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小故事(15篇)

本文已影響1.7W人 

德育小故事1

(一)準備

德育小故事(15篇)

昨天中午下班剛進家,兒子興致勃勃地跑過來說:“媽媽,下午我和王銀川、楊賀林(課外劍橋英語班同學)去游泳,1:30出發。”我吃驚地看看他,沒加思索地說:“好啊,媽媽同意!”

也許,游泳對於多數小孩來說,很平常的一件事。可是,對兒子來說,主動要求去游泳,的確很不尋常。幾年前就曾不止一次動員他去學游泳,長點生存的本領。10歲那年,帶着他去北戴河玩,因爲下海游泳,母子還鬧過意見。尤其是去年,他爸學會游泳,三伏天天天泡在水裏,帶他去游泳館多次練習,可兒子的性格所至,不喜歡的事情,任憑我們怎麼想辦法,也激不起慾望。爲此,只好隨他的願。

今天,他主動提出來去游泳,自然是大力支持。中午,老公沒回家,母子匆匆吃過午飯,開始做準備。忙乎得午休都耽擱了。

“媽媽,你說我下水,能溺水嗎?”

“不會,游泳館有很多救生員。”

“我不會水,怎麼玩呢?”

“小夥伴有會水的嗎?”

“王銀川會點兒,楊賀林和我一樣。王銀川學得可真快,六月份還說不會呢,現在就會了。”

“事情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請王銀川教教你倆,也可以帶上錢請請游泳教練。”

“到時候再說吧。”

就這樣,整個中午,我和兒子預想着游泳時可能發生的一切一切,兒子也懷着好奇地心情,興奮得在沙發上走來走去,等待着出發時刻的到來。

出發時,可以說是戀戀不捨地離開家,關了三次防盜門,又三次返回,最後還是我說:“去吧,沒有事情的,好好玩,5:00前到家,免得媽媽惦記。”

最後,兒子還調皮地說:“到點了,只好走了,媽媽親親我吧。”

此時,兒子提出什麼要求,做媽媽的一一答應,我在他的臉頰上輕輕地親了一下,兒子高興地出發了。

(二)惦記

兒子出發了,我坐在沙發上心神不定。

說實在的,把他自己放飛出去,尤其是在三個孩子其中兩個不會水、沒有大人陪同的情況下,第一次做出如此決定,心裏真沒有多少譜兒。再一想,孩子們都十三四歲了,又是去游泳館玩,是不是有些擔心過分呢?想一想,98年南方發大水,八歲女童抱着一棵樹竟等待三天三夜,最後,解放軍營救獲得了新生。

孩子,應該給他自主生活、娛樂的空間,給他自己選擇、決策的權利。

“嘟——嘟——”電話響了,我連忙抄起電話。幾乎是第一個鈴聲響起,就把電話接了起來。

“怎麼,中午沒睡覺?”老公來的電話,對我如此反應迅速感到有些意外。

“兒子去游泳,興奮得整個中午沒睡。”

“和誰去的,去哪裏了,他不會水,安全嗎?”

“三個小夥伴,去了還鄉河游泳館,應該沒問題。”

“我去看看。”說完,他把電話掛斷了。

下午在單位,忙完工作,我抽空給老公掛了一個電話,竟然是沒有找到。天啊,怎麼會不在游泳館?該會去哪裏呢?會有意外發生嗎?

接下來,腦子一同胡思亂想。尤其是,回想着中午的一幕幕,越想越心煩意亂。

再接下來,就是盼望,盼望着下班的時間快些到來,好親自去找一找。

17:00臨近,我一次次的往家裏掛電話,結果是一次次接通而無人來接。

我的兒,你在哪裏呢?你怎麼樣呢?

(三)尋找

下班以後,我騎上自行車徑直趕往游泳館。

游泳館內人可真多,時時傳來人們戲水的歡笑聲。此時,我無心觀賞人們水中優美的泳姿。而是從時隱時現的游泳人羣中尋找着孩子,細細觀察一遍沒有。爲了防止遺漏,沿着泳池四周又慢慢地走了一圈兒,邊走邊看,還是沒發現。接着,就挨個詢問救生員,每次把三個孩子的長相特徵作詳細描述,救生員聽後連連搖頭,都說整個下午沒有看到有這樣三個孩子來過。

我失望地從游泳館內走出來,說不清當時是什麼滋味,焦急、後悔、擔心、害怕、猜測。我不敢再多想,怕可怕的事情發生。那時,唯一的希望就是回家後,能看到兒子的自行車放在車棚,他已經到家了。

回家的路上,我一邊騎車,一邊左顧右盼,盼望着兒子出現在和我同行的路上。當快要到家時,接到老公電話,詢問兒子是否和我在一起,怎麼不見他的自行車。接完電話,我的心都要碎了,那時已經18:30,已經超出約定回家的時間一個半小時。

回到家,老公正在樓下等候。我們一起推測着能知道孩子下落的人。王銀川會水,他媽媽應該知道在哪裏。爲了和王銀川媽媽取得聯繫,我們把電話兩次撥通114,四次撥通相關的同事手機,竟然沒有和她聯繫上。

時間接近19:00,如果天黑下來更不好找。我們倆只得騎上摩托車再去尋找。

路過楊賀林家時,他媽媽也在路邊焦急地望着。談到三個孩子去游泳,很是吃驚,說孩子只和爺爺告訴去玩,沒敢說去游泳。當時,從楊賀林媽媽哪裏還得到一個重要線索,在還鄉河北面又新建了一個游泳館。

聽到這個消息,我們趕緊發動車,直奔新建游泳館。

“看,兒子的自行車!”我驚喜地喊了起來。

還沒等摩托車停穩,就從車上跳下來,三步並作兩步衝進游泳館。

也許是游泳館里人少了,也許是尋子心切,登上臺階,我一眼望到兒子正和兩個小夥伴在游泳池東南角追逐着、嬉戲着。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玩耍高興之時竟忘記及時回家,而家長卻是如此心焦!

