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鏈》教學反思範文

本文已影響8.26K人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愛之鏈》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之鏈》教學反思範文

《愛之鏈》教學反思範文1

先根據課文內容探究:爲什麼取題“愛之鏈”?相機列出三個點:喬依——老婦人,老婦人——女店主,女店主——喬依。由這三個點擴展開去,歸結到愛的鏈條。這樣爲進一步理解全文作了必要準備。

在教學“喬依關愛老婦人”這一內容時,我特別注意了一下兩點:

1、是抓住關鍵段,通過設想心理活動體現“愛之鏈”。緊扣“愣”字引導學生設想老婦人的心理活動,反映喬依幫助老婦人的特定經過,同時結合“常常”、“一直”理解喬依既得到過別人的幫助,也幫助過別人,但從來沒有想過應該得到錢的回報,很有深度地表現了喬依樂於助人、不求報答的高尚品格。

2、是搭連下一環,以喬依的希望來延展“愛之鏈”。喬依拒絕老婦人錢的回報,卻向老婦人提出了遇上需要幫助的人給予一點幫助的希望,促成了老婦人後來自覺接續“愛之鏈”,巧妙地搭連了下一環。

《愛之鏈》教學反思範文2

反思自己的教學,讓學生關注文本語言,關注課文的細節描寫,關注文本中情節的獨特構思,學生自然立足文本,文思如泉涌。藉助文本語言,發展孩子們的語言,給他們提供一個表達感受,運用語言的平臺。這樣的課,語文味兒就厚重了一些。

但事情往往是這樣的:當一種傾向出現的時候,往往會掩蓋另一種傾向。矯枉過正,或許是歷史的必然。這樣的語文訓練與這樣的人文感悟似乎成了兩大幫派,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平分天下,平分了我們的語文課堂。這樣的語文訓練似乎也少了一些東西,教師只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表達的機會,一味地讓他們去表達,學生沒能從文本語言中汲取營養,來豐富自己的表達。一句話,吸收內化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好。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感悟文本,運用文本?如何讓語文的工具性落實得更實一些?如何將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得更加自然、和諧呢?我和同行老師又陷入了沉思。

經過慢慢的嘗試,我不得不坐下靜靜地思考:語文是什麼?母語教育學什麼?感悟中如何滲透語言文字的訓練?翻閱相關書籍,我認真思考: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是人文性的載體,人文性蘊涵於工具性之中,沒有工具性就沒有人文性。人文是工具性的精,氣,神,沒有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失卻了靈魂,成了毫無意義的死工具。小學作爲母語的起始階段,應努力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進而感悟文字背後蘊藏的人文內涵。

基於這種理念,我又在感悟文本,內化語言這一環節中增添了這樣一個學習活動:此時此刻,你就是付出不求回報的喬依,你就是內心充滿感激的老婦人,將要分別,你們會說些什麼?其他環節和第二次一樣。我想讓感悟落得更實一些。

語文就是語文,只不過更多地體現了一些人文精神而已。要知道,人文絕非語文一科能夠獨擋其任,誰能說數學、音樂、社會、科學、美術中沒有人文?因此,語文應當保持其固有的個性,它首先是作爲一種語言存在的。對於小學生而言,語文學習就是理解、積累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練就紮實的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語文能力,濡養深厚的文化內涵。通過這篇凝聚着作家思想、靈感,負載着人類文化內涵的文章,潛移默化地接受價值觀和人生觀的薰陶。這種浸潤人文精神的語文教育,纔是語文學科性質的完整體現,才能實現語文教育的最終目的。

總之,我們的語文教學既不能簡單否定語文訓練,片面強調人文性,又不能置人文性於不顧,一意孤行地抱住工具性不放。只有在夯實語文工具性的同時,科學合理地進行人文精神的教育和薰陶,才能全面實現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愛之鏈》教學反思範文3

學生讀書的過程就是他與文本對話的過程,把學生對文本語言的感受與朗讀相結合,做到將文章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感受。用外化的朗讀表達促進內化的吸收。我在《愛之鏈》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始終都是運用這種教學理念貫穿其中。

