥畫見長凡·高生前唯一賣出的是《紅葡萄園》,有意思的是徐渭的著名代表作竟是《墨葡萄圖》,人世間的很;事就是如此湊巧,這幅《墨葡萄圖》藤條錯落歷亂,枝葉離披紛雜,果實晶瑩欲滴,不質不華,猶如潑翻一硯梨花雨。上題詩一首日:“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閉擲野藤中!”

書生老矣,壯志未酬,只落得一個“獨立書齋嘯晚風”的淒涼結局,那畫中的顆顆“筆底明珠”,抑或正是自號“青藤道人”的徐渭那冥冥哭泣中和着血的滴滴淚珠!

徐渭的另一名作《雜花圖》,全卷作四季花果十三種,洋洋灑灑,一氣呵成。自左至右依次爲滋潤的牡丹、厚實的石榴、皎潔的白蓮、高聳的梧桐、孤傲的菊花、豐碩的秋瓜、飽滿的豆莢、瘦雋的紫薇、歷亂的葡萄、淋漓的芭蕉、挺俏的梅花、清淡的水仙和蕭疏的竹條,將四季花果雜陳於一局,傾瀉作者“開拓萬古之心胸”的激情,展示出憤激奔宕的畫風。

凡·高死後七八年,世人才對其碩禮膜拜;徐渭則在謝世20年後,方受到推崇,“公安派”領軍人物袁宏道還寫有著名的人物小傳——《徐文長傳》之後,喜歡徐渭畫的人越來越多,其中有八大山人、鄭板橋等,鄭板橋專門刻了一方“徐青藤門下走狗鄭燮”的印章,表示對徐渭由衷的崇敬。近代國畫大師齊白石曾說:“恨不生三百年前,爲青藤磨墨理紙,”

凡-高與徐渭都是在極度的失落之中,在精神幾近癲狂之中,開創出一片繪畫新天地!也許正是有所剝奪,纔有所饋贈;有所失,纔有所擁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