(四)引導

當見到孩子的一剎那,尋找孩子時的複雜心情一併合爲喜悅。

“小夥子們,玩得怎樣?”走進孩子們,我高興詢問。

“媽媽!”兒子見到我,驚奇地跑了過來。天氣涼了下來,他嘴脣有些發紫。

“阿姨!阿姨。”王銀川在水裏探出頭,甜甜地看着我,笑着打招呼。楊賀林有些靦腆,說完把頭轉向兒子。

“玩得怎樣?”看他們沒回答我,繼續詢問。

“真痛快,就是有些累。”兒子貼近我說。

“是很好玩。”楊賀林這回看着我,微笑着。

“我還沒完夠呢!”王銀川兩手攀着鐵扶手,兩腿仍舊撥着水。

“哈哈,你們這幫活寶,猜猜都幾點了,還沒玩夠!”

“幾點了?”三個孩子,不約而同吃驚地說。

“快7點半了。”

“呀!”王銀川“嗖”從水池裏竄了出來。

“看,現在你知道着急了。剛纔,我倆從水裏拽你都不出來。”兒子逗趣地對王銀川說,多少還帶有埋怨的味道。

“我那時是想,咱們的五元錢泳票應該花得值些嗎。”王銀川的話還真是心裏話。

“我們玩得真是過了頭,把定點回家給忘了。”楊賀林不好意思地說。

看着孩子們,我還能再說什麼呢?

“抓緊收拾吧,你們的媽媽不知有多着急呢!”

孩子們忙着收拾起水球、泳鏡去換衣服了。我走下泳池臺階,老公也在門口望着三個孩子。見到我後,說既然那麼喜歡玩,就給兒子找個游泳教練教教他,再給他定個月票。於是,我們一同去打聽怎麼辦理,可惜時間太晚,已經不辦理。

等孩子們換好衣服,我們一同走出游泳館,剛好那兩個孩子的媽媽騎着自行車風風火火地趕來。王銀川的媽媽下了車,見着孩子劈頭蓋臉地說:“今天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孩子怯生生地看着母親。我見狀趕緊解圍:“哪能呢,我們剛纔還打算給他們找游泳教練呢,可惜時間太晚,教練和管理人員都回家了。”接着,又對孩子們說:“記住,以後不管什麼幹事情都要守約。”

三個孩子,默默地點點頭。

(五)傾聽

孩子在家裏,最放鬆,話最多,所以只要到了家,喜歡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全部講出來。

兒子很小的時候,多是我詢問,然後他說我聽,需該引導,時時插話進來。後來,他長大了,就逐漸形成到家主動與父母溝通,確定不好的事情,與我們商量。爲此,耐心傾聽孩子的發言,成了家中的一個習慣。

兒子游泳回來,傾聽他的第一次游泳經歷,自然也是固定的事情。吃罷晚飯,一家人圍坐客廳中央,不看電視,不看書報,盡情地聽着兒子講述着整個下午的一件件趣事。

1、更換泳衣。

由於是第一次游泳,再加之孩子已經十三、四歲了,已經漸漸發育,很注重別人對自己的身體變化。爲了避免在游泳館出洋相,三個孩子在王銀川家,每人一個屋子換泳衣。兒子從家裏帶去了他父親的泳衣,寬鬆肥大。楊賀林沒有,計劃帶錢買一個。王銀川建議穿他的,自己穿日常短褲。更換時,兒子隔着門聽見楊賀林在客廳自言自語地說,小了點兒。他怕楊賀林害羞,也沒敢吱聲。

2、姍姍下水。

下午一點四十到的游泳館,三點才下水。真可謂姍姍了。

原來是進了游泳館,更換完外衣鎖好以後。管理人員發現王銀川沒穿泳衣,不讓下水。三個孩子只得又買泳衣,才得放行進入。到了游泳池邊,兩個孩子害怕,怎麼也不敢下水,看着王銀川遊,心裏癢癢。於是,觀察夥伴怎麼遊,聽他講解游泳得先憋氣方能入水。憋足勇氣後,等待下水就是不敢跳。結果是,小夥伴後面把他倆輕輕一撥,掉進水裏,居然又浮上來,感覺還蠻好。

3、“魚雷”驚水。

跳水以後,感覺越來越好,膽子越來越大。乾脆找最深的地方玩。在池邊還仿跳水運動員的各種跳臺跳水動作。兒子說,感覺跳水最刺激。說到興奮處,居然跳上沙發,給我們演示:從“池邊”上高高躍起,然後縱身一跳,落入水中,猶如“魚雷”驚水,激起水花萬丈。

4、潛水摸鏡。

在玩水的過程中,逐漸和周圍的小夥伴熟悉了。當得知有個小朋友的泳鏡落水時,三個孩子幫忙尋找,還約定誰先找到中間加餐不用他花錢了。在尋找泳鏡的過程中,雖然兒子未先找到,但熟練地學會了沉浮。

5、水中遇險。

學會了沉浮以後,開始學短距離前進,可是楊賀林在遊的過程中多次發生腳抽筋,一抽筋倆個人就趕緊把他拖到池邊。居然發現,在脫楊賀林回池邊的過程中,一百二十斤的他,怎麼那麼輕啊?