一、抓住細節,精讀感悟

本課課文篇幅長,但內容並不深奧,每一段都精講肯定不現實的。爲了避免繁瑣的講解,我在鑽研教材時,就發現這篇課文第四小節是課文第一部分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語言、感悟語言的絕好的材料。在課堂教學中,第一部分的教學,就以第四小節爲突破口,讓學生反覆讀第四小節,每次讀都有不同的要求:1、自讀課文,找出喬依具體幫助老婦人的小節;2、抓細節讀,細細品讀描寫喬依幫助老婦人很賣力的語言,你從中感悟到了什麼?指導學生讀好這段話,感悟運用細節描寫的作用,並積累細節描寫的語言;3、感悟讀,讀了這一節你頭腦中浮現出什麼畫面?你體會到了什麼?然後再指導朗讀,感受喬伊幫助老婦人的真心誠意;4、揣摩人物的內心後再讀5、學生靜心默讀,談談自己從細節描寫中發現了什麼。這樣以點帶面,把相關的片段串聯起來,在教學時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樣既能很好地突破重點,又能使課堂環節環環相扣。

二、關注語言,深入文本。

學生對文本的解讀不能遊離於具體的語言文字之外,如果脫離了具體的字、詞、句來談感悟,那隻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在教學中喬依熱心修車時,引導通過“蹭破”、“摘下”、“幾乎沒有知覺”、“喘着”、“流下來”、“沾滿”、“髒”等字詞感受天氣寒冷,修車的工作費勁,但喬依仍然不怕髒、不怕累,賣力地幫助老婦人修車。在體會喬依生活貧困時,通過“……喬依開着那輛破汽車慢慢地顛簸着往前走。”“飛舞的雪花鑽進破舊的汽車,他不禁打了幾個寒戰。”“喬依工作的工廠在前不久倒閉了,他的心裏很是淒涼。”等句子感受喬依的處境艱難。抓住這些重點的字、詞、句,就能深入文本,走進人物的內心。喬伊雖然生活貧困,但他有一顆助人爲樂的心。他認爲幫助別人是天經地義的。透過人物的內心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

三、由“扶”到“放”,滲透方法

對於高年級的孩子來說,掌握學習方法非常重要。《愛之鏈》這串愛的“金鍊”上有兩個小故事,在課堂教學中,我指導學生精讀第一個小故事,而這第一個小故事,着重又是第四小節(喬依對老婦人具體幫助的小節)的朗讀感悟,而對第二個小故事,則放手讓學生自學,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把課本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這種由“扶”到“放”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運用知識學會學習,給學生創設平臺,展示自己的才能。

四、展開想象,昇華“真愛”

在學完全文後,我引導學生以“愛是什麼”爲開頭說幾句小詩,表達自己對“愛”的感受,緊接着便練習寫“喬依醒來後……”。將對文章的語言理解進行昇華感悟,在語言理解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象,想象的過程也是對文章內化的過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昇華文章主旨。

教學後,總體感覺比較順利,但課後反思,不免有一些缺憾:

1、在整個教學中,時間把握不是太好。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時間過長,第二部分學生自讀自悟的時間不夠充裕;

2、由於教學時間的原因,對老婦人的這個人物形象的感悟有所忽視;

3、學生的內心還不能真正走進文本,並不能從感動中學會關愛,從學生的朗讀可以見一斑

3、一部分學生當堂未完成小練筆,完成的同學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說明學生還是沒有真正走進文本。

《愛之鏈》教學反思範文4

《愛之鏈》這篇課文並不是特別深奧難懂,通過喬依幫助老婦人,老婦人幫助喬依這兩件事情,說明愛是可以延續,可以傳遞的。只要人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會更美好。

雖說是六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但是,在有些關鍵的地方,還是需要老師的引導。老師是引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了靠自己的力量難以獨立解決的問題,老師就應該站出來,及時地教給方法,及時地指引道路。

