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教學反思範文

本文已影響9.8K人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夸父追日》教學反思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範文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範文1

觀點一:夸父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夸父心中的宏願“希望太陽永遠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至死也未能如願。讀後讓人有一種淡淡的酸楚,深深的遺憾。夸父雖敗猶榮,他的精神與天地同在。這不禁讓人想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荊軻可謂英雄也!項羽自刎烏江,壯志未酬,然他仍是一代梟雄。真是成亦英雄,敗也英雄。

觀點二:神話故事描述時所展示出來的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應該是課文的精髓。閱讀的興趣點應該在故事的神奇之處。孫悟空的七十二變,上得了天,入得了地,下得進海,令人非常羨慕;女媧用泥土捏出個泥人,仙氣一吹便成了真人,這是神奇。課文《夸父追日》也是一個這麼神奇的神話故事。學生的興趣點會在何處呢?應該不會在於夸父是否是英雄?而在於故事的神奇在哪裏?

在這兩者之間我很難取捨,不知道重點該放在那裏?當用第一種觀點的時候,似乎和本單元的設計有點相違背。當第二種觀點的時候,感覺讓學生體會夸父的精神也很重要。有點放不下。所以想來想去,兩者都能把他放進去。但上了之後問題就出現了,當學生說出夸父那種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後。我再讓學生體會神話的“神”時,出現了重複的現象。剛剛出現過的句子又出現了。這樣一來課堂的思路就很混亂了,倒來倒去。真是想“熊掌和魚不可兼得”。

在整個過程中還有些細節問題沒處理好。比如對學生回答的評價和引導,需要不斷的加強。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範文2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但在教學中僅僅讓學生略讀是不夠的,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學。葉聖陶先生就曾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纔是應用。”

因此,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先讓學生自由讀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並圍繞課題“追日”質疑,以爲什麼追、怎麼追、追到了沒有爲切入口,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相關的段落、相關的句子,讀一讀,說一說,再用自己的話來表述,由形象到抽象,由具體到概括,爲學生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鋪設了臺階,符合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化難爲易。

在研讀重點句子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獲取信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自讀自悟,邊讀邊悟,讓學生在自主讀文的基礎上,講講你讀懂了什麼?進行簡單的交流,並指導學生一次又一次的朗讀,感受夸父的形象。

在最後“考考你”這一環節,聯繫最早寫夸父追日故事的《山海經》,請學生讀讀古文,結合課文所學,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其含義,旨在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再上一個臺階,學會閱讀古文,同時亦是對所學內容的又一次昇華。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範文3

夸父追日也是我國最早的著名神話之一,講的是夸父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他表現的不僅是表面上的與日逐走,還有很強的象徵意義,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光明的嚮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壯志。本篇神話弘揚了一種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

在教學本課時,我的教學目標是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感受夸父的巨人形象,體會夸父身上所折射出來的人文精神,樹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養堅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同時,也培養獨立閱讀能力。我用圖片導入課文,讓學生了解這節課學習的是另一篇神話故事,引出課題。在教學上,我不僅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要求他們看閱讀提示來知道如何學習這篇課文;還注重學生詞語的分類和積累。三年級的學生,我們試着培養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因此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框架:這個神話故事主要講了夸父不喜歡(黑暗),喜歡(光明),就去追趕太陽,追到(虞淵)時,他倒下變成了(一座山),他的手杖變成了(桃林),使文章的條理更清晰明瞭。但是在體會神奇方面,學生都能夠找出相應的句子和詞語,都能感受出神話故事的神奇。接着,我問學生:夸父耗盡所有的力氣去追趕太陽,這是爲什麼?然後,我再爲學生創設情境地讀,如:1、當夸父追得口渴難忍時,他是這樣想的——2、當追得氣喘吁吁時,夸父還是這樣想的——3、當追得耗盡全身力氣,頹然倒下時,夸父仍然是這樣想的—— 從而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最後我爲學生創設情境,進行練筆:可是,夸父並沒有追趕上太陽。此時此刻,如果你是夸父,你想對種族裏的鄉親們說些什麼?學生寫得相當精彩,爲沒有追上太陽而感到惋惜,也希望種族裏的鄉親有一天能夠追上太陽,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整節課下來,教學思路非常清晰,教學氛圍也輕鬆愉快,讓我感覺到學生們也感受到了夸父的巨人形象,體會到了夸父身上所折射出來的人文精神。但是,在教學方面,仍存在許多不足:1、發音不準。“似的”這詞,平翹舌音混淆。2、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所積累的課外詞語,應當也放入課件中。3、評價不當。我讓學生讀句子感受神奇,如評價語:我彷彿看到了夸父咕嘟咕嘟地喝水。我還彷彿看到一個口渴難耐的`夸父。當學生的朗讀沒有達到要求時,而我卻評價他讀得非常好!4、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個我們要培養能力,略中求精,講究方法。如:1.起因、經過、結果。2.進行課題質疑:爲什麼?怎樣?結果等,從而梳理文章的主要內容。5、未進行練筆小結。最後的練筆我要求學生寫如果你此時經刻是夸父,()你想對種族裏的鄉親們說些什麼?學生寫得不錯,但有些偏向夸父因爲沒有追上太陽而感到遺憾,有一種讓夸父“死不瞑目”的感覺,其實此時我可根據板書引導:我的小夸父們,儘管你倒下了,但是你在我們鄉親們的心目中仍然是……從而,再次感受人文精神。