6、留有遺憾。

儘管玩了一下午,跳水學會了,沉浮也學會了,可是連“狗跑”竟沒學會,要想快速前進,得腳着池底行進!

德育小故事2

德育就是教師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活動。我國的學校德育大致包括三個組成部分:道德品質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其中,道德品質教育包括有諸如不怕吃苦、勇敢堅強、遵守紀律、熱愛集體等等品質。這些品質在體育教學中常常會不自覺地在學生身上顯現出來,教師應該利用時機,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的這種自發意識加以引導,使之真正成爲學生自身的穩定的品質。同樣,也會有部分學生在上體育課時,暴露出缺乏某些應該具有的良好品質的現象。

我在教二年級學生上籃球課時,要求每個學生拍球。絕大多數學生對這個活動很感興趣,並且積極參與其中,但也有一兩個女生在進行這項活動時,顯得表情緊張,在輪到她們的時候總是退到別的同學後面,甚至乾脆對老師說不想參加這項活動。一問原因,才知原來是“害怕”,不敢拍球。針對這一情況,我沒有強迫她們必須完成項目,也沒有任由她們不做這個項目,而是耐心地先讓她們雙手抱住籃球,然後舉到胸前雙手放開,讓球自動落地。經過幾次這樣的反覆,她們不再像開始那樣害怕,並且能夠主動地用雙手拍球。事後我分析,之所以那兩個學生開始不敢拍球,是由於缺乏自信,害怕失敗,但在老師的一再鼓勵和引導下,終於親手嘗試,並且獲得成功,她們的這一心理障礙自然也就排除。這堂體育課,顯然達到了既使學生鍛鍊的身體,學會了一種技能,又使她們形成良好品質的目的,體現了體育與德育互相滲透的原則。

遵守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道德品質,在體育教學中,學生是否遵守紀律既影響到是否能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又關係到學生能否安全地上好一節體育課。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自我約束能力差,而且身體脆弱,加之安全意識薄弱,這就使得在給他們上體育課時,教師一方面要組織紀律,以便按時完成教學任務,一方面又要時刻注意,防止有意外事情發生。在一次教二年級學生跳遠的課上,我發現有的學生兜裏裝着鉛筆、鑰匙一類東西,這是很危險的。於是,我及時把這些東西收上來代爲保管,並再三叮囑以後體育課上不要再帶此類東西。在教授跳遠技巧時,二年級學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後面的學生經常會相互之間打鬧;在跳遠練習時,一些學生因爲老師講述時沒有注意聽,而造成跳遠姿勢不規範等情況。針對於此,在上課之前,我總是要先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告訴他們不遵守紀律的危害。多數同學能夠做到聽從勸告,注意約束自己不隨便說話打鬧,並專心聽講。而對於那些“頑固不化”的學生,我沒有簡單地用罰站、斥責或趕其回教室的做法,而是從教材中找來一些遊戲,而這些遊戲又與紀律約束有關的,要想在遊戲中取得勝利,必須所有人遵守紀律,遵循規則,這樣一來,那些“頑固分子”能夠主動“遵紀守法”,積極配合老師的要求來完成整個遊戲,並取得很不錯的成績。事後我想,之所以他們能取得好成績,完全是由於他本人的天性使然。而他們的不守紀律,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於這一原因造成的。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有利有弊,關鍵是看教師如何引導,以取得預期的效果。

古語云:“人之初,性本善。”此話誠然。少年兒童的心靈的本質都是美好、純潔、善良的。在一次上二年級體育課時,我要求所有學生完成50米跑,並兩人一組,看誰先跑到終點。本來這個項目是由學生們積極要求老師去做的,可輪到一名學生跑時,他卻無動於衷,任老師怎麼喊口令、吹哨都沒有反映,只是我行我素地立在那裏,甚至還和周圍同學聊天。當時我很氣憤,走到那個學生面前,準備好好教訓他一頓。結果我剛要開口,在他身旁的幾個學生則用充滿童稚的聲音對我說:“老師,他的腳受傷了。”這使我頗感意外,我仔細一看,果然在那個學生的左腳膝關節傳了紗布,而且還可以看見淡淡的血跡。我這才恍然,明白剛纔他爲什麼那麼 “我行我素”了。但更讓我感動的是,周圍的學生都要求我不要讓那個學生跑步了,我問爲什麼,他們回答:他的腳不好,跑步會影響他的傷口。其實學生們不必這麼要求我也會對那個學生以照顧的,但學生們還是向我提出了要求。我在一瞬間,忽然想到,學生的這種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優秀品質,完全也可以在體育運動當中去體現,並得到鞏固。於是,我當下提議全體同學玩一個遊戲,這個遊戲的關鍵就是看同一組的隊員是否能配合默契,並互相幫助。但這個“訣竅”我並沒有對學生們說,目的就是要看看,這些學生們是否真的具有互相幫助的好品質。遊戲開始後,有的小組一陣手忙腳亂,不知該從何做起,而有的小組則已經摸到頭緒,並有條有理地進行着。於是我對那些忙作一團的小組提示,要他們學習做的好的小組。結果,很快那些落後的小組領悟到了遊戲的竅門,最終所有小組都成功的完成了遊戲,雖然各小組有先後、好壞之分,但他們每個人畢竟因爲這個遊戲懂得了互助的意義,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這就已經足夠了。