課文的主人公不僅僅是喬依,這也不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課文主要還是寫了兩個幫助的小故事。第二個片段則從事情本身入手,先找出具體寫喬依幫助老婦人的段落,再圍繞讀了這一段,你感受深刻的是什麼來交流。第二個片段換了個角度,從喬依幫助老婦人修車這件事入手,引導學生交流感受。我覺得第二個片段的可取之處在於,由扶到放,滲透方法。通過學生的自學,讓學生完成填空練習,從而,對課文內容就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進一步體會到老婦人幫助女店主,這是一種愛的接力,又形成了一個愛的鏈子。學生積極參與此次活動,都能抓住主要內容完成練習,填的很好。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親愛的,喬依從女店主的這句話,可以體會到他們對生活得樂觀態度。但是,他們對生活充滿了希望,有這樣的心態,生活肯定會好起來的。也有的學生聯想到了其他人,如果每個人都付出自己的關愛,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此時,老師再點題篇】:喬依幫助了老婦人,老婦人幫助了女店主,喬依幫助了別人,其實就是幫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關愛,也必定會得到別人的關愛。每個人的愛都在傳遞,在延續,這就是一根愛的鏈條,這就是一條愛之鏈。這樣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愛之鏈》教學反思範文5

今天執教《愛之鏈》第一課時,因開學前的教材培訓上已經整體感受了這一課的完整教學過程,當時的課上得很樸實、也很紮實。所以課前我推翻了已有的預設,借鑑兩位老師上課時的亮點重新設計。課前我採用了馮麗老師第二課時的導課方法:出示“愛—愛”,讓學生認一認、比一比,說說發現和感受。一看到那個“心”字,學生們一下子就明白了:“愛是來自內心的。”“有心纔會去愛。”“真愛一定要用心。”…….“是啊,愛是一個溫馨的字眼,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在那飄雪的寒夜,愛就是驅走寒冷的暖流,愛就是克服萬難的力量。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愛之鏈》,去感受文中那濃濃的愛意。”我藉助教參中的語言順勢引出了課題,並用周小紅老師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愛之鏈》字面意思,在談論中學生明白了“愛之鏈”就是用愛串起來的鏈子。此時我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讓學生初讀課文:“今天的讀課文跟往常可不一樣,你們要接受三個挑戰:第一要將課文讀通順讀流利;第二要理清這愛的鏈子都串起了哪些人的哪些愛的故事,也就是能將課文的主要內容概括清楚;第三要接受老師的詞語聽寫任務。任務不輕啊,有信心嗎?”或許是我的.語言激起了學生“好鬥”的本性,這次地讀課文學生分外的認真。瞧,他們不僅僅是讀,還不時地拿起筆在畫着什麼,而且還騰出手來在桌上默寫。很快他們讀完了,我再次給了他們一分鐘的時間記字形、默生詞。當我聽寫的時候他們一個個都信心百倍,當然結果更是喜人的,就連“潸然淚下”“餐館”“顛簸”這些我非常擔心會出錯的詞語他們都能順利寫出,準確率幾乎都達到了80%以上。要知道,這篇課文他們僅僅是初讀,以往可是課文學完了依然還是錯字連篇啊!

第二步,我讓學生反覆朗讀我出示的這些詞語,想想這些詞語故事中的那些情節中出現的,該怎樣理解。這可難不到這些聰明的學生,因爲要聽寫他們在讀課文的空當兒已經去揣摩了我的心思,自然對這些詞語也很是留心,清楚了出處、理解了詞義、也揭示了主人公。這一步也順利成章的解決了,這可爲概括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條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啊!

第三步,我讓學生講講着愛之鏈上的故事,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當然最好能用上聽寫的詞語。這一次,他們沒有再思考,我的話音剛落就已經有十來隻手躍躍欲試了!第一個但起來的時陳澤昆,一張口就已經有部分學生感覺到他有複述課文之嫌了,開始坐不住了。我示意同學們耐心的聽下去。這孩子還真是複述得相當不錯,情節完整,主要的細節描寫也沒有放過。可等他剛一說完,無數隻手就起來了,不等我叫起來,有一個性急的孩子就說:“他那是複述課文呢,不叫概括。”我笑着說:“沒錯,陳澤昆的記憶力真好,讀過了一遍就能將課文內容條理清晰的複述出來,很難得,複述得很精彩。那哪位同學能將這篇課文的內容精當的概括出來呢?”

