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益健康的中醫養生知識

本文已影響2.04W人 

關節差,別背手

有益健康的中醫養生知識

雖然柺杖能夠減輕一定的身體負重量,而且還可以有效的避免對關節位置造成二次的傷害。而且,儘量少走下坡路,鞋子也儘量穿軟底的布鞋,可以明顯的緩衝震感。一些關節不是太好的老年人比較容易摔倒跌倒,所以要避免揹着手散步。

身體弱,邁大步

這類老人腿腳力量弱,重心容易不穩,平衡能力差,所以要求老人散步時要將雙臂甩開,邁大步走,速度由慢到快,可以使得全身都活動開,身體各器官都能參與到運動中,有效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建議每天散步1~2次,每次1小時左右。

胖老人,走久些

爲了增大運動量,達到瘦身的效果,胖老人可以將散步時間延長至一個半小時,每天保證兩次。散步時,可以採用快走和慢走相結合的方式。消耗體內多餘的熱量,促進新陳代謝,改善心臟功能。

血壓高,挺胸脯

腳掌全部要着地,然後將胸脯挺起來,不要過度彎腰駝背,避免壓迫胸部。散步的時候步伐應該以輕盈和慢速爲佳,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急,否則會容易導致血壓的升高。

最好不要在早上散步,應選擇晚飯後。因爲一般來說,早晨人體血壓最高,傍晚相對穩定。

冠心病,慢點走

患有冠心病的老人,最好慢速行走,多留意心率。以免心律失常,誘發心絞痛。散步的合適心率爲每分鐘不超過“170-年齡。散步的時間和次數要根據身體情況做加減法,稍微出點汗,呼吸順暢,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血糖高,選好鞋

爲了防止腳部意外傷,糖友切勿穿露腳趾的鞋子,更不要光腳走路。最好選擇圓頭、厚底、透氣、合腳、柔軟,並且是粘扣的布鞋或休閒鞋。這類鞋子可減少腳部摩擦,防止皮膚損傷。散步前要注意先吃點東西,不能餓着肚子,否則很容易出現低血糖,嚴重時會因頭暈導致摔跤。

怎麼散步效果好

散步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正確的姿勢,這點極爲重要,因爲姿勢不但具有維持身體的平衡的作用,而且還能夠有效的協調步頻,從而提高腿部動作的功效。

因此,散步時注意上身挺直,下巴前伸,高擡頭,兩肩向後舒展,邁步大小以兩臂伸直的距離爲宜,同時前後甩臂,一般以每分鐘80~90步爲宜。

中醫治病的方法

汗法

汗法-逐邪出表

汗法就是使病人發汗的意思。凡使用發汗的藥方,使病人服後出汗將病邪逐出體表,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就是汗法。此法一般用於外感初起,有惡寒、發熱、頭痛等表症時。由於表症有表寒與表熱,因而汗法也就有辛溫發汗、辛涼發汗兩方法,必須依病人病邪入的不用來運用,才能收到效果。

辛溫發汗法

這是利用具有發散風寒作用辛溫解表藥,以治療惡寒重、發熱輕、頭痛身疼、口不渴、舌苔白薄、脈浮緊等風寒表症的治療方法。麻黃、桂枝、紫蘇、防風、荊芥等藥物,以及麻黃湯、春蘇飲等方劑都是屬於辛溫發汗的最住藥方。

辛涼發汗法

這是利用具有發散風熱作用的`辛涼解表藥,以治癒惡寒輕、發熱重、頭痛、口渴、舌苔黃薄,脈浮數等風熱表症。藥物中的薄荷、牛蒡子、桑葉、菊花等,方劑中的桑菊飲、銀翹散等,均是此法的藥方。辛溫與辛涼發汗法是應用時的基本原則,在臨症的應用上,就不會如此單純了。必須再考慮病人的體質、新病與舊病的兼夾、表症與裏症並見覆雜的情況,巧妙地運用其它方法配合,纔會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又有助陽發汗、滋陰發汗、化飲發汗、表裏雙解等方法來加以配合。

