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孩子是健康的孩子

本文已影響2.05W人 

什麼樣的孩子是健康的孩子,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父母對孩子來着說有巨大的榜樣作用,言傳身教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小編來介紹一下什麼樣的孩子是健康的孩子?

什麼樣的孩子是健康的孩子1

學生心理健康標準

1、 情緒穩定

孩子們就是應該無憂無慮,他們應該呈現出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的積極情緒狀態,他們也能隨事物對象的變化而產生合理的情緒變化。

2、 學習適應性

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是願意學習的,這裏的學習不僅僅是書本上的學習,他們應對生活處處充滿濃烈的興趣,他們也應該具備一顆遇到困難迎難而上的心。

3、 自我認知清晰

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是能從以自我爲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階段轉變。他們能將自己同現實聯繫起來,他們也會在周圍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參照對象。

4、 良好的行爲習慣

學生的心理健康一般都表現在良好的行爲習慣中,每個人對外部刺激的反應都大有不同,敏感程度也大有不同。心理健康的孩子很少會感覺遲鈍,他們也不會因爲雞毛蒜皮的小事大發雷霆,他們不會做出那些讓人感覺莫名其妙的舉動

哪怕只是一個孩子,他們也會有壓力,一旦壓力重到他們承受不住,他們就會產生心理問題。家長在生活中不要忽視孩子的需求,一定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表現。

什麼樣的孩子是健康的孩子

家長指南

情緒是孩子最直接的表現,孩子們通常是不會,隱藏自己情緒的,他們會把喜怒哀樂直接展現在自己的臉上。假如那看到,卻置之不理,孩子就會以爲你根本不在乎他,在心理上與你疏遠。不要對孩子的情緒視而不見,一定要安撫好孩子的情緒,瞭解原因,給予迴應與幫助,這能給孩子很強大的力量。

孩子情緒得不到舒緩,久而久之身體上就會發生問題,因爲負面情緒給孩子帶來了一種慣性反應,一遇到不好的事情,他們的反應機制就會啓動。

爲了讓孩子身心健康,家長可以這樣做:

1、 積極鼓勵孩子與人交流,排解自身心理壓力。

2、 加強孩子自信心,幫孩子找到突破口

3、 學習心理健康知識,讓孩子學會自我調節

4、 積極參加利於身心健康的活動

在孩子成長階段一定要給孩子打好心理健康的基礎,一個真正健康的孩子他需要有優良的品質,積極開朗的性格,廣泛的興趣愛好,只有孩子有健康的心理,纔能有美好的未來。

什麼樣的孩子是健康的孩子2

心理健康的孩子有什麼特點?

近期聽了著名學者楊鳳池教授的講座,他提出,心理健康的孩子,應該具有四個特點。

一是喜歡和接納自己。

喜歡自己、接納自己,就是對自己認可,這樣的孩子,會更加自信,也會有更高的自尊。

孩子認爲自己有價值,對自己有正確的評價,做事也會更加積極和努力。

有個媽媽向諮詢師求助,自己家小孩才6歲,就經常瘋狂貶低自己,說自己沒用、差勁,在事情沒做好時,甚至會打自己的耳光,還會說世界沒有自己會更好。

想想也夠可怕的。當然,這個孩子的問題怎麼造成的,我們無從得知,但是這個孩子對自己的否定,讓父母很煩惱,也給孩子的未來增加了很多的不確定性,讓人擔心。

二是能夠用多種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

楊教授提出,心理健康的孩子,能夠用語言,或者情緒等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

表達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需求,表達自己的觀點,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不能正常表達,就會影響人際關係,影響自己的生活。