……

這一節課,非常得輕鬆,無論是老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學習氛圍好極了!最爲得益的應該是這種挑戰的形式和老師的語言還有流暢的教學流程設計了。最近我很欣慰,課堂上總能看到學生漲紅的臉和高舉的手,一反常態。還記得課上對“理所當然”一詞的處理。聽寫時,我沒有直接讀出來,只是笑着說:“我是老師,就應該上好每一節課;你們是學生,就應該認真完成每一次作業。用一個詞形容就叫----”“天經地義!”學生齊答。在詞語理解時薛嬌瑞在解釋這一詞時說:“我有題不會做,問到滕妮,她很痛快就給我講了,她認爲這就是‘天經地義’的。”“噢,你這樣理解。那課文中誰認爲什麼是‘天經地義’呢?”我追問。“喬依認爲幫助別人是天經地義的。”她說。“那天經地義是什麼意思?誰知道?”我問。“就是應該的。”蘇玲說。“經:規範,原則;義:正理。天地間歷久不變的常道。指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也指理所當然的事。”龔銳站起來說,他是照着詞典讀的,語言比我查到的這些還要晦澀,當時我只聽見了最後一個詞語“理所當然”。“這是詞典中的解釋,大家結合課文內容談談自己的理解。”我說。“就是本來就應該這樣的。”“是合情合理的。”“是理所當然的。”“是合乎情理的。”……這節課雖沒能按照我的教學預設將文本中的第一個故事“喬依幫老婦人修車”講完,但我和學生們一樣都有着和往常不一樣的收穫。我想這節課她從課堂的實效性來說無疑是成功的,但願這節課的教學能成爲後面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的極好鋪墊。

《愛之鏈》教學反思範文6

愛,一個溫馨的字眼,一個永恆的話題。在那個飄雪的寒夜,愛就是一股驅走寒冷的暖流,就是一種克服萬難的力量。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板書課題:愛之鏈。

老師先根據課題啓發學生探究:爲什麼課文以“愛之鏈”爲題?相機列出三個點並板書:喬依-老婦人,老婦人-女店主,女店主-喬依。由這三個點擴展開去,歸結爲愛的鏈條。這樣爲進一步理解課文作了必要準備。有人說,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路,愛是一首詩,冰冷種溫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是冬日的陽,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我說愛更是一條心鏈,拴緊你我彼此的心,串起了一個個愛的故事。

全文以愛的線索展開,在引導學生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教學外,我還從挖掘人物(喬依)的動作“難”、“冷”、“髒”等去感受真愛。多處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加深對愛的理解。在引導學生感受喬依熱心修車時,通過“蹭破”、“摘下”、“幾乎沒有知覺”、“喘着”、“流下來”、“沾滿”、“髒”等字詞感受天氣寒冷,修車的工作費勁,但喬依仍然不怕髒、不怕累,賣力地幫助老婦人修車。在體會喬依生活貧困時,通過“……喬依開着那輛破汽車慢慢地顛簸着往前走。”“飛舞的雪花鑽進破舊的汽車,他不禁打了幾個寒戰。”“喬依工作的工廠在前不久倒閉了,他的心裏很是淒涼。”等句子感受喬依的處境艱難。在這樣艱難的處境下仍能有心來幫助別人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啊!抓住這些重點字、詞、句,就能深入文本,走進人物的內心。正是喬依不求回報全心全意的幫助感染了老婦人,所以才能讓愛的鏈條得以延續。當老婦人看到身懷六甲仍辛苦勞作的女店主時,悄悄留下了原本打算給喬依的錢。可見愛是可以傳染的。通過老師的啓發和引導,通過再次用心體會,使學生感悟出了這些錢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生活,但是,他們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只要你付出了關愛,也必定會得到別人的關愛。每個人的愛在傳遞,在延續,這就是一根愛的鏈條,這就是一條-愛之鏈,引導水到渠成。因爲愛,冰雪會消融,因爲愛,枯木會逢春,就因爲愛,希望綻放華彩,就因爲愛,奇蹟正在趕來。就讓我們一起把愛之鏈的故事延續下去吧……

《愛之鏈》教學反思範文7

開學不久,我接到了一個任務,在太倉市六年級語文教材培訓中上一節公開課,課文是《愛之鏈》。這篇課文並不是特別深奧難懂,通過喬依幫助老婦人,老婦人幫助喬依這兩件事情,說明愛是可以延續,可以傳遞的。只要人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會更美好。但對於從來沒有上過六年級的我來說,這無疑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在反覆試上的過程中,我發現了許多問題,總覺得課堂是不完美的。下面結合幾個片段談談我的想法。

一、以人入手?從事展開!