助陽發汗

病人體質若屬陽虛,又不慎感受外邪時,雖然病屬表邪,應該要使之發汗,然而陽虛的人,就不可以單紽純地發汗而已。因爲陽虛人,衛氣多不固,很容易造成亡陽汗多的危險境,所以在發汗時,必須要兼顧病人的陽氣。此時,最好以參蘇飲之類的方劑來治療。

假使病人體質屬於陰虛,感染外邪時,也不能貿然用發汗去發汗。因爲陰分虧的人,多半津液不足,如果出太多汗,反而會造成津液耗損的病變。所以,在發汗時,必須顧及陰液。所以,萎蕤湯一類的方劑最適宜此體質的人

化飲發汗

病人常有痰飲喘咳,感受風寒外邪時,導致形寒怯冷,痰嗽氣喘發作或加重。此時不可一味使用汗法,必須一面溫陽化飲,一面開表發汗,才能使風寒外解,痰飲內化。可以使用仲景小青龍湯方劑。

表裏雙解

病邪若在表,應該用汗法;病邪在裏,則要用下法。假使既有表症,又有裏症時,就應該先用藥解表,再治裏。然而始末內外壅實,表裏俱急的情況下,就無法先表后里。此時只有雙管齊下,汗下兼用的表裏雙解法了。方劑中的防風通聖散、涼膈散即是此法的佳方。

由此可以得知,汗法的配合運用是很靈活的。不過,必須牢記的一點是,惟有表症又需要發汗時,纔是汗法的適應症,否則就不能使用汗法。所謂的須要發汗,又有兩種情況:有頭痛、惡寒、發熱等現象,但是郄沒有汗時,就必須要發汗。

雖然有汗(或汗出不透),表症卻不解,也要發汗。

雖然有這兩種情形時都要發汗,不過,在用藥的分量與輕重方面,則各不相同。此外,在使用汗法時,必須要注意一些問題,纔不會事倍功半:在冬天時,人體皮膚顯得較緊密,腠理致密就不易出汗,因此,在服用發汗劑後,應該用衣被加以溫覆,才能幫助藥力發揮;盛夏時,人體皮膚的腠理疏鬆,很容易出汗,因此,在服過藥之後,就不須用被服覆蓋。此外,夏季時天氣酷熱,對於表症又鬚髮汗的病人,通常都選用辛涼發汗劑。

假使要用辛溫發汗劑,也要認明症候,而且藥量要比冬季少。對於已受過藥的病人,最好要注意他的出汗情形。只可微微出汗即可,不要太多,同時以身體、四肢出遍爲佳;如果只有頭部或半身出汗,病邪反而不容易驅逐。

病人若有血虛、氣弱、患有瘡瘍、吐血、衄血等病症,最好不要使用汗法。假使真有表症而且必須發汗時,必須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配合養血、補氣、滋陰等方法來運用,才能達到效果,絕不可以是非不分,就冒失地用汗法來治療表症。

吐法

吐法-涌吐病邪與有害物質

這是利用能夠引起嘔吐,或促使病人嘔吐的藥物,使病邪或有害物質,能由口中吐出,以達到治病的方法。此法通常是用在病情急迫,病邪在焦或中焦部份的一些實症上。

在臨症的應用上,又可分爲兩大類:

涌吐停積:因爲暴飲暴食,導致積停胃脘,無法進行消化時,顯得脹滿疼痛;不慎誤食毒物,而且時間不太長時,都可以使用此法。瓜蒂散、參蘆飲之類都是涌吐停積的方劑。

涌吐痰涎:痰涎壅盛,阻塞咽喉的喉風、喉蛾、喉痹等症,必須用雄黃解毒丸類的方劑,以便催促勇吐毒涎。

此外,又如中風痰厥、痰涎壅滯胸膈、喉頭、鳴聲如鋸,甚至人事不省時,就要用稀涎散之類的方劑,催促病人涌吐風痰。這些都是用涌吐痰涎的方法,治療病情嚴重迫急的急救方藥。