體育運動必然涉及到體力的消耗,上體育課自然不會輕鬆如“閒庭信步”,因此具備“肯吃苦”的品質對於體育課,尤其是體育訓練來說,是尤爲重要的。我在擔任二、三年級體育課的同時,又擔任着學校乒乓球隊的教練任務。由於種種原因,學校的乒乓球水平相對於同一地區其他學校存在很大差距,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建隊時間短,訓練時間有限。於是,在我擔任教練之後,爲了迎接比賽,我不得不適當地增加了隊員的訓練強度。這對於每一個隊員來說,無疑都是一種考驗。球隊平時專門的訓練不是很多,隊員們最經常做的就是兩個人在一起打比賽,很不正規,這樣下去球隊很難出成績。於是一到訓練時,我總是刻意地減少讓他們在一起打比賽的時間,而是着重訓練他們的基本功,如發球、連續攻球、推擋等動作。起初隊員們練習很認真,但時間一久隊員就產生厭煩的情緒,總是要求打比賽。我把這歸結爲隊員“不肯吃苦,害怕吃”,不願意持久地機械練習基本動作。對此我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要求他們樹立肯吃苦的意識,並幫助他們認清只有練好基本功,才能在將來的真正比賽上取得好成績,爲自己爲學校爭光的觀念。在這當中,我又加入了培養集體榮譽感等德育因素,使得隊員們心勁陡增,練起基本功來也更加賣力,再沒有人發牢騷了。

德育小故事3

身爲班主任,要管好一個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爲每天你都不知會有什麼事發生需要你處理。每天都會有不同的學生需要的你的關注或教育。成績差品德差的學生不用說了,肯定是經常打交道的人了。但有時候,我們眼中的優生,也是需要我們進行思想教育的。

我班的李同學,在我心目中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學習認真,勞動積極,又經常幫助我做事。我有什麼事都會吩咐她做,是我的好幫手。在學期末評選“三好學生”的時候,爲了發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我讓學生不記名投票選。但結果出來讓我吃了一驚,所選的“三好學生”基本上是我心目中的好學生,但就是沒有她的份,我看了一下她的票數,不到十張。這是怎麼回事呢?

爲了瞭解情況,我並沒直接找她。我先偷偷找了幾位女同學問話,她們都七嘴八舌地說起了李同學的不是來。“老師,她作業不會做就抄人作業的。”“她有時偷看我的作業的”。“她仗着你喜歡她,就看不起人”。“她什麼都要管,不關她事也要理。”我一聽,原來她有這麼多問題是我沒發現的。但抄人作業是怎麼回事呢,她的成績一向不錯啊。鄒同學說“老師,她英語沒抄,是抄數學的。她數學不會就跟我拿作業去抄,不給她就生氣的。”哦,原來是這樣。我再找數學老師瞭解,她也反映李同學數學方面並不是很好,不會又不肯問老師,只有抄同學答案來應付老師。這樣下次只會讓她越來越差。

第二天放學,李同學又如常來到我辦公室,問我有沒什麼事要她做的。這次,我沒吩咐她任何事,而是跟她聊了起來。

我說:“天天幫老師做事,你還真懂事,不過會不會影響你學習啊? ”

李:“不會啊。

我:你的英語成績很不錯,那你數學呢?

李:數學也可以,不過沒英語好。

我:有同學反映,你數學作業抄同學的?

李:我, 我沒有,我只是問她們。

看來她不敢承認。於是我放輕聲音說:不管以前有沒有,我都不去追究了。記得以前我一直都跟全班說,我最不喜歡的是抄人作業或偷看同學的學生。抄作業抄到100分也沒用,都不是自己的知識。只會害了自己。你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老師很喜歡你的。希望你不要讓老師失望。作業不會做沒關係,可以多請教老師,不要怕沒面子。數學老師說她一直很樂意你去問她問題,知道嗎?

李點了點頭,說:“我知道了,以後我不懂就去問老師。”看她聽明白的樣子,我又說“你幫老師做事管理班級,老師很感謝你。不過在處理事情和同學關係上還要注意一下方法,不要把同學關係搞差了,跟同學說話可以客氣點大方點,其實你人很不錯,但就是沒注意方法跟同學溝通,所以大家不信服你。只要你改進一下,我相信大家會更喜歡你的。”李同學答應了回去了。從今以後,我特別注意了一下李同學的表現,發現她改進了方法,跟同學相處融洽多了,數學老師也反映她現在能不懂就問,沒再抄人作業了。我爲她的改變而高興,我也希望下次的“三好學生”投票,全班同學能選上她。

德育小故事4

上古堯帝的時候,洪水遍地,百姓們不能夠安居,堯帝派大禹去治水。大禹爲人聰明機智,和藹可親,又意志堅強,非常講信用。

大禹接受治水任務時,結婚才四天。可是爲了天下黎民百姓,大禹毫不猶豫地告別妻子。與大臣益、后稷一起啓程赴任。大禹到任後,吸取父親鯀治水的經驗教訓,努力實踐,終於找到了合理的治水方法。他認爲,父親用堵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劈開大山,開挖大河,讓洪水順着河流入大湖和大海,才能根治洪水。因此,他不辭辛勞,日夜苦幹。不論是酷暑還是寒冬,大禹不避風霜雨雪,總是在奔波勞碌,忙於治水。他的兒子生下來後,他也沒回家去看一眼。