[片段一]

師:速讀第一至四自然段,故事的主人公喬依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在印象深刻的地方圈圈畫畫。

(生速讀、圈畫)

師:現在我們來交流,喬依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生:喬依非常關心老婦人。

師:你從哪裏看出喬依非常關心老婦人?

生:喬依趕緊安慰老婦人說:“請別害怕,夫人,您怎麼不呆在車裏?裏面暖和些。”

師:喬依還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生:喬依是個非常熱心的人。

師:你從哪裏看出喬依非常熱心?

生:他幫助老婦人修車,腳腕被蹭破了,兩隻手凍得幾乎沒有知覺。

生:清水鼻涕也流下來了,呼出的一點點熱氣才使臉沒被凍僵。

生:他的手蹭破了,也顧不上擦流出的血。

師:請帶着你的感受來讀好第四自然段。

(指名讀,齊讀)

師:除此以外,喬依還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學生沉默良久後依然圍繞喬依賣力地修車這一點來談)

[片段二]

師:速讀第一至四自然段,找出具體寫喬依幫助老婦人的段落。

(生讀、找)

師:找到了嗎?哪一段?(出示第四自然段)靜心默讀這一段,你覺得哪個字,哪個詞,哪個句子讓你感受非常深刻,在書上圈圈畫畫。也可以聯繫上下文來解讀這個詞,這句話。

(生靜心默讀,圈畫。師邊巡視邊提醒學生:不要忽視藏在課文中的某個行爲,某個細節,只要你有一顆善於發現的心,你就會有深刻的感受。)

師:讀了這一段,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生:喬依修車非常賣力,不顧一切。

師: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我從“腳腕被蹭破了”、“手也蹭破了”感受到喬依不顧自己腳和手都受傷了,熱心地幫助老婦人修車。

師:你能帶着自己的感受把這兩句話讀好嗎?

師:喬依工作非常賣力,對於這一點,你有補充嗎?

生:我從“摘下了破手套”、“凍得幾乎沒有知覺”,“喘着”、“流下來”感受到天那麼冷,喬依仍然認真地幫老婦人修車。

生:“沾滿了油污”、“髒”看出喬依不顧一切地修車。

(指名讀句子)

師:讀了這一段,你還感受到了什麼?

生:“他沒穿襪子”、“破手套”、“衣服也更髒了”看出喬依生活貧困。

師:喬依是貧窮的,前文也有幾處交代了他的貧窮,你能找到嗎?

生:……喬依開着那輛破汽車慢慢地顛簸着往前走。

生:飛舞的雪花鑽進破舊的汽車,他不禁打了幾個寒戰。

生:喬依工作的工廠在前不久倒閉了,他的心裏很是淒涼。

師:在寒風瑟瑟,雪花飛舞的日子裏,喬依失業了,他的心裏非常淒涼,齊讀第一自然段。

師:回過頭來再看這一段,你還有其他的感受嗎?

生:喬依讓她坐進車裏,看出喬依關心老婦人,爲老婦人着想。

師:你很了不起,從一個看似不經意的細節就能讀出喬依對老婦人的關心,喬依爲什麼這麼做呢?你能聯繫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嗎?

