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科普小知識

本文已影響7.94K人 

冬至科普小知識,又是一年的冬季到來,冬至作爲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不但可以指導大家的農忙,而且也衍生出了非常多的習俗,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冬至科普小知識。

冬至科普小知識1

冬至科普小知識1

冷知識一:起源

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周公旦(本命:姬旦···),以土圭法測影,將“日影”最長的一天定爲歲首。

翻譯成人話,就是周公旦在地上立了一根杆子,把這根杆子在正午時影子最長的那天,也就是大約冬至日那天,定爲新一年的開始。以冬至爲歲首的習俗從周朝一直持續到秦,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冬至和新年才得以分開。因此,“冬至節”是自漢代纔有的概念,冬至則起源於周。

冷知識二:冬至=小年?

因爲前人曾將冬至日當做新年的開始,所以冬至也有被稱爲小年的說法。但是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我們最常說的小年指的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竈王節這一天,而非公曆12月22日。

冷知識三:不完全向飲食闢謠

作爲一個北的很徹底的北方人,小編很負責任的講,北方人冬至確實是吃餃子的,但是混沌基本沒有誰會特意在冬至這一天吃。依稀記得在學校時,每到冬至,孩子們熱情到附近的某某快餐連鎖餃子店老闆哭着求下班···

而山東人喝羊肉湯的說法,身後土生土長的山東小姐姐表示她並不知情。

另一位總哭着解釋自己不吃狗肉的廣西小姐姐透露,冬至這一天她們在家鄉會吃雞···

冷知識四:歷史的今天

1970年冬至,周恩來主持召開了華北會議

1971年冬至,孟加拉共和國建立。

1972年冬至,中國與新西蘭建交。

另外,老幹部靳東比尚雯婕大6歲,周華健比靳東大了16歲,而他們三個人都在冬至這天過生日。

冬至科普小知識

冬至科普小知識2

冬至節氣養生知識

冬至起居知識

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纔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冬令時節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儘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

寒氣內應腎。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體的“先天之本”。冬季,人體陽氣內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有所收斂。此時,腎既要爲維持冬季熱量支出準備足夠的能量,又要爲來年貯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時養腎至關重要。飲食上就要時刻關注腎的調養,注意熱量的補充,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狗肉、羊肉、鵝肉、鴨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紅薯、蘿蔔等均是冬季適宜食物。

冬至運動知識

運動方面,由於大雪節氣萬物潛藏,運動養生同樣要順應自然規律,不宜做過於劇烈的活動,而應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比如每天在陽光好的時候做做舒展運動(上午9-10點鐘或下午2-3點鐘)。

冬至飲食知識

冬天腎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鹹味食品,腎氣會更旺,從而極大地傷害心臟,使心臟力量減弱,影響人體健康。因此,在冬天裏,要少食用鹹味食品,以防腎水過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臟功能,常用食物如:檳榔、橘子、豬肝、羊肝、大頭菜、萵苣、醋、茶等。

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中醫又分爲幾大類。天寒地凍,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上述幾種,均屬美味,在冬季可作爲進補的佳品。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還有一類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蔘、龜肉、甲魚、鮑魚等。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屬陰,冬季吃這類食物易損傷脾胃。而食物過熱易損傷食道,進入腸胃後,又容易引起體內積熱而致病;食物過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暢,而血量減少將嚴重地影響其他臟腑的血液循環,有損人體健康,因此,冬季飲食宜溫熱鬆軟。

冬至情緒知識

冬至養生也要重點養心,要養生先養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進入冬季,有些人便會顯得意志消沉,這可能是患上了“季節性情緒病”。季節性情緒病是精神抑鬱症的一種,病人每每在陽光減少的冬季,對身邊事物提不起興趣,還伴有嗜睡、多吃、易怒、過敏等病症。有抑鬱情緒的老人可以在冬天堅持多曬天陽,還可以每天做一些簡單的瑜伽動作,尤其是靜坐和冥想的練習,能讓心情舒緩下來。同時注意生活起居,按時休息和睡眠,不做熬夜的“夜貓子”。

情緒低落時,不妨做做其他事情來分散注意力。儘量與人接觸,這樣可以將憂鬱減到最低程度

冬至科普小知識 第2張

冬至科普小知識3

冬至(英語:baiwinter solstice),又稱“冬節”、“賀冬”,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屬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時於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南緯23°26)。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在中國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餃最爲常見。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冬至科普小知識4

冬至飲食文化

吃水餃

多年來,中國形成了獨特的節日飲食文化。在冬至這一天,吃餃子是許多中國人,尤其是北方人的一種常見民俗。

吃堅果

當隆冬來臨時,重要的運動開始下降和平靜下來。在這個時期,吃適量的堅果,如花生、核桃、栗子、榛子和杏仁,對身體有好處。

吃餛飩

在江蘇蘇州,人們習慣在仲冬吃餛飩。據傳說,在2500年前的冬至宴會上,吳王厭惡各種昂貴的食物,想吃點與衆不同的東西。這時,美麗的西施來到廚房做“餛飩”來實現國王的願望。他吃了很多東西,非常喜歡那裏的食物。爲了紀念西施,蘇州人把餛飩作爲慶祝西施節的官方食物。

吃湯圓

在上海等地,人們吃湯圓,一種用糯米粉做成的小餃子球,用來慶祝冬至。

吃羊肉粉湯

在銀川、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們把仲冬稱爲“鬼節”。在這一天,人們習慣喝羊肉和粉絲湯,吃湯裏的餃子。他們給這種仲冬湯起了一個奇怪的名字:“大腦”,然後和鄰居們一起分享。

吃年糕

冬至期間,杭州居民傳統上吃年糕。在過去,在冬至來臨之前,家家戶戶都會做月餅來祭祖或作爲禮物送給親朋好友

吃紅豆糯米飯

在長江以南的一些地區,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頓紅豆糯米飯,驅趕鬼魂和其他邪惡的東西。

冬至科普小知識2

1.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

2. 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3. 冬至是太陽南行的極致,這天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迴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爲傾斜。北半球黑夜最長,白晝最短。

4. 冬至是太陽南行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迴歸線向北移動,北半球(我國位於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增長。

5. 冬至日的白晝雖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並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會很冷,因地表上有"積熱",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後。

冬至科普小知識 第3張

6. 冬至是十年八節之一,先民們自古以來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傳統,以示孝敬、不忘本。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靈,供品主要有三牲飯菜、三茶五酒等。

7. 冬至被視爲冬季的大節日,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廣泛流傳着“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又被稱爲“亞歲”、“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爲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

8. 我國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主要包括:羊肉湯、湯圓、年糕、番薯湯果、糯糕、水餃、麻餈、冬至面、桂圓燒蛋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