在治水期間,大禹曾經三次路過家門,可是他一次也沒有進家裏去看一下。

大禹帶着人們治水,先從帝都冀州開始,完成了壺口工程。洪水終於被馴服了,順着河道流向大湖、大海,艱苦卓絕的治水斗爭終於取得了徹底的勝利。

大禹治水立大功,舜就把王位禪讓給了他。

德育小故事5

宋朝時候的張孝基,娶了同裏富人家的女兒做妻子。那個富翁只有一個兒子過遷。卻是品行很不好。那個富翁就把兒子趕出了家。富翁死的時候。把全部份的家中財產都付給了張孝基。後來富翁的兒子過遷流落了。做了叫化子,他無數次悔恨,卻又無顏回家。有一回,張孝基遇見了。就問他:“你能夠不能夠耕種園地呢”?他回答道:“能夠的”。張孝基就叫他去耕種園地。見他很勤力的耕作。張孝基就再問他:“你能夠不能夠管理庫房呢”。他又回答:“能夠的”。張孝基就叫他管了庫房。以後他越加淳厚謹慎。很勤儉的可靠了。張孝基就把他父親所有的傢俬,統統還給他了。

德育小故事6

隋朝時候。有一家人家姓田的。他家裏同胞弟兄們。一共有三個。大的名叫田真。第二個名叫田慶。小的名叫田廣。弟兄們三個人。要想分家了。家裏的錢財產業。都已經議定平均分派。但是堂前素來有一棵紫荊花樹。長得來非常的茂盛。因此議定把這棵紫荊花樹。也勻均分做三份。那裏曉得這棵紫荊樹。還沒有等他們來分。就頃刻枯死了。大哥田真見了、嘆口氣說道。樹木呢,原來是同株連根的。一知道將要分砍了。所以頃刻憔悴。照這樣看起來。那麼我們的人。還及不來這株樹木呢。因此悲傷得了不得。兄弟們仍舊同住不分。大家更加友愛了。那棵紫荊樹,竟依舊照從前一樣的榮茂起來。

兄弟三人驚呆了,神樹,真是神樹啊!大哥田真雙手擁抱着紫荊樹,深深爲紫荊樹這濃厚的生命感應而讚歎;我們兄弟骨肉之間,還有什麼理由不團結一心呢?兄弟同心,其力斷金啊!田真、田慶、田廣燒掉了兄弟分家的契約。

兄弟三人圍着花兒馨香、金枝玉葉的紫荊樹跳起了吹快的舞蹈。

德育小故事7

有人說:“教育者所得到的機會是教育的機會,是甘當人梯,是奉獻,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教育教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愛的教育”是多麼重要。

在六(4)班上課時,大部分同學們的熱情都很高,都能很好的聽課,但是我發現羅小相卻沒有認真的聽課,側着身坐着,一付吊兒郎當的樣子,還不時的拍拍這個同學,打打那個同學。看到這種情況,我對所有的學生說:“在課堂中我們應該怎樣坐?”其他學生都很自覺的坐端正,唯獨羅小相似乎沒有聽到一樣,依舊我行我素。所有的老師對羅小相的印象都是一樣的:愛說話,不聽話,課堂秩序極差。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先進行了嚴厲的教育:“課堂中要求坐姿端正,這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做到的,你認爲你很特殊嗎?”聽了這些話,羅小相用不屑一顧的眼神看着我,但還是無動於衷。“如果你認爲上課時要用這樣的坐姿來聽課的話,請你從下節課開始不要面對黑板,而面對班中所有的同學坐着。”我繼續說着。他看到我嚴肅的表情,嘴裏還不停的嘟囔着:“有什麼了不起的。”依舊我行我素。爲了不影響大部分同學的上課,我讓羅小相坐到最前面,一節課就這麼上完了。

下課的時候他怕我找他談話,一溜煙的跑了。這樣的學生該如何教育呢?這些日子以來,我一直在尋找答案,希望能夠幫助他,也希望能激起他學習的熱情。

羅小相同學今年13歲,是獨生子女,父母溺愛嬌慣,使他養成了自由散漫、性格。學習缺乏自覺性,老師佈置的作業完不成,沒有毅力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致使基礎打得不牢,學習成績差,產生逆反心理,對學習厭煩。

作爲數學老師,我經常主動找他聊天、談心,讓同學們多找他交流,讓他體會到班級的溫暖和快樂,對於他的厭學,我則採取文火慢工的方法,從基礎着手,採用幫學幫練,多鼓勵,多表揚,是他對學習產生樂趣。同時,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用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師對他的關愛,有利於形成他良好的行爲規範。

經過長期的瞭解及教育,到小學畢業的時候,羅小相同學有了一定的進步,學習成績大有起色,學習態度有大的改善,任性、固執得以緩解,辦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減弱。但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他仍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對較難的問題易放棄,缺乏堅強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較弱,對於他今後的教育仍是長期的,我希望他會成爲堅強、有知識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教育是一項偉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關懷在教育中處於相當重要的位置。學生的過分冷漠實際上是一種精神情感的失調,教師給以較多的情感關懷,可以收到明顯的調節療治效果。

多一些理解溝通的談話。抽一點兒時間,以平等的姿態,多跟學生談談心,能知道學生的心裏工正在想些什麼,能知道他們最擔心的是什麼。不要盛氣凌人地訓斥學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適當地給一些點撥,學生心頭的那點兒鬱結往往就化解了。

多一些一視同仁的關心。這些有心理困境的學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極強,性格內向。如果教師在對學生的態度上厚此薄彼,對他們有些冷淡,他們就會感到強烈的不滿。所以教師必須真正瞭解每一個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要做到一視同仁,尤其對心理素質欠佳、單親家庭的學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熱情,這並不是虛僞,這是調控學生心態的需要。