生:老婦人在冷風中微微發抖……

生:老婦人看到喬依,反倒緊張地閉上了眼睛。說明她很害怕。

生:她在這個荒蕪人煙的地方已經等了一個多小時了,她又冷又怕,幾乎完全絕望了。

師:讀書就要細心,通過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就會有自己的感受。如果你能聯繫上下文來解讀詞句,你的感受會更深刻。

師:再來看看這次幫助,在風雪交加的鄉間公路上,喬依爲了生計,四處奔波,心中十分淒涼。看到在寒風中又冷又怕的老婦人,他毅然這樣做——齊讀第四自然段。

師:這就是喬依,當他自己身處困境的時候,卻還想着幫助別人,再讀第四自然段。

[反思]

以上兩個片段是我在教學第一至四自然段時採用的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由於處理的方式不同,最後產生的效果當然也完全不同。

第一個片段從人物入手,圍繞“喬依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來開展教學活動。學生能交流到兩點:喬依關心老婦人,熱心幫助老婦人修車。但對於喬依處境困難,他們怎麼也找不到。

課文的主人公不僅僅是喬依,這也不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課文主要還是寫了兩個“幫助”的小故事。第二個片段則從事情本身入手,先找出具體寫喬依幫助老婦人的段落,再圍繞“讀了這一段,你感受深刻的是什麼”來交流。第二個片段換了個角度,從“喬依幫助老婦人修車”這件事入手,引導學生交流感受。我覺得第二個片段的可取之處在於:

1、抓住重點,以點帶面

高年級的課文篇幅長,內容深,每一段都精講、細講肯定是不現實的。這就要求老師在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找出課文最值得講的內容講深講透,以點帶面,把相關的片段串聯起來,在教學時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樣既能很好地突破重點,又能使課堂環節環環相扣。

片段二以第四自然段爲突破口,讓學生靜心默讀,談談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是什麼。在交流時,交流以下三點:一是喬依熱心地、不顧一切地幫助老婦人修車;二是聯繫前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喬依生活的貧困;三是聯繫課文二、三、五自然段感受老婦人的處境,從而感受喬依對老婦人的關心。這樣一來,課文第一至五自然段的內容被有機地整合起來。

2、深入文本,抓字、詞、句

我認爲學生對文本的解讀不能遊離於具體的語言文字之外,如果脫離了具體的字、詞、句來談感悟,那隻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也許有人會說,這樣豈不是回到了傳統語文教學誤區:死摳字詞句了嗎?其實不然,對字詞句的解讀正是建立在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的基礎上的。你想,中國的放塊字是多麼神奇啊!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就能表達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短短几句話就可含概天文地理,上下千年。如果不讓我們的孩子好好咀嚼咀嚼祖國的語言,那豈不是暴殮天物嗎?

片段二在引導學生感受喬依熱心修車時,通過“蹭破”、“摘下”、“幾乎沒有知覺”、“喘着”、“流下來”、“沾滿”、“髒”等字詞感受天氣寒冷,修車的工作費勁,但喬依仍然不怕髒、不怕累,賣力地幫助老婦人修車。在體會喬依生活貧困時,通過“……喬依開着那輛破汽車慢慢地顛簸着往前走。”“飛舞的雪花鑽進破舊的汽車,他不禁打了幾個寒戰。”“喬依工作的工廠在前不久倒閉了,他的心裏很是淒涼。”等句子感受喬依的處境艱難。抓住這些重點的字、詞、句,就能深入文本,走進人物的內心。

3、由“扶”到“放”,滲透方法

對於高年級的孩子來說,掌握學習方法非常重要。因爲到了高年級,孩子們更多地要嘗試自己學習,等升入初中、高中以後,學習方法顯得尤爲重要。我雖然沒有教過六年級,但我在教五年級時,讓學生嘗試了一些學習方法,比如:邊讀邊想,讀書作批註。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片段二中,老師就比較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一開始就要求學生靜心默讀第四自然段段,你覺得哪個字,哪個詞,哪個句子讓你感受非常深刻,在書上圈圈畫畫。也可以聯繫上下文來解讀這個詞,這句話。在學生圈畫時,老師也不忘提醒:不要忽視藏在課文中的某個行爲,某個細節,只要你有一顆善於發現的心,你就會有深刻的感受。在交流感受時,也是通過重點詞語、關鍵的細節和行爲、聯繫上下文等方式來進行的,並沒有讓剛開始學習方法的運用流於形式。教完第四自然段,老師還及時地小結:讀書就要細心,通過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就會有自己的感受。如果你能聯繫上下文來解讀詞句,你的感受會更深刻。只要學生真正學會了好的學習方法,他們會終身受益。

二、放任自由?適度引導!