在使用吐法時,必須注意下列二點:不只是上焦、中焦阻塞且病情急迫的急症可以使用吐法,任何疑難雜症也能適用,不過由於吐法的危險性很大,只要使用不當,就容易造成意外。

吐法不只用瓜蒂、參蘆一類的催吐藥,也有人用二陳湯、或補中益氣湯服後,再用手指或鵝翎探入喉中取吐,稱爲「因症用藥、隨藥取吐」,也稱爲「探吐法」。

通常在使用吐法之後,病人會出現極大的反應,有時會發生暫時性的頭暈目眩,稱爲「暝眩」。因此,只要使用不當,最容易粍損人體元氣,而且由於刻烈嘔吐會損粍胃津,會招致病情的惡化。

在使用時,必須小心謹慎,在下列情況的時候,絕不可使用:孕婦或產婦。

小兒、老人及虛弱者。肺病、胃病,或有喀血、吐血病史的病人。患有嚴重腳氣病者。

下法

下法-攻逐裏實

此法主要應用在胃腸積滯,或熱邪內搏的大便祕結與下痢;也可用在腫脹喘滿、瘀血內蓄等裏實邪結的疾患,是一種攻逐裏症實邪的方法。由性質來說,可以分寒下、溫下兩類,由藥方來說,又有峻下、峻下兩類。

寒下與溫下:用苦寒性質的藥物,使病人瀉下的方法稱爲「寒下」;大黃、芒硝等藥物、與三承氣湯等方劑,就屬於寒下的藥方。

用辛熱性質的藥物,使病人瀉下的方法稱爲「溫下」;巴豆、續隨子等藥物,與備急丸等方劑,就屬於溫下的藥方。寒下的方法,大都適應於腸胃實熱的症候;而溫下的方法,則適用於脾胃寒實積聚的疾患。

峻下與緩下:在使用下法時,除了要考慮病情的寒熱外,也要注意病人體質的強弱,採用峻下或緩下的方法。峻下是猛烈攻下的意思,緩下是緩和潤下之意。

病人的體質與病勢的輕重緩急,採用的下法也不同。例如在寒下的方法中,急下存陰的大承氣湯,就屬於峻下性質;潤腸通便的脾約麻二丸,屬於緩下的性質。在溫下的方法中,攻逐寒積的備急丸,屬於峻下的性質;溫潤通暢的半硫丸,屬於緩下的性質。

此外,對於水飲內結則用瀉下逐水法,痰熱膠固用瀉下袪痰法,瘀血內蓄所用的瀉下逐瘀法等方法,由於也是攻逐在裏實邪,因此也屬於下法的範圍。下法在應用上,也可與其它方法配合運用,例如與汗法、補法、和法相互搭配,都可以使病症更加快速痊癒,維持體內元氣。

下法與補法:虛症用補法,實症用下法,是一般療的基本法則。但是如果病人體質衰弱,又染患積滯、實邪;正是體質雖強健,在受邪後,沒有及時採取適當地處理,導致病邪深入體內而造成痼疾。此時,就處於邪實正虛的情況,此時如一味用下法,恐有危境出現。因此,必須以下法與補法相互配合,才能轉危爲安,古人稱爲此爲「攻補兼施」。黃龍湯、增液承氣湯之類的方劑,就是其代表。

下法與和法:這兩種方法相配合時,具有和解與攻下的雙重作用。例如傷寒邪在少陽,逐漸結於陽明時,就會出現寒熱往來、胸滿煩的少陽症,同時又有腹滿脹痛、便閉溺赤的陽明症時,不妨用柴胡、大黃同用的大柴胡湯進行治療,就可以達到兩解的目的。

運用時更要注意下列各點:有表症而無裏實症,或者既有表症也有裏實症(表裏同病),但是表症急於裏實症,或雖病在裏,而非實症的,都禁止用下法,以免招致反效果。

老人、產婦、及病後津液不足而便祕者,不可用峻下的方劑。

孕婦、月經期間,如要用下法,必須十分謹慎。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