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再打擾專注中的孩子

本文已影響1.13W人 

請不要再打擾專注中的孩子,孩子的性格和思想受家庭的影響很大,比較小的寶寶就暫時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培養的能力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家長們應當抓住每一個可以教育好孩子的機會。下面小編分享請不要再打擾專注中的孩子方法。

請不要再打擾專注中的孩子1

請不要再打擾專注中的孩子

當孩子無法專注做事情時,父母總是抱怨孩子,卻很少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實爸爸媽媽們,如果你留心自己的言行會發現是自己的行爲導致沒有養成專注的習慣。

很多孩子過了2歲之後,就能主動安靜下來,因爲他對某個東西感興趣,喜歡研究,就會把全部的激情和力量投入其中。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人打擾他,興趣就會保持相當的時間,並維持一定的強度。如果孩子常常專注的做一件事,這種專注力就會逐漸變成他自身具有的品質。如果孩子的專注總被打擾,那麼孩子的關注就會慢慢喪失掉。

鏡頭一:打擾,使孩子失去了專注的能力

2歲的安安,本來正在地板上專心的拼積木,他把積木堆起來,然後嘩地推掉,然後再堆再推。堆的時候一臉專注,推的時候滿臉興奮……奶奶一會兒過來了:“寶貝該喝水了”;一會兒有說:“寶貝,你餓不餓?”。然後爸爸湊過來了:“乖,不要總是推倒嘛,來,我們蓋個結實的大高樓!”,爸爸邊說邊拿來積木動手。誰知樂樂卻說:“我不嘛,我不嘛”。本來玩得好好的孩子發起飆來……

專家分析:很多家長會抱怨,孩子幹什麼都坐不住。看了安安的故事就該知道原因了!兩歲多的孩子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他們經常全身心的投入到那些成人看來也許很無聊的事上。此時,父母不要去干擾孩子,這正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候,也是注意力發展的良好時機。

當孩子專注地玩的時候,如果看護人不去幹擾,而是讓他專注完整地做完他想做完的事情,孩子就會有持久的專注能力。孩子的專注力不是被培養出來的,是被保護出來的。請保護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從容地做完他投入去做的一項“工作”。

鏡頭二:打擾,使孩子缺乏獨立性

4歲的翔子,正在很認真的堆房子,擺擺這邊,擺擺那邊,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坐在那裏想。這個時候媽媽經常在一邊大呼小叫:“擺上邊更高,擺上邊!啊,紅色漂亮,快拿一個紅色的……”

專家分析:孩子如果能夠獨自玩一些沒有危險的遊戲,家長不應該過多的干預,你一喊一叫一插手,當然會影響他的專注力,也會減少他的探索慾望,而且家長幫忙越多,孩子獨立性越差,造成他的依賴性。比如,他以後做事容易不能堅持,做一會沒有成功,就急於向你求助。所以,不要打擾孩子的專注,給孩子一點思考的時間吧。

鏡頭三:打擾,使孩子失去了探索世界的興趣

動物園猴山周圍,很多的遊客,一個5歲的小男孩高興地在看裏面爬高躍低的小猴子,興致勃勃。一旁的爸爸說:“走了走了!還要看老虎獅子呢!要不然就看不完了”。小傢伙不爲所動:“看猴子,看猴子,爸爸你看猴子還會用礦泉水瓶喝水呢!爸爸,猴子也有手對不對?”,爸爸一邊敷衍着一邊又開始催:“快走了,這有什麼好看,看了半個小時還不過癮!”

專家分析:家長不要小瞧孩子,每個孩子都具備專注的品質。一個5歲多的孩子可以看半個小時的猴子,一個2歲多的孩子可以看半個小時的河馬,這不但常,亦且可喜。當孩子專注於觀察的時候,家長不要爲了趕時間而打斷孩子蓬勃的發現力。與其走馬觀花快速看完所有,不如一次看不完再來一次,讓孩子盡情享受專注的樂趣,發現的樂趣、探索的樂趣。蒙臺梭利說:“活動是兒童人格的一部分,兒童必須使用他的感覺,透過活動來發展自己。任何禁止兒童活動的行爲,都將損害兒童智能的發展——而專注力只不過是被損害的能力的副產品”。

別打擾孩子 做孩子活動的觀察者和協助者

在自由和不受打擾的前提下,專注的能力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然具有的品質,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孩子成長的環境總是充滿了干擾的因素。父母應該管理好自己“教育心切”的心情,做孩子的觀察者與協助者,孩子能夠獨立玩耍的時候,不管他的玩法是否符合你的滿意度,你都要耐心的欣賞,孩子需要你一起玩的時候你要積極的參與,當他有困難的向你提出幫助請求的時候,你可以引導他解決。孩子不喜歡你扮演“教師”角色,而是希望你是觀察者、協助者、鼓勵者,這樣孩子的獨立性會得到培養,專注力也會充分發展。爲了保護孩子的注意力,爸爸媽媽可以參考以下的建議:

準備一個不受干擾的房間

如果條件容許,可以爲孩子準備一個專門玩耍的房間。房間的色調要統一,可以用白色或者米色爲基調。有爲孩子設計的玩具架,上面整齊的放着孩子喜歡的玩具,能夠方便孩子自行取用。另外,成長中的孩子喜歡席地而坐,房間的地面最好鋪上地毯或者墊子。這樣孩子可以在這個房間安靜專心的玩耍,不被打擾也不會影響到其他人。

建立規則,大膽放手

父母總是對孩子獨自玩耍不放心,但是可以建立規則來保護孩子自由的探索:

不可以傷害自己;第二,不可以傷害他人,第三,不可以傷害環境。

只要孩子的行爲沒有違背這3個原則,就不要去打擾他。例如孩子喜歡爬高,要是爬的高度威脅到安全了,媽媽就把他抱到一個安全的地方讓他繼續玩,不批評他也不打擾他。

清除孩子身邊的分心事物

讓孩子在某一段時間內做一件事情,有頭有尾,不半途而廢。如果孩子在看一本書,媽媽就應該將孩子身邊的其他書收起來,不分散他的'注意力。同樣的,玩玩具也是一次玩一個,不是一堆。如果書或者玩具成堆,孩子就容易一會玩這個,一會看那個,形成分散注意力的壞習慣。同時當孩子專注的時候,爸爸媽媽也不要去打擾,不要一會叫寶寶吃東西,一會兒放音樂給她聽。

一遍說清,拒絕嘮叨

父母對孩子談事情,不要總是重複。有些爸爸媽媽對同一件事情或某一點要求總是反覆交代強調,久而久之,孩子也習慣了一件事要反覆聽很多遍。這樣孩子入學之後,聽課會表現出漫不經心,以爲老師也像父母那樣重複地講。所以父母要拒絕嘮叨,將自己的要求一遍講清,並確認孩子聽懂,不要毫無重點的重複嘮叨。

請不要再打擾專注中的孩子2

孩子專注力的培養時間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講,孩子專注力的培養最好在6歲前就開始。

因爲6歲前,大腦的可塑性是最高的。孩子2-3歲時,神經元數量達到頂峯,可高達成人的1.5倍,在此之後,有用的神經元聯結也會不斷地增強。

如果我們能利用好這段黃金期,給孩子做特定的練習,比如視覺、聽覺、記憶力訓練,就能更好地刺激大腦,孩子將來上學就會表現得比未經訓練的同齡人更加專注。

專注力不足的表現穩定性差:上課坐不住、東扭扭,西扭扭、做小動作,老師一見就頭疼;回家寫作業磨蹭,凳子上好像長了釘子,屁股就是暖不熱,做作業拖拖拉拉,你在旁邊火冒三丈,他無所謂,照樣東張西望。

持續性差:能坐住,但是坐不長,做作業寫寫停停,慢慢悠悠,總是寫不完,邊寫邊玩,抗干擾能力差,俗稱“沒長性兒”。

廣度性差:眼皮底下的東西找不着、做作業粗心大意、經常漏題,漏看小數點,閱讀速度慢、重複多,細節辨認能力差,長大後做事說話行爲總是“沒眼色”

集中性差:上課跑神、發呆、一會想東、一會想西,看起來在聽講,實際漏聽了很多,作業抄錯、算錯、考試看錯、寫錯,總之,都是粗心犯的錯,學習成績就可想而知了。

轉移、分配能力差:對外界的刺激反映遲鈍,上課時一個問題沒懂,就死盯着這個問題,不再關注老師講的其他內容;上課半天了還在想着下課的事情,或者還沉浸在上一節課的問題中。“

實際上,專注力也是一種習慣,孩子的專注力是需要被從小培養的。

專注力培養的重要性

專注力,就是我們常說的注意力,它指一個人專心於一件事、一個活動時的心理狀態。

英文單詞Flow(福流)就是用來專門形容這樣的狀態:把自己完全投入進去,優勢發揮到極致,進入一種完全沉浸其中的、充實而忘我的狀態。

細心觀察我們周圍的 “學霸”,你就會發現,他們並不見更聰明努力,但是爲什麼他們學什麼都快?學什麼都能學好?原因就在於,學霸比別人專注時間更長。他們在單位時間內,將最學習的效果達到了最大化。

具體到孩子身上:專注力越好,學習效率越高,學習成績也越好。

在如今這樣一個知識大爆發的時代,需要快速的汲取更多的知識,專注力差的孩子,學習效率低、效果也差,別說去學習舞蹈、音樂、美術、奧數等一些特長了,學校的課業就已經讓他們非常吃力了。同樣一天十幾個小時的努力,學習效果可能相差十萬八千里。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