[片段一]

師:敘述第十二自然段。從女店主的話中,你讀懂了什麼?

生:我知道了喬依就是女店主的丈夫。

生:有了這些錢,喬依和妻子的生活會變得好起來。

生:喬依會找到工作,他們的生活會好起來。

師:對啊,有了別人的幫助,別人的愛,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每個人的關愛都在傳遞,在延續,這就是一條——愛之鏈。

[片段二]

師:敘述第十二自然段。從女店主的話中,你讀懂了什麼?

生:喬依就是女店主的丈夫。

生:喬依幫助了別人就是幫助了自己。

師:再好好讀一讀,從“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你讀懂了什麼?

生:有了這些錢,喬依和妻子的生活會變得好起來。

師:是不是這些錢就能徹底改變他們的生活?讓他們的生活好起來的是僅僅是這些錢嗎/還是……

生:他們的生活雖然很貧困,但他們對生活充滿了希望,有這樣的心態,生活肯定會好起來的。

生:每個人都付出自己的關愛,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師:你們看,喬依幫助了老婦人,老婦人幫助了女店主,喬依幫助了別人,其實就是幫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關愛,也必定會得到別人的關愛。每個人的愛都在傳遞,在延續,這就是一根愛的鏈條,這就是一條——愛之鏈(生齊讀)。

[反思]

雖說是六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但是,在有些關鍵的地方,還是需要老師的引導。老師是引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了靠自己的力量難以獨立解決的問題,老師就應該站出來,及時地教給方法,及時地指引道路。

片段一因爲沒有引導,學生單純地認爲有了老婦人給的那些錢,喬依會找到工作,喬依和他妻子的生活會好起來的。學生的理解還僅僅侷限於課文中的人物,教師最後的點題也十分牽強。

片段二,學生剛開始也認爲有了老婦人的錢,喬依和他的妻子就能擺脫貧窮,過上幸福的生活。可老師進行了適時地引導,是不是這些錢就能徹底改變他們的生活?讓他們的生活好起來的是僅僅是這些錢嗎?還是……通過老師的啓發和引導,通過再次地用心體會,有的學生就悟出了這些錢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生活,但是,他們對生活充滿了希望,有這樣的心態,生活肯定會好起來的。也有的學生聯想到了其他人,如果每個人都付出自己的關愛,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此時,老師再點題:喬依幫助了老婦人,老婦人幫助了女店主,喬依幫助了別人,其實就是幫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關愛,也必定會得到別人的關愛。每個人的愛都在傳遞,在延續,這就是一根愛的鏈條,這就是一條——愛之鏈。這樣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三、板書設計

[設計一]

愛之鏈

……→喬依→→老婦人→→女店主→……

[設計二]

愛之鏈

喬依女店主

老婦人

[反思]

第一種板書設計是一根直線狀的鏈條,很清楚地表示了喬依曾經得到過別人的幫助,他也熱心地幫助了老婦人,老婦人又幫助了女店主,女店主肯定還會繼續幫助別人。這樣的設計清晰地展示了課文的敘事順序,但遺憾的是,它沒有表明愛之鏈是迴環往復的,愛最終回到了自己手裏。

第二種板書設計彌補了第一種的缺憾,但是它也並不是完美的。雖然喬依和女店主之間是用虛線表示的,但給人以封閉空間的感覺。似乎愛之鏈的故事只侷限於課文中的幾個人物。

有人說過,課堂永遠是遺憾的藝術,正是有了這麼多殘缺,這麼多不完美,課堂才顯得那麼真實、珍貴。我想,殘缺何嘗不是一種完美呢?