多一些寬厚真誠的愛心。心靈過分脆弱、缺少愛的學生大多有點偏執,脾氣或許有點“怪”,教師千萬不能因此而嫌棄他們,也不能硬要他們立即把怪脾氣改掉。青少年有點兒孩子氣是正常的,每個人的個性千差萬別也是正常的。教師如果能以一顆寬厚真誠的愛心去教育他們,必能便他們走出暫時的心靈陰影,而步入人生燦爛的陽光地帶。

學生需要愛,教育呼喚愛。愛像一團火,能點燃學生心頭的希望之苗;愛像一把鑰匙,能打開學生心頭的智慧之門;愛是灑滿學生心靈的陽光,能驅散每一片陰坦,照亮每一個角落,融化每一塊寒冰。願每一位教師、家長不光有愛,而且善於愛。

教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也不是一次兩次就能解決的。如果每當他犯錯誤的時候,就幫助他分析犯錯誤的原因,提出建議幫助他改正,再進行家校溝通,可能會有良好的效果。師生之間的“心理交融”是教育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連接師生心靈的橋樑是彼此之間的“愛”。作爲教育活動的主體,我們必須有一顆愛心,只有熱愛學生、設身處地的理解學生,幫助學生,纔會從各方面瞭解清楚學生的情況,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接受教育。

心中充滿愛,愛學生的同時又愛着自己,心情愉悅,容顏在大程度得保持年輕態,何樂而不爲?

德育小故事8

德育故事:

一年級的小學生處在幼兒園在小學的銜接階段,班級上的大多數孩子天真、可愛,這些孩子讓老師喜歡.而那些在學習、思想、行爲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學生,我們稱之爲“問題學生”.他們往往被忽視、被冷落,殊不知,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殊不知,錯過學生的一個教育機會,沒準就錯過學生的一輩子.“問題學生”同樣擁有一顆真誠純潔的心靈,也有被尊重被賞識的願望.對“問題學生”只有誠摯的師愛,才能填補他們心理的缺陷,消除他們心理的障礙.所以,班主任應當對他們給予更多的教育引導和關愛,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問題學生”.

案例分析:

一次,我去家訪,來到學生某某家,剛一進門,家長爸爸馬上擔憂起來,“老師,這小子在校是不是不乖?”又有一次,我家訪完走出家門.聽到隔壁鄰居七嘴八舌地議論着,“瞧,老師追到家裏來了.”“真的?肯定在校闖禍了吧!”從以上兩事例,不難看出,有些家長(特別是問題學生的學生家長)把家訪看成了告狀.究其根源在於以往的教師家訪,總是以報“憂”不報“喜”的行式出現.報“憂”不報“喜”的家訪行式,其中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這樣的方式不利於發展教師和家長的聯繫;也不能使家長很理智的對待自己的孩子,要麼痛打一頓,要麼無可奈何.

針對這種情況,我做了點嘗試,舉例如下:

在我們班級中就有這樣一個“問題學生”,他總是上課遲到,作業不完成,甚至還說謊騙人,語文課上也不專心聽講,課後喜歡欺負同學.教育過幾次,效果不佳.告之家長,好景不長.有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與體育老師閒談中,得知他的體育成績較好,在跑步的項目上成績較爲突出.我抓住這個機會,當着他的面向他的父母報喜,並提出如果在學習上也能這樣出色,做個懂事的孩子就更好了.這下可真奏效,方楠上課比之前認真了,課間能與同學和睦相處了.這時我又不失時機地寫了家校聯繫單.總之,該生一有進步,我就設法給他“報喜”,使他感到老師時刻在關注他,希望他進步.這樣他就增強了自信心和自覺性,從而獲得了更大的進步.

幾次成功家訪給我的啓示是:家訪時“報喜”有時比“報憂”更管用.可也不排除例外.

反思:

作爲教育工作者,作爲班主任應以賞識的眼光和心態看待每一個學生和每一個孩子,使他們找到好孩子的感覺.也正由於有了老師對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勵、寬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向上地成長、快樂地學習!

德育小故事9

韓忠獻公曾經說:“無論遇到君子或小人,都應當誠懇對待他們。當我們確知對方是小人,只要淺交就行了。”

一般人對於小人欺侮自己的情形,一定要暴露出來,好讓大家斥責他,只有韓忠獻公不這麼做。他的智慧足以明辨小人的奸詐,然而,他卻時常坦然承受,而且不曾表現難看的臉色。

《尚書》說:“必定要有容納的雅量,道德才會廣大;一定要能忍辱,事情才能辦得好!”如果遇到一點點不如意,便立刻勃然大怒;遇到一件不稱心的事情,立即氣憤感慨,這表示沒有涵養的力量,同時也是福氣淺薄的人。所以說:“發覺別人的奸詐,而不說出口,有無限的餘味!”