總之,在這一次的學習中,雖然有許多不足之處,但也有很大的進步,力求更上一層樓。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範文4

《夸父追日》是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本組課文以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爲主,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想象力的豐富。

教學這篇課文,我設計瞭如下幾點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動賓短語“邁開長腿、舉起手臂、伏下身子、拋出手杖”、表示江河湖海的詞語“虞淵、渭河、大澤、瀚海”、擬聲詞“咕嘟咕嘟”,聯繫上下文理解“頹然”的意思。

2。抓住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對關鍵詞句的理解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

3。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感受夸父爲追求光明,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教學重點爲:瞭解課文內容,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感受夸父的精神。教學難點爲:通過對關鍵詞句的理解,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感受夸父身上的精神。

從課堂效果來看,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在課堂的開始,通過激趣導入讓學生們回顧以前學過的神話故事,從而揭示課題,從學生們的反應來看,由於學生對這幾個神話故事中的人物都比較瞭解,所以環節進行的比較順利,有的學生甚至沒等老師說完,就已經猜出了神話人物。成功導入新課之後,通過自讀提示讓學生自讀課文,完成詞語積累以及梳理文章主要內容。

但是,可能是由於教師準備的尚不充分,因此這些環節並沒有達到理想的順暢效果。進入到第三部分,感受神奇,體會精神。通過讓學生自讀自悟,找出感受神奇的句子,由詞入句,體會神奇,並通過自己的朗讀來表達出來。很可惜,課堂效果似乎並沒有預想中那麼熱烈,可能是因爲教師狀態不佳,或者是學生體會還不夠深入。在指導朗讀部分,很感謝部分朗讀不錯的同學,基本讀出了一些神奇之處,如果教師能更具深情,或許學生能發揮的更好一些。最後的拓展昇華部分,讓學生練筆,續寫神奇,看到部分學生髮揮了想象,寫的不錯,可仍有部分學生,想象力不夠豐富,寫得不夠精彩。這不僅僅是課堂上的生成,也是學生平時積累的展現。在課的最後,由於還剩了些許時間,教師公佈了課前準備的《夸父逐日》的真實背景,意在讓學生更全面的瞭解夸父逐日這個故事,無論是真實的,還是神話中的,希望能夠提高孩子們的批判思維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範文5

《夸父追日》是一則趣味性很強的古老的神話故事,充滿了奇特得想象。故事講述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傳奇英雄夸父爲了讓人們能時刻享受到太陽的亮光,決定把太陽搬到地上來。爲了實現這一目標,他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最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學習此文,學生的興趣點會在何處呢?是在於夸父是英雄?還是感興趣於故事的神奇在哪裏?幾經研讀文本,推敲學生的心理,我認爲:神話故事描述時所展示出來的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應該是課文的精髓。學生閱讀的興趣點應該在故事的神奇之處。爲此,我這樣進行本文的教學:

課堂以感受故事的神奇爲線索,首先解題導入,談談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而後研讀故事,說說讀了這個故事後的感受,具體找找哪些句子描寫十分神奇?最後深化理解,找到故事中最感人的句子,進一步認識神話人物“夸父”。

從神話故事的神奇處着眼,循着學生的興趣點,以學生的原需求出發,把對故事的認識和感受寓於讀故事中的神奇句子中,並逐漸的認識神話中的神奇人物——夸父,由衷地產生敬佩之情。這堂課的氣氛始終非常活躍,教學效果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我想主要是由於教師找準了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興趣點,教學設計以生爲本。同以往的教學相比,這堂課最突出的特點是學生學習興趣極強,對課文探究深度遠遠超過平時。很久以來我一直不明白,我們的語文爲什麼變得乾枯無趣了?現在我明白了,事實上,是我們教學的主導思想存在問題。在當前閱讀教學中,我們大多時候仍然是“教師帶着教材走向學生”或者“教師帶着學生走向教材”,即使教師設計了許多巧妙的問題,但很大程度上,大量的預設代替了個體的生成,學生仍被教師牽着走。至於爲什麼要這樣思考,課文爲什麼這樣學,學生不得而知。