善於表達的孩子,可能會與老師、同伴的關係更好,更多體驗到愉快和輕鬆,而不善於表達的孩子,可能會缺乏朋友,在人際交往方面體驗到挫敗和壓力。

什麼樣的孩子是健康的孩子 第2張

善於表達的成年人,在事業上可能會更順利,在生活上可能會更輕鬆,因爲工作和生活,同事可伴侶,都需要溝通和合作。

一個不能順利表達的孩子,成長也很難順利。

三是能夠和別人進行正常交往。

能夠和別人正常交往,除了正確的表達,還需要自控力、同理心。

不能夠和別人進行正常的交往和溝通,這樣的孩子,不管是在小時候,還是長大,都會過得很難。

四是能夠適應規則和適應環境。

人是羣體的.動物,從小就需要適應各種規則和環境,適應家庭的環境、幼兒園的環境、學校的環境,到大了,適應社會的環境。

同理,也需要遵守規則,和小朋友玩不能打人,吃飯時不能看電視,要坐在餐椅上,在幼兒園活動要排隊,吃飯前坐好不能亂動。

即使孩子,也要面對很多規則,這些規則,是爲了維持秩序,也是爲了保護孩子。

嘟嘟在家裏有時學老師說“小手背後”,是在吃飯前,老師要求小朋友坐好不能亂動,因爲正在盛飯,孩子亂動可能會燙到。

大多數孩子能夠遵守規則,如果做不到,就很難融入集體,需要特殊的教育了。

什麼樣的孩子是健康的孩子3

怎樣培養心理健康的孩子?

關於人的心理髮展包括情緒、認知等,學者和研究機構進行過很多的觀察和實驗,發現人的性格和心理髮育等,與兒時的家庭環境,和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有很大關係。一個從小被溫柔呵護,經常被父母肯定的孩子,其心理健康的程度,會優於小時候被忽視、被否定的孩子。

所以,想要孩子心理健康,從孩子出生起,父母就要在以下四方面加以注意。

1、 多對孩子表達愛和肯定。

多向孩子明確的表達愛,通過語言表達,比如說“我愛你、我喜歡你”等,在嬰兒時期,可以通過擁抱、撫摸等,表達愛撫,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在嬰幼兒和學齡前,應該多肯定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非常好動,對世界充滿好奇,並因此會給父母製造一些“麻煩”,而且這個時候也是孩子自我發展、建立的重要時期,父母應該多肯定孩子,減少對孩子的否定。

一個感受到別人愛自己的孩子,纔會更愛自己;一個經常被肯定、被接納的孩子,纔會肯定和接納自己。

2、 允許和鼓勵孩子表達自己。

父母總是覺得孩子小,覺得自己應該絕對正確,應該作爲孩子的主導,而孩子應該服從,對給予孩子展示和表達自己不夠重視,而表達也需要練習,所以應該允許和鼓勵孩子表達,使孩子的表達技能和技巧不斷提高。

什麼樣的孩子是健康的孩子 第3張

3、 教會孩子和別人交往。

父母教孩子和別人交往的方法,在孩子小的時候,以示範爲主。

孩子會學習父母與其他家庭成員、與外人的交往方式,如果父母之間溝通能夠理性、溫和,那麼他們對待孩子也會這樣,而孩子也會學習這種交往和表達方式。

一個缺乏耐性、脾氣暴躁的孩子,很可能父母對孩子就是這樣。

孩子向父母學習的與人交往的方法方式,會影響孩子與幼兒園小朋友、學校同學、家庭的伴侶、單位的同事等的交往方式。

你想讓孩子怎麼對待別人,就怎麼對待自己的孩子就行了。

4、 制定規則讓孩子練習。

家庭環境是規則的練習場,因爲通常孩子在三歲纔會進入幼兒園員,而練習適應規則,從孩子兩歲前就可以開始,所以家長應該制定規則,讓孩子練習遵守規則。

繪本《媽媽我真的很生氣》裏,媽媽告訴孩子,生氣時不可以打人,不可以扔玩具,可以選擇說出來,或者求助,當孩子忍不住扔玩具、打人時,媽媽會沒收玩具,把玩具鎖進反省箱,孩子也要坐反省椅,當孩子不發脾氣,而是說出感受,或想出解決辦法時,媽媽就會獎勵孩子。

這樣的練習,讓孩子學會了控制情緒,其實與練習的遵守規則。

5、 最重要的一點,父母要心理健康。

如果父母心理不健康,就很難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孩子,所以,父母要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關注自身成長,必要時,可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培養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需要從孩子出生就做起。

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合格父母的重要職責。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