德育小故事10

不放棄,不拋棄

"不拋棄,不放棄"是一部電視劇中的一句經典臺詞,它表現了當代軍人那種面對困難,敢於挑戰的勇氣和氣魄。想想我們的教育工作中,每個學生的素質、才能、知識、個性和興趣等都是有差異的,尤其對一些思想上或學習上落後的學生不是更應該是"不拋棄,不放棄"嗎?因爲他們更需要我們的關愛。

我班裏的莫xx平時考試就考個位數,但我還是以其他孩子的標準來要求他,以致於他對學習完全失去了興趣,開始還能做一部分作業,後來漸漸的,什麼作業也不做了。上課不是睡覺,就是逗其他同學說話。我對他也失去了信心,乾脆就聽之任之。有一次我去聽"道德大講堂"專家講座,說老實話,聽不太懂,索性玩手機。這時,我想要那些學困生天天面對如天書般的'知識,還要一動不動地堅持聽,那是很了不起的事了。換成我們,可能一刻都坐不住了。這點對我觸動很大。後來,我把莫xx叫到身邊,針對他的情況佈置特殊的作業。每天背誦《75首古詩詞》中的一首,並默寫掉。他很感興趣,很積極,雖然一開始默寫時錯別字很多,但我不厭其煩,讓他反覆訂正,反覆默寫,五六遍之後,能全對了。我把他默寫的本子給其他老師看,表揚他,他對默寫詩,興趣日漸濃厚。雖然,最後期末考試只考了20幾分,但我想,最起碼他多認識了一些字,多背誦了一些詩,那不也很好嗎?而且上課也有事可做了,不至於睡大覺,不至於影響其他同學。

調查表明,在我國的中小學中間,約五分之一左右的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爲問題,這些問題不但嚴重影響着兒童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巨大的困擾。

我班的高xx一向乖巧,但學習上只要遇到一點問題,不是哭就是跺腳,有一次英語沒背掉,竟然用自己的頭撞牆,我連忙拉住了他。讓他冷靜下來之後,我問他爲什麼,他告訴了我原因。爲這事我問了以前教他的老師,其他老師反映以前他經常這樣,而且我也打電話給了他家長,家長似乎也不足爲奇。但我想這孩子心裏有問題,我不能就這樣放棄對他的引導。我耐心的與他談心,一次,兩次……讓他了解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經歷挫折與失敗,要正確的去對待,這樣纔能有男子漢的擔當。慢慢的,我發現他開朗多了,偏激的行爲也沒有了。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是對我們的美譽,同時也是在告之我們的責任。 "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使我更加認識到只有付出真情,才能真正改變學生。

德育小故事11

剛接班時,就聽班幹部彙報,這個班最差的學生是劉同學,於是我就特別注意她,這是一個靜秀氣的小姑娘,圓圓的臉,細細的眉,看起還是蠻可愛的。經過一段時間觀察,我發現她性格內向,幾乎沒有什麼朋友,上從不舉手回答問題,手裏總是摸這摸那,這對於一個正常的孩子說,是一個極不利的因素,該怎麼去幫助她呢?我想任何一扇心靈的大門,只要用愛去開啓,它就一定會向你敞開。

這是一個平常的早讀,陽光透過窗櫺射進教室,灑在每個學生身上,同學們都在認真讀書,找我背書的同學也排了好幾個,我驚喜地發現劉詩琪也排在了幾個成績優秀、性格活潑的同學後面,我的目光落在她的臉上,她低着頭,兩隻手不停地擺弄着書,顯得很不自在,看她是鼓足勇氣才邁出了這一步。我暗自高興,看前幾天的談心還是起到了一點效果,一個同學背完了,我再擡起頭時,卻發現她正準備往座位上走,這是怎麼啦?不行,不能讓她剛邁出一小步就退回去了,於是我對排在前面的幾個同學說:“老師有點事,你們就到剛纔已背過的同學那兒背吧,老師信得過你們。”這幾個同學歡呼雀躍地走了。我徑直走到劉詩琪面前,思考着怎樣不讓她感到緊張的辦法,我靈機一動,說:“劉詩琪,你考我背書吧?”她有點疑惑,又有點吃驚地望着我,我微笑着解釋:“老師覺得這篇特美,把這篇讀了好幾篇,不知背得對不對?你幫我看看吧?”劉詩琪愉快地接過書,我大聲地揹着,她認真地聽着,我故意背錯了好幾個地方,她都一一給我指出了,書背完了,我讓她在我的書上籤了個“背”字,然後我問道:“你會背這篇了嗎?”她自信地點點頭,我親切地摸了摸她的頭,“那好,就在我這兒背背看”。

她顯然有點興奮,使勁地點了點頭,然後聲音洪亮地開始背書,儘管也有幾處錯誤,但我沒阻止,只用筆做了幾個小小的記號,書背完了,我高興地說:“沒想到你背得這麼好,比老師強多了,看你的記憶真不錯”。我給她在書上籤了一個大大的“背”字,又用紅筆畫了一張笑臉,親切地注視着她,她感激而又得意地看了我一眼,滿臉燦爛地跑回到座位上了……

如今,望着跳躍在我眼前的活潑開朗,學習進步很大的劉,我心中總充滿着快樂,感覺到自己也擁有了一份小小的偉大,我告訴自己:幫助孩子成長,靠的不是力氣,而是發自內心的愛,用愛去開啓心靈的大門。

德育小故事12

上帝召開一個會議,瞭解自從賜給了動物的翅膀後,它們是如何使用的。

鷹說:我用翅膀,在天空上飛翔,在這個高度裏,一切獵物都逃不過我的眼睛,我因此而生活無憂。

鴕鳥說:我用雙腿在荒漠裏奔跑,翅膀從沒派過用場,它揹負在身上,已成了沉重負擔。

企鵝說:我已把翅膀變成了鰭,它使我和魚一樣,能夠在海洋的深處自由來往。 ……

上帝忽然發現現場還坐着一個人,便奇怪地問:你沒有翅膀,來這兒幹啥?