《愛之鏈》教學反思範文8

今天,我們學習了《愛之鏈》一課。《愛之鏈》是一首愛的讚歌,作者是美國作家尼.巴尼特.羅依.本,文章極其細膩地描寫了發生在一個嚴寒夜中的充滿愛的故事。初讀課文,我們就被《愛之鏈》的文字所感動,也和老婦人一起接受了“愛的教育”,明白了要“在別人需要幫助時,就給他幫助”。課堂上,我首先是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畫出“愛之鏈”的簡單圖示,在這裏,我沒有把僑依、老婦人、女店主三者構成密封的圈,而是把“別人”也畫到了圖中,讓愛之鏈的真正成爲一條拓展的開放的“鏈”。所以這條愛之鏈,有你有我,還有他,會有很多的“別人”。

學生甚至說,老婦人以後會幫助更多的人,我們讀了課文,也會去幫助別人雖說是六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但是,在有些關鍵的地方,還是需要老師的引導。例如:學生剛開始也認爲有了老婦人的錢,喬依和他的妻子就能擺脫貧窮,過上幸福的生活。這一認識顯然是錯誤的,於是我適時進行了引導:是不是這些錢就能徹底改變他們的生活?讓他們的生活好起來的是僅僅是這些錢嗎?還是……通過我的的啓發和引導,通過再次地用心體會,有的學生就悟出了這些錢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生活,但是,他們對生活充滿了希望,有這樣的心態,生活肯定會好起來的。也有的學生聯想到了其他人,如果每個人都付出自己的關愛,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此時,我再點題:喬依幫助了老婦人,老婦人幫助了女店主,喬依幫助了別人,其實就是幫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關愛,也必定會得到別人的關愛。此時,我和學生一起唱起《愛的奉獻》這首歌,把本課氣氛推向了高潮。最後,學生明白了:每個人的愛都在傳遞,在延續,這就是一根愛的鏈條,這就是一條——愛之鏈。

《愛之鏈》教學反思範文9

文課程標準指出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節課上我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成爲教學相長、潛能開發、師生分享幸福的地方。在課堂上“人人蔘與,個性發展,小組合作,問題引領,自主學習,開發潛能,嘗試成功,分享幸福。

1.注重培養,形成習慣。

在導入課文之後,我讓大家先瀏覽學習單,明確學習任務,然後小組合作學習,乾淨利落。通過獨學解決字、詞、的認知,對自然段的標註以及自我感受的批註等,對句、段和整篇課文的朗讀,達到熟練的程度。通過對學,小組間兩兩同學之間對字、詞、句、段、篇的互查和糾正。在小組長的協調下,對課文進行梳理,進行各種形式的讀,並組內進行評價和糾正。

這個階段我特別注意學生學習習慣和態度、方法的培養,以及小組長的培養,小組成員合作學習的培養,這是完成這個階段學習的關鍵和保障。

2.學生有素,課堂高效。

學生在課堂上思路清晰,大膽高效,整個課堂的效率就必然高。在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在獨立閱讀中大膽思考與想象,在分析、比較、歸納上捕捉閱讀感受,對課文的內容、層次、主題、寫法等各個方面都在導學案的引領下能夠進行高效、有序的學習。在合作交流環節,學生能夠以小組爲核心,先在組內充分地交流,各抒已見,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讀書收穫,同時又能夠在小組內形成合力,進一步完善。在全班交流時組內成員分工明確,互相啓發,互相補充,合理高效。

3.師生和諧,分享幸福

在課堂上,老師把主動權全部交給了學生,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帶勁,課堂上老師和孩子都是幸福的人,我們在讀中感悟語言文字帶來的幸福,在彼此的合作和交流中感受心靈碰撞的幸福,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感受語文的快樂和幸福,在不斷超越自我中感受成功給自我帶來的幸福……

這節課引發的思考是:

1.在彙報交流階段課堂秩序有些亂,怎樣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說完自己的想法,又能兼顧到大多數學生聽的效果?

2.六年級的課文篇幅有些長,通讀一遍肯定不夠,多讀幾遍,又影響下面環節的進行。

3.在小組合作學習,尤其是彙報交流的過程中,有少數同學不參與,不發言,還需要平時加強小組建設,讓每個人都參與進來,進行有效學習。

當然任何一種探索是摸着石頭過河,但是敢於開拓本身就是一種成功,我們要不斷努力,以課堂之有限,引領課堂之無限!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