由此看來,如果我們能以學生的求知慾望和閱讀的興趣點爲基點組織課堂,既不失教師的引領,又更能夠贏得學生的歡迎,更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範文6

《夸父追日》這篇著名神話選自《山海經》,講的是夸父追趕太陽最終渴死在路上的故事。爲方便教師更好的教學,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夸父追日課後教學反思。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可以儘早發現一些教學不足,比如說教學設計上出現哪些問題、課堂交流和啓迪是否得當、課後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從而爲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累計經驗。夸父追日課後教學反思,一起來看下吧!

回想剛纔的賽課,心中感慨良多,既有一抹亮色,也有一絲遺憾。這一抹亮色主要體現在:

1、整個課堂,我注重了引導學生從初讀、解讀、誦讀、建構四個層面自主學習,相互探究,主要圍繞“理文意、品人物、悟情理”的教學思路開展,條理清晰,教學有序,較好地達成了知識,能力,情感三維目標。

2、歌德 曾說:“哪裏沒有興趣,哪裏就沒有記憶”,教學中我始終注重激發學生求學興趣,引用視頻設疑激趣導課;設計“翻譯王”賽,舉行“背書王”賽,突出了“疏通文意,熟讀成誦”這個教學重點;“合作探討,品人物,體驗反思,悟情理”中精心設計的5個問題,“神話共賞”中引進的課外神話《精衛填海》,課內外結合,有效地突破了“感悟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題”這個教學難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勇於探索創新的意識。

3、著名教育家葉老先生說過:“凡爲教者必期達到不教。”教學中,我始終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受用終生。如指導學生採用圈點法抓關鍵詞“疏通文意”,引導學生按照文章思路進行記憶背誦,讓學生形成學習技能。

4、課件的精心設計和巧妙運用,較好地營造了融洽、民主、協商、對話的課堂教與學氣氛,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很好地輔助了教學,優化了課堂結構。

說罷亮色,最後談談一絲遺憾:

1、時間把握不夠好,有些前鬆後緊。

2、課堂調控靈活性不強,思考不夠成熟,受教案牽制,而教案上的語言又未全記得住,顯得有些慌亂而語言零碎了。

課雖完,思猶在,教學之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反思完畢,敬請各位不吝賜教!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範文7

在課結尾處,引出《山海經》中《夸父追日》的文字,試着讀一讀,說說你能讀懂這段話嗎?學生在本課中初步涉及古文,感受古文與現代文的不同之處。最後以你知道爲什麼《夸父追日》這個神話故事能流傳幾千年了嗎?這麼有趣的故事,能流傳幾千年,不僅因爲它充滿了神奇色彩,更因爲它弘揚了一種精神!一種的夸父精神結尾,讓學生認識到神話故事所蘊含的寓意。同時佈置學生課後可以把這個故事說給家人和朋友聽聽,有興趣的去讀讀《山海經》,或其他神話故事,課內課外相結合。

由於我把主動權留給了學生,所以這堂課的氣氛始終非常活躍,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教學效果理想。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範文8

《夸父追日》這篇著名神話選自《山海經》,講的是夸父追趕太陽最終渴死在路上的故事。文章很短僅僅37個字。但文章內涵很豐富。它表現的不僅是表面上的與日逐走,還有很強烈的象徵意義,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勇敢堅強,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壯志。本篇神話弘揚了夸父身上體現出的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既然本文是一片神話,那麼學習這篇課文,就要讓學生掌握文言文的基礎知識外,還要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增加中華傳統文化的積累。

此外,分析文中夸父這一神話的人物形象也是本文學習的重點。夸父的形象非常高大。夸父雖敗猶榮,他的精神與天地同在。而這則神話故事描述時所展示出來的作者豐富的想象力也是課文的精髓。本課的設計主要分爲分析夸父的形象和體會神話故事語言兩方面。

1、整個課堂,我注重了引導學生從初讀、解讀、誦讀、建構四個層面自主學習,相互探究,主要圍繞理文意、品人物、悟情理的教學思路開展,條理清晰,教學有序,較好地達成了知識,能力,情感三維目標。

2、歌德曾說:哪裏沒有興趣,哪裏就沒有記憶,教學中我始終注重激發學生求學興趣,引用視頻設疑激趣導課;突出了疏通文意,熟讀成誦這個教學重點;合作探討,品人物,體驗反思,悟情理中精心設計的5個問題,培養了學生勇於探索創新的意識。