人說:上帝啊,雖然你沒有賜予我翅膀,但是我的靈魂卻可以飛翔,它帶着我飛翔到任何不能到的地方。

上帝聽了後,感喟良久,說:我賜給了你們最珍貴的翅膀,你們卻浪費在身上;我沒有賜給人以翅膀,他們卻有了靈魂的飛翔,這是一切飛翔中最崇高的翅膀!

德育小故事13

德育小故事之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

並不是因爲事情難我們不敢做,而是因爲我們不敢做事情才難的。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爲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誇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歷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爲心理系的學生,他認爲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作爲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佈雷登教授。佈雷登教授讀後,大爲驚喜,他認爲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並加以研究。驚喜之餘,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正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多大的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後來這本書果然伴隨着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因爲他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樑,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繫。只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爲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後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

德育小故事之天堂與地獄

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人和上帝討論天堂和地獄的問題。上帝對他說:“來吧!我讓你看看什麼是地獄。”

他們走進一個房間。一羣人圍着一大鍋肉湯,但每個人看上去一臉餓相,瘦骨伶仃。他們每個人都有一隻手可以夠到鍋裏的湯勺,但湯勺的柄比他們的手臂還長,自己沒法把湯送進嘴裏。有肉湯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湯”興嘆,無可奈何。

“來吧!我再讓你看看天堂。”上帝把這個人領到另一個房間。這裏的一切和剛纔那個房間沒什麼不同,一鍋湯、一羣人、一樣的長柄湯勺,但大家都身寬體胖,正在快樂地歌唱着幸福之歌。

“爲什麼?”這個人不解地問,“爲什麼地獄的人喝不到肉湯,而天堂的人卻能喝到它呢?”

上帝微笑着說:“很簡單,在這兒,他們都會喂別人。而地獄的人就是因爲大家不團結,所以才望“湯”興嘆。”

故事並不複雜,但卻蘊涵着深刻的社會哲理和強烈的警示意義。同樣的條件,同樣的設備,爲什麼一些人把它變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卻經營成了地獄?關鍵就在於,你是選擇共同幸福還是選擇獨霸利益。

德育小故事14

周朝時期,孔子門生之中,德行出衆。以孝行著稱的閔子騫,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爲了更好的照顧閔損,父親續娶了一位妻子。後來,繼母生了兩個孩子,

這年冬天,閔損父親要外出了。對閔損說:“有你娘在家照顧你,我也就放心了。記住,在家要聽孃的話。”閔損說:“放心吧”。然後父親就走了。

父親外出以後,閔損的生活就在砍柴挑水之間飛快度過。家裏所有的重活,幾乎都落在他一個人肩上。但是閔損對此沒有一點怨言。

繼母的兩個孩子在放風箏,繼母對閔損說:“閔損,還不趕緊幹活兒!劈完柴禾,再把水缸裏的水填滿。”閔損說:“是的,母親。”這時候,他的兩個弟弟在爭着吃飯,不讓閔損和他們一起圍着桌子吃飯。當閔損看到繼母爲兄弟夾菜時,不僅想起生母對自己的教誨。

生母教導閔損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到了冬天,後母讓他穿着蘆花填的“棉衣”,而讓兩個親生兒子穿用棉花填做的棉衣。閔損被凍得直哆嗦。閔損的父親看見長子穿着“棉衣”還哆嗦,追問下知道了實情,十分生氣,要趕走後妻。閔損便對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求父親不要這樣做。”繼母得知後,非常受感動,悔改了自己的行爲,從此以後對三個兒子一樣看待。

德育小故事15

課間操跑完操回到辦公室,忽然發現桌子上有一張紙條,我拿過來仔細看了一下:

老師,我們不想要涵了,他總是搗亂,沒事就打小報告,而且還總影響小組同學上課,在進行小組交流時,總是和同桌吵架,影響大家交流,所以我們不要他了,我們真誠的12組不要他了。

信的最下面是組長和另外兩個組員的簽名。讀完了信,我的心裏充滿了疑惑:涵這個孩子雖然不是那麼優秀,但也非常的正直、善良、積極上進。每次打掃衛生總是那麼積極主動,上課發言也總是踊躍舉手,平時和小組同學的關係也是不錯的,爲什麼他現在引起公憤了:小組的同學都不想要他了。這裏邊會不會有隱情,我打算把這件事調查清楚。

於是,我趕緊回教室把12組的組員全部叫到了辦公室裏,我開門見山:“這封請求信是你們寫得嗎?除了泰點了點頭,其餘兩個組員都呆住了,他們奇怪地問:“老師,什麼信,我們沒有寫信啊?”“信的末尾不是還有你們的簽名嗎?你們怎麼會不知道?我把信給了他們,沒想到他倆看了信,卻大驚失色:“老師,我們沒說不要涵?”

“那這簽名是怎麼回事?”“老師,這簽名是、、、、、”聽完他們的解釋,我才弄明白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涵有一次在老師面前告了泰一狀,泰一直耿耿於懷,於是他就寫了這封請求信,信上的組員簽名是他另外找了一張紙,編了一個理由讓組員把名字簽上去的。我又仔細地看了一下組員的簽名,的確是另外一張紙,只不過又用膠帶貼在請求信的下面。

這時,我把泰單獨留下來,我沒有批評他,只是問了他這樣做的原因,沒想到泰眼淚汪汪地說了很多涵的雞毛蒜皮的不是,他覺得自己受了很多委屈,所以纔出此下策。

事情終於水落石出了,但是我的任務並沒有結束,我要和泰好好談一談,讓他明白做人要誠實,同學之間更要團結、友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