1、著名教育家葉老先生說過:凡爲教者必期達到不教。教學中,我始終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受用終生。如指導學生採用圈點法抓關鍵詞疏通文意,引導學生按照文章思路進行記憶背誦,讓學生形成學習技能。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與合作探究能力,大膽地進行我縣推廣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課件的精心設計和巧妙運用,較好地營造了融洽、民主、協商、對話的課堂教與學氣氛,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很好地輔助了教學,優化了課堂結構。

說罷亮色,最後談談一絲遺憾:

1、時間把握不夠好,有些前鬆後緊。

2、課堂調控靈活性不強,思考不夠成熟,受教案牽制,而教案上的語言又未全記得住,顯得有些慌亂而語言零碎了。

3、部分學生的自學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

課雖完,思猶在,教學之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反思完畢,敬請各位不吝賜教!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範文9

《夸父追日》是人教版三下年級的課文,這是一篇神話故事,最大的特點就是“神奇”。因此,我在設計教案時,就以“神奇”爲線索,構造教學步驟:劃一劃,品一品,寫一寫,評一評,對比閱讀,滲透着作者用誇張的修辭方法突顯神奇,整一節課下來,同學們能較好地感受到“夸父追日”的神奇,也能較神奇地表達夸父所經歷的困難與克服困難的辦法,一切都在自己的計劃之中。

教研員虞勇軍老師肯定了我以“神奇”爲線索展開的一系列教學,認爲這些環節的設計與實施充分考慮到了文本的特點、學生的特點,同時指出,我們還可以做得更“神奇”些,將“神奇”做透。(1)充分利用課題。課題“夸父追日”中的“追日”本身就很神奇,在此,拓展“神話的起源”,會讓學生感到更神奇。(2)在品讀句子“於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是風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裏。”這一句時,可以引發學生想象:腿會有多長呢?人會有多高呢?山、河在他的眼裏會成什麼呢?……(3)摘錄“讓你覺得神奇的句子”這一自主學習作業可以改成講這個神話故事,一方面符合神話故事口口相傳的特點,另一方面鼓勵學生添油加醋地講,比比誰講得更神奇,會讓學生對“神奇”的感受更深。

遺憾的課堂纔是有價值的課堂

對於一個教師,總希望自己的課堂不出岔子,能順利達成目標,因此,在一些細節的設計時,往往會避重就輕,將岔子先排除在外。比如說,我在《夸父追日》這一課的教學時,爲了防止學生找出來的句子很多,卻不能馬上提到那些最明顯的句子,會拖延課堂上的時間,於是,我這樣設計:“請你找出3處讓你感到最神奇的地方”。虞老師提出:課堂要允許學生出岔子,當學生出岔子時,你就會想辦法去解決,這纔會有提升。

當我將寫完的教案給一些老師看時,他們說:“好難的教案哦,這個方案更適合高段學生,三年級的學生能做到嗎?”當我第一次試教完時,發現時間很不夠。我痛苦了,怎麼辦?我的設計太難了,如果全盤否定,我不知道怎麼入手。於是,修改教案,把可以縮時間的地方儘量縮,力求讓這堂課的主線不掉鏈。當我呈現完這一堂課後,虞老師並未覺得這堂課的設計超過了三年級的孩子水平,而是說,這些應該抓的點你都抓到了,用這些方法去抓這些點很好。同時還指出最後對比閱讀時,《山海經》這一段話可以請學生來讀一讀,講一講意思。我心中一驚,這可是一篇文言文,在五年級時纔出現第一篇文言文《楊氏之子》,孩子們能讀懂嗎?當時,我也曾想過簡單講一下意思,但想想太難了,於是放棄了。因此,我只是由自己讀了一遍給孩子們聽,急急地引到課文寫得不錯,因爲它充分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方法,將這個神話故事寫得很神奇。(沒想到,犯了“二元論”的錯誤)正當我回憶着,虞老師說:“讓學生逐句說說這篇文言文的意思,正好檢查課文是否讀懂了。”是呀,讀得懂,最好,讀不懂,我給予一些解釋,算是讓學生多理解幾個詞的意思也好,算是爲高段的文言文教學滲透也好,想想應該是有益處吧?其實,追根究底,還是擔心課堂上出岔子的心理在作怪而已。

人無完人,同樣,課也無完課,允許學生出岔子,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同思維的碰撞,在某種程度上,也督促老師去解決問題,沒有問題的出現,怎麼會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話雖輕鬆,但要做好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只能儘自己所能罷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